《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经典著作,2010年入选法国《世界报》与弗拉马里翁出版社联合评选的“改变世界的20本书”。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说:“在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莫属。”

12月22日下午,吕鹤颖博士在图书馆504会议室带来了一场题为“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经典百书专题讲座,深度解读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

吕鹤颖,文学博士,人文学院讲师、广州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记忆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各一项,开设“文学批评”“大众文化研究”“美学原理”“网络文学”等课程。

吕鹤颖博士

在讲座中,吕鹤颖博士通过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民众抢购食盐,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事故后民众抢购碘盐,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民众抢购双黄连事件,指出每逢出现公共突发危机事件,任何一则容易引起恐慌的传闻都容易引发人们的抢购潮。在这类抢购潮中,很少会有人去考虑这件事是否正确,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从众,因为大多数人都这样做了。然后引出本次讲座要解读的图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此书对人群和集体行为的突出特征、集体心态,进行了精妙的描述。

吕鹤颖博士讲座

讲座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基本信息,群体心理。在图书基本信息部分,吕鹤颖博士首先介绍了该书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然后介绍了该书的基本情况: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该书1895年出版后,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以平均不到一年再版一次的速度,至1921年就已经印到第29版”了。

在群体心理部分,吕鹤颖博士解释了勒庞所谓的“群体”:聚集在一起的人,感情和思想都有同一个方向,个体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一种集体心理。然后分析了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易接受暗示和轻信;群体情绪夸张、单纯、有传染性;群体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通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最后,吕鹤颖博士指出了该书的局限性,如将女性视为软弱而沉默的、不善于推理、不可理喻、爱冲动、极不稳定的人;该书作为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著作,在对现象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种理论的思辨,但是对心理学这门科学而言,就有比较大的问题。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