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愉快的沙滩裤  ·  pyqt ...·  6 月前    · 
率性的米饭  ·  ERROR 1305 (42000): ...·  1 年前    · 
纯真的松球  ·  python - How to ...·  1 年前    · 
率性的橙子  ·  jira python ...·  1 年前    ·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40多年来,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成一个制造业大国,从一个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一个生活宽裕、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逐渐缩小的国家,目前已经融入全球化科技大潮中。科技给人民生活带来了颠覆性巨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被改变,便捷的服务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与自信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令全球瞩目。

未来政务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由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构成的政务服务体系,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多方协同、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全网数据共享等特性,能更好地改善民生政务服务。正如当今的“互联网+”带给人们的生活极大的便利,提升了办事效率,让民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区块链作为第二代可信价值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推动“区块链+民生”这个领域的应用,让区块链融入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区块链发展的根本。“区块链+民生”广阔的应用前景让科技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区块链+民生”领域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建设科技民生服务大平台。

区块链具有的多方协调全网数据共享、数据加密隐私保护、数据不可篡改、全网透明、分布式数据存储等特性更切合民生领域的应用。未来的社会是数字化引领的社会,正如李克强总理于2017年5月26日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发去的贺信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区块链技术作为下一代可信价值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将更多地在民生领域的场景应用中发挥巨大价值。

(一)区块链+教育

全社会对各地层出不穷的顶替上大学、学历造假以及学术造假深恶痛绝,教育作为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其公平性关乎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还有社会的公正。从古代科举到现在的各种考试,无不备受重视。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但是在“开放”和“公信”方面却依然备受质疑。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教育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打通各个教育机构之间的壁垒,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构建跨校、跨地区、跨国家的学分体系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学习者从源头入学到毕业的全流程学习过程上链存储,对教育行为记录、教育评价结果全面上链。过去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往往不被公众认可,从而产生信任危机,尤其在传统的高等教育领域,学生的学历信用记录体系不完整、不透明,导致政府或者企业无法获得完整的有效信息。面对学历造假、简历造假等问题,用人单位和相关院校缺乏简单高效的验证手段。为此,教育需要打造公信力,在入学、就业等环节全流程服务。区块链技术天然的数据特性更切合教育领域的应用。

2016年10月,工信部颁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区块链系统的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2018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更是明确指出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探索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方面的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

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学习管理平台,学习者和教师将成为教学资源和信息的管理和控制者,而不再是学校。因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可以记录学习过程、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灵活地管理分布式教学资源和信息,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在实现大规模学习认证的同时,扩大学习者的受教育机会。

“区块链+教育”让学习者个人信息、学习过程、取得学习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或学位证书全面上链存储,从而杜绝了学历造假。基于区块链文凭平台,可以为毕业生颁发基于区块链的学位证书,该证书由于利用了区块链技术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特性、历史留痕特性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保护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版权等。未来“区块链+教育”有可能带来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育模式的变革,由此重构现有的教育体系。

(二)区块链+就业

人力资源是一国未来的巨大财富,解决好就业问题就能更好地人尽其才,“区块链+就业”可以让人力资源相关方更好地实现价值匹配。就业者个人的工作经历、教育记录、技能证明都可以上链存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给就业者精准画像,实现个人兴趣、性格、技能、同事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诚信记录、就业历史过程的记录等全方位人才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就业者依据数据的量化评定,精准地对接就业单位,既便捷了就业者,也方便了需求单位方找到合适的人才。

(三)区块链+养老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逐步实施,养老健康产业将迎来未来的黄金时期。“区块链+养老”可以让养老机构和老人的信息全面上链存储,让老人个人信息、健康数据、检测数据、跨结构服务等全面上链,实现了养老与医疗结合的精准化。同时,也便捷了养老机构根据老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服务老人。“区块链+养老”可以让老人的养老健康数据在传输与数据共享方面更好地得到保障,实现了对老人的便捷服务。

(四)区块链+精准扶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以“区块链+扶贫”为手段,不断强化与政府、社会力量合作,参与实施诸多公益项目。通过区块链打造精准化扶贫,链接社会扶贫力量,让捐款人、公益机构捐款惠及贫困家庭,以此形成了一套透明、高效的区块链扶贫模式。在精准扶贫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使捐赠的环节更加透明,其原因在于区块链上的交易可以点对点完成,机构可以直接将钱捐赠给指定的人或机构,无须转手多家银行和机构,且每一次捐赠都会直接记录在分布式账本数据库中,记录公开透明,可查询且不可篡改,也可以通过账本追溯捐款去向。

(五)区块链+医疗健康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医疗服务的便民化、减少过度检查以及降低医疗成本是人民所盼,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区块链+医疗健康”可以更好地协同两端,让病人和医院实现医疗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查、化验检验报告等数据全面上链存储,实现医疗数据在经过病人授权后跨医院协同应用。避免过度检查,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的医疗负担成本,同时也便于医疗科研院所获得更多的病人数据,促进治疗方案的共享、医药的研发等,从而实现患者与医院建立更好的友好性关系,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区块链+医疗健康”需要医疗管理部门首先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医疗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查、化验检验报告等医疗检查全面统一的上链存储,创建统一的跨机构、跨区域网络,构建数据交互渠道,实现区块链网络与医疗健康数据脱敏处理后的科研和商业应用开发等,让医药与治疗方案真正造福人类。

(六)区块链+商品防伪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和可追溯等特点,可以应用到商品防伪和食品安全领域。区块链溯源防伪从源头进行上链存储与跟踪。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商品原材料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商品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追溯。基于区块链技术对“食品简历唯一识别码”,实现商品防伪,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也助力企业打假,维护品牌利益,不仅能够使信息公开透明,而且降低监管的成本。无论是商品防伪、溯源,还是食品安全等,区块链技术已经深入民生领域,造福人民。

(七)区块链+公益

当今,慈善事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信任,慈善机构要获得持续支持,就必须具有公信力,而信息透明是获得公信力的前提。同时,慈善机构内部管理缺少必要的监督与审计,需要透明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益行业的透明公开程度有望产生质的飞跃。“区块链+公益”的应用也将提升全社会的公益慈善氛围,可以让志愿者更加投入地做公益。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有助于提升公益机构的公信力。

(八)区块链+社会救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要求。202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的任务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社会保障是一个大的概念,宏观来讲,主要指政府层面的保障政策,包括保险、救助和福利。保险与劳动贡献密切相关,福利是面向特定人群,而救助扮演的是补差的角色,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改善民生的关键,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让广大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发展的高质量,更离不开民生的强保障。抓民生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特殊人群。社会救助面对的服务对象,就是最需要关心的人群。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是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权益的长效措施,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底线保障措施。

《意见》提出,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完善社会救助资源库,将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等开展救助帮扶的各类信息统一汇集、互通共享,为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救助帮扶提供支持。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申请、办理、查询等服务。“区块链+社会救助”依托区块链具有的数据共享、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查询的特性实现协同化、便民化,真正让困难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实现精准化救助,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九)区块链+证明

凡是需要多部门协同服务民生的政务都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应用联盟链,实现多部门协同办公,如公安、民政、社会保障等加入联盟链,可以帮助老百姓实现证明电子化,一链通关,一切身份证明都可以上链存储。

(十)区块链+食品

老百姓关心的食品、药品以及农产品安全领域,依靠区块链技术保驾护航,帮助我们建立一套全过程、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从而实现对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安全的精准监测、溯源。

“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理论上所有需要信任、价值、协作的民生服务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完善方案,如证件办理、业务办理、医药费和发票报销、公积金发放、小额信贷征信、司法审判的证据链、分布式能源、公证领域等,更多的应用还需要“脑洞大开”的创新实践。我们既要加快区块链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也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实实在在地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20年后,我们就会像讨论今天的互联网一样讨论区块链。”硅谷未来预言家马克·安德森的比喻,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今天人们讨论区块链的热切之情。中国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不到30年,其影响之深、变革之巨、红利之广举世瞩目,这种成功经验为我们进一步认真审视、及早布局、加快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思考与实践提供了基础。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场景,让科技更好地服务民生、普惠大众,才能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赋能未来:区块链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