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写下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深入研究、有重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背景下物质文明的发展无法掩盖人的生存困境,在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下,反抗和联合斗争已成为工人的自觉意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内部冲突逐渐激化

《手稿》写于19世纪中叶。在马克思写作《手稿》之前,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机器大工业已经确立,生产力快速发展。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欧资本主义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人对自然的征服力获得前所未有的体现,物质财富迅速积累,规模可观。但同时,在经济制度、人的发展、精神文化、政治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资本主义这种看似先进的社会形态暴露出诸多问题,其历史局限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迷信正在被打破。资本主义逐渐向世人表明,这种曾被人们广为追捧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制度并不能完美推进人类的文明进程,更不能完美地解决大多数人尤其是劳动者的生存、发展、幸福问题。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证明它不是人类最理想,更不是最符合正义标准的社会发展模式。与它超越的封建主义一样,资本主义也是有重大缺憾的。它是在文明要素和野蛮因素并存、物质文明虽取得重大进展但劳动者被严重奴役的情况下运转的,是在危机和动荡中、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中运行的。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认识、反思乃至变革,逐渐成为有识之士、进步思想家的理论自觉。

归结起来,与《手稿》的写作紧密关联最重要的背景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资本主义背景下物质文明的发展无法掩盖人的生存困境,即资本家对工人的严酷剥削所导致的工人生存境况的恶化充分暴露出来;二是在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下,反抗和联合斗争已成为工人的自觉意识,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正在成长壮大,逐渐成为自为阶级;三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内部冲突逐渐激化,使得“超越资本主义”成为日益强烈的时代呼声,追求“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的思想主旨与相应的理论建构在人类先进思想家的意识中渐趋清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

《手稿》正是在上述时代、阶级、理论背景下,由青年杰出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在作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之一的法国巴黎,耗费数月时间,经精深的学术思考写成的。这部当时未发表,甚至马克思逝世前仍未发表的重要手稿,极其鲜明地反映了“反思和超越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与全人类的解放”的时代主题,对资本家与工人的经济关系、无产阶级的生存境况、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未来趋势等时代问题及诸多重要学术问题作了深刻、精彩的分析。

●深刻阐明资本主义灭亡及无产阶级与全人类解放的必然性,触及和论述了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现实问题

《手稿》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除了深刻阐明资本主义灭亡及无产阶级与全人类解放的必然性外,还触及和论述了其他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现实问题,是一部集学术与政治于一体、具有重大原创性价值的理论作品。

根据我国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手稿》目录及正文,我们知道,《手稿》就其基本结构而言,包括一个序言、三个笔记本。三个笔记本所探讨的问题各有侧重:第一笔记本主要考察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经济关系、工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现实处境、资本及与资本相关的诸多话题(“资本的利润”等)、土地所有者及其剥削方式、土地所有者与资本家及工人的经济关系、土地所有者之间及地产之间的关系、封建地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兴起逐渐商品化和资本化,封建领主制生产方式逐渐衰落和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并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工人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异化劳动的阶级根源、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具体关系;第二笔记本主要呈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的描述、对土地所有者与资本家的关系的分析;第三笔记本的内容最为丰富,论及了私有财产与劳动的关系、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敌视人”的理论实质、重农主义学说及其二重性(进步性、守旧性)、平均主义色彩的旧式共产主义的缺憾、作为“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新旧社会的历史联系、私有制背景下对货币的狂热需要在人的需要中的突出地位、资本主义私有制背景下资本家、富人“需要及满足需要的资料的精致化”与工人需要的“野蛮化”“简单化”的并存、国民经济学家和资本家对工人作为人所产生的多方面需要的完全无视、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黑格尔哲学及其辩证法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色彩、黑格尔哲学及其辩证法的若干合理之处及思想价值、国民经济学家对分工问题的探讨、货币对私有制社会中人的精神世界的统治、货币的消极作用等。

●自然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感性、现实的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外部对象的一种对象性的、物质性的活动,异化劳动是劳动者在私有制条件下被迫从事的特殊劳动形态,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客观实在的即外在于人的意识的运动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资本家增殖财富、增加利润,人类的未来社会不再是劳动者遭受生存困境,遭受剥削与贫困、经济上受制于剥削者的社会,而是劳动者真正独立、获得解放的新社会

《手稿》所表述的学术观点、政治观点颇为丰富。这里择要列出该著作在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最重要的观点,供读者了解。

关于自然,《手稿》认为,自然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具有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种形态;自然界自身不隐藏任何神秘的意义,不是为了确证抽象精神而存在;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劳动、生产的物质前提、物质基础,是人展示本质力量、主体性的现实对象;本来意义上的人即符合人性的人对人来说成为现实,意味着人的解放的实现、人的自我异化的消除。

关于人,《手稿》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制约着人的活动,人又通过能动的劳动实践活动反作用于自然界;不同于动物,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有意识”是人获得自由的基础和前提;人的存在方式体现在多个方面,人既在自然中存在、在意识中存在,还在活动中存在、在关系中存在、在需要中存在、在历史中存在,人的解放不是主观的意识过程,而是客观的、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

关于实践,《手稿》认为,实践是感性、现实的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外部对象的一种对象性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以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为基本前提的,并受到物质世界的直接制约;人类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界施加了能动的改造作用,自然界在人类实践的改造下日益“人化”,日益成为“人化的自然界”;人类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意志直接施加于自然界,使自然界在相当程度上服从和服务于人类的意志和目的,这展示了人类无与伦比的巨大主体性、能动性。

关于异化劳动,《手稿》认为,异化劳动是劳动者在私有制条件下被迫从事的特殊劳动形态,具有多种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劳动条件、生产目的与劳动者的异化,异化劳动造成或强化了类与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使人的类本质与劳动者相异化,造成劳动背离其原本的特点,使劳动者不成其为“人”;剥削阶级的存在是劳动发生异化的前提和根源,若无剥削者的存在及其对劳动者的统治、压迫,劳动便不致异化;异化劳动是不正义的劳动形式,但客观上为人类走出异化劳动,最终摆脱异化劳动创造了物质条件、物质基础;作为人类不平等之产物和极端表现的异化劳动绝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可能永恒存在,异化劳动的消亡意味着劳动者的解放。

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手稿》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客观实在的即外在于人的意识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物质性的人始终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历史的内容首先是物质性的,物质性的活动(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是历史得以延续的根本路径,物质生产劳动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物质生活资料,使人类的自我繁衍成为可能;人类历史是趋向于进步、发展及人的解放的历史运动,是既遵循历史客观规律,亦体现人为因素即人的能动性的历史过程。

关于资本主义,《手稿》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源和兴起是私有财产的运动合乎必然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体现的是一种雇佣剥削关系,即资本家雇佣工人为其劳动、剥削其劳动成果的关系,工人的生存从根本上受制于资本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资本家增殖财富、增加利润,生产被视为财富增殖的手段,劳动者则被资本家视为生产的工具;资本主义是存在着内在矛盾的社会形态,在其运动过程中内在矛盾将逐渐激化并促使资本主义走向崩溃和灭亡,这是合乎规律,具有必然性的运动趋势。

关于未来社会,《手稿》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旧社会为新社会的生成创造历史前提与物质基础;新社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循序渐进地实现;人类的未来社会不再是劳动者遭受生存困境,遭受剥削与贫困、经济上受制于剥削者的社会,而是劳动者真正独立、获得解放的新社会,劳动者作为人应有的尊严重新确立,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将劳动条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劳动者之间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每个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同时也是为他人劳动、为社会劳动;在这个新社会中,人的尊严、幸福、权益至上;人类精神生活摆脱了拜金主义的奴役,精神生活不再片面化、畸形化,人的需要变得多样化、全面化。

●不可重走资本主义的老路,不可照搬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必须致力于实现人民的幸福,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立场

作为一部系统反思、超越资本主义,探求人类光明未来的杰出著作,《手稿》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手稿》所阐发的深刻观点、进步价值观,很有意义:《手稿》引导人们以历史眼光,冷静、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资本主义,摆脱对资本主义的迷信;为后人倡导了“人的幸福优先于财富的创造”的进步价值观,为现代世界深刻反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产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后人深刻反思资本主义财富分配模式的弊病,确立正确的财富分配观;引导人们关注、重视、维护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和幸福,有助于防止动物界“弱肉强食”现象在人类社会的重演;有助于当代人反思资本主义精神世界、价值观的重大缺憾,重建全面、丰富、多样化的精神生活。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可以从《手稿》中找到什么样的思想资源,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手稿》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提供了宝贵启示,印证了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不可重走资本主义的老路,不可照搬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手稿》对资本主义的罪恶、不正义性做了非常坚决、非常深刻的揭露。《手稿》有说服力地指出,资本主义并非人类发展的终极理想状态,是以剥削、压迫劳动者为手段,片面追求财富积累,有重大缺憾的现代化模式。

必须致力于实现人民的幸福。在《手稿》中,劳动人民就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普通群众,他们在资本主义时代虽不幸成为经济上的被剥削者、政治上的被统治者,但他们实际上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缔造者、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手稿》极其鲜明地捍卫劳动人民的幸福,为我们作了表率。

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立场。《手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予以了强烈谴责,肯定了人的尊严、幸福的至高无上,还强调了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手稿》否定不劳而获、多劳少获的资本主义财富分配方式,谴责其非正义性。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