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视觉中国

最近,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大火,各种解读的文章把“坏小孩”的成长,以及原生家庭剖析了个遍。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国际升学中心心理老师沈梅静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部剧中那些“中国式母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虽然说的是孩子的故事,却把那些真实存在的家庭伤害清晰地袒露在每个成年人的面前。我们不能否认母爱的伟大,但令孩子窒息的爱是伤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孩子毁了,让母亲失控

该剧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中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他们的冒险也由此展开。

剧中有一个对峙情节令人揪心——女儿朱晶晶坠亡,王瑶心痛到丧失理智,跑到丈夫前妻周春红的单位去闹,更在广播站一遍又一遍地喊,“你儿子是杀人犯”。而被关在门外的周春红愤怒地拉扯着铁门,嘶吼着,“不许你诋毁我儿子,我儿子就是我的优秀,我的骄傲!”

一个因为丧女失控,一个因儿子失去理智。近年来,类似的影视作品不少,比如《亲爱的》、《熔炉》、《嘉年华》,那种失去孩子的痛,令人窒息。可是所谓的“失控”、“失去理智”的背后是什么,是“孩子毁了,我也毁了”。

王瑶为了维护自己女儿的父爱,不惜一次次横亘在丈夫和前妻的儿子朱朝阳的父子情中间。她年轻貌美,已经跟朱广平结婚,而且家境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这样呢?“我隐隐看到了这类母亲的价值依赖。”沈梅静说,当下一些妈妈的存在价值紧紧依附在老公与孩子身上。她们不允许老公和孩子有一点点偏差,因为那就是她们的存在。一旦老公和孩子出事,那个“她”就崩塌了。

一切都要给孩子的“学习”让路

王瑶对朱晶晶的爱是“骄纵”,周春红对朱朝阳的爱,就是“控制”。周春红用她的方式维护着孩子,老师不能批评,王瑶不能诋毁,情人不能干涉。她说,考上大学就好了。为了完成一个母亲的任务,她久久压抑着的自我追求在等一个释放,在沈梅静看来,不少家庭教育的重任都落在母亲的身上,一些典型表现,与王瑶、周春红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剧中,班主任找周春红,说朱朝阳的人际关系有问题。周春红说,难道学生不是学习好就行了吗?一些妈妈的典型思维是,我伺候你吃、伺候你穿,只求你好好学习。家长们总是觉得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有一切都要给“学习”让路。但家长不明白的是,知识需要累积,人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很早之前就提出,在人类的第五阶段两性期(12周岁-18周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就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也就是说青少年到达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时候,他们的主要社会任务是学习,而自身任务是明白“我是谁”。

他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办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在人际交往以及自己的社会角色中,逐渐提炼出自己。埃里克森认为,他们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所以,从他们的当下来说,学习是重要的,但是从他们整个人格发展来说,在所有关系中的自我认知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有一种母爱,是妈妈觉得你要喝牛奶

有一个情节是,周春红出于对儿子与前夫去游乐场游玩的不甘与嫉妒,逼迫儿子朱朝阳在睡前喝完了整杯滚烫的牛奶。这是母爱的表达,也是孩子被控制的枷锁。剧中细思极恐的喝牛奶事件,难道没有在每家每户都发生过吗?也许是一碗汤,也许是一道菜,也许真的只是一杯牛奶。

这些妈妈的典型思维是,我辛辛苦苦地奉献,你必须感恩。从拒绝一杯牛奶,到否认母爱,是她们从被肯定到被抛弃的跳崖式思维。“我是为你好”,“我觉得你冷”,很多妈妈在“母爱”这件事情上做到极致,是因为把人生价值锁定在这唯一的身份上。一旦没有得到正向积极的反馈,“自我保护”意识就立刻跳出来,用“委屈”来证明自己是多有价值。

很多母亲存在着严重的分离焦虑,表面上是怕孩子长大成人,离开自己过不好,其实潜意识里是害怕,害怕孩子长大成人过得很好,而自己的价值再也得不到体现了。类似的话还有:“看你长大以后怎么办?”“你离开我,活不了三天”“没有我,你能长得这么大吗?”……这些话语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如同“诅咒”一般困住了他们。他们一边害怕没有母亲的生活,一边却期望着突破,矛盾中的他们该如何拥有健康的人格?很多人三十多岁仍然离不开家,成为巨婴,难道仅仅是他们的错吗?这一切也许正暗合这些妈妈们“隐秘”的需求,因为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展示自己的价值。

《隐秘的角落》已经落幕,将朱朝阳妈妈的扮演者刘琳写给“自己”的一句话送给各位妈妈,愿每一位母亲都可以“放下以爱为名的重负,充满生命力地回到孩子身边,你会欣喜地看见他明亮的眼神、灿烂的笑容……”

追完剧分享这些育儿建议>>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积极榜样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不要借爱之名,施加控制 母亲对朱朝阳的控制欲极强,她三番五次提醒朱朝阳买东西要记账,朱朝阳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会打好几个电话回家,了解他都干什么了,从朱朝阳总是撒谎说自己去书店也说明了母亲对朱朝阳的掌控。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支配和控制,而是让对方活得像他自己。因此,父母不要借爱之名,施加控制。

父母要平等地爱每个孩子 正因为爸爸成为了别人的好爸爸,才会有后来的妹妹故意踩了父亲给朱朝阳买的新鞋,还不肯道歉。妹妹甚至还嚣张地跟朱朝阳说,我爸爸只爱我,根本不爱你。朱朝阳和朱晶晶的悲剧告诉我们:多孩家庭的纷争根源,不是兄弟姐妹的分爱,而是父母不公正的爱。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