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湖南省湘西会同县人,侗族,1907年出生,1927年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时任周恩来警卫班班长)和井冈山革命斗争。由士兵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主要指挥员。
粟裕先后6次负伤,九死一生,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淮海战役中更是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奇迹。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据统计,在近4年的解放战争中,我军进行的较为重要的战役共134次,每役歼敌3万以上的38次,其中粟裕指挥的有12次;每役歼敌5万人以上的23次,其中粟裕指挥的有8次。
毛主席1961年在接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曾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刘伯承元帅曾评价粟裕:“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与粟裕卓越战功相辉映的,是他光辉的人格魅力。粟裕曾3次以个人名义发电报给中央军委,提出自己的建议,力促战局改变。
第一次“斗胆直陈”:关于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问题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犯,中央军委提出以山东、太行解放区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并于6月26日电令华中分局,要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出淮南,与山东野战军配合作战。陈毅军长也电令粟裕西出淮南。
接到中央指示后,粟裕从战场实际出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在苏中先打一仗”,更为有利。27日,粟裕以个人名义发电中央军委和陈毅军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在取得华中分局其他领导的支持后,于29日以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名义再次发电,建议“第一阶段仍留苏中解决当面之敌”。中央军委、毛主席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最终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决定:“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迅速发起了“苏中战役”,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七战七捷”,歼敌5.3万人。海安一战,更是创下了敌我伤亡15比1的奇迹(歼敌3000,我伤亡200),极大鼓舞了各解放区军民的士气。
毛泽东于8月28日在发给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中推广了苏中经验,指出:“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苏中战役发起后,为增加兵力,确保胜利,7月25日至8月5日间,粟裕先后3次向中央和陈毅军长发电建议调淮南的五旅至苏中参战,终获同意。其中第三封电报(8月5日电)以“斗胆直陈、尚祈明示”结尾,这即是第一次“斗胆直陈”的由来。
第二次“斗胆直陈”:关于发展战略进攻问题
1948年1月初,为扩大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中央决定粟裕率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长江南下,开辟江南战场,吸引敌军分兵,配合刘邓大军行动。
时任华野副司令员的粟裕认真总结了我军作战经验,客观分析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当前的全国战局,认为随着敌我双方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解放军在长江以北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更有利于加速胜利进程。
经过反复慎重考虑,1月2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邓发出了《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电报(即“子养电”),提出了发展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战略构想,建议在中原战场上采取忽集忽分的战法,集中兵力打大仗。由于这一构想和建议事关战略全局,电文最后,粟裕用“管见所及,斗胆直陈”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慎重。
粟裕的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毛泽东除在电报稿上逐句圈点外,还特别指示周恩来、任弼时和正在中央参加会议的陈毅传阅后“再送毛”。尽管中央复议的结果是坚持既定决策,把战争引向敌人后方,但为后来改变决策打下了基础。
“子养电”发出后,1月27日,军委电示粟裕,要他率3个纵队渡江南进,组成“东南野战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以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并要求他就渡江的时机、地点和方法等问题“熟筹见复”。
粟裕深知对中央已经确定的战略决策,不宜轻易提出不同意见。但“作为一个战役指挥员,在即将执行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时,应当结合战争的全局进行思考,从全局上考虑得失利弊,把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联系起来。全局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从局部看到的问题,也许会对中央观察全局、作出决策有参考价值。”他一方面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认真研究渡江具体方案,着手做好南进准备,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的最佳方略。
第三次“斗胆直陈”:关于3个纵队暂不过江的问题
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思考,4月17日先向刘邓发电征得同意后,18日粟裕再次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电文最后说“斗胆直陈,是否正确尚祈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粟裕多次来电坚持中原决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要陈毅、粟裕赴河北中央驻地当面汇报。1948年4月底到5月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5大书记集体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当场决定采纳他的建议,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同时,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并要其在4至8个月内,歼敌5至6个旅至11至12个旅。
随后,粟裕按照中央的要求,于1948年6月和9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其中,豫东战役不仅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一次战役歼敌9.4万人的空前战绩,更迅速改变了中原战局,为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发展为战略决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得知豫东之战胜利的消息后,曾高兴地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岰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不久,又胜利地发起了淮海战役,将蒋军主力歼灭于长江以北。为渡江南进,减少江南富庶地区的战争损失,加快解放全中国的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粟裕的这一次“斗胆直陈”,周恩来后来评价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张震后来评价:“为尔后的战争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使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大为缩短。”
3次“斗胆直陈”,不仅体现了粟裕作为战区指挥员能够站在战略高度分析形势,敢于提出正确意见的胆略和胸怀,更充分体现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和人民解放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和一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无私无畏、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格和坚强党性。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曾经深刻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粟裕正是积极能动地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典范。
同时,我们也从中深刻体会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解放事业的大局和当前的战场实际出发,高度发扬民主,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能够听取前线指挥员的合理建议,敢于不断否定和完善自己的宽广胸怀、宏大气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正是中国革命最终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祁门路298号 举报电话:12309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