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蔚来2022年初发布的第6款车型ES7?

基于NT2.0技术平台打造,预计2022年北京车展期间将正式亮相,车顶还有与ET7、ET5一样的“暸望塔”传感器和后视摄像头
关注者
94
被浏览
176,374

39 个回答

就几个大家热议的话题吧,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1、全系上涨2.8万(1.8+1)的“866”

Step 1. 全系上涨1万

今年伊始,受制于电池原材料上涨,各大电动品牌纷纷宣布旗下产品涨价方案,作为行业一哥的蔚来首当其冲,4月10号,蔚来宣布旗下在售产品ES8/ES6/EC6(简称“866”)售价全系上涨1万。 在原材料上涨约20%幅度面前,“1万”的涨幅其实并不能完全cover其成本上升,简单点说:“涨少了”

小鹏P7价格上涨

在蔚来Q1电话财报内容中,我们也发现,1万的涨幅对其全系产品毛利的负向影响: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14.6%,而就同比和环比而言,这一指标分别为19.5%和17.2%, 不难看出。原材料上涨对于蔚来营收冲击还是很明显的

2022年Q1财报内容

Step 2. 新款上涨1.8万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蔚来通过日益下滑的毛利换取“良心蔚来”称呼的做法并不能获得董事会的理解。在盈利压力下,在老款产品全系上涨1万的基础上,蔚来继续加码, 在其刚刚发布的2022款“866”产品上全系上涨1.8万,总的算来,前后全系上涨2.8万,接近行业最高涨幅 。当然啦, 也不是硬涨,2022款也升级“Alder·赤杨智舱系统”(8155),但懂得都懂。

ES6@75kWh 2021款(4月前) 2021款(4月后) 2022款
签名版 46.8万 47.8万 49.6万
性能版 39.8万 40.8万 42.6万
运动版 35.8万 36.8万 38.6万

总的来说,在成本压力面前,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得不佩服蔚来对于产品节奏的把控, 既赚了老用户的热捧,又让持币观望的新用户无话可说

1、ES7的定位问题

Q1:ES7 & ES6互相蚕食?

回答ES7定位的话题上,我想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很多人说新推出的ES7与ES6定位过于接近,内部蚕食现象严重,但我并不这么认为。首先承认,“蚕食”是肯定存在的,尤其是对ES6/EC6性能版及以上产品,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毋庸置疑,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新上市的ES7。但要知道的是,就其销量基盘而言,60%+的用户集中在ES6/EC6运动版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门款上,38.6万的ES6与46.8万的ES7之间还是相差8万多的。 总的来说,有一定的overlap,但不动其根本,“1+1>1.5”就是赚的,何况快速膨胀的新能源赛道上,一切都是未知

蔚来ES7售价

Q2:ES7 & ES8互相蚕食?

至于与ES8的关系,我想就更好理解了,基本就是大5座与6/7座之间的关系,虽然两款车型定位上较为接近(差3万不到,2.8万)。但长期来看, 用车需求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从需求本身做区分 再者,考虑到较高定位的ES7对于ES8旗舰产品形象的影响,蔚来顺势推出了ES8领航版以期进一步拉高ES8旗舰产品定位。短期来看,也给了创8/老8这些高端老用户置换新车更好的选择。

Q3:ES7 & ET7互相蚕食?

同为NT2.0产品,空间更大的ES7会不会对ET7有影响?有,但很少。 SUV与轿车Cross-shopping的比例一直就不是很大,究其本质,还是在用车需求属性上存在本质差别

一句话总结:ES7的出现,填补了蔚来高端用户对于5座SUV车身形式(大空间),以及ET7上NT.20全新科技配置的需求。

另外多说一点,但CLTC 450km续航的ES7真的能拖着房车带你Glamping???450*0.75(实际)*0.5(拖挂满载)=168km,200km不到的实际续航,估计开到一半露营得改徒步了。这些实际使用上的“缺憾”我想蔚来的产品经理们应该都是清楚的,但换个角度考虑下,从体系化效率角度来说,作为正向研发的Global Car,既然要满足欧洲法规(对于ES7拖挂能力1.8吨以上)拖挂不得不做,那结合国内兴起的Glamping文化,搞个卖点也未尝不可。

不论其实际使用起来怎么样,但但从传播角度来讲,紧贴当下中产小资活动热点——露营,还是能给其目标用户足够向往感的。 (中产崛起现象文化:北欧度假小屋、北美沙滩、中国露营)

都看到这了,不点个赞????

昨天跟一位曾在蔚来供职的技术总监聊了聊,得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点, ES7的项目早在2018年就立项了,或者更早

第二点, 蔚来的团队对市场把控能力其实并不强

先从第一个点来看,今年元宵节时秦力洪向外界透露了ES7的信息,当时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首先是一反常态的没有在NIO Day发新车,这一行为被外界猜测为“蔚来着急了”。的确,年初时虽然老款866还算坚挺,每月也是小万台的销量,但是蔚来股价持续走低,比起其他两家新势力车企,蔚来在市场端看不到任何增量空间。ET5被看作是蔚来的“春风”,但这股风要到今年年底才能起势,4月底开始交付的ET7并没有给人很强的信心,ET5的出现劝退了部分ET7的用户,50万的售价更是让销量数据雪上加霜。

在这一些列问题面前,一辆定位尴尬的ES7被视作蔚来刺激股价的手段。

有意思的是,ES7的代号是Gemini,这个代号在去年同期流入坊间,彼时的媒体发布了许多篇猜测Gemini定位的文章,而我们从蔚来内部得知,几乎没有人猜对Gemini到底是怎样一台车。按照正常的逻辑,谁能想到蔚来会在ES6和ES8之间再塞一个车进来呢?

那么蔚来想用ES7来做些什么呢?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现象来推测蔚来。 我个人给ES7的定义为战术性产品

连续观察蔚来多届NIO Day后我们发现,蔚来在NIO Day上发布的产品和技术更具有战略意义。何为战略意义,例如前年的ET7,顶着蔚来首款轿车的标签而来,但更为重要的是与其一同发布的英伟达智驾算力平台和激光雷达。去年NIO Day上发布的ET5,虽然在产品力和技术上可以看作是ET7的下沉款,但蔚来或许笃定其在销量上对公司有战略价值,不然次日接受媒体群访的李斌也不会那样春风得意,甚至口无遮拦。

战略价值来自产品力、技术、销量这三方面 ,蔚来ES7相较于前置产品的主要差异来自尺寸和售价,它的价值在于切割细分市场,属于战术性产品。就此我们也可以做个大胆的猜测,可能在今年的NIO Day上,蔚来会发布比ES7更劲爆的产品。

如果后续的NIO Day上,蔚来发了与ES7相比更加不疼不痒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了,ES7的出现或许真是目的不纯,起码印证了“蔚来急了”这个事实 。从外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真相是要等到今年12月再揭开的。

ES7的出现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我们最开始提到的,蔚来的团队对市场把控能力并不强。我们甚至觉得ES8是一款极具实验性的产品,因为蔚来这样平地起惊雷,直接拿高端纯电市场开刀的做法属于史无前例,他们在定价策略、产品力评估以及定位方面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对象,当然,为了坐实这一定位,起初他们在ES8上也是下了血本的,完全是啥好用啥的策略,换个角度来看,这就等同于没有策略,尽人事听天命了。

先行者一定会被反制,所以就给自己留了一张手牌,就是ES7。在NP和NT平台都成熟的前提下,开发一台尺寸接近ES8的车型并不需要花太多的钱。ES7就是蔚来观察市场4年后而重新定义的一台中大型SUV。现在蔚来给自己架的太高了,豪华品牌的定位决定了他们在ET5、ES6下面不会再有产品(前面有回答里有人放了一张带ES5规划的roadmap,我个人是对其下探到30万以下市场的可能性抱有质疑态度的)

所以说蔚来把自己下沉的路已经堵死了,想要找增量只能往上找。我这里简单做个比喻,蔚来有两座城池,主城里是ET5和ES6,城号为“走量”,副城里是ES8和ET7,城号为“高端”,而销量多少则决定了城池的规模。

我们不要忘了,蔚来除了是一家新势力车企以外,它还是一家中国车企。在蔚来之前,传统消费者只会觉得中国车企只能做走量的产品,也就是说他们只配拥有一座城池。但蔚来以两款高端车型为矛,攻下了高端之城,两款中端产品为盾,守护着销量——蔚来持续发展的根本。

蔚来会做低端品牌,但蔚来品牌本身不会再做低端产品,这也意味着主城中不会再有新成员,所以增量只能在副城里找。 ES7这一高于ES6低于ES8的定位,是要在副城中收矛架盾,拓展城池

前面有人提到,ES7会是ES8的平替,我觉得不太可能,显然蔚来想打一手车海战术,ES6-ES8中间的15万区间再塞一个车,是把细分市场切的更细一些。

我们讲理想ONE是爆款、特斯拉Model 3是爆款,这点毋庸置疑,但我并不认为这两款车成为爆款,背后是有逻辑质撑的。据我的了解,理想给自己的产品定位奶爸车,都是后话,产品上市之初他们自己也没有明确的定位,后来奶爸的定位在坊间流传开来,理想自己才意识到这个卖点。

特斯拉更好理解,如同昨天马斯克在推特上所说,如果L4实现不了,那么特斯拉将一文不值。自动驾驶是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但中国的绝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get到这一点。而且在国内,特斯拉的智能化可以说是能力平平,车机内置应用如音乐、导航都不如国产生态好用,自动驾驶系统在国内也不推送。而特斯拉在国内走到现在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电动先锋这一角色带来的品牌效应。

所以,蔚来其实也没必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大众对高端电动车的接受度在50万就已经封顶了,蔚来的下线在30万,那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在成本不用花费太多的基础上,这样做并没有大毛病。还是尽人事听天命的策略。

最后一点是智能化硬件错位带来的内耗,ES7用了NT 2.0平台,大家就不买老的866吗?我觉得是想多了,中国用户对这玩意的需求度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小鹏P5和P7就是很好的例子,人家P7不带激光雷达也照样卖。再说了,蔚来真正能展现激光雷达实力的NAD系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呢。

对于智能化硬件错位这件事,我原来也在一次小鹏的活动上问过小鹏副总裁李鹏程。他原话是这么说的, 汽车的市场逻辑会变得更像手机市场,最新的一定会是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而不是最贵的或定位最高的。

在新势力车企里,智能化团队与整车团队是互为独立的两条线,谁都不好迁就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