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尔普斯为什么回头,他该不该回头?

关注者
120
被浏览
168,240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泻药。

看了前面的几个回答,不管是从「命运」还是「爱情」,还是从柏拉图的「eros」角度解答,其实都是把【回头】这个动作放在不同的版本和语境下去讨论。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和语境,其实是由于 俄耳甫斯和其他英雄有点不同,他进入神话体系的时间本身就比较晚 ,所以并不像出现在荷马和赫西俄德的文本里的人物那样意象相对清晰。

事实上,从一个传说中 写诗写成“魂影之梦”的“人”,到进入神话体系的”英雄“ ,俄耳甫斯所映射的意向本身就逐渐包含了 诗人、爱人、拥有贯通三界神性直觉的半人半神 三种,所以关于本身意向这么复杂的一个人物,他为什么回头,答案本身就会是多角度且复杂的。

——————以下正文————————

俄耳甫斯的故事虽然在古希腊广为流传,但我们看到的「下行冥府」+「被碎尸死亡」这个故事, 最早已经是出现在柏拉图《会饮篇》中了 ,当时斐德罗的描述并没有提到回头这个事儿。

前面的同学已经写过了:

由此可见,上苍也尊敬由于爱情所引起的热忱和勇气。

不过,诸神把俄耳甫斯打发回阳间时只把他妻子的魂影给他看。冥神不愿让他把欧律狄刻带走,因为 他本是一名吟游诗人,是个半心半意的爱人,缺乏阿尔刻提斯那样替爱人去死的勇气,所以他选了另一种方法,活着下到冥府。

由于这个原因,诸神责罚他,让他最后死在一帮妇女手中,这种惩罚非常公正。
《会饮篇》,179d

在这个最初代的版本里,欧律狄刻还没有姓名,并且俄耳甫斯失去欧律狄刻的重点环节,也没被放在回头这一动作上 (甚至没提到他的回头),故事的重点是在“他不是一个全心全意的爱人”。

在这一段话之前,斐德罗还说过, “爱能使人为了挽救他人的性命而牺牲自己” 。但俄耳甫斯显然并没有这么做,他没有选择通过死亡和欧律狄刻永久地重聚。

因此,俄耳甫斯并不是一个“全心全意”的爱人。也就是说,俄耳甫斯无论出于什么理由没有回头,起码 都是由于一些其他的因素超过了“爱”

《会饮篇》本身的重点就是关于”爱欲”(eros)的讨论,此处,俄耳甫斯又是以诗人和爱人的双重身份出现,可见斐得罗在此贬低诗人,也有意想说,“诗人”(诗)并不是真的把握了“eros”爱欲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里的俄耳甫斯, 无论回头、还是不回头,他都遭遇到了爱神的诅咒,他得不到自己所欲的, 并且最终死于一帮妇人之手。

Landscape with Orpheus and Eurydice,Nicolas Poussin(1650)

这个故事到古罗马时期,又被维吉尔的《农事诗》和奥维德的《变形记》进一步细节化了。

维吉尔奠定了「俄耳甫斯冥府之行」和「俄耳甫斯之死」故事的主要要素,而奥维德复刻、补充的《变形记》在后世更广为流传一些。 所以我觉得题主的提问,应该也主要是针对这两个类似的版本来的。

这两个版本差异不大,看起来似乎都是为了 “爱和失而复得的冲动”

在维吉尔的《农事诗》中,

他已开始往回走,闯过了所有艰险,
失而复得的欧律狄刻也将重返阳间:
她跟在他后面,因为这是冥后的意旨。
俄耳甫斯心里突然涌起了疯狂的冲动,
——这本可以饶恕,如果死神懂得饶恕。

他竟然忘了!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
微光里的欧律狄刻,他生命的生命!
——所有的努力顿时殒灭,地府的约定
岂容违背?

阿佛纳斯山谷响起三声雷霆。

她说,“俄耳甫斯,什么样的疯狂毁掉了
可怜的我,还有你?看,残忍的命运
又在唤我回去,睡眠已盖住我迷蒙的双眼。

我只能说再见:巨大的夜把我往回卷,
我徒然向你,向你的手,伸出我的手!”

她说着,突然从他眼前消失了,就像雾
遁入了惨淡的空气。

(copy自豆瓣网友的翻译,《 农事诗 》(4.454-510))

维吉尔表面上将俄耳甫斯回头的理由归结为爱, 归结为对爱人的渴望、和重获希望之后“疯狂的冲动”, 实际上却将这一【回眸】归结为命运:

“俄耳甫斯,什么样的疯狂毁掉了可怜的我,还有你?看,残忍的命运,又在唤我回去……”

从措辞到写法上,维吉尔都颇具荷马的古风,所以并不难理解这种命运使然所导致的必然悲剧。

Orpheus and Eurydice, Titian (1511)

前排已经有人谈到了古希腊对命运的态度,我再稍微补充一下:

在希腊文化中,命运是一个核心母题,其意义并不在于凸现出人/神在命运之前的恭顺与卑微。恰恰相反,主人公在命运的实现过程之中 ,是通过自由意志主导的一系列行为,最终 完成了一个决定论的必然。

这就造成了人的自为存在 (自由意志 )与自在存在 (决定论)之间一个永恒的冲突。(赵林老师语)。而 这个冲突正是希腊悲剧的张力。

放在这里来看也是一样,很难说是eros让俄耳甫斯【忘记】了约定,因此回头,还是 命运使然,让他必须违约导致欧律狄刻回归到命运原本的齿轮上

固然俄耳甫斯以他那足以打通三界的「音乐与诗」, 想要完成对命运的反抗,但最终他还是会败给人力所不能及的命运。 这一点,无论你是英雄、还是神祗,都概莫能逃。

所以,在维吉尔这里,"命运的力量、神的约定,都比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这或许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回头,但回了就是回了,欧律狄刻化为一屡冥烟。

Orpheus and Eurydice, Edward Poynter (1862)

到后世最为熟知的、也最广为流传的《变形记》版本中, 俄耳甫斯已经完全是因为爱而回看了一眼:

走着走着,眼看快到人间的边界了,这时他忽然怕她没有跟着他,很想看看她,就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立刻她就滑下黑暗的深渊中去了……

她虽然第二次死去,但是她并没有埋怨丈夫,她埋怨什么呢?丈夫爱她啊!

(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文)

“由于担心自己的爱妻没有跟上”,而欧律狄刻也说是因为“丈夫爱她啊”,怎么看都是因为爱了。

但同样是因为爱,这次,他为什么担心欧律狄刻没有跟上呢??

这里恐怕除了爱,还包含着 对于死后那个冷漠、沉寂世界的恐惧,包含着对冥王哈德斯的不信任。

z这种不信任其实不止发生在俄耳甫斯身上:

《创世纪》里的罗德之妻,也在索多玛天火焚城之时回头看了一眼,于是变成了盐柱;

日本《古事记》里的伊邪那岐也是在讨回冥界妻子的灵魂后,忍不住回看了一眼,被妻子的腐尸吓跑,从此激起了其妻伊岐那美的愤怒,在此后不断的复仇和二者相互的杀伐之间,人间才有了生死(没错,火影里那个术就是从这儿来的)。

这几个故事里的方位(都是由下而不断向上逃)、动作(都是回头),都非常类似,某种程度都在说明:

属于冥界的罪与恶绝不应被凡人留恋,「 死与生」这样超验的秘密,也不该有凡人去触碰,应保持对「美善」的「坚定信心」一路上行。

否则,这种傲慢与悖逆也必遭致“死亡”的回报。

The Destruction of Sodom and Gomorrah, John Martin(1852)

这一点,我们在奥维德的写法上也能看到一点踪迹,相比维吉尔对俄耳甫斯唱诗之优美的描述, 奥维德写俄耳甫斯与冥王的会面时,加入了一段罗马式的雄辩:

神啊,你们统治着地下的世界, 我们凡人迟早都会来到这里。
请你允许我说实话,把花言巧语放在一边, 我来此并非寻找塔尔塔洛斯,
也不是来降伏三头蛇发的怪物墨杜萨。
我到此的原因是寻找我的妻子,她误踏了一条蛇,蛇咬了她,把她毒死,夺去了她的青春妙龄。

我不否认我也曾试图努力忍受过,但是爱神把我征服了。
在人间,爱神是尽人皆知的,但是他是否在这里也很有名,那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猜想他在这里恐怕也不是默默无闻的。
旧日传说,你的王后就是被你抢来的,如果此话不虚,那么你也和爱神有过瓜葛。

我请这阴森的地界,无边的混沌,广大而死寂的国土帮助我、我请求你告诉我,我的短命的欧律狄刻的命运究竟如何了。
我们的一切都是你的恩赐,我们虽然在人间有片刻的停留,但迟早只有一个归宿,我们都要到这里来的,这里是我们最后的家。

你对人类的统治最为长久。我的妻子,等她尽了天年,也终究会归你管辖的。我求你开恩,把她赏还给我。但是如果命运拒绝我的权利, 不还我妻子,那我就决定不回去了。我们两个都死了,你可以更高兴些。

(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文)

(这段论述里还不忘把哈德斯抢老婆的事情也抖出来,强行共情、软硬兼施)

这段言说颇具理智色彩的言说, 使得俄耳甫斯在哈德斯处的胜利,似乎全靠言辞与理智, 而非最优美的音乐。

然而,当俄耳甫斯在回程上升的道路上,似乎 遗忘了这种言辞(理性)与约定的力量, 违背神约。

从结果上讲,回头,理智败于恐惧与虔信。

我想,题主要问的,应该是针对以上几个古典版本,那么,答案以上。

Orpheus Leading Eurydice from the Underworld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861).


————————

题外话:

神话和寓言,本身就是一种包含着无限意象的表达方式,mythos这种东西从丰厚的蕴含力上来说,几乎无限包含着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与对真理的映射。 所以放在不同的语境系统里,解答本身必然是多角度的。

就拿「俄耳甫斯回头」这个事儿来说,由于 “导致爱与美毁灭的回眸” 实在太具张力,也太能击中人类的深情了,所以从古希腊一直到现代,俄耳甫斯像隐喻和谶语一样,吸引着一代代的诗人与艺术家们不断地挖掘和阐释它。

光就诗作而言,影响比较大的诗作就起码有四个:除了前面提到的古罗马维吉尔 《农事诗》 ,奥维德的 《变形记》 ;后面还有20世纪里尔克的 《俄耳甫斯·欧律狄刻·赫尔墨斯》及《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21世纪米沃什的 《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

(如果把《会饮篇》这个首次出处的对话也考虑进去,那么影响巨大的作品最少有五个)。

而各位大师背后的时代、理论和“主义”的不同,始终都在赋予俄尔普斯回头这一场景以不同的理由和阐释。

所以,想了解俄耳甫斯为什么回头,不如亲自去读读上面几段诗(都不是很长),了解一下背景、体会其中的意味,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该不该回头”的答案,本身不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嘛~

————————————

额,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本来还想说一下后世两位诗人对于俄耳甫斯这一回眸的态度,说一下“该不该回头”这个问题………但莫名其妙已经写了好长,以后有空再写吧。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