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完美的馒头  ·  python3 cv2 ...·  1 月前    · 
安静的紫菜汤  ·  06 ...·  1 年前    · 

王进:抓捕逃犯壮烈牺牲

王进,1970年生,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土家族。1990年7月,王进考入贵州省人民警察学校,1992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在贵州省松桃县公安局永安派出所任民警,三级警司。

张元寿:后勤战线立奇功

张元寿,1913年生,福建永定人。1927年,张元寿在龙岩一家杂货店帮工,认识了邓子恢等人,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次年,张元寿参加邓子恢领导的“后田暴动”。1929年4月,张元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后组织游击队任队长。1930年春,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太平区补充团,任连长。1931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罗世文:坚决斗争从不屈服

罗世文,四川省威远县人,1904年出生在当地一个颇具盛名的大盐商家庭。但就在他出生那一年,由于清政府横加税额,其父破产入狱,而后病死狱中。罗世文自幼丧父,受尽歧视和冷遇,但他牢记母训,发愤读书。1924年,罗世文与杨�公、萧楚女等人发起“四川劳工互助社”等进步团体,为重庆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任常伦:战斗英雄美名扬

任常伦1921年出生于黄县(今龙口市)东南部山区孙胡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8月,任常伦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0月被编进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四团二营五连。从第一次战斗开始,任常伦就显露出英雄本色。

彭士量:为国尽忠 死何憾焉

彭士量,号秋湖,1904年8月5日出生,湖南浏阳人。1941年,彭士量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兼干训团教育处长。1942年年底,任陆军第73军暂编第5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鲁宝琪:不惧牺牲 严守秘密

鲁宝琪,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城关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学生时代的鲁宝琪,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激发了他救国救民的责任感。1931年3月,鲁宝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振询:“革命生死为大众”

邓振询,1904年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2月,邓振询被选为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先后担任江西省职工联合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江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全国手工业工会委员长等职,“为了大家舍小家”,他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张友清:甘洒热血在疆场

张友清,1904年出生,陕西神木人。1925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2月,张友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同年6月,他在领导全市人力车工人举行“车潮”斗争中被敌探逮捕。1930年,被判死刑的张友清被营救出狱,是年10月调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后又被中共河北省临时省委任命为省委委员。

王凤山:殊死搏斗 以身殉国

王凤山,1906年出生于五台县东寨村,自幼家境贫寒,村民喜其聪敏,一起掏钱供他上学,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青年时期,目睹国家衰败、列强入侵,王凤山投笔从戎考入北方军校,毕业后进入军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9月,时任第69师203旅营长的王凤山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的茹越口保卫战。

黄诚:一心救国永不悔

黄诚,1914年生于河北安次县(今廊坊安次区)。1936年9月,黄诚因担任中共北平学联党团书记,担负起党对北平学联的领导工作。卢沟桥事变后,黄诚等按党组织的要求,投笔从戎,以全国救国会代表的名义到刘湘部队作抗日救亡的统战工作,在川军中建立了一个秘密的中共特别支部,黄诚担任书记。

朱镜我:以笔为刃的文化战士

朱镜我,原名朱德安,笔名雪纯,1901年生于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1927年10月,为支持革命文学事业,朱镜我回到上海,加入文化革命团体――创造社,主编《文化批判》月刊。他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并翻译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此书成为我国最早出版的恩格斯名著的全译中文单行本。1928年5月,朱镜我经党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海松:年轻有为的红军政委

1936年10月,陈海松率部西渡黄河,参加一条山、平大古凉等战役战斗。1937年3月12日,指挥所部在甘肃省临泽县梨园口与国民党军激战。为掩护总部和兄弟部队安全转移,顽强阻击数十倍于己之敌达六七小时之久,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3岁。朱德总司令为红军失去一位出色的高级指挥员而深感痛惜,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多次说,陈海松是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干部,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彭湃:“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

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和陈铁军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一首不朽诗篇。1928年2月6日,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女共产党员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青年英烈杨超:革命何须怕断头

杨超,190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新县,5岁时随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7岁起先后在德安木环垄陈氏私塾和郭氏私立沈毅小学读书。杨超1921年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和同学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后因积极参加“改造社”进行的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3年秋,杨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道路――革命》一文,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随后,进入北京大学就读。

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林伟民

林伟民,1887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三灶岛西洋田村(今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早年到香港谋生,在外国轮船上当海员。1920年起,林伟民和苏兆征等在香港海员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并发起组建了香港海员工会,为筹备委员之一。

赵世炎:信仰之火永不灭

1901年,赵世炎出生在四川酉阳(今属重庆市)。父亲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希望他的小儿子能够像一团火一样去照亮这个世界,故给他取名“世炎”。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期间正值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受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影响,赵世炎投入新文化运动中,并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参与主编《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田波扬和陈昌甫:慷慨就义的革命伉俪

暮春,草木葳蕤,夏意渐浓。怀着无比崇敬之情,记者来到位于湖南浏阳市北盛镇泉水村,瞻仰田波扬、陈昌甫烈士墓。田波扬、陈昌甫烈士墓坐南朝北,前有梯步,左右两侧栽种柏树,中有祭拜坪,后为坟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正中的墓碑上嵌有烈士夫妇合影,左下方的墓碑上刻有“田波扬夫妇永垂不朽”9个大字。

湘南农民运动的先驱――雷晋乾

雷晋乾(1898-1927),字伯第,号醒顽,1898年12月15日出生于祁阳南区(现三口塘镇)栗林坝塘村。中共早期党员,中共祁阳县特别支部创始人。1914年,雷晋乾进祁阳塔边高小学习,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与进步同学蒋先云、黄静源一起积极投身湘南反帝爱国运动,参与组织了“马氏(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衡阳文化书社。

黄埔奇才――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字湘耘,号巫山,湖南新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领袖、军事将领。1917年,蒋先云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19年,蒋先云参加五四运动,在衡阳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被选为总干事。1921年,蒋先云等发起成立进步团体“心社”,宣传新文化。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在黄埔军校重要负责人――熊雄

熊雄,1892年出生,江西宜丰人。儿时,他在家乡下屋村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育了“身心一体、家国同构”的儒家爱国主义思想。1907年他考入新设的瑞州府中学堂,继而又考入南京优级师范学堂。早年,熊雄参加辛亥革命,加入中华革命党。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3月转赴德国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萧楚女: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

萧楚女,1893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原名树烈,学名楚汝,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1911年武昌起义时,萧楚女投军参加了阳夏保卫战。辛亥革命后,他进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经常用“楚女”笔名发表文章,从此开始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纵横驰骋在舆论阵地上,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真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行。

中共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汪寿华

汪寿华(1901―1927),男,原名何纪元,字介尘,浙江诸暨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1918年,汪寿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汪寿华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联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迅速传遍全国,李大钊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