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影评
谈及姜文,谈及姜文的电影。其实还是个蛮有意思的话题。印象里8年前带着精彩过瘾的心态看了《让子弹飞》,后来补了《阳光灿灿的日子》,为此去了解了王朔,去看了《动物凶猛》,又看了《太阳照常升起》,而后又一脸懵逼的熬着看完了《一步之遥》。跟奥运会一样历程的,又是四年,怀着蛮复杂的心态去看了《邪不压正》。讲真的,与我个人而言,对于这个片子和姜文本人,我是持敬仰态度的。
这几年总有人把姜文和他的电影变成一种舆论典型,毁誉参半。一方面觉得姜文像一种宗教,是一种精神上的敬畏,他的电影像是一部看透世间本源的法典。除了他自己极其严苛较真的对待,作为信徒也愿意特别努力去解读他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觉得姜文过于装逼,总喜欢拿自己高深莫测的“梦境理论”来挑战观众的认知能力。其实在去看《邪不压正》之前,我看了两期《圆桌派》的番外,听姜文对自己电影追求的东西,结合这些年对他的了解,我是在内心里觉得他有大智,不仅仅是他读书看电影的丰富,还有他本人生活阅历,性格情绪,和他在电影里遵循的行事逻辑。姜文的电影,永远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型,永远有对经典电影和书籍的致敬,甚至永远有他个人主观意向直接间接的对外部人事的黑色幽默和讽刺。这也是看他的片子,永远能感觉到才华和学识的魅力之所在。所以在《邪不压正》片头,这种把“编剧,导演,剪辑”自信的挂在自己名字之前,我感觉到的是姜文的自信和才学,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导演,随便改几个字就敢把自己挂到编剧名录里的大言不惭。
回归正题,去看《邪不压正》之前,有很多朋友给我的反馈是“看不懂”,但其实这个反馈恰巧也是姜文电影的普适特点。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还真可能get不到姜老师想要说明什么,马未都马爷也说了,这看电影你得明白哪些是虚哪些是实,哪些是隐喻哪些是幽默。分不清主次辨不出虚实,大约会真的看不懂。
影片开头,一场昏暗情景下的残酷杀戮,直接快速血腥。复仇主题,日本武士刀,师兄弟对决。突然之间我脑子里出现的是《杀死比尔》的电影风格,暴力美学。《邪不压正》算得上姜文最追求血腥和痛感的一部片子。《圆桌派》里姜文自己也承认喜欢刻意放大枪响,磕头一类的声音以达到某种目的,惯用的枪响是听觉刺激,而血肉横飞,血浆迸溅则是视觉上的冲击。照着姜文自己的话说,年轻时候喜欢装老成,等到老了,还真不想再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在这儿拘着了。就像在《晓说》里高晓松对姜文的评价:“这个岁数了,还能找到那种荷尔蒙往屏幕上喷的感觉。能做到这样的,全世界能有几个人。”
序幕之后,复仇大剧正式开始,李天然在美国旧金山接受学习,自己在不停的锻炼自训,尤其出现了攀爬网的那一刻,简直跟《沉默的羔羊》如出一辙,非常明显的致敬。李天然的人设也像克拉丽丝一样,,天真单纯,勇敢却容易被人控制利用,而且都有很深的童年阴影。
长官告诉李天然的接头暗号“您还等什么呢”“c`est la vie ”。c`est la vie 是一句法语俗语,大致意为“这就是生活”。我又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玛蒂尔达问里昂,生活只有小时候会痛苦还是一直这样,杀手回答“总是如此”。这句“生活就是这样”用以自我安慰或是嘲讽,偶尔也带有激励意味。故事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李天然,隐忍多年回国寻找合适的时机下手报复。但不论蓝青峰还是关巧红都在推动这一切,甚至作为一直在试验李天然的关巧红,几乎是说出了那句“您不是要报仇吗,您那还等什么呢。”但由于种种原因,李天然还不能马上去报仇,得谨慎寻找时机,时刻让自己保持冷静。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啊。
蓝青峰见到李天然,是亨得利开车借李天然回到大院的时候,蓝青峰推着自行车出来的院子,《十三邀》里姜文自己说就是他现实里小时候的老家。而这为了这口醋才包的这顿饺子,又是在《圆桌派》里讲到的老北京里,那一部分厉害人的生活模式,说白了一个词“讲究”。而蓝青峰骑着二八大杠,嘴里哼的是《Jingle bells》,亨得利一口流利的京腔,整个和李天然的对话都是夹杂着英语和京味儿方言,都明显的凸显了当时北平华洋混杂的社会现象。而《圆桌派》里,马未都也提起,北京是东西文化永远不相融的城市,可以混杂却不能融合。包括这蓝青峰和朱潜龙看这朱元璋的画像,俩人一块磕长头,既是讽刺又是幽默,还是“讲究”。
说起朱元璋,这段更有意思了,蓝玉案,朱元璋大灭蓝党。可最后,一个姓蓝名青峰的人拿着朱元璋的画像,让朱家后人朱潜龙认祖,既是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似乎又把朱蓝二人的矛盾由此点明。朱潜龙说自己是受高人指点,改回朱姓。这个高人是谁,很有可能就是蓝青峰本人。蓝青峰说自己布局20年,李天然5岁经历师傅一家灭门,15年后回国报仇。有没有可能杀师傅一家的目的除了朱潜龙为了地契,还有可能是受了蓝青峰引导推动甚至是指使?荒郊野岭又是厚雪覆盖的路,蓝青峰和亨得利有没有可能不是偶然路过,而是本来就是去救他或者看看这个背负着仇恨的孩子有没有死。毕竟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而且革命果实被袁窃走,蓝应该意识到局势是对别人有利的,自己终将没落,所以倾尽全力,北平车夫都是他的眼线。在去北海的路上,蓝青峰纠正的六次与李天然的相见,分别是:救人,大院门口,饺子宴后的夜遇,哭亨得利之死,钟楼。更甚的猜测,蓝青峰偷偷换了朱潜龙的三颗子弹,就像是关巧红用假子弹试探李天然一样,目的就是为了留一个目击了深仇大恨的苗子作为棋子以备后用。而影片后来,女仆也说从蓝青峰柜子里找到过三颗子弹……emm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不知道这个猜测算不算过分解读。(姜老师:我没有,别乱说)朱潜龙认定自己是朱元璋的后人,无论跟日本人还是蓝青峰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清复明,日本人能推溥仪做皇帝,自然也能推朱潜龙,傀儡无所谓,叛国无所谓,得到名利最重要。在关巧红的裁缝店,有一件龙袍,说是唐凤仪订的。唐凤仪说自己喜欢的男人,按照他家的规矩,除了大老婆,其他人在他死后都得陪葬的。这件龙袍是仿制明朝朱元璋的,更是把朱潜龙的野心点明。一个潜龙,一心称帝。 一个凤仪,一心做后。起名的时候下了功夫啊,讲究!最后,朱元璋那张脸,跟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通缉令巨像,朱元璋的出镜率和姜文对推翻满清的出镜率一样频繁。哈哈哈哈哈。
朱蓝两个人在饭桌子上
“日本人靠不住,那我靠谁啊?老蒋?一个写日记的人。”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你写日记吗?”
“我不写。”
“我也不写。”
“谁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
“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下贱。”
蒋介石的日记公开之后,舆论多半怀疑其真实性,原因恰巧也像台词一样,觉得这日记有写给后人之嫌,过分粉饰内心。姜老师还真是主观色彩挺重啊。一样的道理还有朱潜龙说的,“现在的警察局在哪?东棉花胡同39号。”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39号不是中央戏剧学院吗?姜老师,母校知道你这么皮吗?
李天然貌似就没怎么正经的走过北平的路吧。飞檐走壁的高处和屋檐,姜文在《圆桌派》里说为了能让人能在屋檐上走,专门上云南搭了四万平米的景,每走一遍,就得铺一遍瓦。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在美国训练的场景,背景是30年代的金门大桥,于是在一闪而过的镜头里,导演把当时还在修建的情况还原了出来。这么较真的姜文,讲究。姜文的电影有很多符号。屋檐算是一个。《让子弹飞》里张麻子的对决都是在城墙上。《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在屋檐上做着各种无畏与躁动的仲夏之梦。《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家的屋顶。这个屋檐对于《邪不压正》同样重要,是李天然在纯真的本我和地面上勾心斗角殊死搏斗的转换,是面对爱情和面对仇恨的两种面孔的丰富性。
电影里杀死美国女孩帕梅拉的桥段,来自1937年发生在北平的真实事件,英国历史学家保罗·法兰奇2012年写成的书《午夜北平——英国外交官女儿喋血北平的梦魇》就是由他调查的历史案件写成的。电影里的帕梅拉死法极其残忍,与历史基本无异。而保罗·法兰奇的调查结果是,杀死帕梅拉的凶手是美国牙医温特沃斯·普任迪斯。普任迪斯独居北平,妻儿反美。他当时在北平大搞裸体舞会,恰逢看中年轻貌美的帕梅拉,想邀请其参加舞会,在遭到拒绝后,帕梅拉遭到了欲不得则毁之的残忍杀害。普任迪斯参加的裸体舞会名叫“西山天体营。”而电影里,唐凤仪第二次去打针,直接找了李天然,李天然问她父亲去哪了,凤仪说,“去参加派对,你爸爸在外面乱搞女人,他们参加的派对叫‘香山天体营’你说恶心不恶心。”这些跟亨得利几乎一摸一样的细节,似乎能证明片中的亨得利就是普任迪斯,而这个被蓝青峰扣上杀人帽子的亨得利,也许就是帕梅拉案的真凶。姜文用这些台词上的小细节致敬了《午夜北平》这本书。
一样用台词抛梗的还有李天然任职的协和医院,医生们对着起誓的那颗肾的主人是梁启超。梁启超患肾病后一直就医于北平协和医院,当时医院开错了刀,将其长了肿瘤的左右肾切错了,留下了坏肾切除了好肾。据说梁任公为了维护西医之名,特地发文《我的病和协和医院》,他说:“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而做这台手术的,就是当时协和院长刘瑞恒亲自主刀,判断失误的一次手术导致了梁启超壮年早逝,片中的院长应该就是刘瑞恒。这一梗反映了一种现实的荒诞性,这荒诞背后,是无限社会问题的深思。
电影里的朱潜龙弑师其实来自日本神道的理念,徒弟只有弑师才能完成出师的进阶,而被弑的师傅则会在死后成神。这种日本的武士道文化经根本一郎变成朱潜龙的行动,证明了一种文化侵蚀。同时,村正一名来源于日本名刀,因锋利无比导致刀下冤魂无数,被德川家康所禁,留下“妖刀”之称。村正一郎的名字用的讲究。朱潜龙弑师之后,为师父塑像,把杀害师傅的罪名加在失去音信的李天然头上,并将李天然化为一只铜狗跪在师傅雕像前永远背负莫须有的罪名,而自己却摇身一变警察局长大喊“邪不压正”,极其荒谬讽刺,姜文还设计了同秦桧跪岳飞一样的跪像把李天然身上的血海深仇和冤屈无限放大,李天然跪在师傅雕像前,遍地开满了生长旺盛鲜艳的罂粟花。太讽刺了。这个设计不由的让人为之鼓掌。
在关巧红的裁缝店里,有一个所谓的华北第一影评人潘公公,正是北京著名影评人史航扮演的,这个号称第一影评人的太监,只认识五个字。怎么看都是嘲讽,但是给姜老师平个反,这些挤兑影评人的词,都是史航自己写的,拉仇恨啊。“首席影评人”嘴里时常提到的“吾师庒士敦”,就是大名鼎鼎的“帝师”庒士敦。他是溥仪的外籍老师,也是当时著名的中国通。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史诗巨作《末代皇帝》,就改编自他写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这一连穿的设计,有意无意的都是话题。
要救的张将军正是张自忠,七七事变爆发时,张自忠在北平卧床治病,高级官员中惟有北平市长秦德纯主持工作。10日夜里,日本特务私下会见张自忠,无功而返。后来不久,蒋介石议和,舆论界一度认为张自忠为“汉奸”。8月6日,张自忠偕副官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8月8日北平沦陷后不久,张自忠逃离北平。在《邪不压正》里,正是蓝青峰帮助张自忠成功逃离,“还指着张将军抗日呢”。蓝青峰把他送进了六国饭店,后者就此安全。
六国饭店,九几年的时候还在北京,六国饭店是现代这帮北京人拔着份去的地方,没有八国联军就没有六国饭店。光这名字就足够嚣张,嚣张的背后是社会的分崩离析,国家历史的悲哀故事。而且,朱潜龙和根本一郎设局让亨得利来六国饭店吃饭,这顿鸿门宴性质的饭,在姜文的民国三部曲里都有体现《让子弹飞》里黄四郎请张麻子吃饭,周润发葛优姜文,一桌三个影帝飙戏,台词演技都让人回味。《一步之遥》里大帅的家宴,同样紧张刺激。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先生的《侠隐》,张先生的书我还没有拜读,写完这篇影评我要去仔细看看。姜文改编电影惯用的方式是,只取原著里跟自己有关,感兴趣的部分,自然的我也听到了很多人说电影和原著出入很大的评价。跟当时《阳光灿烂的日子》被评价和王朔的《动物凶猛》有很大不同一样,曾经我听人甚至说姜文借《动物凶猛》的壳子,拍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美国往事》,我特别喜欢这个评价。姜文的片子,夹带私货的东西太多了,也正是这种夹带私货,成就了他的辨识度和更多的思考,成就了他理解一个作品的角度。电影里,引得无数观众心跳不已的,除了血脉喷张的打斗,还有彭于晏无比性感诱人的胴体,姜文坦言这种身体比古希腊雕塑都好看,当然要拍。在李天然和唐凤仪私会时,李天然拿着花洒冲着身上被唐凤仪以牙还牙盖上的“凤仪之印”,唐凤仪说李天然应该叫“布鲁斯·李”李天然摆出李小龙经典姿势,这个彩蛋,听说是姜文有意送给喜欢李小龙的张北海先生的礼物,包括选用的武指,设计了很多“李小龙式”的经典的打斗手法。而之后李天然消失在窗口,想起的音乐是多尼采蒂的歌剧《爱情灵药》中的段落《一颗偷偷落下的眼泪》,歌剧的故事说的是农村青年为了得到心上人,向江湖术士寻求爱情灵药,术士卖给他劣质红酒作为假药,但心上人却真的爱上了他。无疑,这段音乐又是向经典致敬,但同时却点明了唐凤仪的心里和处境,在为权利寻找“不老针”“催情药”的时候,她的欲望来自两个男人,一个是通过肉体维系朱潜龙想要做后的欲望,而另一个就是在此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心里上喜欢爱上了李天然这样的男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会选择救李天然一命的主要原因。
说到彭于晏的裸体,又谈到姜文电影里很重要的电影符号和私货,屁股。观众分析过,姜文对屁股是有迷恋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米兰身着泳衣时,荧幕特写给了屁股,成了一代人yy的经典时刻。《鬼子来了》里有露屁股的激情戏。《太阳照常升起》里,房祖名直接被姜文扒光了后半身全裸出境。到了《让子弹飞》里汤师爷反复申述“今天不聊屁股的事。”最后仍然在死的时候屁股挂在树上,嘟囔着屁股疼。
关巧红和蓝青峰,在电影里没有一句交流甚至没有碰面,可是却总感觉二人暗含联系。蓝青峰说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死在了上海,一个死在成都。而关巧红则说自己有两个儿子,第一个丈夫让她放弃报仇的时候她只说了一句“滚”,之后也没有再提及这两个儿子,她一直也是孤身一人。两个角色都没有出现所谓的另一半,而用这个电影里所有的名字都有含义的思维,生拉硬拽,蓝青峰关巧红,一蓝一红。很有可能,蓝青峰就是关巧红的前夫,但这就是纯粹的编剧思维了,跟人物原型没有任何关系。
在朱潜龙与蓝青峰的对话中,蓝青峰曾对朱潜龙表示,不能指望日本人,想成大事,得靠他。蓝青峰看似随意地提了两个“哥们”——“老西儿”和“小诸葛”。两人分别指的是北洋时期的著名军阀阎锡山和白崇禧。阎锡山主持了山西的辛亥革命,他在山西的统治,犹如一个土皇帝。老西儿是双关语:一是指山西人;二是醯就是醋.山西老醋很有名,且历史悠久,家家都有几缸醋.西与醯同音,所以称山西人是"老xi儿"。对阎锡山特称"阎老西",也有说他搞独立王国的意思。白崇禧是新桂系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小诸葛”。 抗日战争爆发后, 白崇禧任国军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成为蒋介石的主要谋士之一。
三次出现“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在这儿写的”,蓝青峰住的内务部街11号大院原为道光皇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的府第,也称六公主府。这个院子也是姜文小时候住的部队大院,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曾出现过。蓝青峰领着李天然入住的时候,声称曹雪芹就是在这里写的《红楼梦》。据红学研究者考证,当年曹雪芹从南京归来与好友敦敏不期相会的养石轩,就在现在的内务部街11号。但是《红楼梦》是不是在这里写的就不得而知了。《红楼梦》到底是在哪儿写的?答案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北京香山的黄叶村。
拍日本人。为了跟历史里个矮的形象相统一,为了带了刺刀的三八步枪能高过人物一个头。姜文专门找了中学生来拍那个日本兵进城的镜头。为的是尊重历史里,全世界的人身材个头普遍矮小的真实性。这份认真同样用在为廖凡定制衣服时,专门放大扣子体现历史里的形象。很多人说,日本兵的高矮,扣子的大小,并不会影响这个片子的任何发展进度,甚至没有人会去注意,而姜文带着极为长远的眼光和较真的心对待着他的电影,为他的观众负责。他的电影只拍给能看懂的人,而中国人最缺乏的精神恰恰是,只为懂的人去做某件事。
一个装满了日本人的车上,大写着“海鲜”二字,无论把当时侵华的日本人骂成什么家畜都显得肮脏粗鲁。海鲜既表现了蔑视,又有非常棒的调侃,更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大国心态。姜文的设计,永远拿捏着合适的尺度。
改造钟楼,把一个带着《三十九级台阶》里大本钟那样机械式的阁楼和中国传统印象里的钟楼结合,给李天然这个角色更多的发挥空间和藏身之处。这些看似无关无用的细节,却处处体现着导演的调度,思维和设计。
最后的片尾有两个点值得一提。电影里有三个被根本一样当着蓝青峰的面杀掉的车夫,这三个人的名字恰巧是三个副导演,姜老师的恶趣味哈哈哈哈。还有摄影指导写了“谢谢”,既是在提起谢征宇,大约也是在感谢过审。
分析完所有关于电影里我认为值得一提的细节,其实很多虚实得以辨别,隐喻也清晰起来,大约整个电影也就更加容易理解。
站在剧作角度,我想聊一下每个人物的发展和走向。
关巧红。父亲被杀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女人,隐忍多年为报血仇,电影里的关巧红拉弓骑车为了放大脚,甚至培养了一个未知数量的队伍,在帮她复仇。都来自人物原型民国第一女刺客施剑翘,而她的仇人,电影里一直未提名要报仇的角色自然也应该是军阀孙传芳。
(父亲被杀,悬头三日示众,杀父仇人是一个军阀,要求丈夫为自己复仇未果,带孩子离家,手术放开裹脚,再次见到仇人时候仇人已是下野的老人1925年秋,其父施从滨为张宗昌手下第二军军长,与孙传芳交战被俘,遭到杀害,悬头三日示众,施剑翘时年20岁,立誓复仇1928年,施剑翘下嫁于愿意帮助复仇的阎锡山所部施靖公
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为旅长,报仇之事一拖再拖,施剑翘屡次遭拒后与其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娘家
1935年,施剑翘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并练习枪法。
同年,前往孙传芳下野寓居的天津
1935年11月13日于居士林佛堂成功刺杀孙传芳)
关巧红属于一个精神导师一样的角色,没有关巧红的激发和引导,李天然自己还迷惘在真正的任务和活着的意义里,甚至在朱潜龙一次又一次的认定弑师的人就是李天然自己的时候,恍惚之间李天然内心都在对一个亲眼所见坚信不疑的事实产生了一丝动摇。像所有成功的男人一样,没有女人给他历练他便没有成长,关巧红成了一个看似平淡却影响着局面的人物,是她让故事更加生动,李天然更加丰富和完整。
同样给李天然成长的还有唐凤仪。一个交际花,一个美艳自傲的才女,而这些都不能阻挡她的眼里是跟朱潜龙一样的欲望,这个欲望既是权利也是肉体,她可以自立到买岛私奔,当众抽朱潜龙巴掌,但内心却是有软弱悲哀的一部分,所谓的不老药催情针,为的是不失宠,不失宠为的是欲望。最后唐凤仪为什么要死,死法还带着荒谬戏谑,难道不是因为欲望尽失?想要的权势不复存在,做后的梦想化为泡影。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的是一个年轻的身体和心,但这个男人已是心有所属,成了消失在她窗口的氤氲水汽。对于一个为了欲望活着的女人,已然失去了活着的价值。
《圆桌派》里孟广美总结说姜文的电影里,女性角色都是重要并且有明显特点的。一种是红玫瑰,唐凤仪,县长夫人(《让子弹飞》里刘嘉玲的角色),一种是白玫瑰,关巧红,花姐。姜文电影里的女性,最后都能归结为这两种。红玫瑰都带着明显的欲望和目的,且常常死于非命,白玫瑰则在某种意味上成就,引导着男性角色走入正途,看清形势。
蓝青峰,姜文电影里那个永远动着小心思小伎俩看似表面辉煌的角色,实际上是个把事给一步一步玩儿砸的主。但好在,姜文所有的角色都像他本人一样在进步,《邪不压正》里每个角色都带着难得的自觉性,李天然和关巧红的自觉情愫和蜕变,蓝青峰也在送李天然去北海的路上意识到自己可能“玩砸了”,所以他的救赎成了一定要拼一把,至少活着一个人。如果按猜测的逻辑,当初蓝青峰没有替关巧红报仇,而之后所做的努力,是不是也是在弥补因为自己曾经的“不报仇”而分崩离析的家庭。
李天然。个人感觉没有过重的主角光环,在电影里,几个人物彼此牵制,李天然更是在一种挣扎里完成报仇的晋升。他没有蓝青峰的机关算尽周密布局,也不及朱潜龙和根本一郎的心狠手辣,李天然真正厉害的是所谓的强者哲学,“百尺竿头站脚,千层浪里翻身。”我带枪的人我比你更多的抢,乐于比武的人我让你三次。用你的规则打败你。
朱潜龙,一个满心“反清复明”的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高喊“邪不压正”却从未在心里相信,正义终究会占据主流。比起朱潜龙我更想说廖凡几句,如果说彭于晏是那种拍一部戏就会努力去体验一种生活,极其自律的演员。那么廖凡的演技,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面对观众,很少有关于他的新闻,低调谦虚,能跟所有年轻的孩子演戏交流的萌大叔,但刻画任何一个角色时,总是把层次和丰富度演的让人叹服,姜文说廖凡没有一刻不在朱潜龙的角色里。就像我看了几十遍的《白日焰火》每看一次还是会不由说明廖凡的角色把握的真实细腻。
有很多人问姜文,不怕现在的电影拍的这么隐晦观众会不喜欢吗?姜文自信地说,只有我高兴了观众才能高兴。在首映是八分多的电影上映一天后分数逐步下滑,这其中有多少因为没有细致去体会姜文和他电影的人,做的狂妄的评价。
电影我看了三遍,光是这篇影评写了快五天。查找资料参考大家挖掘的观点,细致的品味时会发现这部电影更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这种发现对于我这种喜欢拉片细抠电影的人真的是一种享受。姜老师拍电影如此认真,单看细节就知道花了很多心力在研究和设计,作为观众除了回味无穷和物超所值没其他杂念。我不是姜文的脑残粉,但这部片子我确实很喜欢,不论是画面还是声音,甚至是场面调度都很讲究。知道拍摄的各种不易,更是对姜文和他的片子心生敬意。不指望每个人都会喜欢,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但是最起码不要因为自己看不懂而妄加诋毁。
中国电影,需要思考,需要匠心制造,也需要以夹带私货之名去形成某种独特的辨识。这些,姜文做到了。
才疏学浅,一点拙见,请笑纳。
部分隐喻参考知乎。
2018.7.20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