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筹备和探测,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我们中国的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飞上太空。中国也因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两年后的神舟六号,又完美的完成了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从2008年神舟七号的翟志刚首次太空漫步,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生活,中国航天人的步伐,走的又快又稳。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效果图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正式拉开中国建造空间站序幕。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迎来高密度发射期。可以预见的是,不仅是2022年,接下来的几年,我们中国人会长期处于“上头”有人的情况了。

7月2日,墨子沙龙邀请到了 中国首批航天员 之一 潘占春 ,为墨子沙龙的观众们介绍国内外航空航天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中国的航天员成长。作为杨利伟、聂海胜等航天员的亲密战友, 航天员训练时有多辛苦?他们是如何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飞船操作和实验操作知识呢?航天员不上天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快来墨子沙龙的各个直播平台听潘占春理事长讲述吧!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了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和卫星系统副总师 彭承志 研究员。主持人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教授 蔡一夫 。三位太空“有缘人”相聚网络,和我们共享“它在那里,去那里,探索那里”这些浪漫壮举背后的故事吧。

2022年7月2日(周六) 14:00——15:30

潘占春 中国首批航天员

圆桌嘉宾:

彭承志 “墨子号”科学应用系统总师

蔡一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潘占春 ,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空军一级飞行员,清华大学航空航天硕士,现任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

彭承志,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和卫星系统副总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科学探索奖等重要奖项。研究成果多次以封面(标题)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上、多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科技部评选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蔡一夫,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分别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做博士后;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资助;2018年当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2021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力波专项项目首席。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是粒子宇宙学,集中在暴胀、反弹、宇宙起源、大尺度结构、当前宇宙加速膨胀等方面。

主办:墨子沙龙

协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墨子沙龙的推送。为了不与小墨失散, 请将“墨子沙龙”设为星标账号,以及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墨子沙龙”有工作人员就各种事宜进行专门答复:

墨子沙龙是以中国先贤“墨子”命名的大型公益性科普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等协办。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国早期科学萌芽的体现,“墨子沙龙”的建立,旨在传承、发扬科学传统,建设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倡导、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对象为热爱科学、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众,我们希望能让具有中学同等学力及以上的公众了解、欣赏到当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学进展、科学思想。

关于“墨子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