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an oil painting; a painting in oils) 是以用快干性的 植物油 亚麻仁油 罂粟油 核桃油 等)调和颜料,在画布 亚麻布 ,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作画时使用的 稀释剂 挥发性 松节油 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 遮盖力 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油画是 西洋画 的主要 画种 之一。人类最早使用的颜料是以 水溶性 材料为主的。在早期绘画中自发地以水、 树胶 动物胶 等天然的物质作为颜料的稀释剂和 粘合剂 是十分自然的,它们取材方便,使用简单,这在东西方早期绘画中是一致的。

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颜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 表现技法 自由、流畅,可产生轻快、透明的效果,也是 中国画 日本画 等东方绘画的主要材料类型。

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 坦培拉 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 气候条件 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 油画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 混合技法 ,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 达·芬奇 的《 最后的晚餐 》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 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在 拜占庭 时代就有人试验过。据记载,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月仍不会干燥。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 亚麻仁油 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13世纪末在 英伦三岛 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 ·爱克兄弟(杨· 凡·爱克 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 凡·爱克兄弟 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 天然树脂 ,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 杨·凡·爱克 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品《 根特祭坛画 》(现藏于 比利时 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23幅画组成。)被认为是 欧洲油画 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一些研究者认为,“白布鲁日光油”是精馏 松节油 ,我们仍使用松节油稀释 油画颜料 。) 意大利 最早研究并掌握 油画技法 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 威尼斯 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 画种 欧洲大陆 流行开来。 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