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
1.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
除了至亲之外
,
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
(
或仅有一个
)
;
3.
除非确信受欢迎
,
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
行为退缩
,
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
5.
心理自卑
,
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
,
怕惹人笑话
,
怕回答不出问题;
6.
敏感羞涩
,
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
,
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
,
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
,
怀疑自身价值
,
敏感
,
特别是遭到拒绝和反对时。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小事的不如意
,
或被拒绝即表现得很委屈
,
感觉受到了较深的伤害
,
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
,
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
,
因而
,
即使参加集体活动
,
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逃避型人格障碍者从一开始就回避人际关系
,
要不就是无条件地接受他人意见。他们在生活中尽管有交往的需要
,
但大多数人仍与周围人保持一定距离。)
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
,
回避型人格很难同别人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患者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
,
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在家庭之外他们很少有亲密朋友和知己。
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他们很不愿意出风头
,
害怕暴露自己的内心感情
,
表现出羞愧
,
哭泣或不能回答问题。他们对熟人很亲热
,
而对生活中习惯常规的任何改变会感到害怕。
为了回避引起焦虑的情况
,
他们常寻找一些借口。有时他们对一些事物表现出恐惧
,
而且他们经常有抑郁症
,
焦虑和对自己生气的感觉。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
,
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
,
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
,
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
(
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
)
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具体说来
,
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1.
低估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
,
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
,
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
,
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
,
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
,
性格较内向的人
,
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
;
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
,
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
,
这样越比越泄气
,
越比越自卑。
2.
消极的自我暗示
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
,
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
,
常觉得“我不行”
,
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
,
就会抑制自信心
,
增加紧张
,
产生心理负担
,
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
,
影响到以后的行为
,
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
3.
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
,
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
,
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此外
,
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
,
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
,
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
,
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早年由于某些外部伤害造成的恐惧
,
抵触等心里阴影对之后行为上的一种暗示性原因。
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治疗
,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消除自卑感
1.
正确认识自己
,
提高自我评价。
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
,
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
,
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
肯定自己的成绩
,
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
,
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
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
,
才能提高自信心
,
克服自卑感。
2.
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
,
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
,
因而感到悲观绝望
,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
,
它不仅不利于自卑理的消除
,
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
,
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
,
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
,
善于体谅人
,
不会与人争名夺利
,
安分随和
,
善于思考
,
做事谨慎
,
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
,
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
,
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
,
而是要使他们明白
,
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
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
,
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
,
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
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
自我鼓励
,
相信事在人为。
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
,
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
:
“我一定会成功
:
一定会的
:
”或者不妨自问
:
“人人都能干
,
我为什么不能干
?
我不也是人吗
?
”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
,
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
,
就会产生自信心。
二、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
,
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
起始的级别比较低
,
任务比较简单
,
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
第一星期
,
每天与同事
(
或邻居、亲戚、室友等
)
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
,
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
,
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星期
,
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
,
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
,
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
,
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
,
随意聊天
,
或家宴
,
或郊游。
第五星期
,
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
,
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
,
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
,
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
,
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
,
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
,
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
,
并督促坚持下去。
其实
,
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
,
但作为治疗手段
,
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
,
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
,
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
,
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
,
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