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飞奔的企鹅  ·  null value in python ...·  11 月前    · 
大力的面包  ·  于晓艳_百度百科·  1 年前    · 
烦恼的手电筒  ·  Angular tsconfig.json ...·  1 年前    · 

《藏草青青》观后感

昨天看了部电影,《藏草青青》,爱奇艺最新上映的网络电影,讲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位年轻的教师到西藏去支教,最后扎根西藏帮助很多学生走出去的故事。

这场电影可以说,我是从开头哭到结尾。

开头的时候,朗措大哥去接韩松(支教老师)到学校,韩松发现厕所仅仅是用几块木板围城的,愣在那里,朗措大哥立刻说“老师,我明天就把厕所修好”一句话,几乎似乎包含了满满的乞求,希望他别走。还有那些藏民以及学生在看见韩松时候的欣喜,那是眼里闪着光的欣喜,一边说着“扎西德勒”一边给他献上哈达。这里的环境比城里要艰苦的多,吃的粗粮,住的地方漏雨,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可是那些藏民和学生对他真的是用全部力量来对他好。村长怕他吃不惯,特提给他送来大米和牦牛肉,朗措大哥给他修了一个洗澡间,男同学带着他去河里打闹戏水。

他在黑板上写下“知识改变命运”,看见那些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我想如果我是他们的老师,我一定是既开心又心疼。每个当老师的,看见自己的学生那么迫切的渴望学习,都会很欣慰吧。里面有段台词是韩松的内心独白“如果我没有到过这里,我无法形容孩子们的艰苦贫瘠;如果我不曾看到过孩子们的眼神,我理解不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如果我当初也选择了逃避,我一定会遗憾终生。”

韩松原本的支教任期是三年,恰逢三年时候,母亲病重,孩子们不确定老师是不是会回来,但是还是积极主动帮老师清理被雨水冲毁的道路,让他顺利返乡。但是也在大家意料之中,他回来了。带着整个学校的希望回来的,并且扎根在这里,母亲弥留之际对他说“你的心在哪里,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也是因为家里的支持,孩子们的渴望,和自己的热血,让他留下了,他的留下,帮助了更多孩子走出去。

为人师者的意义,就是带一群群孩子长大,传授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去到更远的地方吧。我不曾到达的地方,我的学生若是去了,那便是我也去过了。最后孩子们有的成为军人,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老师,还有的成了商人。看着这些孩子,我忽然就明白了当老师的意义。自古以来夸赞老师的句子太多了,我不想那么煽情,我只想说那一刻很值,看见自己的学生功成名就,那自己这一辈子就很值。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值得夸一夸,首先就是这些孩子都是真的藏族孩子饰演的,极大的增加了观影的真实性。韩松的样貌也在变化,从最开始的白白净净到后来粗糙泛红。就包括他的毛巾,可以看出原来是条嫩绿的毛巾,已经变成又旧又灰。他们吃饭的时候,韩松把村长给自己的肉分给大家,孩子们先是给他盛了一碗,然后再他再三强调“吃啊”才开始争先恐后的吃了起来。韩松有给大家介绍过他的名字,第一堂课在黑板上就写过,但是电影的后续却再未出现过,因为大家无论是学生还是藏民都称呼他“老师”跟他说话也是“老师,……”一字一句皆是尊重。就包括最后他和梅朵在一起,成为了夫妻,梅朵也还是称呼他为“老师”。

影片里也有老师经常头疼的问题,如果有不听话的学生怎么办?韩松在到学校之前就已经和朗措大哥大约了解一下学生们的性格品行,知道了僧格是最调皮捣蛋的,但是韩松没有放弃他,而是选出一位体育委员让他来当,还向他请教他们当地的运动怎么玩。这极大的增加了僧格的自信。这让我想起来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那个男生一边哭一边说“谢谢老师,没想到我一个差生,还能当班干部”没有什么差生不差生的,老师要因材施教,可能这个学生哪里差一点,那么老师就要根据他的不同找到他的优点啊。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首先想到了自己高中时候做过一篇阅读,一个富家女跟家里赌气去支教的故事,原本是赌气,却被孩子们的热情感动,教他们直到任期。那时候的我还没想过考师范,也没觉得日后会成为一位老师,但是当时已经热泪盈眶了。现在看到这部电影,还是从头哭到尾。又想到了感动中国的教师张玉滚,如果说电影是故事,那么张玉滚全是经历。自己留在大山里,换来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还不到四十的年纪,看起来像要退休了一样,但是他却甘之如殆。我想现在的我,可能理解起来还是不会那么深刻,因为我没经历过。以后真的成为一位人民教师,那时候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感触。

电影是和徐忠禹一起看的,爱奇艺有个“一起看”的功能没看之前,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想我去支教

看完之后他的态度变成了


谢谢你的支持。

最开始影片刚介绍他叫韩松的时候,我就想好啊,简洁正气。直到我写这篇观后感时候,嘴里还在自言自语的念叨他的名字,突然想起来,这不是一句诗嘛,“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编辑于 2021-11-06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