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
ol
1
34
N
o
4
第
卷
总第
148
期
J
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
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A
ug
,
2009
翻译学研究
论典籍翻译中的意象转换
—
以
《道德经》
英译为例
邓
巨
,2
刘宗权
3
四川大学
国家
“
985
工程”
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
四川
成都
610064
;
2
四川外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化系
重庆
400031
四川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
610110
摘
要
:
典籍的翻译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
是我国古代典籍的典型代表
以前人们更多的是从语
言和文化的角度讨论其译本
意象既是语言研究的对象
又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古今中外人们对言
、
意
象的追问和思考
从来没有间断过
随着当今多门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人们对语言与意象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梳理和总结文学意
义的构成和古今中外对意象的不同理解
并结合
的英译本探讨中西意象转换的文化差异问题
以揭示意象在典籍
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典籍翻译
语言
意义
意象
作者简介
邓巨
1967
男
四川南充人
四川大学国家
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
研究生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
英汉语对比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6378
04
0114
收稿日期
:2009
08
中国典籍博大精深
蕴涵的哲思与智慧对中国宗教
政治
经济
教育
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
响
他们产生在中国
但其精神果实却属于全世界
。典籍
的翻译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颗明珠
。在现代社会
那些朴素而
又深刻的思想仍然吸引着无数专家和爱好者不断探索
期发掘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精髓
[1
]333
考古发现
现在流传
的
主要有三大类
郭店楚简
《老子》
帛书
和传世本
以王弼本为准
。但因其历史久远
内涵
丰富
又以哲理诗的形式出现
从古至今
短短五千余言
仅一千七百多字
引发了无
数的争辩
是公认的除
《圣经》
以外翻译版本最多的著
作
据调查
在翻译历史上关于
的译本有两百多
种
其中英文译本也有几十种
并且还不断有新的译本出
现
[2
]52
关于评论译本的文章也有不少
。本文结合
《道德
经》
翻译作品和评论与意象的转换进行分析讨论
让读者
能够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译本
一
意义的构建与意象
翻译的核心无疑是意义的传达
。传统的意义理论仅
从语词
思想和实在三者的关系来考察意义
英伽登把文
学意义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
意义单元
多重图式化方面及其方面连续体
再
现客体
形而上的
。而所谓
“意义”
在英伽登看来
指的
是与字音有关的一切事物
这些事物在与字音的关联中构
成一个
词”
而与字音有关的一切事物指的是意向性关联
物
因为一个词指称的对象乃是一种意象对象
[3
]134
罗曼
・
雅各布逊认为语言有六种功能
指代功能
情感功能
指令
功能或表意功能
诗歌功能或美学功能
交流功能和元语
言功能
[4
]39
这是从文学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方面的分类
而文学语言更具有表意性
表象性和表情性
。文学活动中
审美意象的传达媒介是语言
因而文学被公认为是语言
艺术
但是语言并不能准确而具体地表现人们的思想
。作
为工具
它也不是完全客观地反映现象世界
。言
象三
者的关系十分复杂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说明了语言的
局限性
言虽不能言
非言无以传”
指出了语言的重要性
而
立象以尽意”
又表明了
“象”
在表达中的中介作用
。正
是这三者的关系
中国历代文人
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十分
推崇语言所蕴涵的超越语言本身的东西
。历代文论对这
三者的研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意象是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主客观的统一
它存在于
审美主体的内心世界
属于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为
中国艺术重感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所决定
。中国的
美学和艺术理论运用了意象
元气
感兴
虚静
神思
化
中和
气韵
意境
妙悟等范畴作为表现形态
这些表现
形态
都带有审美心理的性质
[5
]45
。而在这诸多审美心理
范畴中
意象范畴是最早出现的
通常作家艺术家创作作品
或一般读者的欣赏过程
其心理活动内容都是由一连串组织在一起的审美意象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