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后劲极大的电影!
平安夜,街上冷冷清清,去路边小超市买了两份打折的三明治(今天突然打折,高兴死我)外加一瓶可乐。回公寓其实真的没什么事好做,就随便看了部电影,没想到,后劲这么大。
今年,越来越喜欢看这种平平无奇,风平浪静,暗流汹涌的片,这种导演,真的牛,不做作,不设计一堆线索陷阱,啥都没有,观众看着,也大概知道剧情走向,但,就是这样,只是被其中几个剧情击中,就完全失控。
一部片,前半部极其无聊,单调的村落,简陋的酒吧,情节枯燥乏味,但,到了割手指开始,瞬间进入一个新的层级,然后一直加码一直加码,直到窒息,结尾稍稍弱了一些,但绝对是佳作!
很神奇的第一点:观众的代入感,在这部片中,是会切换的,非常神奇,一开始,我是带入了那个男主(养了一头驴),后面我自动切换,代入了切手指的老男人,有时会流离于男主的妹妹身上,非常神奇,甚至会突然变成电影里那群群众演员的身上。
第二点:一开始,对男主充满了同情,到后面对他充满了厌恶。一个非常可怕的观点蹦了出来,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善良的人?谁是最善良的?谁是最恶毒的?最后发现,那个全村公认最善良的那个人(男主),竟然是最坏最恶毒的人。
第三点:直到本片结束,男主依然没有明白,切手指的男人为什么要和他割席,绝交,他始终没有明白,这种可怕和难受,让人想砸了电脑。
讲人性的片子,后劲都会大,不同于商业片,哐哐哐,最后一个渣都没有留下,好像重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割手指那段,非常震撼,是对观众心灵的敲打,毫无防备,因为本片,让人没有防备感,如果看恐怖片,观众会预想,会被惊吓,但这种片(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一开始看,还以为是表现爱尔兰小村落的普通百姓生活,因为我以前也看过那种电影,就是全程昏睡那种,所以,这部电影,我的预期也差不多,结果,却这么强烈的。在这个平静的小村落,可以窥探人心。
警察儿子死了,或许是自杀,除了向主角妹妹表白被拒的原因外,其实对男主信念的崩塌才是最最根本的原因,以为在村里,只有男主愿意和他搭话,但,当他听到男主说为了把一个潜在的友情争夺者骗走,慌称那个人的爸爸被车撞倒,崩塌了,他没有想到,全村最善良的人,竟然可以这么诅咒一个人,并且毫不察觉。
男主的标签,从善良,变成了愚蠢,然后是恶毒,最后依然愚蠢,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别人已经把话说到极其粗暴极其清晰明了,他还在蒙圈。这是本片的核心。
他的驴以为吃了割手指老男人的手指,被呛死,他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在老男人身上,并且烧了老男人的房子,而就算到这个时候,他还是没有明白,老男人以为,男主烧了他的房子,一切就结束了,结果没有,男主还是说了,一切没有完,看到这,我蹦了。
男主演技可以,他实现了蜕变,从一个老实结巴的最善良的人,变成一个恶魔。过渡也非常自然,毫无痕迹。
这部片与其说讲了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一个寓言,每个人物,每个事件,其实都有指代,都有隐喻。
而不同的观众,会从中看到不同的隐喻。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完,有不同的看法。导演采用了相对第三方的视角,很克制的去呈现某种”客观“,不同的观众,会很自然的带入到相应的角色中,并于该角色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