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江苏常州举行2022“对话德国—江苏德国合作交流大会”,10个中德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涵盖智电汽车、新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近2亿欧元。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副总裁徐晶波表示,“我们有200多家德国企业在常州发展深耕中国的市场。”
“德企孵化中心”落户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揭牌 /记者陈旻摄影
开幕式上,常州市政府与中国德国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与德商银行上海分行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德企孵化中心”落户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揭牌。
自1992年首家德资企业——莱尼电子入驻常州以来,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博世、大陆、曼恩、大众、朗盛等一大批专注制造、在行业领头的德企先后进驻常州,形成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薛家外资小镇及武进高新区等德资集聚区。2022年以来,德国富优佳、厄尔德风机、阿斯托特克、劳施保施中国总部、伦茨曼清洁技术等一系列德资项目落户常州。
截至目前,常州累计设立德国投资企业超250家,主要分布在汽车电子、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德资企业不仅在常州建立制造基地,并且有意逐步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中国区总部布局于此。
常州市政府与中国德国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记者陈旻摄影
“德国制造业发达、创新能力全球领先,与常州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据常州市官员介绍,近年来,常州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正积极推动与德国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对德创新合作新高地、中德全面交流新样板。
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说,中德建交50周年来,中德双方通过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展望未来,双方在环保、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10个中德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记者陈旻摄影
“目前的形势再次表示,国际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德国埃森市市长托马斯·库芬在视频致辞中认为,“特别是处于结构转型中的城市,面临非常相似的挑战,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他说,“在数字化出行问题、经济发展、气候保护和健康问题等方面,大城市尤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今天在对话中也将讨论这些议题。”
此次大会分为常州主会场和法兰克福分会场,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事杜春国、德国明登市市长米夏埃尔·耶克等先后致辞。大会围绕“科技创新、合作共赢—后疫情时代中德企业创新合作新机遇”“数字转型、智造未来—江苏德国制造业合作路径与探索”等主题开展对话。
责任编辑:李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