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与市场
走向他国发展,必须对该国的国情和市场有深入了解、全面把握。日本企业界对美投资坚持其一贯的慎重立场,投资决策前的市场调查十分认真,审核过程严谨。因决策前已对存在的风险、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了相应措施,一旦决策,执行非常迅速、顺利。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日文报刊发表大量文章,介绍美国经济社会和金融市场等,指导日本进军美国市场。我还经常应邀向日本投资者演讲,很受欢迎。
在美作任何一件事,难免反对声,日本
投资美国
也是如此。收购洛克
菲乐
中心的
三菱
地所及其母公司
三菱商事
、进军好莱坞并收购哥伦比亚影视公司的索尼娱乐公司及其母公司索尼均为日本俱乐部成员,也是我在
富士银行
期间直接主管的企业。这2件收购案和我代表日本
企业收购
的大量物件均必然地引来了强烈的反对声浪,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收购决定。因美国标榜为
言论自由
的法制国家,除买卖当事双方和法官外,任何人也不能阻止交易的进行。政府不会、也无权干涉正常的商业活动。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只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走出去”,至于出去后如何立足,成功发展,将面临的阻力和反对等,在决策前很少考虑。由于对走出去必然会出现的反对没有充分的承受能力,一有风吹草动,就自行打退堂鼓,鸣锣收兵。以至于一些投资项目仓促撤销,中途告停,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走出去不可能一帆风顺,应对必然的反对和市场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险与机遇
投资总会伴随着风险。
亚洲金融风暴
席卷全球期间,我在
富士银行
首当其冲地担任数十家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虽然挽救了大部分企业,也不得不让少数不良企业破产。我直接参加处理了包括世界第4大
投行
山一证券在内的当时倒产的世界最大3家企业。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日本
经济萧条
起源于日本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并非
投资美国
的失败。相反,大批日本企业得以挽救,归功于其美国子公司的良好效益。即使3家破产的企业,其美国子公司一直持续的巨额盈利。以至于总公司破产后,美国子公司继续营收,使我们的债权损失得以减少。
掌握市场变化和经济波动的规律,可化风险为机遇。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
经济萧条
,一些日本企业陷入恐慌,抛售投资物产。其中,洛克
菲乐
中心半价出售。大部分日本企业并没有跟进。我代表的竹中集团不仅未抛售美国资产,还乘低入市,增加了在美投资。ORIX公司最为典型,此时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在日本金融界一枝独秀。我曾短期加盟该公司,主管中国的投融资业务。当时,我还向各界推介低价入市的大好时机,不少华人和一些中资也大量投资美国房地产,获取了暴利。其中,中资购入的几座物产本身价值均以超过100%的年增长率,每年翻倍,外加大楼运营的巨额收益。
因此,中国在做走出去决策前,应重点研究,严格审核走出去后的风险、挑战及对策,科学地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可行性论证。在市场的变化和波动中不仅要站稳脚步,还应增强应变能力,化风险为机遇,在动荡中确保海外投资的更高效益。
管理与服务
日本人具有“抱团”的传统,投资海外表现得更加明显。我代表日本竹中集团在美投资收购了大批项目。其中,由竹中集团控股的纽约日本俱乐部大厦为日本在海外的最大中心,成员包括日本所有大企业、以及日本驻美、联合国和纽约3位大使等,也是日本经团连、日本商工会议所的对外窗口。该中心是指导日本投资美国的指挥中心,也是日美政经首脑交流的重要场所。
日本俱乐部大厦定期举办各种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加深与当地民众的友好关系,融入主流社会。同还举办茶道、插花、书法、日语等各类讲座和展览,推广日本文化。日本俱乐部定期举办时事报告会,提供信息,解决突发问题。针对日本在美经商面临的问题,通过日本政府和驻美使领馆,加强与美政府沟通,制定相应措施。尤其是针对美国社会复杂性,日美间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使日本企业在美经商顺利进行。例如,日美两国间人员往来免签证,为跨国公司管理和专业人士及其家属来美提供L签证并直接转
绿卡
,制定优惠税务政策等。尤其是公司管理的特殊政策使日资企业绝对由日本人控制而免受美国联邦和地方法规的困扰。
中资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多为各自为阵,少有交往。一旦问题发生,孤身无援,速手无策。同时,在赴美签证、税务、公司管理等方面面临极大困难,甚至无法保证投资企业的最基本运行。因此,中国走出去,应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国内主管部门和驻外使领馆应建立和完善海外中资社团机构,开展与所在国在各领域交流活动,为海外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与所在国政府密切合作,改善华商在海外的环境,完善法规,完善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机制,确保中资企业的海外业务顺利发展。
低调务实
日本进军美国当初,大举收购洛克
菲乐
中心、进军好莱坞等,在全球引起轰动,激起美国民众的强烈
反日情绪
。日本顶住了压力,不因为任何反对和阻力而放弃商机。另一方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噪音,改变经商方式,开始低调行事。虽然
哥伦比亚
影视公司于1989年已被收购,但索尼娱乐公司的名字一直等到1993年才敢在片头下方,以一小行文字出现。1992年,我们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日本俱乐部大厦以“Plaza 57”的美国式名字进行了重新注册登记。我代表日本企业、以及我主管的日本企业虽然收购了更多大型项目,但非常低调,不对外公布。以至于许多著名建筑虽被日本收购,但物主身份至今未被曝光。
目前,一些中国企业为走出去大造声势,事未做成,已闹得满城风雨,引来媒体、当地社会和民众的反感。竞争对手和有关产业界乘机打压,使计划受挫。十几年来,不少国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要在纽约建立像日本俱乐部大厦的基地。事先在中外媒体大肆宣传,打出“中国中心”等的旗号造势,结果都不了了之。
纯商业化运作
日本政府和驻外使领馆指导、帮助日本企业拓展海外业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主要限于政府间的合作事宜,制定有关两国间的法规。而具体的企业投资、经商业务完全由企业自身进行,日本政府不会出面干预。美国是一个由
民间企业
主导的
市场经济国家
,自由公平竞争的理念不容许政府干涉正常的企业行为。如果商业行为沾上官方色彩,反而会使事情办砸。例如,日本俱乐部扩建新开张时,
日本外务省
计划租用大楼入口橱窗部分作为对外宣传机构。风声传出,引来许多美国人前来敲诈。其中,在附近开文物店的1位妇女声称她也要租此处,否则,要支付她一笔费用。不满足要求的话,她将此事向捕捉新闻的主要媒体曝光。结果,我们不得不放弃此计划,改租给了一位民间珠宝商,再没人来闹事。
中国许多企业来美,通过官方渠道,找议员、州长、市长等。而一些说客更乘火打劫,从中牟利。由于政客的介入,使商业行为政治化,陷入党派恶斗,召来媒体、社会、有关产业界的反弹。一些正常的并购,经过媒体负面炒作、相关业界的游说、政客和说客的介入而成了关注的重点。本来是一件简单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却要大肆宣传成建设“海外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宗普通的企业投资行为,却对外宣传成“中国全球能源战略的一部分”。花了钱却坏了事。
因此,中国企业来美发展,要避开政客,寻求有关产业界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资金。美国产业界追求双赢,乐于为海外企业来美发展提供雄厚的财务支持和全方位服务。我目前在美国
花旗银行
每年均为包括华裔在内数百位在美立家创业者提供资金,顺利地为他们圆梦。
发展优势产业
日本从战败的废墟中崛起,并利用自己的优势,走向世界,称雄许多产业,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凭借着经济高速增长,日元升值等形成的巨额外汇储蓄,迅速称雄世界金融市场。我任职的
富士银行
一跃为世界最大银行,日本各银行独揽世界前十大银行。由于外国银行在零售业领域成本高较高,
客户关系
、监管等方面也无法与当地银行竞争,
日本银行
在美均集中在具有优势的大型
投行业务
。
我主管的许多日本企业在对外发展中成长为各行业世界第一,包括汽车业的丰田、电子业的索尼、
投行
的
野村证券
、商界的
三井物产
和
三菱商社
、金融期货的FCMC等。当然,日本在
投资美国
时,也有产业选择的失败。例如,索尼公司收购
哥伦比亚
影视公司案件,因异族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缺乏在美从事娱乐业管理的经验,导致了数十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中国企业在计算机、家电等行业已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中国目前雄厚的外汇储蓄和人民币的渐进升值使中国具备逐渐成为金融大国的实力。随着专业水平、竞争能力和
管理效益
的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界的竞争力和地位也将会加速提高。美国房地产是一个低风险、高回报、产业政策限制少、技术要求低、融资方便、避免
劳资纠纷
、易管理的暴利行业,也是走出去、发展其它产业前必须事先进入的立足产业。包括众多华裔、中资在内,国外投资者最易在美国
房地产投资
中获得巨大成功。目前中国走出去,具有很多优势。应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计划和相应的扶助政策,推动中国企业立足国际市场。
主持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民经济系统研究》、国家
技术创新基金
《信贷管理系统》等。
在国内外出版十多部著作,包括:
A Chinese Economist's Journey WorldCat收录的部分著作
中国最早GDP
198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采用GDP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 我国开始了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核算模式等的研究。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张风波
主持的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最早完成和公布了我国自主研究的GDP指标,其要点并被收入张风波主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集体执笔《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1988年版。该研究参考
世界银行
的基本计算方法,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加权处理和项目调整,并通过汇率移动平均换算成美元表示的指标,系统地完成了中国1952-1986年三十多年GDP、
人均GDP
等指标制作,并进行了增长率和各要素变化及贡献度的分析研究,以及国际比较。同时,还比较了MPS(物资产品平衡表体系)与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两大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分析结果。该成果为我国GDP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享誉国际的学术大家
国际著名出版发行公司Books LLC与
维基百科
于2010年5月编辑出版了经济学家人物传记《经济学家指南: Mark Drabenstott, Laurence Kotlikoff, Jacob Viner, Stephen Salant, Fengbo Zhang(张风波), Stanley Engerman, Eric Ghysels》。 这部1166页的巨著介绍了享誉国际的500著名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
张风波
及6位欧美经济学大师名列书名。 该公司还同时编辑出版了《
中国学者传记
》。汉学家
钱德明
、民族学家
黄现璠
、经济学家张风波、国学家
余英时
、科学家
路甬祥
、《
淮南子
》作者
刘安
、经济学家
林毅夫
等一批为世界学术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享誉国际的学术大家被精选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