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24小时滚动新闻

此图由Gettyimages提供

电话诈骗为何屡屡得逞?催眠术离我们生活究竟有多远?中国首部“催眠犯罪小说”作者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你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什么吗?生活中你是否不经意间遭遇过催眠诈骗?在街头实施的“瞬间催眠术”,会让路人迷迷糊糊地把身上的钱悉数奉上;稍微深一些的催眠,更会令人乖乖地去银行取出全部存款;而如果碰到一个邪恶催眠师,被催眠者不仅任其驱使,就算搭上性命也浑然不觉……

日前,国内首部揭秘催眠师的小说《邪恶催眠师》蹿红。这部以“催眠犯罪”为题材的小说是著名悬疑推理作家周浩晖最新力作,文中延续了周浩晖系列小说主人公“刑警罗飞”独步江湖的经典传奇,不同的是,这部小说讲述了催眠师之间正与邪的斗法,揭露了“催眠”这个隐秘而又无处不在的神秘世界。

文、图/记者 吴波

催眠可以救人也可害人

令人惊悚的催眠术犯罪案件

“催眠行业早已被用于各行各业,心理医生用来治病救人,广告商用来贩卖商品,江湖术士用来坑蒙拐骗,它一直作为一门神秘而无处不在的行业存在于我们身边。”业内专家介绍说,“虽然催眠题材的书很多,但是小说还是比较少。尤其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以催眠为主题创作的小说。《邪恶催眠师》填补了中文小说市场这个题材的空缺。”

小说中,催眠师利用催眠犯罪的场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同时让读者长了不少知识。如文中提到的道具催眠,就曾让向来以谨慎、机敏小心闻名的主人公“罗飞”数次中招。“意志薄弱的人、欲望强烈的人、过度防范的人,都极易被催眠术操控,罗飞原本是很难被催眠的对象,但在这本书里,催眠师高超的设计也让罗飞数次中招。”周浩晖说。而本书的另一看点则是催眠师之间正与邪的斗法。周浩晖介绍:“在这本小说中出现的催眠师不止一个。他们各有各的目的,善良的催眠师一直在帮助那些患有心疾的病人,但也有催眠师想通过催眠术来实现某种可怕的目的,他的犯罪动机和犯罪计划都会让读者感到吃惊。”

利用催眠术犯罪,1934年德国发生的海德堡案件是其中最著名的案件。一个邪恶的催眠师控制了海德堡的一个贵妇,令后者坚信自己的身体有病,从而长期奉上高额的治疗费。后来妇人的丈夫产生怀疑并报警,催眠师又让贵妇相信丈夫另有新欢而心生厌恶,并多次鼓动贵妇对丈夫实施谋杀,但出于种种原因谋杀并未成功。催眠师只得使出最后一招:令贵妇相信自己病入膏肓,痛苦得想要自杀。好在这时海德堡警局一名同样精通催眠术的法医麦尔破解了这些邪恶的催眠术。贵妇恢复正常并对催眠师进行指证。这个催眠师最终被判处十年徒刑。而麦尔医生则把这个案例写进了《催眠状态中的犯罪》一书,使得海德堡案情公之于世。

催眠术的“正能量”: 可改善人际交往

周浩晖告诉记者,催眠术用好了,对人的生活是有正能量的。催眠现在主要用于心理矫正和治疗、开发对象的潜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催眠知识还可以帮助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

在心理治疗和矫正方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可以改变的是病人对事实的看法。这其实就是催眠师所做的工作。找到病人的心理病根,通过某种诱导改变病人的负面情绪,从而完成治疗。周浩晖在小说中给这种工作起了个名字――心桥治疗术,意思是说一旦“心穴”形成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但善良的催眠师可以在洞穴上方搭一座桥,从而使病人的情绪不再坠入“心穴”。

开放潜能方面,比如可以通过催眠术让对象的精神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比赛时教练鼓舞队员的话语中也经常会用到催眠技巧;很多顶尖的运动员有一些“怪癖”,这类怪癖也属于“自我催眠”的范畴;更极端的例子,义和团的士兵被催眠后相信自己“刀枪不入”,在战争中奋勇向前。

人际交往方面,有一种手法叫“心锚术”,通过“心锚术”,催眠师甚至可以控制对象的情绪。比如,一个懂得催眠术的推销员首先和对象随意交谈并观察对象的情绪,每当对象对话题感到高兴的时候,推销员便做出一些有特征性的肢体动作――用手抓头或者轻触对象的胳膊。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对象在潜意识里就会把“高兴”的情绪和你的肢体动作捆绑在一起。当推销员终于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他会不断重复先前的肢体动作,从而调动起对象“高兴”的情绪。

另外一个简单的技巧可以快速拉近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和一个陌生人交谈时,刻意去模仿对方的小动作,比如对方舔嘴唇你也舔嘴唇,对方跷二郎腿你也跷二郎腿,对方摸鼻子你也摸鼻子,对方往后靠你也往后靠……这种手法有助于消除陌生人之间的戒心。你甚至可以验证自己的手法是否起到了效果:自己故意舔一下嘴唇,如果对方也开始下意识地模仿你的动作,那说明你已赢得他的信任。

催眠术的负能量: 无处不在的诈骗

生活中我们究竟有没有遭遇过被催眠?周浩晖告诉记者,生活中,很多高明的骗子都是玩催眠术的高手。比如现在经常发生的电话诈骗其实就用到了催眠技巧:首先给当事人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刑警队的,说当事人某个银行账户里的资金涉及一起贩毒案。当事人非常害怕想要自证清白,对方就让他配合警方工作把账户里的钱转存到警方的安全账户里,同时又告诫当事人:因为案件还未侦破,这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你就是毒贩同谋。于是当事人慌张地到银行柜台上转账,并且不论工作人员如何询问提醒也不敢说出实情,有案例中银行甚至把当地警察都叫来了,但当事人仍然不听劝告执意要完成转账,令旁观者抓狂不已。其实当事人这时已被催眠了,对方利用他的畏惧心理控制了他的思维,并且设置了一个心理障碍切断了他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如果有一个催眠师在场,就可以轻松破解当事人的“痴迷”状态。

写“清华朱令案”

而一举成名

作为知名的推理小说家,周浩晖早已为众多热爱推理小说的读者所熟知,他笔下的“刑警罗飞”成为推理小说中的一个经典人物,而周浩晖在故事设置和悬念布置上,有读者甚至认为他堪比东野圭吾,并因此称他为“中国的东野圭吾”。

据了解,自小就是一个“神童”的周浩晖,数学和物理一直出类拔萃,1996年周浩晖考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谈及写书的动机,竟是跟同学的赌注。“当时同学在追一部悬疑小说,我对此很不屑,认为自己能写出更好的东西。不想马上遭到同学白眼。因为不服气,我就写了第一篇悬疑小说《套子里的人》。”周浩晖说。据悉,这篇小说取材于轰动一时的清华朱令案,当时发布在水木清华的BBS上,点击率一路攀升,一时成为校园热点话题。这一次奇妙的创作经验,让学生时代备受命题作文折磨的周浩晖萌发了成为一名作家的想法。

“毕业后我在一家环保公司上班,后选择了去华北科技学院任教,进入相对自由而且比较稳定的教师行列,更便于创作。”但此次《邪恶催眠师》却是周浩晖辞去教师之职,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后的开山之作。说起本书的创作灵感,周浩晖说:“我的很多小说灵感都是来源于真实发生过的社会事件,而《邪恶催眠师》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我个人对生死的一些思考。”由于小说中描写的催眠师以及催眠手法都非常真实,甚至有网友揣测,周浩晖极有可能被催眠,才能写出那么真实的细节,并认为他辞职回家写作这种“疯狂”的行为,也像是被催眠术操控。对此周浩晖解释:“被催眠的经历还没有,因为我本身属于控制欲很强的人,写作之前我阅读了大量催眠类专业书籍,书中的催眠知识大多来自于书中。”

对话周浩晖 :

一个纯理工男的精密推理

关于新书:催眠师存在已久

广州日报:“催眠师”的题材让人耳目一新,你的小说也是国内第一本以催眠师为题材的推理小说,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材?

周浩晖:催眠本身是个很吸引人眼球的话题,而催眠术可以直击对象隐秘的内心世界,这便成了极好的心理悬疑小说的素材。

广州日报:你在写作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有没有碰到好玩的事情?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什么?

周浩晖:主要就是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读了这些书之后,我发现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其实都和催眠有关。比如说突然性的头脑短路,情绪亢奋时会感觉不到疼痛等等。而很多高明的骗子其实都是玩弄催眠术的高手。看了这些书后,我就特别想写一个既充满了神秘色彩,又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精彩的悬疑故事。

广州日报:催眠师这一职业有怎样的历史?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周浩晖:催眠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催眠师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他存在的意义是能帮助对象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对心疾的矫正和潜能的挖掘等等。当人们对于心理问题越来越重视的时候,催眠师这个职业必然会提升他的社会功能。

广州日报:经常有电视节目做关于催眠师的主题,催眠师可以在几分钟内对观众现场催眠,并让他们做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是真有其事还是节目组找的托呢?

周浩晖:能够适用于舞台表演的瞬间催眠术是存在的,这种神奇的表演依赖于催眠师对舞台氛围的完美掌控以及催眠对象良好的敏感性。但电视节目中某些特别夸张的街头表演可信度不高。

关于悬疑推理:

推理小说是悬疑小说的分支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悬疑小说和推理小说有何区别?

周浩晖:悬疑小说的核心是“谜”。先抛出一个谜,然后带着读者去探索。这个解谜的过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需要遵守特定的规则。甚至有些悬疑小说直到最后也不会给出清晰的答案。推理小说的核心是“题”。抛出问题,给出限定条件,然后必须在这个条件下给出完美的、唯一的解答。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推理小说是悬疑小说的一个分支。

链接:

从巫术到催眠术

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罗马的僧侣就会用自我催眠的办法来替人占卜、治病。而中国的《内经》中也有提及“催眠”。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

现代西方催眠术,起源于一个叫麦斯麦尔的人。麦斯麦尔最初着迷于研究占星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随后,他攻读了神学、法律、哲学与医学,并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开了一家诊所成为一名医师。

1958年,美国医学协会(AMA)发表声明支持催眠治疗与医学上的催眠使用。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当今催眠术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最初需要跳大神的方式,到后来靠凝视水晶球的方式,再到现在,仅仅通过催眠师的语言、手势便可以将来访者送入催眠状态。同时,催眠在心理保健和医学界、商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说,俄罗斯已将催眠术的研究用于军事目的。以色列的情报部门摩沙迪已经将催眠术用于间谍的审讯。

(来源: 广州日报 )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