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将继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在加快,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的基础产业——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尤显重要。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专题组组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

记者:据权威统计表明,2002年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中的比重为79.69%,占GDP比重35.75%。如此重要的产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怎样组织研究的?

徐匡迪: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第三专题,“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在2003年8月12日正式启动,共设立20个分课题,参加研究的共有50多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46名院士和260余名专家。就“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展望”、“制造科技发展趋势与现状”、“制造科技未来需求”、“制造科技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制造科技发展战略重点”以及“战略对策”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记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走到今天,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如何?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哪些不足?

徐匡迪: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制造业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并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目前,各行业规模相差较大,占前六位的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及纺织业。

我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26.46%,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装备依赖进口严重,2001年,全国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约110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8%左右。其中某些行业尤为严重,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95%、轿车制造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及胶印设备的70%依赖进口。

装备制造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产品可靠性差、成套能力薄弱,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工程公司,大量成套设备市场不得不让给外商。常常是大部分甚至90%的单机由国内企业制造,而利润的大部分却被外商拿走。

其次是产品,以低端为主,增加值率为26.23%,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分别低22.99、22.12及11.69百分点。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较大,污染较重。

记者: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其GDP的增长率。有数字显示,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服务业已占到GDP74%的美国,制造业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超过其GDP增长率。我国的情况如何?2020年前,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将会怎样?

徐匡迪:据机械科学院用投入产出——系统动力学模型(《IOSD模型》)预测:按2000年价格计算,2000年~2020年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达8.64%,高于同期GDP增长率7.24%。按当年价格计算,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9.34%,也高于同期GDP增长率9.11%;预计2020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37.66%,比2000年略有增长。从产业结构看,2020年轻纺制造业所占比重将降低,机械电子制造业所占比重将增加到40%左右(美国、日本、德国1997年为44.1%、46.6%、46.6%)。

“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GDP要翻两番,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将以比GDP更快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力争步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

记者:为了预测未来制造业的科技发展,1997年美国制订了“下一代制造计划”,提出了人、技术与管理为未来制造业成功的三要素,可见技术在制造业的关键地位。

徐匡迪:是的,为了挽回70-80年代由于政策失误造成的制造业竞争力衰退,美国重新提出“制造业仍是美国的经济基础”,要“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由于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美国重新夺回了制造科技及竞争优势。1998年,他们进一步制订了“集成制造技术路线图计划”,提出了多项未来制造业需要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快速产品/工艺集成开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自适应信息化系统,柔性可重组制造系统,新材料加工技术,纳米制造技术,生物制造技术及无废弃物制造技术等。

记者:世界制造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徐匡迪:世界制造科技发展总的趋势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绿色制造。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各国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

2.与高新技术相互融合。制造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从追求生产率和优化产品的可制造性走向可预测性的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而可预测性也从宏观预测发展到微观预测乃至原子尺度品质预测。今后的制造将是基于科学的制造。

3.信息技术将大大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基于网络的制造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制造装备和制造系统的柔性与可重组将成为21世纪制造技术的显著特点。

4.极端制造技术将成为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集中表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和强场制造。以大型金属构件塑性成型制造能力为例,二战以后美、俄、法等国建造了一批4.5到7.5万吨的巨型水压机,从而迅速提高了大型飞机制造能力和洲际运载能力。

记者:我国的制造科技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及战略对策有哪些?

徐匡迪: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划应该是一个从国情出发、支持GDP翻两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规划。为此我们制订了这样的目标:2010年,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争取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例如,钢铁制造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先进。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9.3%提高到13%;2020年,制造科技的总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行业如通信设备、钢铁制造技术、石油炼制技术和家用电器制造技术等争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制造科技发展还应推行四大战略。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三、提高装备设计制造能力战略;四、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改造和嫁接战略。

在战略对策上,鉴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又是门类繁多、千头万绪,因此需要政府从组织结构、规划政策、监督服务等方面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