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业概况

国内统一大市场是指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活动的自由流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政府意识到进一步推动市场一体化和促进经济内需的重要性。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提出旨在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消除行政壁垒,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提升。

1.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即原料进口、国内生产、销售出口。在原料供应上,关键技术与原料依赖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在商品销售上,我国依赖国际大循环,虽然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13.4%,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依旧坚挺,但我国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占比低,亮眼的数据背后仍藏隐忧。

图:国际大循环战略面临挑战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我国自确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国际大循环遭受双重打击,亟须打通国内大循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以掌握经济发展话语权。

行政发包制孕育经济硕果。改革开放后,中央授予地方财权和立法权,以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目的是增加税收和就业,这一制度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且资源稀缺问题加剧,必须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增强经济长期增长势能。

行政发包制有以下一些副作用:

(1)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

商品市场, 新能源汽车厂商被要求“投资换市场”,想要进入地方市场需在当地注册销售公司甚至厂房,或者要求企业配套当地核心零部件。

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 典型案例是“断头路”,发达地区不愿与后进地区“互联互通”,人力、物力、财力难以自由流通。

(2)同质化竞争

企业散乱小, 大量小微企业被”挤出“国内市场,企业规模小且无组织性,商品同质且低端,相互之间大打价格战,企业没有动力提高生产率。

无区域分工, 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和统一协调,不考虑本地资源禀赋,争相赚快钱,抑或是竞相投资热门行业,以期成为本地支柱产业。

(3)地方标准不统一

各地数据信息不联通、标准多变使得企业无所适从,中小微企业需要付出高昂的制度成本,开拓国内市场困难重重。

1.2 目标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国内统一大市场旨在通过推动各地资源的自由流动,使得资源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通过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国内统一大市场旨在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

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国内统一大市场将推动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提高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1.3 重点领域

跨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国内统一大市场将进一步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跨地区的自由贸易和投资,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会。

跨地区人员流动和人才培养:国内统一大市场将鼓励人员跨地区的自由流动,促进人才的跨地区培养和交流,提升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优质人才的流动性。

政策和规则的协调统一:国内统一大市场将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和规则协调,消除行政壁垒和不必要的重复管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营商环境。

1.4 影响

经济增长和内需扩大: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推进将促进经济增长和内需扩大。通过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和限制,各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将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潜在的经济增长点将得到释放。同时,市场的一体化将提升人民消费能力和购买力,进一步推动内需扩大。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将为不同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竞争机会,推动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企业面临的地域限制将减少,资源和技术的流动将加速,促进跨地区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推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将加强,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的良性循环。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将相互补充,形成更强大的区域经济实力。

加强金融市场稳定和风险防范:国内统一大市场将推动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规则和制度,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将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市场的规模和资源的整合将使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将更加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第二章 政策评估及受益领域

2.1 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部分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推动市场开放和竞争的政策:政府应出台更加开放和竞争的政策,打破地区壁垒和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政府可以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统一的市场规则等措施,推动市场开放,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资源。

政策协调和整合的挑战: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实施需要不同地区间政策的协调和整合,以减少地方之间的不一致性和冲突。政府可以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协商、协调、合并等方式,解决政策不一致的问题,确保统一大市场的平稳运行。

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重要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将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包括金融风险、市场失灵、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政府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防范市场风险的发生,并及时应对和化解风险事件。

创新政策的制定和支持:政府应制定创新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减税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国内统一大市场需要建立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可以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鼓励人才的跨地区流动和合理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监管和公平竞争: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秩序的公正和公平。通过建立监管机构和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金融支持和投资环境:政府应提供金融支持和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提供风险补偿机制,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税收政策和财务激励: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财务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在国内统一大市场中的投资和发展。政府可以降低企业税负,提供税收减免和补贴,激励企业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执法机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政府可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提供便利的知识产权注册和维权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地方政府支持和协同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加强产业协同和区域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政策评估是国内统一大市场成功实施的关键。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企业实际和社会效益,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加强监管和支持力度,为企业参与市场一体化提供有利条件,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2 受益领域

半导体,国产替代化营造中长期新增长机会

资本和政策红利将进一步向新兴产业中的硬科技领域聚集,下好全国一盘棋而不是地方自主发展,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合力突破高精尖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难关,加快国产替代化,最终实现供应链安全。

供给端受外部因素影响,供应链断裂。由于俄乌地缘冲突,俄乌均为全球半导体制程上游气体和贵金属的重要出口国,两国冲突频发,可能引发半导体断链危机。同时中美摩擦反复,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未来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中美科技竞争长期不变。国内疫情加剧,例如当时上海疫情导致的连锁反应严峻,电子科技重镇昆山、苏州受波及,物流运输受阻,半导体产能受冲击。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政府多举措保障产业供应链安全,将直接促进半导体国产替代化提升。

而在需求端方面,下游市场方兴未艾,政策助力进一步点燃热火。

新能源汽车方面。健全多层次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社会治理相关标准。同时加快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

物联网方面。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领域等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同时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

5G方面。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领域等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交叉融合

工业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意义重大,能够带来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环节的产生。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能够有效克服工业互联网面临的诸多挑战,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再添助力。在诸多政策和企业内需驱动下,工业互联网有望加速推进,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该方面的政策中,主要包含推进同类型及同目的信息认证平台统一接口建设;依法公开市场主体、产量、产能等信息,引导供需动态平衡;优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便利市场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的电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等内容。旨在克服技术和商业两个层面的问题。在技术层面,存在工业设备种类少、通信协议繁杂、数据种类少、标准不同的问题;在商业层面,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层次不齐前期投入多,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问题。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洞见研报

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国内统一大市场对参与的公司将产生深远的财务影响。首先,公司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市场规模的扩大有望带来更高的销售收入和盈利潜力。公司应该重视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其次,市场一体化将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公司需要加强竞争力分析,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创新,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市场一体化也将加速产业整合和兼并重组,公司需要审慎评估合作机会和风险,避免财务不稳定和资源浪费。

此外,市场一体化还将改变供应链和渠道布局。公司应该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要加强与分销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覆盖和渗透率。

另外,市场一体化也将带来财务风险的挑战。公司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对金融风险和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同时,要关注政策变化和法规的调整,以避免因政策风险带来的财务不确定性。

图:指数表现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统一大市场企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 / 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3.2 政策发展

(1)改革开放阶段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驶上“快车道”。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崭新经济决策沿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一步步向前推进。

大批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大批个体、私营、外资等企业应运而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企业的崛起既填补了市场空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发挥了“鲶鱼效应”,激活了市场潜力。卖方市场的欣欣向荣促使人民群众积极涌入市场,实现了“先增量后存量”的改革攻坚路径,为经济建设按下了“快捷键”。

(2)市场化阶段

积极探索,重点领域推行“放管服”。改革开放越往深处发力,市场体制改革就越显紧迫。十四大以来党中央意识到中国市场面临着区域发展“各自为政”、急需打破利益藩篱的严峻挑战,开始提出“统一市场”的理念。要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必须大刀阔斧,才能凝聚更大社会共识、调动更强社会合力。积极探索“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加强监督、优化服务,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价格改革和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场壁垒,逐步向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靠拢。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为基本取向的市场体制改革,为我国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全国统一大市场阶段

立破并举,经济发展实现“一盘棋”。过去40多年,以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是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内在要求。

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茅,但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市场竞争不充分,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必须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提升效率,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立破并举,要从过去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为导向,转向未来30年确立国内大循环为主导。

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优化市场环境,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不断提升各地区各行业的内在统一性、互补性、关联性和协调性,进而有效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关联畅通。

让市场发挥资源合理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发挥推动统一大市场形成的积极作用,让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更加高效率便利化无差异的循环畅通。

3.3 政策作用表现

重塑大国竞争优势

大国优势的形成,主要在于因其“大”而导致的规模经济与分工优势。著名的斯密定理认为,市场的规模与分工的发展相互决定、互为因果。以国内统一大市场重塑地区分工格局,能够促进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提升全球竞争优势。然而,由于存在市场分割效应,长期以来中国虽然是超大规模国家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无法享受到超大规模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竞争优势。

因此,促成将中国地区分散狭窄的市场聚合为国内统一大市场,有利于释放大国发展的潜力和规模红利,获取大国内部的知识溢出和知识创新效应,进而对世界经济成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全球经济贸易关系以及经济运行趋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

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和出口拉动。中国的资本形成率偏高,远远高于各类国家平均水平,超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以政府财政作为保证的大规模投资是难以持续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外部需求明显回落,外贸依存度已低于各类国家的平均水平。

进一步地,从消费率看,中国的家庭消费率偏低,远远低于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仅略高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形成内需经济的稳增长,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过去中国依托于“客场”经济全球化模式下的出口国际代工,迅速发展成为“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但难以避免地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越来越倾向加大对中国实施封锁、围堵、打压和遏制的力度,使中国部分核心技术缺失的产业领域面临诸多“卡脖子”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产业链的重组趋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内向化发展,致使全球产业链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脱钩与断裂。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失衡,不仅表现为收入不平等,还体现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资源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人民福利以及经济长期增长。

3.4 政策分析 - 运用SWOT模型

可以加大货物的流通领域。对于加快建设全国的统一大市场,能够加大各地的货物的流通领域,打破之前因为地域、交通等问题造成的货物不流通,很多东西只能在自己当地卖,到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卖。

可以丰富市场的商品。

可以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一旦市场上的商品的种类多了起来,人们的消费意愿也会上升,更多的人也会把自己存着的钱那一部分进行购物,因此,买卖双方都可以顺利地进行,市场的经济循环更快,也就能够带动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东西差距,南北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市场都是效率为导向的,东部和南部肯定效率是最高的,肯定也是市场资源汇集的地方。

市场统一必然导致县市经济进一步萎缩,省会等大城市进一步扩大。高房价,交通堵塞等城市病进一步加剧。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农村进一步空心化。

人口负增长或者萎缩会更严重。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下,企业应抓住机遇。企业可以统一享受更加公平的物流运输待遇;可以减少盲目耕种现象,利于价格稳定,保护农民利益;可以更加高效的参与全国市场的公平竞争;可以更高效地畅通内外循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实则牵扯到多方博弈。一方面,是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博弈。若增值税不是按照企业生产地和企业注册地来上。而是按照消费地来上,这个问题或许能解决大市场的问题。

但这也会产生一个新问题,在本地区所产生的税全部被经济发达地区所拿走。这将会导致区域间发展不协调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被进一步拉大。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必然会出台多种措施来打压这种行为,以稳定当地税收。

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博弈问题。全球粮价暴涨,新一轮粮食危机来袭。虽说目前国内的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稻谷和小麦两大主粮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但实现这个的前提是当前各地对于农村土地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有的地区甚至为保护本地区耕地,禁止土地流转。

3.5 国内重要参与企业

中国主要企业有圆通速递[600233.SH]、辽港股份[601880.SH]、永辉超市[601933.SH]、小商品城[600415.SH]、中国外运[601598.SH]、物产中大[600704.SH]、东航物流[601156.SH]、厦门象屿[600057.SH]、德邦股份[603056.SH]、中谷物流[603565.SH]等。

第四章 未来展望

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前景展望非常广阔。首先,市场的一体化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将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国内统一大市场将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不同地区的企业将可以更便捷地进入其他地区,拓展业务规模和客户群体。这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此外,国内统一大市场有望推动城乡发展的均衡。通过促进资源和人才的跨地区流动,将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社会福利水平。

最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将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将为国际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商机,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综上所述,国内统一大市场前景广阔,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机遇和活力。然而,实现统一大市场还面临着政策协调、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Cover Photo by Jess Torre on Unsplash

原文标题 : 2023年统一大市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