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谢尔盖夫纳•玛克茜莫娃(Ekaterina Sergeevna Maximova)
她是苏联和俄罗斯及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著名芭蕾女首席。于1939年2月1日出生苏联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谢尔盖·马克西莫夫(Sergei Maksimov)是一名工程师,母亲塔蒂亚娜·马克西莫娃(Tatyana Maximova)是一名记者和出版社的编辑。她的祖父古斯塔夫•斯佩斯(Gustav Speth,1879-1937)是俄罗斯哲学家,艺术理论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和艺术文学的译者。此外,马克西莫夫的亲戚中还有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和临时政府首任任陆军与海军部部长亚历山大•古奇科夫(Alexander Guchkov)。后来,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说:“尽管如此,我还是长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和苏联的每一个人一样,我是先锋共青团成员。我们没有像我们的一些朋友那样移民到西方。我无法脱离俄罗斯,妈妈,朋友们。我无法想象我如没有故乡莫斯科科斯托马科(Kostroma)州雷日夫卡(Ryzhevka)的乡村生活会怎样,因我和沃洛蒂亚(Volodya,这是弗拉基米尔的爱称)在那里买了一座房子。”
马西莫娃从小就想跳舞。妈妈犹豫了很久才带着这个女孩去芭蕾舞学校。但是,扮演重要角色的是著名舞蹈家叶卡捷琳娜•盖尔策(Yekaterina Geltzer,1876-1962)与马克西莫夫住在一起。他注意到年轻的马克西莫娃, 从她身上准确无误的发现了学习芭蕾舞的条件。马克西莫娃瘦弱,轻便,均称,敏捷且优雅。而且非常适合跳芭蕾。
1949年,在申请进入莫斯科大剧院舞蹈学校时,起初受到质疑,因为相对于与她同年龄的孩子来说,她身材娇小,但由于她的母亲个子很高,所以学校相信以后能够长高京剧录取了她。她在学校是非常有天赋的学生,她的第一位老师是L.I.拉菲洛娃(L.I. Rafailova),她成功地接触到了这个有能力但又淘气任性的学生。她立刻明白不能被迫马克西莫娃做她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拉菲洛娃注意到女孩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就将她的注意力转向音乐的情感方面,从而能够激发马克西莫娃进行认真的训练。
马克西莫娃很高兴参加大剧院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的演出,9岁时,她就首次以童星的身份亮相。在那里扮演儿童的角色。即使在第一堂课上学习了几个月之后,她生平第一次出现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这个舞台后来成了她的家。一开始,她在儿童歌剧中饰演小角色,不久她被委以在芭蕾舞剧《灰姑娘》中的一个的角色——春精灵(Spring Fairy)。这些表演很受女孩们的欢迎,她做每一件事都很勤奋,她开始明白,没有艰苦的训练是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舞蹈演员的。她喜欢童话《冬先生》(Jack the Frost)中松鼠的角色。在她二年级时接受了这个角色。她的舞跳得非常好,以其生动活泼和优雅的风格受到评论家的关注。
学校的编舞专门为马克西莫娃准备了角色:七年级时,她出演了由弗拉基米尔·瓦尔科维茨基(Vladimir Varkovitsky)根据亚历山大·阿亚比耶夫(Alexander Alyabiev)的音乐编导的《夜莺》(Nightingale)的微缩版。卡西安·格列佐夫斯基(Kasian Goleyzovsky)和赫梅利尼茨基(I.Khmelnitsky)为她根据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音乐编导了《浪漫曲》(Romance)。1960年,卡西安·格列佐夫斯基根据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的音乐编导了《玛祖卡》(Mazurka)和谢尔盖·瓦西连科(Sergei Vasilenko)的音乐编导了《幻想曲》(Fantasia),她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一起演出。
1962年,她第一次参加了芭蕾舞剧《胡桃夹子》(Nutcracker)的演出季,饰演克拉拉(在大剧院芭蕾舞团的版本中叫玛丽)一角,这部芭蕾舞剧在她的生活中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她饰演了雪精灵、机械布娃娃、女孩玛莎,和她的同学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一起跳了“三人舞”重奏,她随后在舞台上和生活中俩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马克西莫娃说:“沃洛佳和我在芭蕾舞学校是同一个班级。可以说,我们一起学习,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放学后,我们俩都被带到大剧院,在那里我们肩并肩工作了一辈子。我不能说我们是一见钟情。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得不相互适应,相互了解。时代不同了。只要沿着街道走,坐在长凳上,我们就很开心。如果我们饿了,我们就去MAT的餐厅,那里有可能买到土豆和荞麦。这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当然,当然,我们遇到了问题。沃洛佳很容易得到女人的赏识,他有激情。但是,我们的关系可能受到了考验。终于到了那一刻,我们意识到:我们彼此需要。”
《胡桃夹子》之后,马克西莫娃获得了成功。作为八年级的学生马克西莫娃赢得了公主这个角色,这个角色一直扮演到她九年级的毕业生。凭借这个角色,她在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全联盟芭蕾舞比赛中赢得了她的第一枚金牌。1957年,她全联盟芭蕾舞比赛中获胜。
马克西莫娃在欢迎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访问学校的音乐会和在莫斯科为巴黎“大歌剧”表演舞蹈。这就是哈拉尔德·兰德(Harald Lander)选择她来展示他的经典课程设计原则。
1958年,马克西莫娃从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师从伊丽莎白•格特(Elizabeth Gerdt)。这位来自圣彼得堡玛丽娅剧院的出色的芭蕾女首席不仅向她的学生灌输了完美的古典风格,而且传授了艺术、文化、优美的语调,传授了个人对音乐的体验。“这是一所很棒的学校。这是一种伟大的文化。马克西莫娃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一流的专业人士。我从她那里得到的幸福。” 叶卡捷琳娜•盖尔策、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当然还有我的母亲——是这些人让我相信自己,让我在舞台上发光、发亮。
马克西莫娃于1952年毕业后,开始在莫斯科大剧院工作。在那里,她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一起,在《吉赛尔》(Giselle),《天鹅湖》(Swan Lake)中跳“双人舞”。很快,她开始与年轻的编舞家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进行首次合作,当时他在列宁格勒工作,并受邀参加芭蕾舞剧《宝石花》(La Fleur de Pierre)的演出。1958年,剧院青年人获得了进行实验、尝试新形式和寻求新艺术方式的机会。
格里戈罗维奇根据时代潮流和他自己对芭蕾发展的看法,在声明中试图不显示乌拉尔传奇故事《宝石花》的抽象图像,而是显示特定的个体及其经历和感受和优缺点。 他的作品一直是在着非常强大的戏剧性元素,马克西莫娃的才华与编舞家的目标不谋而合。她能够展现角色的动态,不断地从俄罗斯女性的抒情形象转变为坚强的性格,能够为自己的爱情而战。《宝石花》在创作时,建议了两位表演者,而格里戈罗维奇选择了马克西莫娃和瓦西里耶夫。在他认为,马克西莫娃和瓦西里耶夫看着就像是舞台上的人。
马克西莫娃立即在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的纯正,孩子般的对世界的感知,巨大的魅力,非凡的表演能力以及不寻常的外在条件,使她在加入莫斯科大剧院后,几乎立刻就可以参加芭蕾女首席梦想了几年的演出。她身材仍然很小,甚至在成年后也被称为莫斯科大剧院的“小芭蕾舞者),在那里传奇的芭蕾舞首席加丽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成为她的老师,在她的导演下,成功的出演了《堂吉诃德》中的基特莉。
马克西莫娃继承了俄罗斯学派的传统,具有轻盈,弹性的跳跃感,快速旋转的清晰感,自然的优雅感和优美柔和的线条。她的舞蹈以高雅,技术精湛,细节精细为特征。轻松,轻巧,优雅,一种可塑性加上不寻常的坦率表现出优美的风格,立刻引起了观众,评论家和编舞的注意。 1959年,即毕业后的第二年,她首次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国外巡演。对她的回应最为热情:“这个女孩能够融化最坚硬的心。”这次巡演之后,马克西莫娃得到了媒体的昵称:“小精灵”。成功始终伴随着她。同年,马克西莫娃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节古典舞蹈比赛中获得金牌。他又去了中国,然后去了丹麦、挪威、芬兰。
1960年,马克西莫娃出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她主演了电影芭蕾舞剧《灰姑娘》,饰演的是春精灵。第二年,当时苏联是没有任何人在没有特别许可的情况下,就无法离开苏联。但是马克西莫娃和瓦西里耶夫被允许了,因为这位年轻的芭蕾女首席成为了苏联芭蕾舞团在国外的形象代表,她在旨在向西方展示有关苏联芭蕾电影《敞开胸怀的苏联》(The USSR with an open heart)中饰演吉赛尔一角。电影在巴黎首映,这次法国之行给这位舞者带来了另一种欢乐,当时最有才华的舞蹈家之一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深受她的爱戴和崇拜。他们这对夫妇被称为“最美丽的夫妇”。当婚礼结束后,他们立即飞往巴黎,在充满爱意的城市度过了蜜月之旅。
国外巡演的成功和对批评的褒贬,并没有阻止芭蕾女首席在公认芭蕾大师的指导下继续认真工作。马克西莫娃的创造力,她的艺术能力和她自己对艺术的感知要广泛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不仅扮演了戏剧性的角色,也扮演了悲剧性的角色,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强的性格。
1961年,她取得了第一个重大成功,当时她在《石头花》(La Fleur de Pierre)中饰演卡婕琳娜(Katerina)一角。出演该芭蕾舞剧也标志着她与编导尤里•格里戈罗维奇二十年合作的开始。当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在1959年第一次到美国巡演时,马克西莫娃在大都会歌剧院出演了《宝石花》和其它芭蕾舞剧中担任主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在随莫斯科大剧院于国外巡演期间,吸收了西方编导的作品(例如:罗兰•佩蒂(Roland Petit),约翰•克兰科(John Cranko)皮埃尔•拉科特(Pierre Lacotte),莫里斯•贝雅(Maurice Béjart)……),并凭借其才华和名声出演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剧,例如《斯巴达克斯》(Spartacus)和《巴黎圣母院》(Flammes de Paris)。自从嫁给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后,她还表演了许多他为她编导的芭蕾舞剧,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电影版芭蕾舞剧《阿纽塔》(Aniouta ,1982年)。
1966年5月8日,马克西莫娃作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明星舞者之一,她在位于百老汇第39街的老大都会歌剧院(Old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表演了压轴节目。
她是编导亚历山大•贝林斯基(Alexander Belinsky)的缪斯女神,特别是为她编导的电影芭蕾舞剧《加拉泰亚》,《安妮》(Annie),《古老探戈》等作品。自1978年以来,曾在莫里斯•贝雅的二十世纪芭蕾舞团剧院(1978),圣•卡洛剧院(1986、1988-1989),马赛芭蕾舞团(1987),英国国家芭蕾舞团(1989)的外国芭蕾舞团中演出。自1980年以来,她在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中表演。 1982年,应弗朗哥•泽菲雷利(Franco Zeffirelli)的邀请,在其导演的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电影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1983)而获得了广泛的注意。两人都穿着西班牙服装在第二幕第二场中表演“娱乐性插舞”,尽管她的技术与她的丈夫相比要逊色很多。
六十年代是创造和革新的年代。马克西莫娃和瓦西里耶夫是芭蕾舞舞台上的“六十年代”一代。1971年上演的芭蕾舞剧《伊卡洛斯》(Icarus)的形象完全符合时代精神,他在飞行中渴望到达未知的高度,他的忠实朋友激励着她心爱的人,同时寻求保护他免受危险。拒绝个人动机,追求宏伟的、普遍的目标——这是这部芭蕾舞剧的主要动机,探索太空时代的芭蕾,青春美好梦想的时代的芭蕾。
成功接踵而至,马西莫娃的创造力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她与她的丈夫舞蹈家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一起,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双人舞”组合不仅是那些年大剧院的象征,而且是快乐、自由的舞蹈、人体和动作之美的体现。在舞台上的合作持续合作了30多年,远远超过了芳婷和努里耶夫这对搭档,在舞蹈界也享有同样的声誉。与她合作的舞伴还有马里斯•利耶帕(Maris Liepa)和亚历山大•博加泰列夫(Aleksadr Bogatyrev)。
这对“名人夫妇”周游世界,称赞芭蕾艺术。在世界上最好的剧院里,在苏联国家的小城镇里,他们都跳得同样好。
然而,持续的上升突然停止了。在马克西莫娃的生活中,发生了一场悲剧——1975年,当她36岁时,在莫斯科大剧院彩排时脊柱爱到严重的创伤损伤,当她严重受伤后,医生禁止她跳舞和走路,让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首先,她想着伤势似乎没有那么严重,当时她正在为芭蕾电影《斯巴达克斯》做准备。但这样的匆忙的结果导致了更可怕的后果。马克西莫娃恢复了排练,甚至开始参与拍摄,但结果还是因脊椎严重受伤而住院。她注定要几个月完全不能动。她无法想象没有舞蹈的生活,但医生说对马西莫娃来说,最大的幸运就是可以进行简单地走路。但即便如此,也存在严重的疑问。
如果不是她的丈夫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的果断行动,她可能会终生残疾。他鼓起勇气,在克里姆林宫的一次招待会上,以一种相当激烈的方式向党的领导人发出呼吁,呼吁帮助拯救这位伟大的芭蕾舞演员。当局不喜欢这种刺耳的语气。瓦西里耶夫安排她去看病,瓦西里耶夫设法将马克西莫夫送到了全国最好的诊所。
经过手术治疗持续了一年多。舞蹈家不想也不相信医生的判决,于是开始加强运动功能的恢复。她得到了主治医生的支持,他为她制定了一个特殊的计划。但是只有医生的努力是不够的。为了帮助她,她只能自己跳芭蕾舞。她克服了痛苦和无助,顽强地继续工作,日复一日,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她的母亲和瓦西里耶夫总是在她身边。她重新回到了舞台上,马克西莫夫又在舞台跳了20年,尽管当时医生说她连路都不能走。
痛苦的经历不能不影响她对世界的看法,迫使她重新思考许多事情。克服了疾病、恐惧和受伤带来的疼痛,她出现在大剧院的舞台上,扮演了吉赛尔这个角色,她在她的职业生涯开始时就跳过了这个角色。但现在她的吉赛尔不同了——她向幻想告别,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生活的阴暗面。天真已经失去,但是充满了悲剧的预感。
马克西莫娃在电视上演出的第一部作品是根据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拍摄的电影芭蕾《高空秋千》(Trapeze),在这部电影中,舞蹈演员扮演一个在巡回马戏团服务的女孩。电视给了这位女演员一个机会来表达她微妙的幽默、古怪、怪诞的天赋。她发现了她作为喜剧和戏剧演员的才能。
1972年,拍摄了关于表现马克西莫娃和瓦西里耶夫创造力的电影《双人舞》(Duet)。这部影片中包含了他们作品的几个片段。然而,总的来说,《双人舞》并没有给她带来满足。
马克西莫娃一直相信“无论在哪里跳舞——跳舞都是很重要的。”“她一直在工作。
1988年,与其他“到了退休年龄”明星舞者一起被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尤里•格里戈罗维奇以他们不符合创意竞赛的条件解雇,同时解雇还有玛雅•普利谢茨卡娅;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妮娜·蒂莫费耶娃(Nina Timofeeva),和格里戈罗维奇的妻子纳塔莉娅•别斯梅尔特诺娃(Natalia Bessmertnova)(象征性的解雇,因为不久又回到莫斯科大剧院工作),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
1980年,马克西莫娃从国家戏剧与电影学院(State Institute of Theater and Cinema,)“舞蹈编导”专业毕业,自1982年以来,他在卢纳恰斯基国家戏剧艺术学院(State Institute of Theatrical Arts of Lunacharsky;GITIS,现为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任教,在1996年,她被授予教授的职称。
自1990年以来,马克西莫娃是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团(Kremlin Ballet)的教师和指导。
她在俄罗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剧院开设了大师班,担任评审团主席或参加了各种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
1992-2008年,她同她的丈夫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组织和举办彼尔姆“阿拉贝斯克”芭蕾舞比赛做出了很大努力,并以他们俩“最佳双人舞”的名义设立了奖项。2008年,这对夫妇举办了庆祝其艺术生涯的五十周年活动。第十届比赛是以他们的名誉举行。接下来,第十一届比赛是在马克西莫夫后去世举行的,旨在纪念她。自2012年以来,“阿拉贝斯克”芭蕾舞比赛及其最高奖项以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的名字命名。
1998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asiliev)受邀出任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后,她得以作为老师回到大剧院芭蕾舞团担任芭蕾舞排练老师,马克西莫娃多次拒绝了去世界各地巡演的机会。她不能让她的——“孩子芭蕾”失望。毕竟,每天她都会去排练室,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新的一代献自己的才华。尤其是指导了当代明星舞者斯维特拉娜•卢金娜(Svetlana Lunkina)饰演吉赛尔一角,当时才18岁。她还是安娜尼古丽娜(Anna Nikoulina纳塔利•巴拉赫尼奇耶娃(Natalia Balahnichёva);塔蒂亚娜•普列黛娜(Tatiana Predeina);珍妮•波戈罗蒂特斯卡雅(Jeanne Bogoroditskaya)和玛丽莲•雷兹基纳(Marianne Ryzhkina)加琳娜•斯蒂潘年科(Galina Stepanenko),玛丽安娜•雷兹基纳(Marianna Ryzhkina),玛丽亚•博格达诺维奇(Maria Bogdanovich)的排练老师。
马克西莫娃能够留在芭蕾史上,不仅因为她饰演的基特莉(她的主要角色)和她在舞台上创作其它角色。最初专门为她创作的电视芭蕾中的角色为她带来了巨大的人气。事实上,正是有她参与的电视芭蕾的演出,从而使得电视芭蕾成为一种成熟、独立的类型。
她在莫斯科大剧院剧院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在1999年2月1日她60岁生日那天。
2009年4月24日,马克西莫娃出席了在演员之家举行的宴会上演出。 4月26日,她在莫斯科大剧院度过了一整天。 4月28日将举行《天鹅湖》的排练。但是马克西莫娃没有来。原因是马克西莫娃因急性心力衰竭去世。马克西莫娃于2009年4月28日后半夜在睡梦中去世,享年70岁。她年迈的母亲塔蒂亚娜·古斯塔沃夫娜(Tatiana Gustavovna)进入女儿的房间,发现她已经去世了。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当时在那不勒斯上演演出。
2009年4月30日,莫斯科大剧院组织了一个纪念她的芭蕾晚会。之后她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这里安葬着契科夫,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等名人)。
A.获得奖项:
1957年:荣获莫斯科全盟芭蕾舞比赛金牌
1959年: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和金奖
1964年:荣获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金牌(Médaille d'or du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 ballet de Varna)
1964年11月11日: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杰出艺术家
1969年: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
1969年:荣获巴黎舞蹈科学院帕夫洛娃奖
1971年:荣获劳动红旗勋章(Ordre du Drapeau rouge du Travail)
1972年:荣获苏联列宁共青团奖(Prix du Komsomol)
1972年:荣获巴黎舞蹈学院马里于斯•佩蒂帕奖(当下“世界上最好的双人舞组合”: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合作)
1973年:荣获苏联人民艺术家(Artiste du peuple de l'URSS)
1976年:荣获列宁勋章(Ordre de Lénine)
1981年:荣获苏联国家奖(Prix d'État de l'URSS)
1981年:荣获人民友谊勋章(Ordre de l'Amitié des peuples)
1984年:荣获意大利奥斯卡金像奖
1984年: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西里耶夫兄弟国家奖(Prix des frères Vassiliev)
1989年:荣获意大利“携手为和平”奖
1989年:荣获意大利吉诺•塔尼(Gino Tani)奖- “最佳双人舞组合”(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1989年:成为国际艺术学院成员
1990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和毕加索奖章
1990年:荣获佳吉列夫奖
1991年:荣获“水晶图兰朵”戏剧奖(Turandot de cristal)
1991年:荣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格林卡奖
1994年1月28日:荣获人民友谊勋章(Ordre de l'Amitié des peuples)
1995年:成为俄罗斯艺术科学院的院士
1995年:成为莫斯科国立大学名誉教授
1998年1月29日:荣获俄罗斯联邦优秀奖。
1999年1月30日:荣获俄罗斯联邦三等功勋章
1999年和2008年:荣获祖国功绩勋章(Ordre du Mérite pour la Patrie)
2001年3月22日:荣获俄罗斯联邦总统奖
2004年:荣获巴西里奥布兰科奖
荣获奖“舞之魂”( 被《芭蕾》杂志提名为“舞蹈大师”)
2008年12月1日:荣获 “服务于祖国”四等奖
荣获马辛国际舞蹈艺术奖
成为教科文组织在俄罗斯中心国际舞蹈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B.保留剧目:
在莫斯科大剧院
《吉赛尔》:双人舞(1958年);吉赛尔(1960年)
《天鹅湖》:小天鹅舞(1958年);奥吉塔/奥吉莉娅(1968年--阿萨弗•梅谢列尔)
《宝石花》:卡特琳娜(1959-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青铜骑士》:科伦拜恩(1960 -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
《巴赫奇萨拉伊的泉水》:铃铛舞(1960年-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玛丽娅(1962 -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
《小驼背马》:海公主(1960-亚历山大•拉邓斯基(Radunsky, Alexander)编导)
《雷霆之路》(The Path of Thunder):莉齐(Lizzie)(1960年-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Sergeyev))
《森林之歌》:玛夫卡(Mavka)(1961年奥尔加•塔拉索娃(Olga Tarasova)和亚历山大•拉帕里(Alexander Lapauri)编导)
《巴黎的火焰》:珍妮(1961年-瓦西里•瓦伊诺年(Vasily Vainonen))
《胡桃夹子》:玛莎(1962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玛莎(1966年-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拉赫玛尼诺夫作曲的《帕格尼尼风格》: 缪斯(1962年-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编导)
《斯巴达克斯》:仙女(1962年-莱奥尼德•雅各布松(Leonid Yacobson)编导);弗里吉娅(Phrygia)(1968年-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的“沃尔帕吉斯之夜”: 酒神女祭司(Bacchante)(1962年)
《课堂音乐会》独舞(1963年-阿萨弗•梅谢列尔(Asaf Messerer)根据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imitri Shostakovich),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的音乐,阿纳托利•利亚多夫(Anatoly Lyadov)编导)
《睡美人》:弗罗琳娜公主((1963年-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奥罗拉(1964 -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第一版,1973 -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的第二版)
《灰姑娘》:灰姑娘(1964 -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编导)
《彼得鲁什卡》:舞者(1964年-康斯坦丁•波亚尔斯基(Konstantin Boyarsky)根据福金版本复排)
《唐•吉诃德》:基特莉(1965年 -亚历山大•戈尔斯基编导)
《伊卡洛斯》(Icarus):女孩(1971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风神(1976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第二版)
《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1973年 -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编导)
《这些迷人的声音......》(These Charming Sounds)(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根据阿尔坎杰洛•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朱塞佩•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Mozart),让-菲利普•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音乐编导 ):独舞蹈(1978)
《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选自芭蕾舞剧中的“大慢舞”)(1979年 –莫里斯•贝雅根据路易-埃克托•柏辽兹音乐编导)
《轻骑兵民谣》(Hussar Ballad) -苏拉•阿扎罗夫Shura Azarov)(1980-德米特里•布莱恩采夫(Dmitry Bryantsev)根据季洪•赫伦尼科夫(Tikhon Khrennikov)音乐编导)
《安妮》(Annie)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根据安德烈•加夫里林(Andrei Gavrilin)的音乐编导 :安娜(1986)
《阿纽塔》:阿纽塔(1986-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
C.在其他剧院的演出:
《仙女们》:第十一华尔兹,序曲和第七华尔兹(1959-1960年-福金编导)
《罗密欧与朱丽叶》(莫里斯•贝雅根据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的首席编导:朱莉娅(1978年-布鲁塞尔二十世纪芭蕾舞)
《蓝色天使》(Blue Angel)罗兰•佩蒂(Roland Petit)根据马吕斯•康斯坦斯(Marius Constant)音乐编导(1987-马赛芭蕾舞团)
《娜塔莉,或瑞士挤奶少女》(Natalie, or Swiss thrush)(皮埃尔•拉科泰(Pierre Lacote)根据菲利波•塔廖尼(Filippo Taglioni)版本复排;科洛布拉内•米歇尔•迪•加拉法(Colobrano Michele di Caraffa)作曲:娜塔莉(1980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纳塔莉亚•德米特里夫娜•卡萨特金娜(Natalia Dmitrievna Kasatkina)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朱丽叶(1981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快乐的巴黎人》(Gaîté Parisienne)L.米亚辛(L.Myasin)根据奥芬巴赫的音乐编导:卖手套的售货员(1988年-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
《奥涅金》约翰•克兰科编导:塔蒂亚娜(1989年,英国国家芭蕾舞团)
《尼金斯基》:布罗尼斯拉娃•尼金斯卡(1989年,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
《灰姑娘》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灰姑娘(1991年,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团)
《世界的创造》(La Création du monde)纳塔莉亚•德米特里夫娜•卡萨特金娜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伊芙(1994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D.芭蕾电影:
莫斯科大剧院
1968-《灰姑娘》(与莱萨•斯特鲁特科娃(RaïssaStroutchkova),根纳迪•勒迪亚克(Guennadi Lediakh)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一起)
1970年 -《斯巴达克斯》弗里吉亚(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1974年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朱丽叶(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由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Lavrovsky)编导)
1978年 - 《胡桃夹子》 - 玛莎(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由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1979年 - 《宝石花》 - 凯瑟琳(与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和莫斯科大剧院的舞者,由尤里•格里戈洛维奇编导)
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1980 - 《娜塔莉,或瑞士挤奶少女》(皮埃尔•拉科泰根据菲利波•塔廖尼版本复排;科洛布拉内•米歇尔•迪•加拉法作曲:娜塔莉(1980年,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团)
1982年 -《阿纽塔》- 阿纽塔(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和导演)硬盘-2
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剧院
1994年 - 《灰姑娘》 - 灰姑娘(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
E.芭蕾艺术电影
1960年 - 《水晶鞋》 – 春仙女(由罗斯蒂斯拉夫•扎哈罗夫,A罗维(A.Rowe)导演)
1961年 - 《敞开胸怀的苏联》(The USSR with an open heart) – 吉赛尔(电影演唱会,由V.卡塔尼扬(V.Katanyan),L.克里斯蒂(L.Christie)导演)。
1970 - 《高空秋千》(Trapeze) - 女孩(作曲:普罗科菲耶夫;编舞:娜塔莉·雷任科(Natalie Ryzhenko);由费利克斯•斯利多夫克(Felix Slidovker)和维克多•斯米尔诺夫-戈洛瓦诺夫(Victor Smirnov-Golovanov)导演;场景发生在马戏团里。该剧情基于女孩在马戏团表演中的梦想。硬盘-2
1974年 - 《肖邦风格》 –芭蕾女首席(Primadonna)(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硬盘-24
1977年 - 《加拉蒂娅》 - 杜利特尔(与马里斯•利耶帕(Maris Liepa),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79年 - 《古老的探戈》 - 彼得(米特里•布莱恩采夫编导;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80 - 《舞男和女舞伴》(Gigolo and Zhigoletta) - 斯特娜(由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硬盘-2
由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导根据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同名故事改编。这部电影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主角们彼此相爱,每个人都面临着通过表演复杂而危险的把戏谋生……这部电影使用了阿根廷作曲家阿斯特•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的音乐。赛德•科特曼(Syd Cotman)从18岁开始就在一家酒店的餐厅里跳舞。他长得很英俊,所以年长的女士们都愿意付钱和他跳舞。斯特娜来自澳大利亚,在那里她因跳水而出名,她与赛德•科特曼同一家酒店签订了跳舞。当乐队开始演奏时,他们一起跳舞,以自己的榜样吸引观众。可是常常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跳舞了。所以,赛德想出了一个招数,来吸引顾客和赚钱。他点燃了一个小水池的水,斯特拉从令人头晕目眩的高度跳进水池里……
编剧-亚历山大•贝林斯基
导演-亚历山大•贝林斯基(舞台)
导演-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编舞)
作曲家-阿斯特•皮亚佐拉(Astor Piazzolla)
设计师-弗拉基米尔•莱科夫(舞台)
演员-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斯特娜(Stella)
演员-妮基塔•波德戈尔尼(Nikita Podgorny)…………珊蒂(Sandy)
演员-玛丽亚•米罗诺娃(Maria Mironova)…………费洛拉(Flora)
演员-马克•佩佐夫斯基(Mark Pertsovsky)…………卡洛•潘尼兹(Carlo Pinezzi)
演员-Yuri Sagyants…………服务员帕科(Paco)
演员-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赛德•科特曼(Syd Cotman)
演员-鲁菲娜•尼方托娃(Rufina Nifontova)…………伊娃•巴雷特(Eva Barrett)
演员-谢尔盖•蔡兹(Sergey Zeitz)(观众)
1982年 - 《安妮》 - 安妮(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1982年 - 《世界的创造》- 伊芙(纳塔莉亚•德米特里夫娜•卡萨特金娜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导演)
1982 -《茶花女》(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西班牙舞者(弗朗哥•泽菲雷利导演)
1985 - 《阿根廷作曲家的音乐传记的片段》,编导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 - 独舞,硬盘22
1986 - 《挥鞭转》(Fouetté) -埃琳娜•克尼亚泽夫(Elena Knyazev)(B.V.埃尔莫拉耶夫(B.V.Ermolaev)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2硬盘
1994年 - 《优雅的女士》 - 纳塔利娅•达维多夫纳(Natalia Davydovna)(由亚历山大•贝林斯基导演)
F.纪录片
1973 - 《双人舞》(Duet)(一部专门为 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的拍摄的作品)
1989年 - 《卡蒂娅和博洛迪亚》(Katia and Volodia)(由法国导演多米尼克•德鲁奇(Dominique Delouche))28硬盘
1998年 - 《卡蒂娅》(Katya)(由N.蒂科诺夫(N.Tikhonov)导演)。
1990年-《而余下的,一如既往,总有未尽之语》(...And There Remains, as Always, Something Else)
2004 - 《当舞蹈成为生活》(由N.蒂科诺夫导演)。23硬盘
2008年 - 《一生一世的挥鞭转》(Fouetté along the life)
2009年 -伟大的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马克西莫娃和瓦西里耶夫创作五十周年纪念日23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