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抨击央视网一篇报道中的一句话“扛着炸药包进职场的新人,把弹性的合理的内容,视为压榨,只要有一天加班、早到,就是对自己的冒犯”,认为这是对于最近年轻人反抗加班的一种否定和评判,引发了不少的关注和热议。
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是央视网报道的一部分,而且其前面的内容是“当然
,在正当、合理、合法维权的同时,也不要变成“杠精”,把整顿职场作为主要工作,与用人单位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用人单位可能没有很严苛,加班等一些规定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也会给加班费;打工人并不是每天都能正点下班,并不是每顿饭都能吃上热乎的。”这
句话本意是想告诉年轻人,在维权的同时要尊重用人单位的规定,而且强调了用人单位在法律范围内也会给加班费等福利。
由此看来,央视网并非“批判”年轻人追求自我价值的维权行为,而是在提醒年轻人要“适度”的维权,不要过度地“耍弄法律”,更不要用维权作为一种“职场抱怨”的方式,要注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这篇报道是央视网2022年6月13发表在微信公号上的,大家可以去查证。
此番断章取义的行为,对于央视网的报道进行了诋毁和歪曲,将“杠精”行为和“合理维权”等行为混为一谈。近年来,断章取义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扭曲了新闻和信息的真实性,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误解和误导。而且像这种断章取义的相关案例屡见不鲜:
1. 2019年,某传媒公司报道了一则关于两个小学生斗殴的新闻,报道中提及了其中一名小学生家长称对方娃子是“混的”,而这个词成为了网络热点,被不少网民转载和引用。然而,事实是这名家长对孩子的情况表示了不满,但并未使用“混的”这个词。此后,该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声明,对于引起争议的报道进行了更正和道歉。
2. 2020年,某直播平台的一位主持人在直播中谈论消费者维权时,提到了一些不法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并引用了“尽管法律有保障,但还是有黑心商家行骗”的话。然而,该主持人的这句话被抠出来,在网络上被不少人引用,给人留下了直播平台不宣传良好形象的印象。后来,该主持人在社交媒体上澄清,表示自己的话被断章取义了,而且并非对直播平台进行批评。
3. 2021年,某电视台报道了一则关于劳动法规定的新闻,其中提到了加班是合法的、应该获得相应的加班费等福利。然而,在报道中被抠出来的一段话“只要有一天加班、早到,就是对自己的冒犯”,被不少网民拿来批评该电视台和劳动法规。该电视台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澄清了整篇报道的意图,并反驳了网民们的指责。
这些案例说明了断章取义的行为是存在的,而且可能会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看待新闻时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要轻易相信和引用只有一部分的信息,避免因为个人观点和偏见而扭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