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学员们在泥潭格斗。 张旭文摄
提起海军陆战队员,一副英勇无畏的战神模样马上会呈现在您的面前。殊不知,在我军还有一家专门培养海军陆战人才的军事院校――海军陆战学院。海军陆战、特战、岸防部队的“种子”大多是从这里萌发。
为适应军事发展需要、培育新型作战力量,这所军事院校几经转型,如今蓄势待发。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陆战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有何艰辛?如今成果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学院一探究竟。
――编 者
“一看到海军陆战队员英勇无畏、以一敌三的战斗场景,我便热血沸腾”。
王庆,海军陆战学院“4+1”两栖侦察指挥专业的一名普通学员,这个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毕业的“理工男”,却有一个“习武梦”。
2014年7月毕业分流,王庆放弃留校机会,来到海军陆战学院。
刚入校,学员们被送到湛江某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体能、耐力、技能强化训练。野外驻训,王庆和陆战队指挥、警卫勤务专业的数十名学员被分为红蓝两方,展开对抗性战术演练,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
“这种充满刺激和挑战的生活,才是我真正追寻的‘当兵’的感觉”。大半年来,王庆用最好的成绩打牢陆战队第一任职基础。
王庆的成长,是海军陆战学院培育新型作战力量的一个缩影。
海军陆战学院,全军唯一一所海军陆战专业院校,海军五大兵种院校之一。学院院长陈昌峰介绍说,两年来,他们培养出了100多名两栖作战专业精英人才,都成为海军陆战、特战部队的“种子”。学院还在全军首次开办两栖作战理论研究轮训班和两栖作战参谋班,将陆战队、水面舰艇、航空兵三个兵种的学员同班同训,对于两栖作战理论教学科研来说可谓是创新尝试。
学院“伤筋动骨”
专家“从零起步”
这是一个“年轻的老院校”:“年轻”,是指正式成立刚两年;“老”,则是因她的前身历史比较悠久,自1977年以来,从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校、海军水面舰艇学校、海军广州舰艇学院、海军兵种指挥学院一路走来,2013年3月正式更名为海军陆战学院。
“这次转型之深刻、变化之巨大,前所未有,我为之奋斗了近半生且已进入全军前沿的学科突然没有了。”提起学院转型建设的历史,该院陆战岸防模拟训练中心主任吴�教授难掩心痛。此前海军部队90%以上的水面舰艇舰(副)长、80%以上的舰艇编队指挥员都在学院接受过培训。
吴�,曾是原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水面舰艇操纵指挥专业的资深教授,先后获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航海贡献奖、政府特殊津贴等诸多荣誉,是党的十五大代表。“安静做个好教授,把学科专业做到极致。”然而,上级一纸命令,学院调整改建为海军陆战学院,给他提前吹响“半场结束哨”。
对于转型带来的冲击,每个人都有一种“痛”:失去平台之痛,人才流失之痛。虽然心痛,但广大教职员工明白,上级从战略上对全军院校进行综合布局,对学院进行重新定位,是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需要,符合海军长远发展建设要求。
“作为第一代陆战学院人,我们要正视转型,直面挑战。既然要转,我们就转出战斗力、转出凝聚力、转出正规化来。”学院政委叶民文说。
被誉为“两栖先锋”的陈昌峰曾留学德国联邦军国防指挥学院,担任过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装甲团团长、旅长,某水警区司令员,有着丰富的陆战、岸防一线部队指挥管理经验,访问过欧美等国40余所军事院校。
“学院转型,不是换个招牌那么简单的事,必须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再造。”陈昌峰说,院党委“一班人”系统梳理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提出要按照“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要求,实现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由多兵种向专业兵种教育转变,建设“全军一流、世界知名”海军陆战学院的奋斗目标。
于是,从教学理念、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学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批老教授主动打起背包,到陆战、岸防一线作战部队,与官兵“五同”,在基层探索总结两栖作战教学的方法和路子。一批老专家自愿改行,接手新的学科或专业,抓紧一切时间“补课”。
外军教研室主任陈岛教授,1983年从学院首期航海长班毕业,作为教员代表曾参加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一直从事航海教学研究。
“当时两栖作战的一些术语都搞不懂,我们就从头学起。”陈岛说。
教学走出课堂
配备实战教员
“转型后,学院主要承担陆战队初中级指挥军官和参谋、岸防兵中级指挥军官和参谋、师以下部队机关预任参谋、水下特种作战指挥与技术培训等任务。”学院训练部部长贺跃箭告诉记者,为让教学更接地气,与部队贴得更紧密,他们借鉴外军院校的培养方法,把课堂搬到训练演习一线。黄埔军校、黄花岗烈士陵园成为学员开阔视野的第二课堂,现场教学、海上实习、实弹射击、野外驻训成为增长本领的平台。
一批批学员告别“书呆子”式的培养模式,走出课堂到部队和演习一线吸取营养。同时,一批新生教员从陆战岸防部队抽调到学院,他们利用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学员进行手把手传帮带。
李朝武,曾在海军陆战队某旅当过两栖侦察队队长、工化营营长,2013年11月调到学院陆战队系技能教研室任教员。
“学院转型后,我最大感受就是终于有了海军陆战队自己的专业院校。以前我曾在海军潜艇学院、指挥学院等院校,零零散散学过陆战队相关专业。”李朝武告诉记者,现在学院的培训专业涵盖了陆战队方方面面,集中又系统,教员熟悉部队,精通业务,极大地方便了陆战岸防部队官兵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
转型这两年,学院开门办学,先后向部队引进20余名主干专业紧缺教员,安排2人出国留学,80余人次送学培训,40余名教员到陆战岸防部队代职调研,选派300余人次参加“联合系列”“两栖系列”等演习演练任务,参与指挥所演练,并两次随陆战队参加跨区寒训。
学员队队长苏荣连,从海军陆战队某旅调入,曾任陆战连排长、副连长,两栖侦察中队长,机关参谋,代表中国军队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赛表现突出,荣立了一等功。
“我要求学员向我看齐,早上出操我带队,内务卫生我带头。平时训练两栖障碍、五公里武装越野,我既是队长又是教员,给大家作示范。”苏荣连说。据介绍,苏荣连带的学员队先后3次被评为海军管理先进单位,他也被评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个人。
既要虎虎生气
也当理论先锋
“学习训练很充实,每天5点半起床,学游泳、单兵战术、攀登、射击、军事地形学,课程安排得很满,生活很充实。”
在校园,记者碰到了3名年轻的战士。2014年12月从海军陆战队某旅选调到学院担任士官助教的黄刚和张智斌,现在是水下特种作战初期预选士官班的教练班长。1996年出生的黄毅,是学员。
三张青春的面孔,三个“锅盖头”,愈发显得年轻帅气。就像这个学院,充满了虎虎生气。学院转型后,学员作风有了“立竿见影”的变化。学员队完全按照海军陆战队基层连队一日生活制度的模式管理,从内在气质上灌输陆战猛虎精神和作风。
“海军陆战学院建设的战略重点是什么?”学院改建后,广大教职员工一直在思索。“绝不能把陆战学院变成陆战学校,更不能变成陆战队的教导队,而是要为海军陆战队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以作战环境教研室教授刘晓静为代表的老教授们认为学院转型战略空间很大,一致向院党委建议先抓基础理论研究,打牢学科建设基础。
于是,他们瞄准转型目标,历时近3年,全力投入重大课题研究。2014年10月,学院组织编写的《两栖作战基本理论》《两栖作战环境研究》等26册“两栖作战理论体系研究”丛书,通过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重点项目成果鉴定,填补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倪光辉 李唐)
海军陆战队的那些事儿(国防知识)
世界海军陆战队起源。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一些国家为了向海外扩张,建立了经过专门训练的登陆作战部队。17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海军步兵团。此后,俄国、葡萄牙、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先后建立了海军陆战团或海军陆战队。二战中,海军陆战队迅速发展,各国的海军陆战队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英等国还多次把海军陆战队用于局部战争,如美国在侵朝和侵越战争中、英国在马岛战争中,都使用了海军陆战队。由于其独特作用,海军陆战队往往被视为独立兵种。
海军陆战队编配情况。海军陆战队通常由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侦察通信等部队、分队组成,有的编制有航空兵,一般按师(旅)、团、营的序列编制,海军陆战队独立或协同陆军实施渡海登陆作战、反登陆作战。
我国海军陆战队基本情况。我国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兵种。海军陆战队以两栖作战、特种作战为主要任务,是国家海上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可搭载两栖舰艇快速机动到与我有争端的濒海地区、岛礁区遂行两栖作战,或远涉重洋、显示军事存在,或随舰艇编队遂行远海护航、海上反恐、海外撤侨、保卫海外基地和国家海外利益等任务(周圆 刘川)
|
ENGLISH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