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混的稀饭 · Mysqldump ...· 1 年前 · |
稳重的树叶 · No "Try it out" ...· 1 年前 · |
鼻子大的脆皮肠 · Python plot image ...· 1 年前 ·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金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金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 年 12 月
前 言
“ 十三五 ” 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金华坚持 “ 实业兴市 ” 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 “ 一号工程 ” ,全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产业集群发展、数字化转型、工业平台建设、企业主体培育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 十四五 ” 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浙江忠实践行 “ 八八战略 ” 、奋力打造 “ 重要窗口 ”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五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金华应勇担历史使命,大胆改革创新,主动融入 “ 双循环 ” 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全面打响 “ 金华智造、 ‘ 金品 ’ 金华 ” 工业品牌,高水平打造全省创新智造基地,争创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全球工贸联动枢纽区,高规格谋划、大手笔擘画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金华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本规划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规划范围为金华全域,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远景展望至 2035 年。
目 录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 1
(一)主要成就 ...................................................................................................................................... 1
(二)存在问题 ...................................................................................................................................... 4
(三)形势分析 ...................................................................................................................................... 7
二、总体思路 ......................................................................................................................................... 10
(一)指导思想 .................................................................................................................................... 10
(二)基本原则 .................................................................................................................................... 10
(三)发展目标 .................................................................................................................................... 11
三、产业发展重点及空间布局 ........................................................................................................ 14
(一)巩固提升两大传统优势产业 ............................................................................................... 14
(二)大力发展四大现代新兴产业 ............................................................................................... 17
(三)延伸探索一批前沿未来产业 ............................................................................................... 24
(四)产业空间布局 ........................................................................................................................... 27
四、主要任务 ......................................................................................................................................... 34
(一)实施产业集群 “ 链式聚合 ” 行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34
(二)实施企业梯队 “ 培大育强 ” 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 36
(三)实施科技创新 “ 培原造峰 ” 行动,打造 G60 科创走廊金南翼 .................................. 39
(四)实施数字化 “ 改革赋能 ” 行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 41
(五)实施质量提升 “ 金品金华 ” 行动,构筑产品竞争新优势 ............................................ 43
(六)实施制造业 “ 绿色安全 ” 行动,加快推动低碳化发展 ................................................. 44
(七)实施产业空间 “ 提档升级 ” 行动,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 46
(八)实施对外开放 “ 枢纽节点 ” 行动,更高水平融入新发展格局 ................................... 47
五、保障措施 ......................................................................................................................................... 49
(一)加强组织保障智力支撑 ........................................................................................................ 49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 49
(三)强化用地用能保障 ................................................................................................................. 50
(四)优化人才政策保障 ................................................................................................................. 51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 51
(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51
附件 1 :金华市 “ 十四五 ” 工业高质量发展县(市、区)任务分解 .................................... 53
附件 2 :金华市 “ 一廊两带、一轴双核多点 ” 产业空间布局图 ............................................. 54
附件 3 :金华市工业 “ 十四五 ” 重点产业项目 .............................................................................. 56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分析
“ 十三五 ” 以来,金华市坚持 “ 实业兴市 ” 战略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建设民营经济强市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 “ 十四五 ” 时期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十三五 ” 时期,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5.5% , 2020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 920.6 亿元、 4453.0 亿元。
(一)主要成就
1 .民营经济彰显发展活力
先后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 条、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8 条、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强市 22 条等系列重大政策,形成了帮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民营企业 39.69 万家,占全省企业总量的 14.1% ,其中规上工业企业 4556 家,较 2015 年增加 587 家。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6 家企业跻身浙江民营企业 200 强。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培育成效显著,累计培育 3 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12 家国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和 131 家省 “ 隐形冠军 ” (培育)企业;培育 “ 品字标 ” 企业 207 家; 113 个产品入选 “ 浙江制造精品 ” ,成功列入国家首批消费品工业 “ 三品 ” 战略示范试点城市。
2 .产业 结构稳步优化升级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光电产业异军突起,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产值从 “ 十二五 ” 末全市第六大制造行业跃升至全市第三大制造行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四, “ 浙中部医药谷 ” 初步显现; 2020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 52.8% ,较 “ 十二五 ” 末提高 21.8 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兰溪纺织等 5 个行业入选传统产业改造省级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二; “ 十三五 ” 时期,累计完成 “ 低散乱 ” 企业(作坊)整治 2.75 万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 598 家,连续多年被评为 “ 腾笼换鸟 ” 省考核先进市。
3 .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2020 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2.69% ,较 2015 年提升 1.61 个百分点。截至 2020 年底,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4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90 家、企业重点研究院 16 家、企业研究院 122 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 1370 家和 4645 家,较 2015 年分别增长 296% 、 359% 。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20 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8.11 件,较 2015 年提升 219% ,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成员城市。 联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连续举办中国金点工业设计大赛,赛事 “ 含金量 ” 、知名度显著提升。
4 .集群发展取得实质进展
2020 年底,全市产值超百亿行业达到 17 个,其中超 200 亿元 7 个。着力打造现代五金产业集群,列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获得专项资金 1000 万元。以细分行业培育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市县联动、政企联手、部门协同,开展 8 大重点细分行业培育, 2020 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1866.5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1.9% 。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建立 “ 一链一服务团 ” ,落实 “ 一局长一项目 ” ,招引强链补链项目 112 个。
5 .数字赋能发展成效显著
被评为全省首个国家级 “ 宽带中国 ” 示范城市,成为全省第二大信息传输交换枢纽。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实施 7 个省级 “ 机器换人 ” 分行业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役工业机器人 1.5 万余台。磁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工信部试点示范项目, 24 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 “ 上云 ” 企业近 5 万家,其中上云标杆企业 31 家。数字产业加快发展, 2020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9.4% ,居全省第一 。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百亿,居全省第三。大力发展信创产业,着力打造龙芯智慧产业园,同方 “ 金华造 ” 计算机成功填补全省空白。
6 .产业平台能级加快提升
义乌、兰溪列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金义新区获批全省第五个新区,挂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成为全省唯一的 “ 浙江省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 ;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成功创建省 “ 万亩千亿 ” 新产业平台;全市拥有省级小微企业园 151 个, 9 个县(市、区)列入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试点,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一。浦江水晶产业集聚园区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7 .企业服务保障扎实推进
政策保障不断强化,先后出台了助推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17 条、促进制造业重点细分行业发展 17 条、加强民营经济金融服务 22 条等政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工业运行监测工作取得新成效,被列为首批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率先开展 “ 企业码 ” 全省地级试点,扫码应用和 “ 三服务 ” 走访数居全省前列;工业领域 “ 最多跑一次 ” 改革纵深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 “ 最多 90 天 ” 、竣工验收 “ 最多 30 天 ” 百分百实现。人才支撑不断强化,紧盯本地企业人才需求,大力开展专业对接、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建设 “ 高技能学徒工作站 ”13 个,工学交替 1 万余人次,社会培训量 10 万余人次,技能人才培训 2 万余人次。
(二)存在问题
尽管在 “ 十三五 ” 时期,金华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下滑 3.83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从全省第六下滑至第八。
图 2 : 2016-2020 年金华市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变化情况
1 .市区工业 “ 首位度 ” 有待提升
市区工业经济首位度不高、向心力不足,产业发展规模、产业支撑和配套服务上,与杭宁温三大都市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重大制造业项目落户少、实际到位金额少、监管履约不到位等情况较突出。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 小马拉大车 ” 现象明显。
2 .创新水平及服务支撑能级不高
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基础科研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偏弱。缺乏省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相对滞后,创新平台能级和数量与省内先进地市差距较大。
3 .产业链价值链发展水平偏低
主导产业仍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偏低。新兴产业增速偏慢, “ 十三五 ” 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 个百分点。产业链控制力不够强,缺乏 “ 硬核 ” 型制造业项目支撑。工业效益水平偏低, 2020 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均列全省后位。
4 .龙头企业培育不足
领军型龙头企业不多,科技含量高、平台型、雁首型的大企业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较少, “ 雄鹰行动 ” 培育企业仅 3 家,居全省第八。规下企业数量占比全省最高,大量中小企业集中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
图 3 : 2020 年浙江省 “ 雄鹰行动 ” 培育企业分布情况
5 .智造应用水平亟需加强
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应用水平偏低,在产业数字化改造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应用不深等情况。本地工程服务商培育不足, 90% 以上项目由外地服务商承接。企业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企业每百名中拥有计算技术、信息化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1.16 (人)、 23.34 (台)、 0.153% ,分别约为杭州的 1/3 、 1/2 和 1/3 。
6 .要素成本制约较为明显
能耗 “ 卡脖子 ” 问题日益突出,土地集约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招才难、留才更难等问题突出,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产业技术工人缺口较大。 2020 年,金华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 85.3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2.4 元。
图 4 : 2020 年浙江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
(三)形势 分析
“ 十四五 ” 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新冠疫情带来巨大变量,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改革加快推进,金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和重大机遇。
1 .我国开启 “ 双循环 ” 新格局,迎来重要市场机遇期
金华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义新欧班列在这里形成交汇,但同时也面临着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低端锁定和成本优势退化等问题。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金华应在巩固提升 “ 一带一路 ” 重要枢纽、世界小商品之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金义片区扩容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进一步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科技战略力量培育,集合优势创新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 “ 揭榜挂帅 ” 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稳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力争在新发展格局下发挥重要枢纽角色。
2 . “ 双碳 ” 目标开启生态革命,转型升级步入提速期
对金华而言, “ 碳达峰、碳中和 ”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绿色低碳化发展对金华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工业化进程提速、产业转型升级窗口期大幅提前。另一方面,近年来金华在芯光电、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积极布局,太阳能光伏、 LED 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将迎来全新增长机遇,有望成为新时期支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 碳达峰、碳中和 ” 背景下,金华要以低碳绿色经济为发展主线,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推动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3 .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都市区建设进入加速期
作为全省 “ 四大都市区 ” 之一,金华具有联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要以建设全国性综合性交通枢纽为契机,不断放大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门户枢纽效应,以浙中科创走廊为主平台,积极承接 G60 科创走廊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沿线高端创新资源溢出,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技术转移转化承载区。同时,长三角区域围绕科技、人才、市场等高端要素的争夺日趋白热化,金华面临着 “ 不进则退、进步慢了也是退 ” 的局面,要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
4 .数字技术赋能工业发展,工业整体智治进入演变期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产业密集涌现,我省数字化改革已全面开启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先试,金华作为全省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一方面要抓住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所带来的增量机遇,通过深入贯彻实施数字经济 “ 一号工程 ”2.0 版,在 “ 新技术、新基建、新制造、新业态 ” 谋划上抢占新机,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进程中奋勇争先。另一方面,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数字化改革战略部署,以 “ 产业大脑 + 未来工厂 ” 为核心应用,谋划一批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的 “ 多跨应用场景 ” ,积极破解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资源配置等难题,做好市域工业经济整体智治这篇大文章,用产业的数字化和治理的现代化,扎实推进创新智造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数字化改革样板。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忠实践行 “ 八八战略 ” 、奋力打造 “ 重要窗口 ” 。深入建设 “ 三强两优 ” 民营经济强市,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改革、创新、开放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化、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品质化转型。 以全面打响 “ 金华智造、 ‘ 金品 ’ 金华 ” 工业品牌为目标,以推进智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着力打造全省创新智造基地,争创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全球工贸联动枢纽区,围绕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在工业经济领域打造形成一批 “ 重要窗口 ” 标志性成果,助力开创 “ 扛旗争先、崛起浙中 ” 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 坚持创新驱动。 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协调的创新发展体系,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 坚持数字赋能。 大力发展智造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拓展,稳步提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能级。
—— 坚持绿色低碳。 积极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构建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体系,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
—— 坚持集群提升。 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产业链配套关系,提升集群水平。大力推动品质革命,以质量品牌提档升级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价值链整体跃升。
—— 坚持开放联动。 把握自贸区扩容机遇,以浙中科创走廊为重点,发挥义新欧、义甬舟、 “ 网上丝绸之路 ” 三大开放通道交汇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增强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主动参与新一轮全球化和国际化产业分工,打造对外开放竞争新优势。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工业经济发展实现 “873” 目标,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8000 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 7000 家,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 30 万元。自主创新、质量效益、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 规模质量显著提升。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内外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制造业单项冠军(含产品)、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实现新突破。
——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制造业创新投入强度显著提升,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长,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更趋完善。
—— 绿色智造模式升级。 智造经济成为新时期金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品牌,用能效率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赶上全省平均,工业碳排放显著减少,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绿色智造体系基本形成。
——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打造一批千亿级工业大县,武义县、磐安县生态工业加速发展,形成一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经典产业,区域发展差距持续缩小。
展望 2035 年,现代化、一体化省域第四大都市区建设取得明显成就,民营经济强市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形成若干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知名品牌、行业标准,成为我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建成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支撑金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 “ 重要窗口 ” 的 “ 金彩板块 ” ,实现 “ 浙中崛起 ” 。
表 1 :金华市工业 “ 十四五 ” 发展指标
一级指标 |
序号 |
二级指标 |
2020 年 |
2025 年 |
指标属性 |
质效 提升 |
1 |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 |
33.1 |
35 左右 |
预期性 |
2 |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4453 |
8000 |
预期性 |
|
3 |
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年均增速( % ) |
— |
8 |
预期性 |
|
4 |
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 人) |
16.0 |
26.8 |
预期性 |
|
结构 优化 |
5 |
规上工业企业数(家) |
4556 |
7000 以上 |
预期性 |
6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 ) |
52.8 |
60 以上 |
预期性 |
|
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 |
6.3 |
8 以上 |
预期性 |
|
动能 转换 |
8 |
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 ) |
2.69 |
3.0 以上 |
预期性 |
力争 3.5 以上 |
|||||
9 |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件) |
3.5 |
5.5 |
预期性 |
|
10 |
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 |
39.3 |
45 |
预期性 |
|
绿色智造 |
11 |
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
94.11 |
110 以上 |
预期性 |
12 |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 |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3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 万元) |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4 |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 % ) |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15 |
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万元) |
76.3 |
150 |
预期性 |
|
16 |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万元) |
12.5 |
30 |
预期性 |
|
区域 协调 |
17 |
千亿级工业大县数量(个) |
— |
5 |
预期性 |
18 |
武义、磐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
— |
400 |
预期性 |
|
19 |
武义、磐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 |
— |
高于全市规上 工业增加值增速 |
预期性 |
三、产业发展重点及空间布局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导向,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创新性变革为路径,坚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推动产业与科技双联动、产品与业态双调整、数字和绿色双赋能,巩固提升纺织服装、五金制造等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芯光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四大现代新兴产业,延伸探索一批前沿未来产业,全力打造有金华特色的 “2+4+X” 现代制造业体系。
(一)巩固提升两大传统优势产业
1 .纺织服装
以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促进智能制造、 “ 互联网 +” 与传统服装工艺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加快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现代纺织名城,力争到 2025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元以上。
—— 功能性纺织。 以白坯布、牛仔布为基础,加快丰富纺织品品种,促进产品由单一走向多样、由低端走向高端。大力推进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通纺织面料个性化设计、智能制造、精准化营销等全产业链流程。加快提升专用纺织产品的品类和质量,积极发展细旦、超细旦、吸湿排汗、抗菌除臭等功能性锦纶长丝产品,拓展具有抗静电、高吸湿、抗菌防臭、高强高模低收缩功能的涤纶、氨纶等化纤产品。加快手术衣、隔离服、床单、口罩、手套等医用纺织材料及制品的开发和应用。
—— 品牌服装。 加快服装设计能力提升,积极引进、培育国内外服装名师与设计团队,组建金华市服装产业发展中心,构建都市型时尚服饰设计产业体系。以品牌、质量、设计、文化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时尚名牌产品和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规范中小服装企业发展,聚焦功能性服装、特色性服饰,引导企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 现代家纺。 以构建家纺行业数字化平台为基础,面向地毯、浴巾、床上用品等重点领域,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生产具有高品质、个性化现代家纺产品。加快网络化营销模式创新,通过电商促销售、电商强外贸,不断提高家纺产品市场占有率。
—— 时尚饰品。 推动水晶饰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加强人工宝石等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上游材料和水晶生产设备的发展,重点突破酸洗处理、磨盘脱砂等工艺链空缺节点,提升水晶产业整体竞争力。
2 .五金制造
以智能门(锁)、电动(园林)工具、保温杯(壶)、智能家电厨具等为重点,加强各类产业创新资源要素整合,推动五金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服务化发展。力争到 2025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 2000 亿元,推动现代五金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 智能门(锁)。 支持企业差异化竞争,鼓励企业从同质化、低端化、附加值低的民用门窗向医疗系统用门窗、飞机舱门、高铁轨道门窗等差异化、高端化、高附加值的专业门窗转型升级。瞄准锁具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积极研发生物识别技术、线路复用技术、数据通信与预处理技术、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加快拓展感应锁、指纹锁、数码锁等各类智能锁具产品。支持门锁一体化发展,加大高科技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应用,培育一批通用芯片、智能传感及智能控制板集成等智能门锁企业,拓展监控、报警、身份识别、自动感应等功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拓展数字安防、智能家居等关联产业领域。
—— 电动(园林)工具。 以精密化、智能化为重点,积极发展大功率、长续航、零噪音的无绳型电动工具、锂电池动力园林工具、无刷电机。培育提升家用级市场,发展智能控制、人机互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持电动工具、绿色环保型电动工具、一机多用型园林工具等。做精做优工业级产品,突破加工精度、持续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保护适应等关键技术瓶颈,不断提升高端电机、电池、智能控制器、模具设计等制造配套能力。
—— 保温杯(壶)。 加快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促进保温杯时尚化、个性化、智能化、轻量化、绿色化发展。深化与知名 IP 合作,提升区域和企业品牌影响力。深化保温杯(壶)行业智能化改造行动,高水平打造行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标杆型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立足保温杯(壶)产业集聚优势,引领带动保温杯(壶)生产设备、材料、配件等产业链配套环节集约绿色协同发展。
—— 智能家电厨具。 把握家电厨具行业智能化、品质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加快补齐智能控制系统、电子屏、传感器、应用软件等技术短板,以产品、材料、功能、工艺升级为手段,大力发展健康炊具、烧烤电器、厨房工具等新型家电厨具产品。 支持本地智能家电厨具企业强化工业设计导入和智能化技改双轮驱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行业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四大现代新兴产业
1 .芯光电
紧抓 “ 碳达峰、碳中和 ” 战略实施机遇,深度融入我省数字经济 “ 一号工程 ”2.0 版建设,加快培育具备自主可控的芯光电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 世界光明之都 ” ,力争到 2025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 1500 亿元。
—— 太阳能光伏。 以横店东磁、爱旭太阳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布局一批光伏领域院士工作站和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研制、应用新一代太阳能光伏设备,聚力突破抗 LID 技术、背面钝化技术、背面抛光技术、激光刻蚀技术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制生产。深化产业链招商和基金招商,大力推动光伏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发展,配套发展光伏玻璃、逆变器、光敏管、控制器等组件产品,持续做大 “ 电池片 + 高效组件 ” 优势领域,积极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光伏产品制造、营销和出口基地。
—— 半导体照明产品。 发挥华灿光电、木林森、瑞丰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氮化镓单品衬底、 LED 芯片、 LED 封装、 LED 照明等产业链优势环节,抢先布局 Mini/Micro LED 市场、高端背光源 LED 和照明 LED 封装细分领域,积极拓展具有高技术、高品质、高门槛的健康医疗照明、汽车照明、农业照明、智能照明等新兴照明应用领域,打造覆盖上游衬底材料、外延片制造和芯片生产,中游器件封装,下游产品应用构成的 LED 全产业链体系。
—— 智能显示材料 。以义乌智能显示材料省 “ 万亩千亿 ” 新产业平台为支撑,大力推进光学信息材料产业链上游的光学级 PET 基础材料和基膜的研发生产,积极引进扩散膜、硬化膜、光学保护膜、汽车窗膜生产项目,丰富光学膜产品种类。支持兰溪光膜产业园加快发展,努力打造集光学膜及背光模组研发、制造、销售和零部件供给等组成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加快大尺寸 AMOLED 显示及照明用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柔性玻璃基板、印刷显示新型材料、智能调光窗户用分散液晶材料、大尺寸高精度掩模版等材料,以及大尺寸金属靶材及氧化物靶材等配套材料的研发。
—— 电子元器件及终端。 顺应电子整机产品绿色化、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打造涵盖物联网硬件、 PCB 、存储器、新型显示器、微特电机、 PC 机、柔性显示等于一体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围绕碳化硅、氮化镓、氧化镓等为代表的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单晶制造、薄膜外延、新型结构设计、先进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加快半导体激光器、存储器、处理器等集成电路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建设,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设计、封装环节,加大功率器件、 MEMS 传感器、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芯片等专用芯片开发力度,大力推动产品定义、 IC 设计与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协同发展。
2 .汽车及零部件
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为引领,重点引进造车 “ 新势力 ” ,积极拓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强化 “ 整零协同 ” 发展理念,积极带动关键零部件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快 “ 电动金华 ” 建设,力争到 2025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元以上。
—— 汽车关键零部件。 瞄准国内外造车 “ 新势力 ” ,支持本地优势企业积极嵌入特斯拉、比亚迪、零跑等整机厂商产业链配套,大力发展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管理系统。强化电控系统、电机 + 电控系统集成化产品开发,提升 “ 三电 ” 总成能力。加大汽车传统优势细分行业培育,积极突破轻量化轮毂、齿轮、高效自动变速箱、油电混合动力变速箱、控制驱动一体化等关键技术。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以 “ 三镇四基地 ” [1] 等产业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实施轻量化构件等产业配套项目,不断推进产品结构由单一零部件加工向总成化、系统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打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圈。
—— 新能源汽车及特种车。 以零跑、吉利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探索发展以氢燃料为主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争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支持在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路捷顺的防爆车、飞神的房车、赵龙重工的改装车等为重点,支持特种车 “ 专精 ” 化发展。
—— 汽车电子。 把握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化传感、控制、显示等关键部件配套能力,着力发展车载高性能芯片、高精度车载传感系统、信息终端、车载高清显示器等汽车电子重点产品。引导汽车企业加快开发辅助驾驶系统、车载互联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核心系统,提升 “ 软装备 ” 配套服务能力。支持企业加强跨界合作,支持本地车企积极参与北斗导航车载系统建设与应用,提升产品安全性、便捷性、实用性。
—— 摩托车、自行车及零部件。 进一步提升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电机、充电器、控制器、车架、轮毂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出智能型、环保型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对低油耗、高环保的新型中小排量摩托车研发力度。
3 .装备制造
立足金华现有产业基础,以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节能环保装备、现代能源装备、智能农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现代交通装备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力争到 2025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800 亿元以上。
—— 节能环保装备。 把握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机遇,支持固废处置、标准电解铜、报废汽车拆解回收等重点项目招引建设,研发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智能型综合利用装备。大力发展高可靠性、低消耗、副产品可资源化的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垃圾碳化、有机废气净化等环保设备,延伸拓展污水处理和配套污泥处置设备,节水、再生水处理及利用设备等产品。
—— 现代能源装备。 大力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积极研发电力物联网相关的感知终端、监测设备和无线组网技术等关键技术和装备。鼓励企业参与水电、潮汐能、洋流能发电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氢能、风能、空气热能、余热利用装备。延伸拓展生物质和垃圾高效清洁焚烧发电成套装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套装备。加快发展规模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铅碳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与大容量超级电容储能等储能设备。
—— 智能农机装备。 顺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农机装备。积极开发果菜茶规模化采收与初加工、食用菌机械化接种、畜牧水产养殖自动喂料和环境控制、田间运输和冷链仓储等集成配套设施装备。聚焦粮油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推进直播、移栽、施肥、烘干、耕作、收割等装备应用。积极推广旱粮作物收获技术,加大仓储、产后加工的集成配套。
—— 智能制造装备。 支持优势企业强化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减速器、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延伸拓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大力发展 AGV 小车,打造覆盖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应用拓展的产业生态。聚焦新能源汽车、芯光电等重点行业应用领域,加快研发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数控系统、精密轴承、高端模具等高档整机装备和关键核心部件。面向五金、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提质增效需求,着力开发一批柔性化、智能化成套生产线。
—— 现代交通装备。 加大数显遥感研发、碳纤材料、聚合物锂电池、增材制造、机械制造等优势企业培育引进力度。加快构建覆盖 “ 研发 — 设计 — 测试 — 总装集成 ” 的无人机全产业链。抢抓全省大力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建设机遇,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嵌入中车系产业配套,积极发展高速转向架、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车辆架修和大修等轨道交通装备。
4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加快制剂和原料药一体化,大力发展特色中药及保健品、生物技术药物、化学新药等优势产品,推动高端医疗及运动健康器械创新发展,整合全域资源,努力打造成为全省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到 2025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800 亿元以上。
—— 特色中药及保健品。 大力支持开发特色中药和植物药,加强品牌与质量建设,做大做强 “ 浙中部医药谷 ” 。提升中药制备能力,加快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浸膏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生产线的 GMP 认证。开发以心血管药物为重点的现代中药,加快银杏、夏天无等中药新型制剂研究。创新保健食品的研发体系,积极推进铁皮石斛、灵芝等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开发,延伸拓展保健食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维生素 D3 保健品、氨基葡萄糖等营养化学品。
—— 化学新药。 加大针对治疗抗肿瘤、抗抑郁、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等大病领域原料药和制剂药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积极推进新药研发以及制剂药的国际化。重点关注国际市场上通用名药以及专利到期药,支持企业积极仿制临床急需、市场短缺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结合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加快提高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
—— 生物技术药物。 发挥金华原料药产业优势,加快提升生物制药工艺,加强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在药物技术中的应用,积极研发生物催化、酶转化等微生物药物产品。支持企业积极研发干细胞、免疫细胞、 CAR - T 等细胞治疗产品。
—— 高端医疗及运动健康器械。 支持优势企业积极进入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大力发展医用机器人、心脏瓣膜、人工器官和消融类、电刺激类、新能源类、新材料类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和高价值医用耗材,延伸拓展可穿戴远程诊疗、基因诊断、智慧识别、手术导航、精准给药系统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支持发展微创外科、医学美容、口腔医学、骨科植入物等新型医疗产品。加快美妆行业发展,推动金华从美妆 “ 大市 ” 向美妆 “ 强市 ” 转变。加快人工智能、传感控制、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导入,推动跑步机、动感单车、健腹器、筋膜枪、按摩椅等运动健康器械功能拓展、情趣提升,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运动健康器械生产基地。
(三)延伸探索一批前沿未来产业
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瞄准数字经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依托全市高能级产业平台和各类新兴产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未来产业项目,争创全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1 . 数字经济前沿领域
密切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大力培育智能计算产业,超前布局发展量子信息、空天一体化等产业。
—— 智能计算。 以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省 “ 万亩千亿 ” 新产业平台为支撑,加快国产信创工程推进,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操作系统、高端服务器等智能计算产品及应用服务。以龙芯项目为依托,积极融入全省智能计算产业链发展生态,引导、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基于龙芯技术体系开发产品及解决方案,带动龙芯技术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应用扩展,同步完善相关周边设备、零部件、集成应用和配套服务,加快芯机联动培育信创产业集群,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有标杆意义的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 量子信息。 强化与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等技术产业化合作,围绕核磁共振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光量子计算等技术,加快量子密钥接入、量子身份认证、量子数据存储等量子增值应用拓展,逐步发展和延伸量子信息产业链,把金华打造成量子通信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争创全省领先的量子通讯产业发展先行区。
—— 空天一体化。 主动融入北斗导航系统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北斗芯片、天线、板卡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开发手机、穿戴、车载、船载、机载等终端产品及技术 解决方案 ,发展地理信息综合应用,构建 “ 北斗 +” 产业融合应用生态圈,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北斗终端生产和系统集成产业集群。
2 .新材料前沿领域
聚焦磁性电子材料、石墨烯及改性材料、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智能显示材料等优势领域,加快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突破规模化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 磁性电子材料。 顺应磁性电子材料高性能、低污染、小型化发展趋势,以横店东磁为核心引领,以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体、软磁铁氧体等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发磁性电子中高档产品,加强配方、工艺改进提升,带动产业实现赶超发展。把握微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新需求,提升磁性电子材料对下游产业的适配水平,加大高频磁性材料在 5G 、智能终端产品上的应用,延伸拓展磁性材料产业链,力争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磁性电子产业基地。
—— 石墨烯及改性材料。 以金华石墨烯应用研究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系列化、标准化、低成本石墨烯粉体材料及其改性材料。加快研发石墨烯超级电容和超级电池技术,推动石墨烯在锂(钠)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等储能和能源转化领域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围绕石墨烯在传感器、触摸屏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应用,积极拓展基于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
—— 金属新材料。 面向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五金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汽车面板、轴承钢、高性能工模具钢等钢铁新材料,积极拓展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价值铜材制品。顺应合金制品高端化发展趋势,以超薄轻质、高强精密、大规格为主攻方向,加快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大力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合金材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拓展高性能铝合金板锭、高性能变形轻合金和铸造轻合金材料、精密铜管和超薄铜板带、金属粉体材料等产品。
—— 无机非金属材料。 大力发展高品质玄武岩纤维、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膜、 LED 用蓝宝石晶体衬底、新型中红外激光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第三代半导体晶体材料等产品。积极开发复合材料低成本规模化制造技术,拓展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打造 “ 高性能玻璃纤维 — 复合材料 — 轻量化装备 ” 产业链。支持企业拓展电子陶瓷、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锆为主的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积极拓展无水氟化氢及制冷产品等氟化工材料领域。
(四)产业空间布局
积极融入国家 “ 一带一路 ” 、长三角一体化和浙江省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重大战略建设,大力推动市区六大万亩工业平台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市区工业首位度,着力打造 “ 一廊两带、一轴双核多点 ” 的总体布局框架。
1 .突出 “ 一体化 ” ,打造 “ 一廊两带 ”
“ 一廊 ” :即浙中科创走廊,涵盖金华市区、兰溪市和义乌市,贯通北部(沪昆高速)、中部(金义东轨道交通、金义快速路和金义中央大道)、南部(金义东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发挥集聚辐射和协同联动作用,共同打造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 “ 金南翼 ” 。推进功能开发和能级提升,加快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师大创新城、中央创新城、光电创新城、金兰创新城等六城联动,谋划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飞地、高科技产业特色小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科技产业合作园区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芯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专栏 1 :浙中科创走廊六城布局 |
金华科技城: 重点布局以信创和数字贸易为引领的数字经济产业,按照 “ 产、学、研、休等功能一体 ” 的新城发展模式,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区、高新产业发展区、高教文化创业区、数字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组团。 义乌科技城: 重点布局高等教育、研发创新、商务办公、新能源汽车产业,以义乌江、南江为纽带,打造双江湖活力环,形成 “ 教学组团、科研组团、产业孵化园 ” 三大板块。培育壮大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义乌研究生院、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浙江分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创新机构;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发展中科院科研平台、高校科研平台、企业研究院协同共建的产学研服务配套体系。 师大创新城: 重点布局高等教育、生物医药、信息安全、跨境电商产业。推进大学科技城建设,支持设立基础研究中心、产业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发展创业孵化、科创文创产业;依托城北跨境电商产业园,完善跨境电商服务链生态,拓展金融、物流、国际税务、知识产权等增值服务,配套发展直播电商、软件、文创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 中央创新城: 联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周边区块,持续升级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链,构建 “ 一湖、四区、多组团 ” 空间结构,实现 “ 创新智谷 ” 和 “ 生态绿谷 ” 双谷融合,招引 “ 数字经济 +”“ 文化创意 +”“ 智能制造 +” 等企业、院所,建设科研院所、孵化平台、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基地。 光电创新城: 重点布局以新型智能消费终端为主的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产业,持续引入重大 LED 产业项目、太阳能电池基础件项目,大力推动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创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省级重点实验室,合力打造信息光电产业创新综合体、众创小镇、医疗器械产业园、 “5G+” 智能终端创新研发中心,推动高新园区向创新城区转型,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金兰创新城: 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装备、光膜新材料、生物医药、教育培训等特色产业,以 “ 一芯七岛 ” 为架构,以浙师大行知学院和电驱装备小镇为核心,联动生命健康产业园和兰溪经济开发区江南园区,谋划建设兰溪行知协同创新中心、兰溪市科技创业园、睿珀智能科技产业园、电驱装备小镇、上海同济科创园等平台载体。 |
“ 两带 ” :即 “ 金华市区-兰溪-武义-永康 ” 和 “ 义乌-东阳-浦江-磐安 ” 两大科创产业联动发展带, 是全市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积极统筹市区、义乌和各县市的产业职能分工和融合发展,努力转变产业粗放发展和资源低效利用模式,构筑优势突出、层次分明、协作高效、配套完善的区域产业体系。
2 .突出 “ 高质量 ” ,构筑 “ 一轴双核多点 ”
“ 一轴 ” : 即金义主轴,以加快形成金义都市圈核心区为目标,推进金华市区、义乌联动发展,强化产业协同,大力培育芯光电、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新时期引领浙中崛起的战略增长轴线。
“ 双核 ” :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分别发挥在两带建设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金华市产业发展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吸引力。
“ 多点 ” , 结合各区域特色产业基础,以全市园区整合提升为工作抓手,突出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 “ 万亩千亿 ” 产业平台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的新一轮规划和全域工业用地整治。
表 2 “ 十四五 ” 金华市重点产业平台发展导向
园区类别 |
园区名称 |
产业导向 |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金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义新区)(创建中) |
以高端制造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芯光电、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中力量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开发,积极引导先进产业、重大项目、优质资源集聚,全面强化创新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效应,使之成为金华市产业发展平台 “ 产业升级最为快速、服务功能最为完善、设施配套最为先进 ” 的核心载体。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加快优化空间布局,力争打造高端制造新平台、数字经济新高地和产城融合新样板,成为金华市产业平台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 |
整合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义乌双江湖新区等产业区块,重点发展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优化升级纺织服装产业,力争跻身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
|
省级开发区(园区) |
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 |
重点建设婺城飞扬智能制造万亩千亿产业园,在整合浙中信息产业园和金华高新园区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优化提升数字服务产业,积极打造 “ 浙中硅谷 ” 。 |
浙江兰溪经济开发区 |
重点建设兰溪光膜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园、江南高新园,加快发展新材料、芯光电、生物医药、现代交通装备、纺织服装等产业,积极打造全市工业核心引擎。 |
|
兰溪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培育发展芯光电、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积极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商务等生产服务功能。 |
|
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 |
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结合文化创意和工业设计提升红木家具等智能家居产业,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全中国 “ 磁都 ” 、长三角重要的生命健康产业生产制造基地、浙江领先的新材料智造基地和创新高地。 |
|
浙江永康经济开发区 |
重点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五金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科技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浙商回归园、中国(永康)五金物流港做支撑,打造 “ 世界五金之都 ” 核心承载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
|
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充分发挥永康传统产业特色优势,重点发展自动化成台套林草作业装备、绿色园林和林业装备、智能化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装备、经济作物自动化作业装备、林草装备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智能化特种装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积极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基地、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科技新城区,争创省级高新区。 |
|
浙江武义经济开发区 |
主动融入全省 “ 一体两翼 ” 区域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精做优五金制造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全市重要战略增长点。 |
|
浙江浦江经济开发区 |
大力引进培育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加快提升水晶等传统产业向时尚休闲产业转型,积极打造节能环保型产业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高文化品位生态产业城。 |
|
浙江磐安经济开发区 |
磐安工业园和金磐扶贫经开区整合提升,打造磐安经济开发区,把握碳达峰机遇,加快培育生命健康、绿色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全省生态工业发展先行区。 |
|
省级 “ 万亩千亿 ” 新产业平台 |
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 |
以芯光电产业自主创新应用为切入点,抢抓芯片国产化机遇,为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应用提供产品、技术和运维服务。 |
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 |
围绕前沿光电材料技术前沿和重点领域,聚焦以 LED 光电为主导的新型显示材料和以太阳能光伏为主导的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为重点的前沿光电材料,建立芯光电全产业链体系。 |
|
金华健康生物产业平台 (创建中) |
加快形成集健康生物药品研发 - 生产加工 - 产品销售完整产业链,研发以首仿药、仿制药为主体,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创新成果;制造以维生素 D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特色医药细分产业为重点。 |
3 .突出市区 “ 首位度 ” ,加快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聚焦提升市区 “ 首位度 ” ,坚持规划引领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引入争先创优赛马机制,优化市区产业空间布局,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引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将六大万亩工业平台打造成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到 2025 年,市区六大万亩工业平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占市区比重 50% 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 32 万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 4.5% 以上,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50 家以上。
专栏 2 :市区六大万亩工业平台及 “ 比拼赛马 ” 重点任务 |
为进一步提升市区工业 “ 首位度 ” ,加快市区工业平台高质量发展,激发各区对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市区六大万亩工业平台 “ 比拼赛马 ” 机制。 一、六大万亩工业平台及产业布局导向 婺城区: 临江智能装备产业平台, 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 。 飞扬智能制造产业平台, 重点发展汽摩关键零部件产业 。 金义新区(金东区): 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平台,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 江岭高新智造产业平台, 重点发展智能家居产业 。 金华开发区: 健康生物产业平台,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 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平台,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 。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重大项目招引。 牢固树立 “ 项目为王 ” 理念,强化驻外招商引才制度,立足各平台产业定位,重点聚焦国际国内 500 强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引进一批 “ 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 ” 的 “ 俊鸟 ” 项目。到 2025 年,六大平台累计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 150 个以上,其中上市企业项目 40 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 600 亿元以上。 (二)加快产业创新步伐。 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推进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充分发挥 G60 科创走廊、金华科技城、中央创新城、师大创新城等创新平台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中医药实验室、 “ 先进光源 ” 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 2025 年,六大万亩工业平台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50 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68% 以上,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达到 30% 以上,规上企业智能化诊断实现全覆盖。 (三)加快主导产业培育。 各平台要围绕确定的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引力度,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 2025 年,六大万亩工业平台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 65% 。 (四)强化企业主体培育。 深入实施 “ 雄鹰行动 ” 、 “ 雏鹰行动 ” 、 “ 尖峰计划 ” 等,加大对 “ 大企业大集团 ” 、 “ 专精特新 ” 、 “ 隐形冠军 ” 、 “ 放水养鱼 ” 等企业梯队培育力度,到 2025 年,新增 10 亿元以上企业 15 家,省级 “ 专精特新 ”“ 隐形冠军 ” 企业 15 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 4 家。 (五)强化品牌标准打造。 深入贯彻实施国家 “ 三品 ” 战略工程,协同推进标准强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建设。实施制造业 “ 标准化 +” 行动,鼓励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助推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全力打响 “ 品字标 ” 区域公共品牌。到 2025 年,培育 “ 品字标 ” 品牌企业 15 家以上,发布 “ 浙江制造 ” 标准 3 项以上。 (六)提升平台亩均效益。 深化 “ 亩均论英雄 ” 改革,开展新一轮制造业 “ 腾笼换鸟、凤凰涅 槃 ” 攻坚行动,提升平台土地使用效率,推动平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差别化配置资源要素,倒逼平台高耗低效工业企业出清。到 2025 年,六大万亩工业平台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 32 万元以上。 (七)促进要素资源集聚。 各平台要加快开展工业用地的做地工作,引导金融、土地、能源、环保、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六大万亩工业平台集聚。统筹现有各类工业专项资金,支持六大万亩工业平台发展。划定市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确保工业用地总量基本稳定和 “ 工地工用 ” ,市区每年新增出让工业用地面积和能耗指标优先保障六大万亩工业平台,对六大万亩工业平台之外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和村级工业集聚点,实行整合提升或萎缩退出。 |
四、主要任务
主动顺应新形势新目标新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 “ 一号工程 ”2.0 版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 2.0 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全力打好创新智造 “ 组合拳 ” ,实施助推金华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 八大行动 ” ,为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一)实施产业集群 “ 链式聚合 ” 行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 .加快重大项目招引建设
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鼓励和引导投资重点投向十大重点行业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市区六大万亩工业平台建设,紧盯龙头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建立产业链发展基金,加大杭甬温、沪苏皖、深圳、北京等重点地区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世界 500 强、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优质项目,加快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抓好招投标、工程施工、安全监管、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到 2025 年,招引 10 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150 个以上。
2 .推动标志性产业链强链补链
实施 “ 链长制 ” 集成推进,以 “2+4+X” 先进制造业体系为重点,建立健全产业链培育工作体系,谋划建设 3-4 条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示范产业链,争创现代化产业链强市。 实施产业链基础提升工程,梳理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核心项目、产业配套项目招引目录,编制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的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瞄准产业链自主可控,围绕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等 “ 五基 ” 领域,组织企业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到 2025 年,实施省级首台套 100 项以上。
3 .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山海协作
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任务要求,大力实施 “ 山海协作 ” ,支持武义、磐安探索生态工业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联动发展,做优做强绿色产业。支持永康、义乌等工业大县与山区县开展产业链协作,推动产业有序精准转移、协同创新,协同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山区县加快融入全省标志性产业链生态圈,带动山区县产业发展。推动 “ 飞地 ” 建设,完善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利益协同机制。
4 .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强化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产业链 — 产业集群 ” 的全链条培育路径。 支持现代五金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 样板区 ” 。 推动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嵌入全省 “ 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 ” ,实现融合提升。对标我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 “ 新星 ” 产业群。 大力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八大专项行动,全市域打造国家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形成一批有金华辨识度的经典产业、时尚产业。深入实施 “ 腾笼换鸟、凤凰涅 槃 ” 专项行动,全面破除 “ 低散乱 ” 格局。到 2025 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 600 家,完成 “ 低散乱 ” 整治 10000 家。
(二)实施企业梯队 “ 培大育强 ” 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1 . 大力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引领性带动性的龙头企业
围绕产业链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总部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集聚,培育一批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型企业。以 “ 雄鹰行动 ”“ 单项冠军 ”“ 四金 ” [2] 企业为指引,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强化品牌建设,成长为行业标杆。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并购、债权重组、资产注入、整体合并等方式,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控制力。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加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产业链协同创新、军民融合等重大项目。到 2025 年,新增 “ 雄鹰行动 ” 入库培育企业 10 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3 家以上。
2 .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深入实施 “ 放水养鱼 ” 行动,加快青春期企业培育发展,推动一批营业收入在 0.5 亿 ~5 亿元之间、细分市场有竞争优势、成长性好、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实施小微企业 “ 雏鹰计划 ” ,支持中小微企业打造细分行业领域 “ 隐形冠军 ” 。强化 “ 小升规 ” 培育工作,实施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既 “ 促上规 ” ,也 “ 防下规 ” 。把握北京交易所、科创板创设机遇,实施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 尖峰行动 ”2.0 版。到 2025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7000 家以上,累计培育国家、省 “ 专精特新 ” 企业 100 家以上,上市公司数量较 2020 年实现翻番。
3 .引导大中小企业融合贯通发展
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为重点,围绕供应链整合、创新协作、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以专业化园区为主体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支持金华开发区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建设。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化合作、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活动,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水平。创新集群治理模式,支持集群内部企业建立目标统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提升集群稳定性和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强化战略合作,打造强强联合的产业联盟、战略联盟、攻守同盟。到 2025 年,建设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 10 个以上。
4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贯彻落实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心,加快推进金华市智能制造研究院、民营经济学院(企业家学院)、工业设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企业服务资源整合,将其打造成为全市服务企业的综合大平台。大力弘扬新时代婺商精神,引导企业专注主业、坚守实业,打造一批百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话语权的知名企业家。实施 “ 浙商青蓝接力工程 ” 和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计划,全面拓展提升企业家和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创新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加快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实施科技创新 “ 培原造峰 ” [3] 行动,打造 G60 科创走廊金南翼
1 . 高水平打造浙中科创走廊
加大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力度,面向国内国际聚合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机构,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构建 “ 一廊串联、六城聚力 ” 的创新空间新格局。高起点建设婺江实验室,积极争创浙江省实验室,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提升技术创新策源能力。深度融入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推动芯光电、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产业创新发展。深化异地研发机构、异地孵化器及 “ 科创飞地 ” 等新兴区域经济科技合作,推动沪杭技术外溢和金华产业链协同发展。到 2025 年,招引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所 40 家。
2 .大力度引培创新人才队伍
深化 “ 揭榜挂帅 ” 全球引才机制,构建 “ 高精尖缺 ” 人才开发目录库,全面落实 “ 双龙引才 ” 新政,集聚一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县(市、区)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人才产业园。支持浙师大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实施 “ 技能金华 ” 行动,做大做强 “ 双高 ” 特色高职,支持金华市技师学院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争创省级产教融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统筹推进 “ 金蓝领 ”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 八婺工匠 ”“ 技能标兵 ” 选树培育、技能人才晋级奖励计划,完善技能人才终身学习体系,培育一批专业水平一流的 “ 金华工程师 ” 和技艺精湛的新时代 “ 金华工匠 ” 。
3 .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引导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 双倍增 2.0” 行动,构建完善 “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 高新技术企业 — 创新型领军企业 ” 的科技企业培育链。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和工程化开发,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性创新平台。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 3000 家、 10000 家,新增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300 家以上。
4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桥梁,依托浙大金华研究院、金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引进转化先进成果,大力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强化产业技术供给。继续办好工科会,面向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发布并遴选一批创新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与企业联合开展研发。打造浙中科技大市场 3.0 版及国际化试点,引进落地转化一批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吸引国际国内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来金华落地及转移转化,争创 G60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四)实施数字化 “ 改革赋能 ” 行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1 .加强产业大脑建设推广
发挥五金(电动工具)、织造(棉纺织)等产业大脑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联接优势,提升产业分析、引导、调度、管理能力,开展基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应用的精准配置、高效对接和协同制造。推动数字经济系统政府端 “ 地方专区 ” 模块和企业端 “ 地方应用 ” 模块建设,鼓励基础条件好、应用需求突出的县(市、区)率先开展分行业试点,在统一通用平台、统一开发标准、统一应用框架下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推动个性化、有特色的产业大脑应用创新、实践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市级特色应用与省级产业大脑综合集成。开展市级层面产业大脑建设应用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研究。
2 . 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工厂
深入实施 “ 十百千万 ” 协同创新智造专项行动,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强化试点示范引领,开展 “ 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 —‘ 未来工厂 ”’ 梯次培育,加快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构建新智造公共服务体系,依托金华智能制造研究院,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商,为企业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到 2025 年,累计培育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 未来工厂 ”100 家以上;引进和培育省、市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商分别达到 50 家、 100 家以上。
3 .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大力支持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加快提档升级和应用场景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平台积极嵌入我省 “1+N”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永武五金产业集群先试先行,打造跨区域、跨行业的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资源整合提升,逐步形成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五金行业大数据运营服务中心。加大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推动磁性材料、芯光电等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工业技术软件化,支持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商开发一批面向产业链、供应链服务的工业 APP ,增强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到 2025 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50 家以上,服务 2 万家以上工业企业。
4 . 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积极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建设, 加快纵向产业链条协同、数字融合创新协同、跨界集成创新协同, 推进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不断提高金华制造的市场占有率。支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领域积极创新发展。 支持工业设计基地积极拓展信息、检测、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创省级服务型制造功能区。到 2025 年,培育形成 5 个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区域,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3 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25 家。
5 .超前部署一批数字新基建
布局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深化 “5G+ 产业 ” 融合应用,构建数字应用新生态,多维度创新制造业应用场景。优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布局,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深入实施宽带金华、云上金华建设,建设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云基础设施。部署应用下一代互联网( IPv6 ),加快推进窄带物联网和万物互联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到 2025 年,建设 5G 基站 2 万个以上。
(五)实施质量提升 “ 金品金华 ” 行动,构筑产品竞争新优势
1 . 大力发展品牌经济
大力实施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积极提升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兰溪纺织等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大企业创牌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 “ 品字标 ”“ 浙江制造精品 ” 等认定, 打造一批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和永续经营的 “ 百年老店 ”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注册国际商标、收购国际品牌,加强品牌整合,推进品牌国际化发展。全域推进 “ 品字标 ” 质量承诺 “ 四个 100%” 工作体系建设 [4] ,确保 “ 品字标 ” 企业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到 2025 年,新增 “ 品字标 ” 企业 200 家以上。
2 . 全面开展品质制造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示范行动,指导企业应用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治理管理体系,培育质量标杆企业,支持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引导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开展质量对比、质量攻关,全面提升工艺装备、技术服务、能效环保等水平。实施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市县联动,合作共建一批特色鲜明的质量检验中心,提升产品检测、科研攻关、制定标准等能力服务,积极推动检验检测认证结果与其他地区互认互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评估、风险监控和分类监管机制,完善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
3 .提升标准供给水平
加强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标准化服务机构发展,建立市级标准培育清单库,构建 “ 创新成果专利化 — 专利标准化 — 标准产业化 ” 孵化链条,构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 “ 金华制造 ” 标准体系。开展对标达标工作,树立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本地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国内通行标准改造工艺,提升先进制造水平。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合作,加强标准互认互通。建立知识产权数字化保护机制,全面推进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提高专利、商标注册审查质量和效率。
(六)实施制造业 “ 绿色安全 ” 行动,加快推动低碳化发展
1 .加快产业低碳化转型
落实 “ 碳达峰、碳中和 ” 要求, 加快实施低碳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 “ 双控 ” 制度,分行业、分区域进行落实,加强项目审批和节能审查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用能审查闭环机制。以水泥、印染、化纤、造纸等领域为重点,严格限制新建产能,逐步、分类压减现有存量产能。聚焦重点领域,推进主要用能企业逐步实现碳账户全覆盖,完善碳交易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制造企业出口产品碳标签试点,以 “ 严格限制一批、培育发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分类削减一批 ” 为抓手,推动制造业碳达峰和高质量发展综合平衡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2 .推行绿色制造模式
选择一批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升级工程,鼓励企业开展低碳能源替代,加强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进一步发挥结构节能作用,重点支持企业利用数字化转型赋能新一轮低碳化技术改造。组织开展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提高能源审计、评估检测、技术咨询、节能诊断等绿色制造服务能力。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绿色工厂。到 2025 年,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 50 家以上。
3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强化工业行业安全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应用,鼓励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技术,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本质安全化进程。深入落实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工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
(七)实施产业空间 “ 提档升级 ” 行动,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1 . 加快市域协同发展和能级提升
大力支持金义新区建设,加大在规划布局、重大资源调配等统筹力度,以超常规举措抓好整合、改革、产业三篇文章。 增强金义主轴科技、人才、投资、信息等要素集聚能力,围绕 金义一体化,强化市级统筹,以产业为纽带,加快金兰、金武、义东、义浦、东磐同城化发展,大力支持工业大县能级跃迁。到 2025 年千亿级工业大县达到 5 个。
2 .整合提升一批高质量骨干平台
加强 “ 万亩千亿 ” 新产业平台建设,构建省市两级 “ 万亩千亿 ” 平台协同体系,推进产业平台整合创新提升。加快提升市区工业首位度, 加大六大万亩工业平台升级改造和整合力度,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平台集中。 大力支持龙芯智慧产业园争创国家级信息小镇。建立健全工业园区配套建设职工宿舍的常态化机制,完善住宿、餐饮、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
3 . 加快特色园区专精特新化发展
提高小微企业园国有资本投资开发建设比例,高标准开展园区产业链延伸、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创建一批重点行业专业园、示范性数字化小微企业园、星级小微企业园。打造产业关联配套产业园,推进铸造、电镀、热处理产能置换。鼓励采用 “ 园中园 ” 模式,支持和引导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建设园中园和小微企业园,推进专精化发展。到 2025 年,新增 10 个省级 “ 四星级 ” 以上小微企业园。
(八)实施对外开放 “ 枢纽节点 ” 行动,更高水平融入新发展格局
1 .大力推进自贸区金义片区建设
坚持 “ 对标国际、先试先行 ” 原则,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义乌商城、义乌陆港、金义新区三大区块建设,推动 “ 自贸试验区 + 联动创新区 + 辐射带动区 ” 联动发展。深化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进出自由 “ 五大自由 ” 改革,以打造 e-WTP 全球创新中心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在跨境支付结算、贸易认证统计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增强在全球商品贸易领域的话语权。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依托金义综合保税区和义乌综合保税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智慧电商物流中心和服务贸易创新示范高地,争创国家服务贸易示范城市和服务外包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突出联动发展,建立健全三大区块协同发展机制,推进自贸试验区政策功能向区外延伸,加强与上海自贸区试验区、浙江自贸区试验区其他区域、联动创新区联动发展。
2 . 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作
精准把握金华产业禀赋,加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产业合作、错位和协同发展,深化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战略合作,跟踪对接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 “ 五大新城 ” 建设,大力招引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落户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 实施都市圈协同战略,推动金义都市区与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依托长三角内陆开发联动发展服务中心,更好地发挥金华连接浙闽赣皖十二城、融入长三角的 “ 桥头堡 ” 作用,提高区域产业合作层次与水平。
3 .深化工贸联动拓市场
在巩固欧美、日韩等市场基础上,积极开拓 “ 一带一路 ” 、东盟、非洲等新型市场。探索推进出口产品转内销,大力支持永康开展 “ 浙江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产业示范区 ” 建设。实施 “ 新零售 + 新批发 ” 行动,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大型流通企业、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加快推进一批出口优质制造企业与品牌电商的深度合作。促进电商、网络直播等线上消费平台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我市优势市场作用,深化 “ 市场 + 制造 ” ,推动外贸企业加快内销产品研发,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4 .全面深化全球产业精准合作
支持义乌率先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十大行动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十大行动,建设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商贸节点。高水平推进 “ 义新欧 ” 贸易大通道、 “ 义甬舟 ” 开放大通道、 “ 网上丝绸之路 ” 大通道等三大开放通道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 “ 一带一路 ” 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支持捷克站、迪拜站、非洲站等境外系列站和中小企业海外中心建设,引导五金、纺织、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 “ 走出去 ” ,支持龙头企业在境外建立销售和服务基地,提升产业国际化布局水平。高质量建设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推动婺非产业对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智力支撑
加强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强化市县统筹、部门协同、分级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重点任务专班负责制,强化日常督查和年终考评双重考核机制,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纳入综合考评、 “ 攻坚争先大比拼 ” 等活动重要内容,提高考核比重。重视发挥行业协会 “ 桥梁 ” 媒介作用,支持其加强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专项调研,提升行业信息收集、反馈、服务能力。强化外脑借力,完善智库咨询、产业研究等工作协同机制,为推动金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创新项目招引方式,加大资本招商力度,学习借鉴 “ 合肥模式 ” ,坚持 “ 国有资本引导、市场化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 ” 的原则,以政府产业基金为引导,加大 PE/VC 等社会资本引入,构建完善 “ 大项目招引 - 产业链配套 - 产业集群 - 产业基地 ” 的重大项目招引模式。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与激励机制,创新市本级扶工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大力支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推广 “ 一指减负 ” 场景应用,切实帮助企业减负降本。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型和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制造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制造业贷款的比重稳步提高。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尽职免责制度,完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加快落实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配套奖励和补助资金力度。
(三)强化用地用能 保障
坚持 “ 工业用地姓工 ” 原则,建立工业红线管理机制,确保市区工业用地 10 万亩、全市工业用地 40 万亩总量不减少,区域内重点工业平台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维持在合理区间。积极推动工业大地块集聚,提升重大产业项目承载能力。积极开展创新型产业( M0 )用地混合使用。实施工业用地 “ 退二优二 ” ,重点支持总部中心和 “ 放水养鱼 ” 等优质企业用地保障。在能耗强度达标的前提下,对单位能耗达到先进水平的制造业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地区、优势企业、优势项目给予重点保障。
(四)优化人才政策保障
探索建立 “ 企业评价 + 政府奖励 ” 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鼓励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带专利、项目、团队创业。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 “ 一件事 ” 改革,打造高层次人才来金创新创业 “ 绿色通道 ” 。积极主动为人才提供全方位 “ 保姆式 ” 服务,完善创业金融扶持、税收优惠、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等工作生活全覆盖的服务保障体系。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工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工业经济 “ 数智 ” 治理水平。深化 “ 亩均论英雄 ” 改革,推进工业用地全域整治,加快低效用地、产能出清。完善差别化用地、用能、排放等政策措施,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力促亩均效益尽快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改革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机制,建立招商资源统筹机制,实现重大项目全市统筹、资源要素集聚保障、利益合理共享。全面落实民资、外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风险精准监测服务体系,构建企业纾困解难工作闭环。
(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政企协商、银企对接、企业互助机制,落实企业家参与重大产业政策制定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建立健全 “ 三服务 ” 长效机制,支持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能级提升,强化企业码等数字治理新工具导入,打造涉企服务 2.0 版本,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 “ 无证明城市 ” 建设,深化全覆盖 “ 证照分离 ” 改革,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 “ 一日办结 ” 和地方设置涉企事项 “ 零许可 ” 。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行 “ 标准地 + 承诺制 ” ,进一步强化金华标准地数字招商产业地图导引作用,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附件 1 :金华市 “ 十四五 ” 工业高质量发展县(市、区)任务分解
地区 |
2020 年 |
2025 年 |
||||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规上工业企业(家) |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万元 / 亩) |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
规上工业企业(家) |
规上工业亩均 税收(万元 / 亩) |
|
金华 |
4453 |
4556 |
12.5 |
8000 |
7000 |
30 |
婺城区 |
208.3 |
195 |
7.9 |
400 |
350 |
|
金华开发区 |
523.0 |
276 |
1000 |
420 |
||
金义新区(金东区) |
290.1 |
391 |
8.5 |
450 |
630 |
|
兰溪市 |
664.3 |
488 |
9.9 |
1000 |
720 |
|
东阳市 |
505.9 |
556 |
12.7 |
1000 |
760 |
|
义乌市 |
667.6 |
677 |
12.8 |
1500 |
1050 |
|
永康市 |
799.7 |
958 |
19.6 |
1200 |
1380 |
|
浦江县 |
174.9 |
323 |
9.7 |
350 |
600 |
|
武义县 |
527.2 |
563 |
13.3 |
900 |
890 |
|
磐安县 |
92.0 |
129 |
15.1 |
200 |
200 |
附件 2 :金华市 “ 一廊两带、一轴双核多点 ” 产业空间布局图
附件 3 :金华市工业 “ 十四五 ” 重点产业项目
序号 |
企业名称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 (万元) |
属地 |
|
合计 |
95 |
20900022 |
|
两大传统优势产业 |
||||
纺织服装 |
14 |
1189433 |
|
|
1 |
浙江裕欣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 1.5 万吨纯棉精梳紧密纺纱生产线项目 |
49450 |
兰溪市 |
2 |
兰溪新奥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6.5 万吨涡流纱差异化纱线项目 |
120000 |
兰溪市 |
3 |
兰溪市泰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1735 万件成衣生产线建设项目 |
31000 |
兰溪市 |
4 |
浙江 珺 纺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 16000 万米超强耐磨柔性功能性工装面料产业化项目 |
126690 |
兰溪市 |
5 |
浙江长隆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 15000 万米高档休闲面料生产项目 |
124000 |
兰溪市 |
6 |
浙江万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万舟三期、四期项目( 1.2 亿米 +0.6 亿米服装面料) |
86000 |
兰溪市 |
7 |
浙江陆晟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 4800 万米牛仔布、染布 6000 万米项目 |
40422 |
兰溪市 |
8 |
浙江日腾印染有限公司 |
年产 7000 万米时尚服饰面料项目 |
39000 |
兰溪市 |
9 |
义乌五洲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15 万吨差别化锦纶长丝项目 |
177330 |
义乌市 |
10 |
浙江真爱毯业科技有限公司 |
真爱智能化数码毛毯生产基地项目 |
230000 |
义乌市 |
11 |
义乌市泰达纺织有限公司 |
年产 26600 吨多品种纤维混纺纱及 800 万套功能性无缝内衣生产线项目 |
52812 |
义乌市 |
12 |
浙江博尼时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 4000 万件无缝针织产品智能工厂项目 |
32729 |
义乌市 |
13 |
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1 亿双高档棉袜智能化车间改造技改项目 |
50000 |
义乌市 |
14 |
浪莎针织有限公司 |
年产 750 万打高档丝袜技改项目 |
30000 |
义乌市 |
五金制造 |
10 |
709289 |
|
|
1 |
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
高性能液压元件产业基地项目 |
60000 |
永康市 |
2 |
步阳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 200 万套智能安防门生产线建设项目 |
134000 |
永康市 |
3 |
浙江飞哲工贸有限公司 |
年产 850 万台智控厨房小家电生产线建设项目 |
44300 |
永康市 |
4 |
浙江德硕电器有限公司 |
年产 350 万套锂电智能集成工具生产线及未来工厂建设项目 |
80400 |
永康市 |
5 |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150 万台锂电旋切式采胶机生产线(未来工厂)建设项目 |
60300 |
永康市 |
6 |
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 |
年产 1000 万套智能厨具生产线项目 |
102000 |
武义县 |
7 |
浙江博来工具有限公司 |
年产 800 万台(套)电动工具生产线项目 |
112289 |
武义县 |
8 |
浙江嘉益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1000 万只保温杯生产线和研发检测中心项目 |
36000 |
武义县 |
9 |
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2800 万米清洁电器软管及 2080 万只吸尘器配件生产线项目 |
40000 |
磐安县 |
10 |
浙江威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泳池过滤器生产线项目 |
40000 |
磐安县 |
四大现代新兴产业 |
||||
汽车及零部件 |
19 |
4544236 |
|
|
1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 |
230000 |
婺城区 |
2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20 万套商用车自动变速器项目 |
190000 |
婺城区 |
3 |
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智能制造装备项目 |
150000 |
婺城区 |
4 |
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 500 万件镁合金汽车结构件和 100 万套铝合金车架项目 |
100000 |
婺城区 |
5 |
浙江大众齿轮有限公司 |
年产 20 万台套中重卡变速器总成项目 |
200000 |
金义新区(金东区) |
6 |
浙江创驱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30 万套新能源驱动总成项目 |
150000 |
金义新区(金东区) |
7 |
浙江万里扬新能源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130 万台套自动变速器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投资项目 |
600000 |
金华开发区 |
8 |
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300 万件轻量化汽车铝合金轮毂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 |
74000 |
金华开发区 |
9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10 万套新能源商用车动力总成及底盘悬架系统生产项目 |
100000 |
兰溪市 |
10 |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电池模组各 20 万只 / 天生产线;二期、三期各新增电芯及电池模组各 30 万只 / 天生产线 |
520000 |
兰溪市 |
11 |
浙江长林电子有限公司 |
年产 10 亿只超级电容器项目 |
67500 |
东阳市 |
12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5000 吨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及器件技改项目 |
23750 |
东阳市 |
13 |
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
年产 70 万台专用混动变速器的吉利智慧工厂项目 |
846000 |
义乌市 |
14 |
义乌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 |
新建发动机联合厂房、变电所、空压站,建设年产 80 万台 1.5T 、 2.0T 发动机生产线 |
565000 |
义乌市 |
15 |
浙江英伦汽车有限公司 |
年产 10 万台高强度铝合金轻量化车身项目 |
531660 |
义乌市 |
16 |
义乌易换骑电池有限公司 |
年产 2GWH 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
100000 |
义乌市 |
17 |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210 万件(套)汽车转向(电动 EPS )组件项目 |
36126 |
义乌市 |
18 |
浙江广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年产 100 万套吉利汽车发动机部件生产线项目 |
30200 |
磐安县 |
19 |
浙江高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电池 PACK 项目 |
30000 |
磐安县 |
装备制造 |
13 |
2348353 |
|
|
1 |
金华雅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金华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 主厂区工程 |
162020 |
婺城区 |
2 |
金华市鑫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年拆解 15 万辆报废汽车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50000 |
金义新区(金东区) |
3 |
浙江京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 |
年产 50 万件航空部件制造项目 |
100000 |
金华开发区 |
4 |
环宇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浙江环宇芯城科技产业基地项目 |
1000000 |
金华开发区 |
5 |
兰溪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32 万吨 / 年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及 20 万吨再生电解铜项目 |
100000 |
兰溪市 |
6 |
浙江英洛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石化、核电泵阀铸件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创新及应用项目 |
22333 |
东阳市 |
7 |
浙江万衡工贸有限公司 |
浙江万衡工贸有限公司年产 200 万台电子衡器扩建项目 |
10000 |
东阳市 |
8 |
东阳市旺盛塑胶有限公司 |
年产 44000 吨 PVC 压延膜扩建项目 |
15000 |
东阳市 |
9 |
蓝城集团 |
精工小镇 |
600000 |
永康市 |
10 |
上海如意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如意航空通航无人机、模拟机产业园项目 |
100000 |
永康市 |
11 |
浙江德硕电器有限公司 |
年产 350 万套锂电智能集成工具生产线及未来工厂建设项目 |
80400 |
永康市 |
12 |
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150 万台锂电旋切式采胶机生产线(未来工厂)建设项目 |
60300 |
永康市 |
13 |
新多集团有限公司 |
年产 200 套农产品无损检测与分选设备项目 |
48300 |
永康市 |
芯光电 |
25 |
11298928 |
|
|
1 |
浙江怡钛积有限公司 |
AMOLED 光学膜涂布及非光学功能膜涂布项目(一期)及光电新材料项目(二期) |
180000 |
兰溪市 |
2 |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4500 吨柔性显示、柔性电子等用高性能聚酰亚胺光膜材料项目 |
77000 |
兰溪市 |
3 |
浙江海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年产 1 亿平米显示屏用光学胶膜、锂电池用高性能胶膜项目 |
33000 |
兰溪市 |
4 |
浙江康鹏半导体有限公司 |
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项目 |
50000 |
兰溪市 |
5 |
兰溪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半导体激光器及激光芯片产业化项目 |
100000 |
兰溪市 |
6 |
上海昭能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芯片设计与封测中心 |
47500 |
兰溪市 |
7 |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建设 15GW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项目 |
2060000 |
义乌市 |
8 |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建设年产 8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 |
606085 |
义乌市 |
9 |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36GW 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 |
2000000 |
义乌市 |
10 |
晶科能源(义乌)有限公司 |
晶科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项目 |
1100000 |
义乌市 |
11 |
义乌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10GW 光伏电池和 10GW 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
1080000 |
义乌市 |
12 |
天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
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制造、销售项目 |
600000 |
义乌市 |
13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LED 外延、芯片和蓝宝石加工的生产项目 |
600000 |
义乌市 |
14 |
义乌木林森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10 亿套高品质 LED 照明产品生产线 |
580000 |
义乌市 |
15 |
浙江瑞丰光电有限公司 |
年产 71512KKLED 产品及 1 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 |
209343 |
义乌市 |
16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先进半导体与器件的研发生产项目 |
1080000 |
义乌市 |
17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4GW 高效 PERC 单晶电池片项目 |
122600 |
东阳市 |
18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5GW 高效组件项目 |
83000 |
东阳市 |
19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扩建 10GWH 高性能锂电池项目 |
259500 |
东阳市 |
20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1.48 亿支高性能锂电池项目 |
61238 |
东阳市 |
21 |
赛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G 产业园项目 |
121682 |
东阳市 |
22 |
浙江花园新能源有限公司 |
年产 5000 吨动力电池用 6 微米超薄双光铜箔生产线技改项目 |
30800 |
东阳市 |
23 |
浙江赛伍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
年产 25500 万 ㎡ 太阳能封装胶膜项目 |
70180 |
浦江县 |
24 |
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照明和智慧交通产业化项目 |
97000 |
浦江县 |
25 |
浙江罗奇泰克电子有限公司 |
年产 1000 万平方米覆铜板、 600 万平方米线路板省级智能化工厂项目(技改项目) |
50000 |
磐安县 |
生物医药 |
14 |
809783 |
|
|
1 |
浙江赛默制药有限公司 |
年产 30 亿片(粒)口服固体、 1.5 亿瓶口服液体、 0.5 亿片贴片、 0.5 亿支软膏剂、 2.5 亿支注射剂及 156.57 吨原料药 |
205000 |
金华开发区 |
2 |
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国际化先进制药基地项目 |
113537 |
金华开发区 |
3 |
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
年产 20 亿片固体制剂项目 |
50146 |
金华开发区 |
4 |
浙江亚峰药厂有限公司 |
浙江亚峰制药生产基地 |
45713 |
金华开发区 |
5 |
浙江花园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 1200 吨羊毛脂胆固醇及 8000 吨精制羊毛脂项目 |
59188 |
金华开发区 |
6 |
浙江新明珠药业有限公司 |
年产原料药(铋盐等)产品 400 吨项目 |
33000 |
兰溪市 |
7 |
浙江普洛家园药业有限公司 |
高端药物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平台( CDMO )建设项目 |
108552 |
东阳市 |
8 |
浙江孚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5000 万支维氟醌乳膏等外用制剂及配套原料建设项目 |
69783 |
东阳市 |
9 |
浙江孚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115 吨原料药建设项目 |
36000 |
东阳市 |
10 |
浙江野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年产 600 吨甲基多巴原料药、 300 吨甲基多巴中间体扩建项目 |
25256 |
东阳市 |
11 |
浙江微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医用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系列产品产业化建设项目 |
25037 |
东阳市 |
12 |
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 |
年产 2000 吨 FPNO 、 1200 吨 DS 生产线技改项目 |
16521 |
东阳市 |
13 |
浙江巍华气雾剂有限公司 |
年产 2.8 亿支气雾剂项目 |
11180 |
东阳市 |
14 |
浙江普洛家园药业有限公司 |
年产 600 吨 10023 、 20 吨 09022-A 生产线技改项目 |
10870 |
东阳市 |
[1] “ 三镇四基地 ” :金华装备制造小镇、义乌绿色动力小镇、婺城飞扬智能制造小镇,婺城、兰溪、武义、永康 4 大汽摩配产业基地。
[2] “四金”企业:“金狮企业”“金牛企业”“金豹企业”“金鹰企业”。
[3] 培原,即推动科技创新主体扩面,培育一批量大面广的创新主体;造峰,即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和企业再突破,力争在部分前沿技术领域掌握主导权,形成竞争优势。
[4] 质量承诺 100% 公示、品牌产品 100% 贴标、厂区车间 100% 亮标、广告宣传 100% 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