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个回答
谢邀~聊聊今年奥斯卡的这颗遗珠~
2021年对于小金人奖而言或许是个小年,受各方因素影响,少了往年的热闹。
但入围影片中依旧有一些不可忽视的佳作。
除了众所周知的作为大赢家的某位中国导演执导的美国本土电影,以韩裔为主角的《米纳里》同样值得关注。
01.
其实在小金人正式颁奖前,《米纳里》和那部众所周知的电影一样,是颁奖季话题度极高的作品。
其实这得益于韩国本土电影《寄生虫》在上一届小金人奖的大放异彩,再加上美国社会对亚裔地位的日益重视,业内不少人士相信《米纳里》也会沾韩裔红利,可能会在颁奖季上顺风顺水。
但是很多人恐怕画错了重点——《米纳里》真正的亮点并不是韩裔元素,而是它的“真实感”。
《米纳里》的导演李·以萨克·郑是一个专注于小众现实题材的创作者,此前最有名的作品是以非洲种族歧视冲突为背景的《自由日》,提名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再加上主演除了美剧熟脸史蒂文·元,另外两名韩国本土演员在好莱坞近乎无名(在韩国本土知名度也算一般),无论怎么看,这部电影的获奖号召力和另一名不可署名电影的金狮奖相比略逊一筹。反而是影片的故事原型相比之下真实得独特。
《米纳里》取材自导演的童年经历,除了叙事需要的戏剧元素之外,故事脉络每个环节都有真实原型,甚至将影片中作为主角的一家五口和导演小时候一家五口的合影对比,还原度简直不要低于90%。
(上图为片中主角一家,下图为故事原型)
这样的创作背景使得《米纳里》接了本届小金人奖难得的地气。
这次小金人奖大部分入围电影从故事选题到主题表达,或多或少有着剑指大奖的目的性,一看就在迎合学院派的舆论风向,甚至可以说是为颁奖季而拍的。
02.
《米纳里》以导演李·以萨克·郑亲身经历的韩国移民史为故事背景,本可以借主创的体悟,大书特书移民者的苦难史及移民者后裔在美国社会的不公待遇,况且从影片的部分细节(如片中妈妈在朝鲜战争中失去家庭,而爸爸雇佣的农工就曾参与过朝鲜战争)也有着开发为历史批判的潜力。
但李·以萨克·郑终究避而不谈,他一心只想用收敛朴素的电影语言讲述韩国移民在美国探索新生活的小故事。在这个小故事里,所有种族矛盾、政治矛盾都放一边,大家的生活初衷至少比其他小金人提名电影的角色要简单得多。
影片中爸爸开垦农场,只是为了能够在经济上独立的同时,能够干出一番拿得出手的成就,让子女更有脸面在美国立足;妈妈一心想搬回城市,只是希望借助城市较为良好的条件,为子女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顺便治好小儿子的心脏病。
姥姥一大把年纪赶来美国和女儿女婿团聚,也不过想减少子女的牵挂,在顾家上看能不能为忙碌着的儿女分忧,即使中风了还想着帮儿女清理农场。
甚至参加过朝鲜战争的雇农,人家也不计较两国之间的恩怨,不但任劳任怨帮忙解决农作问题,天真地帮韩裔一家人驱邪,只是为了和这家人一起,在那片不被邻里看好的土地上创造大丰收……
每个人都为了更好的生活付出着,尽管他们都要经历着曲折而艰辛的过程。
03.
片名“米纳里”(MIRARI)在韩语中是在“水芹”的意思。水芹是一种性喜凉爽的植物,只要有气温凉爽、水源充足的环境,便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影片中爸爸想给美国的其他韩国移民吃上熟悉的家乡菜,尝试种植各种各样的东方蔬菜,反而在种植条件上屡屡吃亏;反而姥姥在农场附近的小树林随手播下的水芹种子,在无人耕种管理的情况下,却生长得很好很快。
这倒不是说明爸爸的付出是徒劳,其实爸爸的奋斗是应该的,但他的野心超过了现阶段的规划,难免会适得其反。
但如果按照明确的规划一步一步走,反而会有超出预期的收获,正如水芹的收成就是命运对主角一家人的回馈。
这样的生活哲理针对的不只是片中的移民家庭,还有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民。换句话说,其实现实历史生活中,大部分在美国的移民及其后裔也和《米纳里》中的韩裔一家人一样,他们飘洋过海到大洋彼岸扎根,或许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为了在他乡生活得更好。 他们就像水芹一样适应当地环境,融入当地群体,仅此而已。
正是《米纳里》的纯粹朴实,让看腻了各种充满意识形态指向的媒体人和影迷眼前一亮。 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了银幕上近年来少有的鲜活的移民后裔形象,没有刻意为之的苦难,只有亲近而熟悉的生活气息。
而这都是李·以萨克·郑踏实呈现生活记忆的创作结果。李·以萨克·郑无心迎合社会话题的焦点,却比其他功利心明显的入围创作者显得更有心。
因为《米纳里》让美国影迷和学院派评委意识到,亚裔的精神面貌本来就和美国本土居民没有分别,他们的生活权利也本该和本土居民一样被平等对待,毕竟他们也以自身的付出奋斗参与建构了如今的美国社会。
每一个远在他乡追求更高人生目标的人都值得尊重和理解,无论他们奋斗的结果如何,所以当亚裔在美国社会遭遇不公平待遇时,不只美国公民,任何有觉悟的人们都需要为他们呼吁、呐喊。
《米纳里》的无心胜有心在唯意识形态是从的颁奖季独树一帜,而小金人奖在不可说电影成为大赢家的前提下,也在奖项上保留了对《米纳里》的肯定。
这样的踏实而细心的电影可遇不可求,很难成为借鉴的样板,但它的价值也确实是无可替代的,因而更值得作为影迷的你我珍视。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买了一辆二手车,上面贴着一堆撕都撕不掉的纸条。”
“其中一个纸条上写着: If you don't speak English, go home! (如果你不会讲英语,就滚回老家去!)”
“我两年以后才看懂。”
美籍华裔脱口秀演员 黄西 ,不但在美国白宫晚宴上调侃奥巴马,“自黑”也是信手拈来。
他在各大场合用亚裔身份开玩笑,也讲自己刚到美国时,因为不懂英文闹出的笑话。
这些段子屡试不爽,每一次都逗得台下的美国人前仰后合。
美剧 《破产姐妹》 中的韩裔餐厅老板Han Lee,因为胖胖的身材、小小的个子,被观众称为 “李憨” 。
借着身高,他在剧中贡献了不少笑料,让人直呼可爱。
但这些游刃有余的亚洲面孔背后,是被隐藏起来的 移民心酸史 。
1993年的经典电视剧 《北京人在纽约》 ,怀抱梦想的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在纽约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幻灭感。
住贫民区地下室、在中餐馆打工、在工厂织毛衣......
在纽约没有人在乎他的艺术家身份,一切从零开始。
移民潮中,很多人怀抱憧憬跑向美国,却被扔向底层,感受到了“地狱”般的落差和窘迫。
最近口碑爆棚的新片 [米纳里] ,就回顾了 上世纪80年代的移民故事 。
一个韩国家庭想要扎根美国,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01
米纳里 ,一个韩语单词,意思是 “水芹菜” 。
姥姥从韩国带来的水芹菜种子,随处都能扎根生长,生命力旺盛,还能做成各种各样的菜填饱肚子。
恰似每一个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韩国移民。
上世纪70、80年代,韩国出现了一波移民潮。
Jacob一家来到美国已经10年,原本在美国西岸的加州工作。
但他实在不甘心一辈子睁眼闭眼看鸡屁股(把雌雄小鸡分开),于是开着货车带家人来到了美国南岸,偏僻的阿肯色州乡下。
Jacob买下了一个带轮子的房子,按照房产中介的话来说,买下这个房子需要勇气。
房子不重要,他看中的,是这个房子附带的土地。
Jacob希望在这片地上种植韩国蔬菜,再把韩国蔬菜卖给当地的大型韩国超市。
生意一旦做起来,可比在加州看鸡屁股好多了。
而且, 拥有自己的农场 ,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但是地还没开始种,一场大雨先让这家人慌了神。
Jacob以为龙卷风就要登陆,结果看了新闻,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看到被淋湿的狼狈丈夫,妻子Monica突然感到一阵荒唐和愤怒。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跑到这个让人提心吊胆的穷地方来?
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挣的钱都去哪儿了?
Jacob不但要养自己的家庭,作为长子,他还要支撑自己父母的生活。
小儿子有先天性心脏病,看病也是一大笔花销。
所以即使辛辛苦苦看了10年鸡屁股,这个家庭还是没攒下什么钱。
答应到阿肯色州来,因为Jacob承诺会开始新生活。
但眼前的一切,只是一场大雨都让人如此崩溃。
渴望安定的妻子觉得自己根本看不到希望,还离那个所谓的新生活越来越远。
米纳里,虽然能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发芽,却不敢把根扎得太深,总是提心吊胆。
他们的内心,脆弱得不足以抵抗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
02
妈妈Monica寻找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去教堂。
作为虔诚的教徒,她一到阿肯色州就打听附近的教堂。
在这个偏僻的地方,每周日到教堂参加礼拜,几乎是这个家庭唯一的社交活动。
第一次去教堂的时候,5张亚洲面孔,让这一家人迅速成为全场的焦点。
妈妈英文说得不好,和当地居民交流时,总是恭恭敬敬的。
说完话立马走向角落,和自己的家人呆在一起。
孩子们却不管这些。
他们大大方方地吃自助餐,无所畏惧地和陌生人交流。
面对有些冒犯的提问,“你的脸为什么这么平”,小儿子大卫回答“才不是呢”。
三两句的简单交流中,大卫就和对方交上了朋友。
异国的疏离感,似乎是只压在成年人心头的石头。
而妈妈从教堂获得慰藉。
她告诉儿子要在睡前祈祷,这样就能梦到天堂。
一觉醒来后,心脏就会痊愈。
有一次姥姥中风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但一直盯着角落的抽屉柜。
妈妈以为柜子里有“不干净的东西”,请来给他们农场打工的保罗,在家中“做法驱魔”。
而保罗是一个虔诚到有些神经质的教徒。
他头发稀疏,总是穿着破破烂烂的格子衬衫。
有时,保罗会背着一个很大的十字架在公路上走,被当地人嘲笑和鄙视。
但穷困的保罗,却是这个移民家庭唯一的美国朋友。
在无依无靠的美国,妈妈Monica从来没有过归属感。
除了自己母亲的到来,再也没有人能让她感到踏实。
即使过了10年,她依然无法像丈夫和孩子一样流利地说英语。
作为母亲,她和丈夫一起努力养育孩子,也成全丈夫的农场梦。
但未来是如此模糊,看清现实后,她只能在孤独和无力时,在内心祈祷。
这份信仰,就好比米纳里的 精神土壤 。
只要相信它存在,就有勇气好好活下去。
03
米纳里生长在潮湿的森林里,小溪旁。
水对它来说,太重要了。
对这一家人也是。
开农场需要水,而打一口井需要250美元。
当地人找井的方式,在Jacob看来相当不靠谱:蒙着眼睛,拿一根Y型的树杈,一切全凭感觉。
Jacob觉得很荒唐,也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干脆自己动手。
他把井打在树林的不远处,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时,他觉得,“打井也没这么难嘛!”
当他种下的作物开始发芽长叶,水却突然断了。
辛辛苦苦打的井,还是太浅了。
为了拯救干枯的作物,他只能接上当地政府的供水管道,花钱买水。
但买水很快就花光了钱,家里也开始停水,Jacob必须从银行贷款。
一次偶然,姥姥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家附近的“禁地”,森林。
那里有致命的蛇,同时也有小溪。
姥姥和孩子们用桶提回了水, 并在小溪边洒下了水芹菜种子。
小溪拯救了这一家人,也灌溉着希望。
但是再顽强的米纳里,也经受不起火的考验。
Jacob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进城给小儿子检查心脏,顺便给自己的农场找到收购商。
家中只留下勉强能下床走路的姥姥。
姥姥把垃圾扔进铁桶里烧时,不慎掉落的垃圾引燃了草地。
火越烧越大,蔓延到一旁存放蔬菜的仓库中。
碰巧回到家的夫妻俩冲进火中,拼命抢救蔬菜,却无济于事。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燃烧,将仓库烧得只剩下破败的骨架。
Jacob好不容易谈成第一笔生意,因为这场意外被打回原点。
绝望的姥姥失魂落魄,走向漆黑的远方,却被孩子们拦住。
筋疲力尽的一家人睡在地板上,直到天明......
但 米纳里 是 生生不息 的。
大火过后,爸爸下定决心请人打一口井,一切重新开始。
作为一部讲述移民的电影, [米纳里] 是温柔的。
这一家人初到阿肯色州,没有遭受排挤,而是被当地人温柔地接纳。
当他们面对儿子的心脏病、经济拮据、断水、失火,面对看不到转机的生活,却总能像小溪边的水芹菜一样坚强生长。
[米纳里]的难得之处在于,离开大城市,把镜头转到静谧的乡下。
移民家庭在大城市碰壁,太过俗套。
将显而易见的困境收起来后,他们的精神世界显露出来,引发了许多 共鸣和感动。
米纳里,成为追求美国梦的移民们, 最贴切的精神象征。
在烂番茄上,[米纳里]保持着100%的新鲜度。
2020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它赢得了美国剧情片单元评审团大奖和观众选择奖。
各大影评人协会奖中,[米纳里]是最炙手可热的影片。
也在影评人的年度十佳影片中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被陈旧规则划分为“最佳外语片”的命运,好莱坞的演员、导演和编剧,纷纷为这部影片撑腰。
作为导演的“自传”,[米纳里]不仅在怀旧。
它用真诚的家庭故事,诉说着移民,尤其是亚裔移民, 朴素而艰辛的异国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