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从西天取完经后,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接下来的经历是如何的呢?
香港漫画家郑健和2015年推出的作品《西游》(在中国易名为《西行纪》),所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取西经的故事,到了结尾,取经成功,西游四人组(加一匹白龙马)功成身退。既然都已取经成功,又怎么需要再次一路向西?
再踏一次西天之路,是为了“还经”。
对,就是为了还经!取经的故事每个人想必都听多了,但“还经”这样的一个概念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过。
故事大纲 - 为什么要还经呢?
《西游》里头的世界观和我们熟悉的《西游记》不大一样,除了凡人所在的人界及妖魔所在的妖怪大道,合称”龙神八部“的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也拥有各自的领土,而且经常互相开战。作者在第八期的专栏里提过,“……西游记原本的故事却是道教神话背景。将两个本身属于不同系统的故事混合在一起,就是我写《西游》这个故事的其中一个方向……”。因此,原来的天界最高领导“玉皇大帝”,在故事里则由“帝释天”取代。
之所以要还经,就是因为帝释天对成功从西天取来的“奇经”另有所图,被大神如来发现起不轨意图后,奋战下夺走“奇经”,逃出天宫,并将“奇经”交给天羽山龙王保管。随后“奇经”修缘成为人形,更与龙族一名家仆白狼成为好友。
相安无事十六年后,一直想要夺回“奇经”的帝释天得知其所在之处的消息,派出天军围攻天羽山。混战之下,获知一切始末的白狼成功带着“奇经”逃走,随后更成功打动意志消沉了十六年的唐三藏,收他为徒,一起踏上了还经之路……
前四十期评论 - 精彩纷呈,惊险百出的还经之路
故事在第四十期时为第一部的结局(漫画在之后还继续连载,目前出版到了六十多期),所以此篇评论,以头四十期为主。在这四十期里,可分为四个篇章,1-16期 为第一篇章,但此篇章作者还没取一个正式的名称,笔者姑且为其名为《还经之始》。这十六期讲述的就是以上所提的故事大纲,让读者了解漫画里的世界观及主要出场人物。当中最精彩的一段要数主角白狼如何打动唐三藏,以及唐三藏和龙王三太子(也就是白龙马)敖雪的恩怨。此外,这篇章也隐约透露了取经回来后在天庭受封领赏时发生了一件对取经四人组来说极其惨痛的悲剧,才使得唐三藏不问世事十六年。
接下来另外三个篇章作者都有正式取名,分别是17-20期 - 《八戒无双》篇、21-25期 -《沙中隐士》篇及26-40期-《斗战胜佛》篇。
从篇章名就可看出,这三个篇章以华人世界最广为人知的三师兄弟,猪八戒、沙僧和孙悟空各自担纲演出,讲述唐三藏如何逐一寻找他失散的徒弟以要求他们一同还经,同时深入描写了天庭悲剧后十六年来这三师兄弟的遭遇。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佩服作者郑健和的剧本掌控功力,在推进故事的过程中,每一篇章中还有条不紊地用片段式手法,逐步揭露当年天庭惨剧的细节,成功勾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心痒难熬地想知道到底当年在天庭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取经一行人在事后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种种谜团直到《斗战胜佛》篇中才完整地道出始末,整个发展可说是情理之内,但又意料之外,让笔者看得投入万分,拍案叫绝(在此并不剧透)。
在第四十期的结尾,还经一行人正式成军,踏上妖怪大道往西天还经,也为第一部故事画上句点。
人物描述- 熟悉又新鲜,颠覆又有趣的西游人物
从郑健和(和仔)以往的作品《杀道行者》、《封神纪》和《大军阀》等中,已证明了他对人物塑造很有一套,通过一个画面,一句对白,各人物鲜明的性格就跃然纸上。作为经典名著的改编,在《西游》里,和仔也没让人失望,成功将街知巷闻的人物,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笔者将这些西游人物的描写手法分为两类,并配上漫画里的对白截图让大家欣赏:
1)
熟悉又新鲜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三个经典人物便用这类手法改编,也许是他们的形象太深入民心了吧!
《西游》漫画里的造型则是如此:
传统又不失新鲜感的造型!
保留了人物特征的同时,又加入了和传统截然不同的新鲜元素。除了造型,更出彩的还是他们在漫画里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就以下图孙悟空出场为例,一场戏就把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美猴王那种嚣张跋扈搞怪捣蛋爱炫调皮的性格表露无遗!
2)
颠覆又有趣
这种改编手法的代表人物有唐三藏、如来、观音。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三位角色的传统和《西游》里的造型对比。
你没看错!观音是个男的;如来有着飘逸的长发;唐三藏没披袈裟!
要特别一提《西游》里的唐三藏,因为他可说是故事里最出彩的角色,完全颠覆了我们脑海中手无缚鸡之力软弱又婆妈的形象,取而代之的则是身手了得、果断又带些无厘头搞笑的武僧造型。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唐三藏的精彩演出!
编写手法 - 非一般的港漫
港漫脱胎自一个画面配上一段文字的连换图,一路发展下来。虽然分镜构图多样化,但保留了用旁白来推动故事的手法。这是港漫的特色,对于喜欢阅读文字的读者而言,这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也由于大量的文字使得阅读一本漫画的时间变长(通常是15-20分钟),相对让薄薄的港漫值回“书”价(在这里用粤语“抵睇”会更贴切传神)。
和仔的作品则和传统的港漫不同,倾向于日漫用画面来说故事,几乎不用旁白。笔者其实比较喜欢这种手法,因为这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行体会玩味。就以下面一段情节为例:
看了后看了是不是会心一笑?如果是传统港漫,多数会花蛇添足地强调唐三藏和猪八戒有多么失望,不免影响了阅读的趣味。
这种编写手法较受年轻一代的读者欢迎,但有得必有失,作为港漫的主力购买群的老一辈读者则多数还是钟情于较多旁白的连换图写法,使得《西游》的销量始终未能突破。
画面制作-豪迈粗矿却不失细腻
和日本漫画由漫画家包办人物绘画的制作方式不同,香港传统周刊漫画由于稿量大(30页对比日漫的15-20页),一般是由主编负责起草制定构图分镜,人物绘画则交由另一人负责。《西游》的绘画就是资深画手,邓志辉(外号亚架)负责。亚架的人物绘画功底扎实,笔法豪迈又粗犷线,条简单却又能将人物的神情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并且能很好地画出各角色面相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港漫”千人一面“(每位角色相貌一样,只是发型不同)的风格中实属罕见。当然,他也有一个弱项,就是不擅长画女性角色,但瑕不掩瑜。
细腻的一面则归功于本书的助理团,在实景和人物造型的细节处理上,无论是天羽山龙宫的宏伟壮丽、南海的波澜壮阔、还是众神将龙人的衣饰武器,不难看出他们的用心。
总结
香港漫画经过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的辉煌后,在网络盗版的冲击,以及各种娱乐唾手可得的时代洪流下,如今已经是夕阳工业,销量更比巅峰时期下跌了九成之多!在这严峻的大环境,能一直不断创新,推出好口碑的作品并还在市场占据一席职位的,就只有郑健和了(另外的中流砥柱黄玉郎和邱福龙的作品销量更好,但口碑差强人意)。这部《西游》,除了在香港作周刊出版外,更在中国的合法动漫网站以易名为《西行纪》每周上载,望能接触广大的中国读者,在点击率为王的网络科技时代,替港漫打出一条新的出路。
作为传统港漫二十多年的忠实读者,笔者最不想遇到的情况就是没港漫可看。但愿和仔此举能够成功,让港漫重回百花齐放的年代! 最后,以一段自创的广告词做结尾,希望能吸引各位看官一同欣赏这部用心之作!
“取经之路艰辛无比,还经之路的难度更是加倍!同一条西天之路,这次不只要面对之前取经时得罪过的妖怪,还要应付帝释天派来的神兵神将!在妖界与天界群起阻拦下,究竟西游一行人如何突破重重困境,成功还经呢?
一切还看《西游》!”
《西游》链接:http://m.ac.qq.com/comic/index/id/54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