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任何“成瘾”的事物,都和教育密不可分,为人父母不先从自身寻找问题,反而希望可以通过 “花钱找教育” 的方式成功改造自己的孩子,这种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许多人认为买了健身房的年卡,自己就拥有了教练一样的好身材,家长们也在教育上交了独属于自己的智商税, 豫章学院就是智商税的归属地。

随着大家对豫章书院的了解,越来越多戒网瘾学校肮脏内脏上的遮羞布被掀开,影视剧中也开始出现对网瘾学校的刻画描写:

《会痛的十七岁》

原型:豫章书院(吴军豹)

根据饶雪漫系列小说《我不是坏女生》改编的黑色物语网络剧。

“别怪我天真,我都原谅了你的世故。”

杨天真,一个普通的高中女生,原本拥有着平静的生活。

他们最后的选择是—— “改造学校”

杨天真就这样被父母的双手送入了无尽深渊。

所谓的改造学校,无非是被光鲜的外表包裹起来的暴力集中营,无论你是否听话,你来到这里总是免不了挨打和惩罚。

在这里,你比监狱的罪犯更加没有人权。

这部片子中对于网瘾学校的刻画多出了一些生动,不似其他影片的死板,拯救成为了主线,被拯救的阿明,他的父亲早已被杨教授的理论深深洗脑,认为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已经成为了一种“病”,需要教授的“治疗”。

当孩子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戒网瘾学校”,他们虽然只是孩子,但是也有了保护自己的本能,反抗和挣扎只会换来更多的“折磨”,男孩们也学着保护自己,于是便有了感谢杨教授的环节,每个人表达自己的错误和改正,当时男主肖枫的表情是:

为什么戒网瘾学校永远无法真正消失?

因为真的有许多家长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想要 依靠自己的金钱改造自己的孩子 ,但没有想到“改造”学校只是把孩子们的所有傲气磨平,灵魂耗尽,最后将干尸——一个活生生的傀儡送还给你。

他可以声泪俱下跪在你面前诉说自己的错处、他可以再也不碰网络和手机、他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去迎合你,但,他再也不是你的孩子,也不再属于你。

或者, 这个孩子从来都不属于你

豫章书院始终是许多大人眼中的天堂。

但他为何在众多支持下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罪状:

(1)冒充警察绑孩子入校

面对人间炼狱,孩子们能做的只有抵抗,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冒充警察将不听话的孩子送到自己的学校 ,他们坚信自己的“毒打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成长,却不明白自己踩在法律的界限上藐视众生。

(2)囚禁式小黑屋

当你进入书院后,第一步得到的是羞辱,众多力大无比的人会向你走来,扒光你的衣服甚至是女孩的内衣内裤,让你赤裸着身体进入“为孩子量身打造”的小黑屋进行反省,馊的饭菜是唯一的维生手段。

肮脏的地板上也许会有蟑螂和老鼠,但也许此时此刻暗无天日的房间里你什么也看不见, 黑暗和无声的环境能带给你的只有绝望和痛苦。

(3)龙鞭体罚常态

在这样一个 暗无天日的牢笼 中,孩子们不仅要面对的是羞辱,更多的还是体罚,龙鞭便是各位“老师”“教官”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所谓的龙鞭就是钢筋做成的棍子——疼痛能使人清醒,疼痛能使人畏惧,疼痛也能让大家更加乖巧。也许你只是一个眼神,就可以换来一顿鞭打;也许只是一刻的迟疑,你就可以得到一天的禁食禁水;大多数进学校的孩子精神原本是健康的状态,也不得不在这样的常态下走向崩溃。

离开了豫章书院的孩子多数都曾经选择自杀 ,也许也是这样的遭遇,让这些原本健康的孩子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人生不值得。”

(4)成为泄欲手段

与其说惩罚,这些为人师表的人们无非是将学生当成了自己的泄欲工具,但更可怕的不仅止于此。

性侵,也是这个学校不可言说的一部分。

美丽的样貌可以给姑娘带来更好的待遇,也可能带来更加可怕的侵犯,孩子们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绝对的权利面前都只能沦为一个牺牲品。因为在校期间被性侵目前精神失常,已经送入了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熔炉》

一大批志愿者为了告倒豫章书院作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牺牲,甚至有许多人自己尚且是孩子却被豫章书院的势力逼到了自杀的地步。

也许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只是看到新闻的时候内心愤怒,能做的也只是在网络平台发出一份声音,但这些年走过来,豫章书院的志愿者们确实日日夜夜与黑暗势力对抗着、付出着、牺牲着......

他们的隐私被无情的扒出,学校和家人受到了无尽的骚扰和恐吓,抹黑、栽赃,一切都是如此戏剧性,但是一切都是如此真实,他们所受到的一切苦难,他们在世人眼中的“蚍蜉撼大树”,在今年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豫章书院关闭,吴军豹也进了监狱。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有更多人心中更多的是善意,我希望不要再有父母亲自把孩子送入一个地狱,豫章书院的倒下是无数人努力出来的一个结果,但只要还有那一类想花钱改造自己孩子的父母,那么这样的交易就永远存在。

教育,从不是表面的两个字而已。

愿网瘾学校从此覆灭,不再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