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性感的镜子  ·  grep ...·  1 年前    · 

常政办发〔 2021〕94号

各镇人民政府, 各街道 办事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虞山高新区(筹)、服装城管委会,市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公司) :

经研究,现将《常熟市推进数字政府 “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熟市推进数字政府 “一网统管”建设 工作方案( 2021-2023年)

按照《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和《苏州市推进数字政府“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3年)》要求,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根据常熟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常熟方案”为目标,按照“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共享数据信息”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决策、服务基层、服务实践”,充分考虑我市基层基础工作现状和社会治理现实需求,以“应用为要、管用为王”为价值取向,建设全市“一网统管”工作体系,实现一屏全观,精确掌握城市运行质态;一图感知,预先洞察城市运行风险;一网通联,提级会办城市治理难题;一体联动,创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以大数据创新提升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能力、城市运营管理能力、社会治理响应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一网统管”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城市运行感知能力全国领先,城市运行管理实现全数据汇聚、全要素融合、全流程监测、全市域覆盖,形成常熟城市运行数据标准、指标体系和机制规范,以常熟城市运行“数字之治”推进“常熟之治”。建成投用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形成各部门、各单位横向多维度协同,市、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纵向四级联动的“一网统管”工作体系,实现“城市运行的仪表盘,政府管理的驾驶舱,应急响应的加速器,群众生活的晴雨表”的工作愿景,提升常熟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形成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常熟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网统管”建设主要有四方面17项具体任务:

(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 “一网统管”基础

完成 “一网统管”建设应用总体方案设计,由“一网通用”的统一电子政务云支撑“一网统管”架构。汇聚“一网统管”全域数据,形成数据资源目录,推动建立“一网统管”主题数据库。加强各类前端感知终端统筹建设,通过联网入云和科学部署,赋能智能应用。推进全域相关要素上图,形成全市“一网统管”一张图。到2023年,实现“一网统管”全域数据100%汇聚,要素100%上图。

1.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 “数字政府”的“一网通用”建设,将“一网统管”纳入政府统一的电子政务云技术框架,加快落实云资源和网络资源升级扩容,到2023年,在做大做强政务“一片云”“一张网”的基础上,实现“一网统管”在基础架构上的一体化运行。(牵头单位: 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相关成员单位)

2.数据标准制定

借鉴国际标准,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业务、视频物联、地图等公共数据的数据治理标准化建设,结合常熟城市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数据汇聚、共享和服务标准,推动各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形成,到 2023年,形成常熟“一网统管”基础性、通用性数据标准,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治理、汇聚、共享、销毁等数据全生命流程管理机制。(牵头单位: 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相关成员单位)

3.数据梳理汇聚

完成各级各单位业务数据和涉及城市运行管理核心参数数据项清单梳理。按照数据标准完成数据治理和数据共享接口开发,并依托 “一网通用”云资源服务能力,将数据汇聚至政务云平台,建立“一网统管”主题数据库。到2023年,全量汇聚城市生产、生活、治理的各类数据,加强城运数据的实时汇聚并实现数据的分级治理,为各单位系统建设、应用场景开发奠定数据基础。(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委政法委,配合单位:市公安局,相关成员单位)

4.数据共享交换

加强政府数据资源平台、共享交换平台等数据公共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数据共享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优化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共享平台的集约统筹能力,形成数据共享从申请、审批、使用、反馈的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牵头单位 :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相关成员单位)

5.地图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地图资源能力建设,做好地图选型工作,依托 “一网通用”基础服务能力中的统一地名地址标准和数据库,叠加“一标多实”、网格基础数据和各类部门业务数据,形成全市“一网统管”一张图。(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资规局,相关成员单位)

6.视觉感知建设

依托全市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和公安大数据 “蓝海战略”,对现有的公共安全视觉感知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遍布城乡的城市运行神经元感知节点,推动前端设备从“只会看、只会录”的信息时代向“会思考、会说话”的智能时代转变,实现在第一时间感知城市运行管理的各类安全风险,形成“点线面相衔接、水陆空相策应”的立体化、智能化新一代城市公共安全视觉感知体系。(牵头单位: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大数据局,相关成员单位,各镇、街道)

7.物联感知建设

加强物联感知设备、数据采集标准化建设。统筹规划建筑物、道路、供水、电力、燃气、环境监测等涉及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各类智能物联感知终端建设、科学部署、联网入云和智能应用,形成感知能力共建共享共用新生态。(牵头单位 :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相关成员单位)

(二)推进智慧平台应用,构建 “一网统管”体系

完成 “一网统管”平台和移动公共平台建设任务,构建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推动各部门应用系统智能化升级,实现与“一网统管”平台互联互通。

8.“一网统管”体系建设

按照苏州总体技术框架,以 “本地建库、二级平台、四级应用”为架构,加快构建“一网统管”智慧平台,实现各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各级智慧体系一体化融合,到2023年,全面完成市、镇(街道)二级智慧平台建设任务,实现平台上下联动、横向联通。(牵头单位: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各镇、街道)

9.移动公共平台应用

推进移动公共平台应用,促进应用生态不断完善,通过平台统一的实人认证、地图服务、即时通讯、消息中心等模块,积极探索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移动应用场景拓展和落地,提升群众平台互动体验,实现城市和谐共建共治。到 2023年,全面完成移动公共平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 市大数据局、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

10.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构建

全面分析常熟城市运行特征,系统梳理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模等手段,强化对土地资源、城市管理、航运水路、旅游景区和客流、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水电气等城市运行、社会治理基础数据的监测、分析、挖掘、应用。到 2023年,形成常熟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为赋能经济运行、公共安全、城市交通、民生服务、市政综治等场景提供支撑。(牵头单位: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

(三)聚焦智能应用建设,赋能 “一网统管”运用

强化各类态势智能感知能力,拓展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智能化应用场景,搭建预防预知研判模型,提高风险预警、评估和处置能力。到 2023年,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经验判断型、被动处置型向人机交互型、数据分析型、主动发现型转变,实现现有“一网统管”事项全覆盖,创新跨领域智能化场景应用,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立体化的治理氛围。

11.赋能城市运行

通过对公共安全、城市交通、气象环境、旅游状况、水电气等城市运行基础数据的汇聚处理,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可视展示、智能调度,为参与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确保城市正常运行,提升城市运行效能。(牵头单位 :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

12.赋能城市管理

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安全生产、交通管理、城市综合管理、违法建筑治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和存储治理、垃圾分类等涉及城市管理要素相关数据的监测、分析、挖掘和应用。根据常熟实际,创新加载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特色智能化应用场景。到 2023年,实现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全覆盖。(牵头单位: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

13.赋能社会治理

聚焦风险防控、网格治理、矛盾调处、扫黑除恶和虚拟城市安全等相关社会治理内容,充分掌控人、地、事、物、情等关键要素,促进信息融合、业务融合,实现社会治理智能联动;加强网络舆情态势智能感知,提高舆情风险预警、评估和处置能力。(牵头单位 :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相关成员单位)

14.赋能应急管理

紧盯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危险化学品、消防、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突发案(事)件、社会信用、金融信贷、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关键环节,搭建预防预知研判模型,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城市安全智慧预警,有效应对城市各类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重大突发事件。(牵头单位 : 市委政法委、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

15.赋能智能运维

借助大数据、智能 AI、机器智能识别技术,结合前端建设的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智能物联网设备箱和后端建立的大数据管理运维平台,实现对各类前端感知设备和平台的全生命周期、全天候的运维管理,自动预警各类感知设备故障,主动预警亚健康设备,实现精准化监测。(牵头单位: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

(四)加强机制融合建设,提升 “一网统管”实效

成立市、镇(街道)二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编制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监督考核。健全 “一网统管”市、镇(街道)二级城市治理体系和市、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应用体系。到2023年,实现市、镇(街道)二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100%实体化运作,市、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应用体系常态化运行。

16.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

推动市、镇(街道)成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简称城运中心),负责数据赋能、系统支撑、信息调度、趋势研判、综合指挥、应急处置等职能,组织、指导、协调、赋能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开展工作,形成信息受理、研判、指挥、调度、决策于一体的有机整体,成为领导决策指挥的参谋中心、日常管理的协调中心、突发事件的应急中心。(牵头单位 :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各镇、街道)

17.加强城运中心配套机制建设

健全 “一网统管”市、镇(街道)二级城市治理体系和市、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应用体系,完善网格划分,推进综治、警务双网融合,通过重构优化基层业务流程,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业务协同工作机制融合建设。到2023年,形成“一网统管”运行管理机制。(牵头单位: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相关成员单位,各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 “一网统管”建设工作推进组,市委政法委和市公安局加强统筹。在市公安局成立市级专班和公安专班双专班,市级专班统筹全市资源,公安专班整合全警力量,通过双专班融合运行、双轮驱动,形成最大工作合力,建立由技术精英团队和城市治理、社会治理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人才库,支撑“一网统管”高水平建设。

(二)安全保障 。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安全可靠。配合数字安全推进组工作,打好 “组合拳”,进一步做优做实制度、技术、管理三道防火墙。抓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严格落实等级保护,突出个人隐私保护工作,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探索运用加密、脱敏、区块链等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和群众隐私。构建面向二级城运平台的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健全风险评估、安全审查、日常监控等机制,严密防范潜在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风险问题。

(三)资金保障 。探索建立用于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开发和内嵌配套业务模块对接改造的 “一网统管”项目库,实施入库项目滚动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审核制度,根据市政府项目管理规定和流程,按照轻重缓急,落实项目资金保障。

(四)机制保障。 建立良好的会商交流机制和清单管理机制,保证系统建设顺利进行。各参与建设单位应建立会商交流机制,通过指定本单位牵头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定期召开专班会议汇报建设进度并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清单管理机制,按时序推进 “一网统管”建设进度。

(五)考评保障 。建立健全 “一网统管”专项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细化明确考核内容和流程,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研判、年考核”的动态管理制度,跟踪整改结果,实现全流程监管和全面评价机制,将每个环节的责任层层落实,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考评,奖惩有据。

附件:常熟市数字政府 “一网统管”工作专班

常熟市数字政府 “一网统管”工作专班

围绕 “精准掌握城市运行质态、预先洞察城市运行风险、提级会办城市治理难题、创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目标,通过对城运数据的监测、分析、挖掘、应用,赋能公共安全、城市交通、民生服务、市政综治等业务场景,服务科学决策,赋能城市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

牵头领导:沈晓东、吴建伟、万晓军

工作召集人:柯志刚、许琦、张井明

首批主要参与部门:市委政法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运局、市水务局、市文体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信访局、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市大数据管理局、人行常熟支行、市生态环境局、常熟供电公司和燃气公司

1.完成发改相关业务“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西气东输常熟段智能识别视频监控补盲加密,2022年底实现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视频监控安装全覆盖

3.完成发改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发改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完成人口、标准地址、交通、警情、舆情等业务数据的汇聚工作

2.完成人口、标准地址、交通、警情、舆情等业务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人口、标准地址、交通、警情、舆情等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人口、标准地址、交通、警情、舆情等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完成资规相关业务“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资规相关业务现有系统改造,汇聚后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资规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资规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5.制定统一的地图资源标准体系,根据“一网统管”要求做好地图选型以及指导做好数据叠加工作

1.完成住建相关业务“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住建相关业务现有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全市“智慧小区”建设任务

4.完成住建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5.完成住建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 完成城管局业务系统改造,汇聚相关业务数据并接入 “一网统管”平台

2. 完成全市垃圾分类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接入 “一网统管”平台工作

3.完成城管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一网统管”城市管理指挥协调、评价监督体系的制定

1.完成水务相关业务“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水务相关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水务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水务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完成卫健相关业务“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医疗健康信息化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卫健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卫健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完成应急相关业务“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应急相关业务现有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应急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应急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完成市场监管相关业务“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市场监管业务现有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市场监管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市场监管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 完成人行常熟支行相关业务 “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 完成全市各银行分行、支行及各网点等地的各类技防感知设备的补盲加密, 2022年底实现智能化采集设备全覆盖,并接入市级雪亮技防网

3.完成人行常熟支行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人行常熟支行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 完成生态环境相关业务 “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 2021年—2022年,每年至少培育2个雪亮技防工程赋能生态保护方面的创新智慧应用典型

3.完成生态环境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生态环境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完成电力基础资源“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供电相关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供电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供电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

1.完成燃气相关数据“一网统管”数据汇聚工作

2.完成燃气相关系统改造并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工作,在建新建系统按照“一网统管”相关标准进行规划

3.完成燃气相关业务“一网统管”配套运行机制的建立

4.完成燃气相关业务“一网统管”运行指标体系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