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剧情进行不到三分之一,希区柯克就安排女主领了个盒饭。
让观众一时摸不着头脑,注意力从钱转移到杀人凶手是谁,但后续对报纸包着的钱的不少特写镜头又使观众在思考诺曼是不是谋财害命?
直到诺曼把车连带玛丽安的尸体以及四万块一起沉进沼泽里,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诺曼根本不知道四万块这回事,那么凶手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剧情当中,希区柯克在观众的脑海中埋下了两大悬念,凶手是诺曼的母亲吗?她的杀人动机到底是什么?
故事真的这么简单吗?那他就不是希区柯克了。
随着案件的扑朔迷离,希区柯克让私家侦探出场,他带着观众的疑问为观众答疑解惑。
侦探到了贝茨旅馆,查出了诺曼确实有嫌疑,玛丽安也确实遇害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测,侦探走进了诺曼的私宅,真相即将大白。
观众怀着惴惴不安的心,跟着侦探揭晓谜底。
但被冲出的女性打扮的凶手打破了这一想法,因为“她”杀了侦探,调查就此终止。
侦探的被杀正好说明了一点,杀害玛丽安和侦探的凶手都是诺曼的母亲,而诺曼是帮凶,一直在为母亲善后。
故事进行到这,观众总算放松了一下。
现在就等其他人过来戳破诺曼的假面,让他和他的母亲绳之以法了,这个人便是玛丽安的姐姐莱拉和男友山姆。
莱拉与山姆找到了警长,告诉了他所有事情,希望他能去贝茨旅馆实地调查一下,可是警长却不止一次的推辞。
这一行为令观众和莱拉、山姆很迷惑。
明明真相就摆在眼前,警长为何无动于衷,难道他也是诺曼母亲的帮凶之一,他们真的是谋财害命?
可诺曼在处理玛丽安被害现场时,根本没有注意到报纸里的钱,还将其一并扔进了沼泽中,那么警长不理不睬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此时的进度条已经快撑不住了。
观众觉得警长这里应该就是案件最后的真相了。
但希区柯克岂是庸俗的悬疑导演,让观众猜到他的意图,那他就不是大师了。
警长的一番话又让观众迷茫了。
他言之凿凿说诺曼的母亲早在十年前就入土了,当时有很多人参加了葬礼,不可能是杀人凶手。
这个反转的出现直接让观众和片中的莱拉、山姆呆若木鸡,如果诺曼的母亲早死了,那私宅里跟诺曼对话的女声是谁,穿女装的凶手又是谁?
带着这个疑问,莱拉和山姆走进了贝茨旅馆,代替观众抽丝剥茧。
他们两人先合为一路检查玛丽安曾住过的1号房,再兵分两路,一路拖住诺曼,一路到私宅找诺曼母亲。
此后他的人生由两种人格主导,一种是母亲人格,一种是自己人格。
杀人时是母亲人格,不希望诺曼被其他女人抢走,其实是诺曼缺爱的外显。
处理现场时是自己人格,胆怯、内向,不善言辞,希望与人交流,但又被母亲控制。
听完心理医生的讲述,观众与莱拉、山姆方才醒悟,但希区柯克直到结尾仍然没有放过观众的意思,他又开始布设谜团了。
镜头一转,来到了关押诺曼的房间。
这时的诺曼被母亲人格主导,可母亲人格并不认为自己杀人有罪。
反而开始表演,展现自己善良、柔弱的一面,想要骗过警察,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不是真正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