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实验室才发现导师学术上开始走下坡路,得不到导师的指导,或者被分配去做不喜欢的工作……这类问题你遇到过吗?你是怎么应对的?对“二导师”心怀不满,天才物理学家竟试图投毒谋杀。
好不容易打败一众竞争者,进入向往的实验室,却发现一年到头和 PI 说不上几句话,真正负责指导你的只是个“二导师”?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名气大的导师未必是最合适的,他们可能更难以兼顾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平衡。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年轻时也踩过这个坑,最终情绪崩溃的他差点害死了“二导师”。
他是一个天才,他是一个传奇。他被世界誉为“原子弹之父”;他曾两次荣登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他研究广泛,从天文、核物理、宇宙射线、量子场理论、量子电动力学到基本粒子;他雄辩,善于组织管理,精通八种语言,尤爱读梵文《薄伽梵歌》。他就是著名的犹太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他的传奇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重点说说他在欧洲求学过程中试图毒死导师那段。
奥本海默1904年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就是个神童。1925年毕业于哈佛(三年时间读完了四年的学业),随后去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他先给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写信,希望能进卡文迪许实验室,并且得到了物理学大牛布里奇曼(Percy Williams Bridgman,1946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推荐。无奈卢瑟福不给布里奇曼面子(主要因为奥本海默擅长理论物理而非实验物理),拒绝了奥本海默。
不过后来,奥本海默还是被卢瑟福的导师、也是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约瑟夫· 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接收了。卢瑟福虽然也算大师、伯乐,曾培养出了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比起自己的导师汤姆逊在“慧眼识珠”方面似乎还逊一点。汤姆逊担任实验室主任的34年间,创立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研究学派,从卡文迪许实验室走出了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当然也包括他把天才奥本海默留在了卡文迪许实验室。
作为实验室主任的汤姆逊,忙碌程度估计不亚于当今中国的某些院长、所长,再加上年事已高,他把带学生奥本海默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卢瑟福。卢瑟福嘛,手下自然也学生一大堆,忙就不用说了,再加上本来就不怎么喜欢热衷理论物理的奥本海默。于是他又把奥本海默推给了自己的弟子帕特里克·布莱克特(Patrick Blackett,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奥本海默试图毒死的,正是布莱克特。
布莱克特比奥本海默没大多少(仅七岁),说他是奥本海默的导师可能不太准确(Wikipedia中的原话是“He developed an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with his tutor, Patrick Blackett”,可见他们的关系恶化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实际上,也许相当于国内所说的“大师兄”。其间,布莱克特强迫奥本海默去做奥本海默最讨厌的实验物理那点破事,奥本海默心里当然不爽。“NND,你以为你是谁?不就多吃几年饭嘛,用得着指手画脚的!看我不毒死你丫!”当时已经相当抑郁的奥本海默,悄悄从实验室拿了点化学药品,准备毒死自己的Tutor(导师)布莱克特。也许因为奥本海默操控化学药品的能力太差(据说是把一个注有化学毒物的苹果放在布莱克特的桌子上),也许因为布莱克特太细心负责了,反正药品还没送到布莱克特口中,布莱克特就发现实验室药品丢失了,于是上报到了学校。结果,奥本海默背了个留校察看(Probation)的处分,还得定期去看心理医生。
布莱克特|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1926年,忍无可忍的奥本海默放弃了自己在剑桥大学的学业,转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玻恩(Max Born,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27年3月,奥本海默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在德国一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算不算天才?据称,论文答辩时,在座的评审教授竟无一人敢发言反驳。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莱顿大学、苏黎世大学工作过。后来,奥本海默在加州伯克利培养了大批顶尖物理学家,并形成美国物理学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派。再后来到了1942年,他被任命为“曼哈顿原子弹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成功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为此,他后半生充满了内疚和担忧,还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虽然奥本海默一生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他的成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