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校友名单 (1953—1958 华中工 学院)
本科生校友名单 (1926—1952 湖南大学 国民政府教育部)
本科生校友名单 (1921—1925 湖南公立 工业专门学校)
硕士生校友名单 (1981—2015)
博士生校友名单 (1981—2015)
弹指一挥,四载匆匆从指尖滑过。学长、学姐们将阔别多年的母校,或进入社会,迈入工作岗位;或进入更高一层的学府,追寻自己的梦想。学长、学姐们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当中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临近毕业也有一些话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于是笔者最近采访了一位优秀的毕业生—邓贤哲学姐,希望这些文字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早清醒一步,尽量更早,更快,更顺利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邓贤哲,中共预备党员,来自电自1702班,在中国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最佳团队奖。综合保研成绩排名为2/249,目前已保研到华中科技大学。
获奖经历:
国家奖学金;
中国机器人大赛“武术擂台赛-视觉挑战项目”全国季军(一等奖);
中国机器人大赛“武术擂台赛-视觉挑战项目”最佳团队奖;
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创新创业类);
湖南大学优秀毕业生(创新创业类);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S奖”;
连续三年获得湖南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连续两年获得湖南大学一等奖学金;
Q1:学姐可以讲一讲自己竞赛方面的经历吗,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吗
A1:我当时主要参加的是中国机器人大赛中的“视觉挑战项目”,当时我觉得参加这次比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它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勇敢,比赛之前我一直觉得编程很难,感觉自己也只是浅尝辄止。参加比赛之后,在队友们的的帮助下,我渐渐觉得很多难题也是由浅入深,可以慢慢解决攻克。虽然也体会到编程、做机器人确实是一个很难、很复杂的事情,但是只要有了这个开始,就会感觉自己离目标近了一步。所以我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对于自己喜欢、向往的事情勇敢地去尝试,可能它很陌生,可能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基础,但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是一定非要从系统理论开始,第一次接触时可能特别陌生,但第二次学习时印象也会特别深刻。比如:当时做完比赛,我再学习相关单片机的理论课程的时候,感觉有些理论就会更容易理解,同时回忆以前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新的解释,会感觉很有成就感。
Q2:竞赛中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学姐可以讲一下自身的创新经历吗
A2:我觉得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一定是什么特别复杂的改变,其实只要顺应需求,就能水到渠成。参加机器人比赛时,比赛的机器人主办方会提供一个基本的程序,但是如果想要让机器人在比赛中发挥的更好,就需要在硬件或者软件上做一些创新优化。只要怀着“设计机器人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如何让它更好更贴切地达到这个目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想到的一些解决方法很自然地就有“创新”的意味在其中。
因此我认为参加竞赛也确实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因为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问题,同时解决的空间也很大,很多方向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在不断思考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享受这种创新解决问题的感觉,以后对难题的解决也更有主动性。
Q3:在确定要继续读研的基础上,如何确立理想院校和方向?
A3:我保研时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众所周知,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很强的院校,并且我是湖北人,毕业之后也想留在附近发展。
我选择了电力系统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因为当时我正在学习这门专业课,而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和擅长它。同学们在大三的时候会学习很多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课,这个时候可能会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要把握大三学习的黄金期。
Q4:可以描述一下你的一天吗?
A4:平时在学校的时候课程还是比较忙的,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学生会,每天在完成课上的任务和课后的作业之后,就是去完成学生会的工作了,也经常去参加一些志愿者工作或者是筹备一些活动;大二大三的时候专业课程就更多了,因此课后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比较多,另外因为课程原因还要去做很多实验。如果某一天效率比较高,有空闲的时间,我也会选择劳逸结合,和同学们一起出去放松一下。
Q5: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吗?
A5: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讲,课下要做好巩固与复习,因为一旦上课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课后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弥补。其次,可以每天早上列一个清单,将这一天的事宜全部安排好,这种方法我也是向他人学习到的,亲身实践之后发现很有效。最后呢,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约自习,我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就经常与我的室友一道去研究生楼自习,这样复习的过程很充实,大家互相监督效率也很高。
此外,大一大二通常不是很忙,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竞赛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