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温柔的木耳  ·  Remediate anonymous ...·  1 年前    · 
爱旅游的花卷  ·  Invoke-Command ...·  1 年前    · 
腼腆的卡布奇诺  ·  torch.distributed.barr ...·  1 年前    · 
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 木梁 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硬山建筑以 小式 为最普遍,清《 工程做法则例 》列举了七檩小式、六檩小式、五檩小式几种小式硬山建筑的例子,这几种也是硬山建筑常见的形式。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民居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作主房,有时也用做 过厅 。六檩前出廊式用作带廊子的厢房、 配房 ,也可以用做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 后罩房 。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罩房、 倒座房 等。
硬山建筑,也有不少大式的实例,如宫殿、寺庙中的 附属用房 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筑有带斗拱和无 斗栱 两种做法,带斗栱硬山实例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 一斗二升交麻叶 不出踩斗栱。无斗栱大式硬山实例较多,它与小式硬山的区别主要在建筑尺度(如 面宽 柱高 、进深均大于一般的小式建筑)、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 筒瓦 ,置脊饰 吻兽 或使用 琉璃瓦 )、 建筑装饰 (如梁枋多施油彩画,不似小式建筑装饰简单素雅)等诸方面。

古代建筑 庑殿建筑

庑殿 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 垂脊 ,故庑殿又称四阿殿、 五脊殿
庑殿建筑是 中国古建筑 中的最高型制。在 等级森严 封建社会 ,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 坛庙 一类皇家建筑,是 中轴线 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 午门 太和殿 乾清宫 太庙 大戟门、 享殿 及其后殿,景山 寿皇殿 、寿皇门,明 长陵棱恩殿 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 商埠 、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 政治地位 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 文物价值 艺术价值

古代建筑 歇山建筑

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气势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论帝王 宫阙 、王公府邸、城垣 敌楼 、坛壝寺庙、 古典园林 及商埠铺面等各类建筑,都大量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就连古今最有名的复合式建筑,诸如 黄鹤楼 、滕王阁、故宫角楼等,也都是以歇山为主要形式组合而成的,足见歇山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建筑与悬山建筑的 有机结合 ,仿佛一座悬山屋顶歇栖在一座 庑殿顶 上。因之,它兼有悬山和庑殿建筑的某些特征。如果以建筑物的下金檩为界将屋面分为上下两段,那么上段具有悬山式 建筑形象 和特征,如屋面分为前后两坡,梢间 檩子 向山面挑出,檩木外端安装 博缝板 等;下段则有庑殿建筑的形象和特征。无论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这些基本特征。
尽管 歇山式 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但对构成这种外形的内部构架却有许多特殊的 处理方法 ,因而形成了多种构造形式。这些不同的构造与建筑物自身的 柱网 分布有直接关系,也与建筑的功能要求及檩架分配有一定关系。

古代建筑 出水、回水

中国古建筑 出檐 出檐深远,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规定。清式 则例 规定:小式房座,以檐檩中至 飞檐椽 外皮(如无飞檐至老 檐椽 头外皮)的 水平距离 为出檐尺寸,称为“上檐出”,简称“上出”,由于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称为“出水”。无斗拱或小式建筑上檐出尺寸定为 檐柱 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则上檐出尺寸分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头占2份, 飞椽 出头占一份。
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为柱高的1/5或柱径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为台明出沿,对应屋顶的上出檐,又称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径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 挑尖梁 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为上出檐的3/4。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 回水 ”,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 保护柱 根、墙身免受 雨水侵蚀 的作用。

古代建筑 步架、举架

步架:清式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双脊檩卷棚建筑,最上面居中一步则称为“顶步”。在同一幢建筑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顶步在尺度上有所变化外,其余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式廊步架一般为4D- 5D ,金脊各步一般为4D,顶步架尺寸一般都小于金步架尺寸,以四檩卷棚为例,确定顶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将四架梁两端檩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顶步架占一份,檐步架各占二份,顶步架尺寸最小不应小于2D,最大不应大于3D,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调整。
举架:所谓举架,指 木构架 相邻两檩中-中的 垂直距离 (举高)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清代建筑 常用举架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等。表示举高与步架之比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为五举,称为“五举拿头”。小式房屋或园林亭榭,檐步也有采用四五举或五五举的,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过八五举。大式建筑脊步一般不超过十举,古建筑屋面举架的变化决定着 屋面曲线 的优劣,所以在运用举架时应十分讲究,要注意屋面曲线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缓。千百年来,古建筑匠师们在举架运用上已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檩房,一般为檐步五举、脊步七举。七檩房,各步分别为五举、六五举、八五举等等。大式建筑各步可依次为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 阿房宫 ,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 未央宫 宫城 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 刘邦 曾因见到这座 宫殿 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 萧何 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 统治阶级 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 秦汉 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 中国古代建筑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 故宫
故宫规模
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 紫禁城 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 宫廷建筑 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 乾清门 ,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 分界线 。外朝以“ 三大殿 ”——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为主,前有 太和门 ,两侧有 文华殿 武英殿 两组宫殿。内廷以“ 后三宫 ”——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 为主,它的两侧是供 嫔妃 居住的 东六宫 西六宫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 总体布局 ,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 前朝后寝 ”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 设计思想 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 汉白玉 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 御路 ”。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持续性艺术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故宫是最能体现建筑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持续性艺术的最好的例子。人们从 天安门 一步步走进故宫,穿过 端门 午门 时,两旁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 朝房 ,再进去就是太和门和“三大殿”,这一系列建筑、特别是其中的三大殿仿佛是一部乐章中的一个重要 乐段 。然后又出现“后三宫”。它们是大同小异建筑的不断的重复,可说是又一个乐段,或者说是乐曲主题的“变奏”。而每一座宫殿的本身,也都是由许多构件形成的重复。至于东西两侧比较低矮的廊、庑、楼、门等建筑则犹如配合主调的伴奏。这样,人们漫步故宫中的感受,是在 时间进程 中对一系列连续的 空间序列 印象所产生的总和,这与乐曲的 艺术效果 是很相象的,所以,整个故宫,就象一部大型的、凝聚的乐章。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 中国古典园林 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 建筑界 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 园墅 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 苏州古典园林 相当可观。在 刘敦桢 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论述的古典园林就有十五处( 拙政园 留园 狮子林 、沧浪亭、 网师园 怡园 耦园 艺圃 环秀山庄 拥翠山庄 鹤园 畅园 、壶园、 残粒园 王洗马巷 某宅庭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 沧浪亭 和网师园,都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 北方地区 ,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 颐和园 和北海,以及河北 承德 避暑山庄 ,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 宫苑 ,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 艺术手法 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 园林艺术 。从我们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首先
中国古典园林的 园景 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 自然山水 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 中国园林 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 造园 ,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 借景 ”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 欧洲大陆 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 江南私家园林 ,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 漏窗 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 留园 ,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 风景画 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 江南水乡 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 平方公里 ,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 谐趣园 。但在这许多景区中, 昆明湖 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 传统手法 。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 中建 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 复廊 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 玉泉山 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 西堤 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 佛香阁 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 中景 、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 园冶 》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 知春亭 ”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 北海公园 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 红叶 、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 殿春簃 ”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 芍药花 来造景的。
第三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 民族风格 的各种建筑物, 如亭 、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 艺术形象 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 丰富多彩 ,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 拙政园 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 五龙亭 。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 建筑艺术 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 颐和园 十七孔桥 玉带桥 。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 瘦西湖 五亭桥 ,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距太原120公里的盂县 藏山 ,原名 盂山 ,因形似盂状得名。藏山得名于千古传诵的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首的“赵氏孤儿”,后人为颂扬 程婴 公孙杵臼 等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 藏山祠 祭祀, 代代 香火不绝。藏山祠坐落于藏山腹地,现存建筑除寝宫为 元代建筑 外,其余均为明、清两代重修增建,为 山西 省第三批 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村藏东岳
北枕 汾水 ,南接绵峰,位于 介休 小靳村 东岳庙 ,虽地处偏僻,名声也不及北京 朝阳区 、山东 泰安 市等地的东岳庙,但从建筑学角度来看,它是山村古道观少见的典型遗存,加之庙内彩塑、壁画有着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在道教界声誉颇隆。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东岳庙 到底有着怎样的奇特之处?在特殊年代,众多文物单位被毁,该庙为何能够保存下来?发生在2009年的那次彩塑头像失而复得又是怎么回事?
广东古建的代表有 陈家祠 佛山祖庙 。镬耳屋是 岭南 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 镬耳屋 ”。鑊,是古时的一种 大锅 ,鑊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镬耳屋又象征着 官帽 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唯有功名的乡村方能采用,也是当时家境殷实的象征。 [1-3]
镬耳屋 的内部格局是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的肌理。“三间”指的是排成一列的三间房屋,其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居室。三间房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的房屋即为“廊”。“两廊”一般用作厨房或门房。这种廊檐相间的布局,刻意营造虚实相结合的意境,不但较于闭塞自封的北地建筑更显开放,而且还拧开了一道实用的阀门:一方面便于空气流通、消暑散热;另一方面靠着廊庑连接了建筑的骨骼,起到隔绝风雨、遮挡阳光的作用。当然,有的镬耳屋的间数不止如此。开间越多意味着等级越高,这自然与先民的 等级观念 相关 [3-4] 。广东现存的镬耳建筑群有 碧江金楼 资政大夫祠 黄飞鸿纪念馆 锦纶会馆 庐江书院 岭南印象园 沙湾古镇 大旗头古村 、黄埔村、 周氏大宗祠 黄埔南湾村 坑贝古村 塱头古村 阮埇村 罗格孔家村 碧江村 等等。
进行古建筑修缮时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保护古建筑,保护其文物价值。
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新材料的使用不是替换原材料,而是补强或加固原材料、 原结 例如。古建筑的某个构件有所损坏时,首先不应当用新材料(如水泥、钢筋等)来替换原材料,而应考虑用灌注 黏合剂 ,使用 金属材料 加固等办法将原材料保存下来:用与原材料质地相同的 构件更换 旧构件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对于一些具有 可逆性 (即可以拆除而不损坏文物)的新材料(如金属材料)的使用可以提倡,因它既可起加固作用,又不破坏原材料的质地,在有更好的办法或更优良的材料时,还可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将其拆除。对于一些不具可逆性的材料(如化学 物质 )的使用,应十分慎重,经过实验取得成功经验后才能使用:若不是十分必要时,也不应使用。
古建筑修缮时新技术的应用在不改变古建筑本身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又能减少 劳动量 , 减轻 劳动强度 和加快速度,应予以提倡。但为了保持原有的工艺效果,部分工序还应使用传统的 工艺技术 。例如,古建筑原有木、石构件表面的处理和油饰彩画等,使用新技术很难达到原有的工艺效果,因此,在进行此类古建筑修缮时还是以传统手工做法处理为好。
位于河南 卫辉 卫辉古城 东北隅,2006年05月25日, 望京楼 作为 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单体古建筑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达33米,宽30米,进深19米,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 砖石结构 。共分两层,外壁用 青石 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外壁中间有白石 腰檐 。第一层东、西、北三面共有四窗,为券顶,青石 窗棂 残迹尚存。在东、西南角各辟一石 券门 ,青石门框,由两门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层楼。首层建十字 拱券 ,四面辟门,高大宽敞。每券门上有两道木栏杆槽,下有一道 石栏杆 (50公分) 槽。北券有四门,均为青石门框。由东西两门沿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二层楼。第二层原有五间歇山式大殿,名曰:"崇本书楼",是供父子藏书和习书画的宫室。崇本书楼已毁,大殿柱础尚存。大殿前、左、右有回廊,殿后有两个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