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十三五规划建议


一、笔者初步设计的宁西高铁河南段走向 正线走向:西峡-内乡-镇平-南阳(与郑渝高铁并站)-唐河-泌阳-桐柏东(吴城、毛集镇一带)-信阳(与京广高铁并站)-罗山-潢川-固始,全长约530公里。 配套工程:泌阳-驻马店联络线,接规划中驻马店-阜阳、驻马店-周口-商丘-济宁等地方支线铁路,全长约70公里。 技术标准:正线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兼顾轻快货物;泌阳-驻马店联络线单线电气化、预留双线、客货共线。 设计时速:正线南阳以西200以上、南阳以东250以上;泌阳-驻马店联络线客车200,货车120。 二、豫南地区人口区位和经济现状的不协调 在河南省南部地区,有南阳、信阳、驻马店三个地级市,并称为豫南地区,这里面积辽阔、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的南阳曾经是东汉的陪都,号称南都,曾是中国境内一流的大都市,驻马店地区从西汉建立汝南郡开始,就是汉王朝的大郡,汝南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在朝廷为官的不计其数,号称汝半朝。这里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驻马店的汝南到民国还是豫南道的治所。这里本应是文明富庶之地,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有数字为证: 南阳市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信阳市面积1.89万平方公里,驻马店市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三地合计面积6.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6.7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3分之1。南阳市人口1000多万,信阳市人口800多万,驻马店市人口700多万,三地合计人口2500多万,占全省1亿总人口的4分之1。因此,豫南地区对于我省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 但是,根据各地官方公报,2013年南阳市GDP为2500亿、信阳市为1581亿、驻马店市为1542亿,三地合计5623亿,仅占全省3.22万亿经济总量的6分之1。可以看到,豫南地区经济占全省的份额,远远低于面积和人口在省内的比例,也就是说豫南地区的发展水平是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豫南地区地处中原经济区南部边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北临中原城市群、西接关中城市群、东有皖江经济带、南靠武汉城市圈,豫南地处中央,却远离任何一个区域经济区核心,成了名副其实的夹心层、四不管,边缘化日趋严重。 随着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新乡-许昌为主轴的中原城市群的高速发展,远离省内发展重心的豫南地区与省会周边的差距肯定会越拉越大,甚至用“豫南塌陷”来形容也一点都不过分! 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偏僻、经济薄弱、增长缓慢就是豫南地区的现状,如果不能提振豫南经济,将在省内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严重制约我省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要拉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尤其是高铁。如果能修建宁西高铁,可以将豫南三市串联起来,向东直达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头西安,横向交通得到了强化,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豫南地区将不再是发展的死角。如果说京广高铁、郑渝高铁挺起了豫南的脊梁,那么可以说宁西高铁将为豫南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豫南培育出经济中心,让中原大地发展更加均衡。让豫南恢复历史上的繁荣! 三、修建宁西高铁有诸多理由和好处 1、宁西高铁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意义重大,符合多项国家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 从宏观角度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经济开发的重点区域,习近平主席在近期召开的北京APEC峰会上更是专门强调要加强“一路一带”建设,宁西高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西安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之间最便捷的铁路通道,意义重大,完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 从微观角度看,南阳西部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和省直管邓州市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核心区,南阳市为保证水质投入了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关停了一大批效益良好的工矿企业,移民数十万,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此国家专门出台相关文件表明要予以补偿和扶植。同时,南阳所辖南召县、西峡县、内乡县、淅川县、镇平县属于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规划范畴,信阳东部潢川县、固始县、淮滨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和驻马店东南部新蔡县属于国家大别山片区发展与扶贫规划范畴。宁西高铁恰好从上述区域穿过,从补偿库区,提高库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库区群众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以投资拉动经济,扶贫济困,缩小地区差异等方面考虑,宁西高铁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宁西高铁可以极大的提升宁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也符合我国干线铁路客货分线的发展趋势。 现有宁西铁路定位低、标准差、时速慢,且客货混跑造成客车货车相互影响,效率低下,举例说明:宁西铁路南阳到西安仅452公里,当前最快的客车却需要7个多小时之久,南阳到上海1004公里,当前最快的客车需要近16个小时,平均时速仅60多公里,和高铁动车动辄200公里以上的时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米字型高铁建成后,京广高铁和京广铁路、陇海高铁和陇海铁路、郑合高铁和漯阜铁路、郑太高铁和太焦铁路、郑渝高铁和焦柳铁路、商杭高铁和京九铁路将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我省境内主要的铁路干线,除了宁西铁路,都有了与之平行的客运专线,而宁西铁路在我省境内长达500公里,与京广、陇海铁路不相上下,对豫南地区发展举足轻重,如果宁西铁路不能高速化,河南的铁路就不能称为高速化!何况,从我国铁路客货分线的大趋势看,也需要宁西高铁。 所以,若将既有宁西二线作为纯货运铁路,运输能力可以提升到1亿吨以上,能更好的分流陇海铁路运输压力,同时,新建时速200公里以上宁西高铁作为客运铁路,使豫南地区到西安方向由目前的7小时以上压缩到2个小时,到上海方向由目前的16个小时压缩到5小时左右,可以极大的缩短豫南与东南部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极大的提升宁西通道的运输效率! 3、以陇海高铁为主轴,宁西高铁为副轴,“双轴联动”、“左右逢源”,十分有利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宁西高铁东端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总量最大的长江三角洲,西端为我国重点扶植、发展潜力最大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宁西高铁中段经过中原经济区南部地区,形成中原经济区南部东西方向快速铁路通道,极大增强了中原经济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联系,与贯穿我省北部的陇海高铁一起,形成南北“双轴联动”的局面,促进我省全境与两大经济带的充分融合,奠定了我省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辐射带动、产业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树立了我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部地区联络的桥头堡地位,使我省在全国经济大格局中呈现出“左右逢源”的态势,对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极为有利! 4、使我省高铁由辐射型升级为网格型,优化了整体布局,增加了路网灵活性,强化了我省在全国交通的中心地位,巩固了郑州铁路局在全路的枢纽地位。 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是我省一项意义重大的民心工程,可以使全省各地级市都与省会郑州通过高铁直接相连,对我省经济发展作用十分突出!截止目前,京广、郑西高铁早已开通,郑徐高铁开通在即,郑太高铁即将通车到焦作,郑渝高铁年底开工,郑合高铁国家已批复,郑济高铁也快速推进,可以说,郑州米字型高铁网已成定局,未来3至5年内将全部落实!这是全省人民欢欣鼓舞的大好事! 然而,米字型高铁网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说来,由于郑州在我省地理位置偏北,导致米字型高铁网呈现“北部多,南部少,中间密,外部稀”的弊端。 我省最北端的安阳,与郑州直线距离仅为160公里,而驻马店与郑州直线距离为200公里、南阳与郑州直线距离为220公里、信阳与郑州直线距离更达到了300公里之遥,因此,豫南三市很难接受到陇海高铁的辐射和带动。 而且,京广、郑太、郑济、郑渝、郑合都以沟通南北为主,除了陇海高铁外,缺少东西走向快速铁路,尤其是面积广大、人口密集豫南地区,仅有一条单线的宁西铁路,虽然正在建设二线,但是标准仍然非常低,只有时速120-160公里,个别路段甚至还要限速到80-100公里,定位于货运为主,客运能力严重不足,在高速铁路遍地开花的今天简直不值一提!虽然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解决了豫南地区的南北向交通问题,但是东向西交通依然无法解决,经测算,若豫南三市2500多万人往西安、上海方向都经郑州通过陇海高铁中转,则需要多绕行200-500公里,既不科学,也不经济,而且加重了本已拥堵不堪的郑州铁路枢纽的负担。所以,豫南地区急需宁西高铁作为快速便捷的东西向铁路通道! 国家规划的城市群中,有以驻马店、南阳、信阳、随州、枣阳、襄阳为组成的鄂豫城市群,规划2030年正式建成,宁西高铁正为此城市群奠定了交通骨架,宁西高铁的建设,将会促进这样城市群的发展。 5、宁西高铁呼声越来越高,沿线相关省份均有意修建宁西高铁,已基本达成共识,我省只需积极跟进配合即可。 陕西省已规划西安-商洛城际铁路,安徽省已规划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并计划延伸至西安,近日合肥提出的高铁发展战略里更是明确说到“合西力争”,即全力争取合肥至西安高速铁路,这与本方案的宁西高铁完全吻合! 可见,宁西高铁东段和西段都已纳入所在省份城际铁路规划,而宁西铁路900多公里有500多公里在我省境内,若将我省将固始-信阳-南阳-西峡城际铁路也纳入规划,再稍加延长与陕西、安徽的城际铁路对接,即可形成宁西高铁! 最有效的办法是三省协调,将各自的城际铁路整合为一条完整的宁西高铁一次性报批,三省团结力量更大,可大大加快项目进度。 综上所述,宁西高铁对于全国、全省都有重要意义,2015年底宁西铁路二线即将建成通车,宁西高铁理应提上议事日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豫南不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2500万豫南人民渴望发展、追求进步,希望能够更好的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热潮的心情越发迫切,盼望宁西高铁的想法越发强烈! 笔者冒昧的代表豫南人民,恳请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宁西高铁纳入十三五规划,并联合安徽、陕西一并上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铁路网规划,争取项目早日落实,尽快开工,造福人民!

◆留言时间: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