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1 月 18 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14 级能源系学生乘车前往昆山,在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经行了参观和学习。 薄雾冥冥,清晨的露水润湿车窗,伴随着引擎声的停歇,映入眼帘的是一抹青翠的绿色。再往前看去,灰色优雅的一排排建筑,隐没在浓密的树荫里,颇有几分“遗世独立”的韵味。这里便是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
刘建国老师热情地带领我们走入研究院,开始给我们娓娓讲述关于这里的一点一滴。 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是昆山市政府和南京大学共建共管,经昆山市人事局编制办公室批准的自收自支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在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紧密结合昆山的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以昆山的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为主导,广泛开展技术转移、协同开发和公共技术服务,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和激情,像是在介绍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想要将它们所有的美感和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
刘建国老师介绍新能源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接着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能源城市建设规划的理念。在他的描述中,未来人类城市规划的方向和能源的使用,将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从碳循环到氢循环的改变。按照这样的理念,人类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在一定的催化条件下促进水的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将被制备成氢氧燃料电池,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能量。为了达成这样的规划,需要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所以研究院以下面四个方向作为工作的主要中心,分别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研发,纳米铂催化剂的研发,生物质能源的栽培和利用,纳米染料光敏电池的研发。每一项研发工作都凝聚了科研人员的无数心血,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终究有一天会实现。
随后,我们参观了二楼的风力发电机,他们做的是纵轴发电机,效率高很多,但是我们知道江苏地区刮风的天气很少,而且风也很小,所以风力发电也很难大规模应用,不能并网。所以这种发电机大多是和太阳能板一样应用在路灯上,实现互补,因此功率也很小,我们看到的几个风机最大的也只有 400w ,最小的只有 25w 。
李伟老师介绍智能 LED 灯光系统
研究院的走廊顶上装了很多 LED 灯。 LED 灯光非常节能环保且寿命长,因此已经基本取代了白炽灯。给我们介绍智能 LED 灯光系统是李伟学长,他是南大匡亚明学院的毕业生。学长介绍说,走廊上装的 LED 灯都是用智能软件控制的,可以编组之后控制几个或者任意一个开关,也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它们的亮度,真正是智能灯光啊!在新能源城市的规划中它们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左边的一个教室,一进去我们就被天花板上点缀的满满的发光的“小星星”吸引住了,学长说这些也都是 LED 灯,不过它们比较特殊,利用 RGP 三元组件,控制不同的电流大小即可产生不同的颜色组合,再将几个编为一组,让不同组变成不同颜色就能产生各种图案,非常酷炫,而且它们也很节能,每个小灯功率只有 1 点几瓦。
告别了李伟学长,我们继续向前参观实验室。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神奇的小球藻养殖缸,里面有 LED 灯,照明使小球藻 24 小时生长,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这些小球藻是用来生产生物柴油和养生茶的,说不定马上就可以在淘宝上看到它们生产出来的养生茶。在它对面,我们看到了地沟油回收利用的实验室,里面有脱色除杂装置,主要是将回收的地沟油中的有害杂质去掉,然后利用酯交换反应将它变为生物柴油。
ppt 展示
最后,刘建国老师在会议室用 ppt 给我们展示了桑莱特公司的历史以及获得的各项支持和荣誉,他告诉我们桑莱特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因此他鼓励我们毕业之后可以去桑莱特,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各项利民的产品。
合影留念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不至于变得只会纸上谈兵。能真正理解课堂上的知识,也能更深入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这才是这门课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