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汉绣基地购买的‘汉绣’怎么是苏绣呢?”上周末,来武汉赏樱的张佳旻特地到汉绣基地买了一件绣品,不料带回苏州后,有20多年刺绣经验的母亲看后却说是苏绣,在苏州绣坊随处可见。
昨日,辗转联系上本报记者后,张佳旻说,她曾在外地买过粤绣、苗绣,但遇到“伪绣”还是第一次。
汉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装饰性强,在中国刺绣行业中自成一格,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旺季渐至,作为荆楚文化“活化石”的汉绣,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然而,游客购买到“伪汉绣”并非个案。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冯泽民曾对武汉汉绣市场做过调查。他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汉绣绣品七成是“伪汉绣”,正宗汉绣仅三成。
冯泽民是首部汉绣研究专著《荆楚汉绣》主要作者。他说,因为针法的原因,同一种类的汉绣绣品耗费工时比苏绣更长。“伪汉绣”既有武汉本地绣工绣的苏绣冒充汉绣,也有从义乌批发来的绣品,如果任由市场混乱下去,汉绣发展堪忧。
源于楚国时期的汉绣,曾一度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齐名。目前,武汉汉绣产业年销售额不到500万元,与苏绣的10亿多元、湘绣的4亿多元相距甚远。
市级汉绣代表性传承人姜成国认为,汉绣面临着人才、政策、资金、产品创新等方面症结,但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混乱问题。“从我的曾爷爷开始,家里就开始从事汉绣行业。那时候,汉绣就像热干面一样,武汉人离不开它。从大人小孩身上穿的服饰,到婚嫁喜事,到处可见汉绣的身影。”汉绣第四代传人,76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任本荣唏嘘不已。在他看来,汉绣的传承和发展依然艰难,“伪汉绣”的泛滥,更是给了这一楚文化瑰宝沉重的一击。“伪绣”何以泛滥,汉绣该如何摆脱尴尬绽放光芒,本报将跟踪关注。
媒体链接: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50325/hbrb2597638.html
编辑:侯庆
阳光校区: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
南湖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
邮政编码:430073
东湖校区: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
邮政编码: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