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主角的世家大族,是怎么消失匿迹的
![温读](https://pic1.zhimg.com/v2-5953688a31ca82fbd417c2197528f510_l.jpg?source=172ae18b)
![](https://pic1.zhimg.com/v2-4812630bc27d642f7cafcd6cdeca3d7a.jpg?source=88ceefae)
世家一词开始广泛出现时,应在秦汉两朝,而真正的兴盛发展,要到东汉时期,古代科学技术落后,造成知识被垄断,一小批家族在岁月积累中,形成世代冠冕、地方豪强、文坛领袖等多方位大家族,在这一时期,世家是士族阶层的核心,与外戚、宦官力量相斗争。随着声望的升高,手中权力增长,于是乎就出现了顶级世家,东汉时的弘农杨氏,以及汝南袁氏便是例子。世家大族往往有几下几个特征,首先在地方上,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拥有庞大的田产庄园,在一众乡人面前颇有威信,同时有私人武装力量,其次在朝廷世代为官,后汉书中不到两千石的官职,皆算不上大家族,官职高低可看出一个家族的政治实力。
最后一点,便是经学名声,前两个条件在百姓之中可得到认可,那么经学实力,才是士族阶层所看重的,家族若出以经学闻名天下的名士,那么必然可以将家族带上一个台阶,这边是社会实力。拿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来说,三国不是草莽英雄的时代,反正是士族的狂欢,严格一点来说,众多诸侯中,只有刘备算是草莽。曹操、孙权等人,虽不算士族阶层,但称之为草莽,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世家力量之大,足以影响皇权,中国古代虽是封建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但凡需要名声的帝王,绝不会在明面上打压士族。然而历史漫漫长河,最终也将世家大族们淹没,不由得让人疑惑,世家从何时开始,就已经步上灭亡的道路?
首先来说三国著名家族,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此家族在三国乱世中转型失败,两代袁氏子弟不断内讧,终被以魏武帝所领导的颍川世家所击败,颍川世家中以荀氏名气最大,后曹操逼死荀彧,又斩杀弘农杨氏出身的杨修,以及清河崔氏崔琰。到了江东这边,江东世家中后期效忠孙权,而晚年的孙权,几乎把知名世家收拾了一遍。至于蜀汉,世家几乎是小透明,加上有诸葛亮存在,土著世家存在感很弱。曹丕升级魏文帝后,提出九品中正,这个制度在司马氏夺权后发生改变,使得世家力量得到增强,在这个制度之下,也诞生出一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自秦汉开始统一王朝,便诞生出一条清晰轨迹,废除周天子所设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天子在中央集权的同时,子弟全部沦为庶民,但集权制没有消除贵族力量,东汉末年,世家贵族政治对君权开始反扑。许多人认为,东汉亡于某些人手上,实际上是制度上,还有大批的世家大族,以及当时的小冰期天气。
之后司马氏掌权,又有少数民族袭扰中原,致使中原进入四百多年的大分裂,大批世家在乱世中破灭,两晋这个时代,士族们空前的强大,西晋灭亡太早,导致皇权不振,地方割据势力频出,由于早前的九品中正,给世家子弟提供入士保障,田产可以给他们带来经济,以此可增强武装实力,坞堡等防御堡垒,足以让他们在正面无法攻下后,退却割据地方,进而可以逐鹿天下。西晋贵族衣冠南渡,造就了晋代最强大的世家琅琊王氏,王敦在外主军,王导在内执政治国,琅琊王氏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与南方士族的矛盾,吴郡的士族领袖,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王导成功化解南北士族的矛盾,使得晋王朝在南方生存下来。王敦的手段则凌厉的多,他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吴郡沈氏联手,将江东周氏屠戮已尽,此时的琅琊王氏,政治军事力量完全可以撼动皇权,晋书上有过记录,王敦掌军权久矣,故而对司马皇帝不服,于是领兵造反,结果被朝廷所击败,按照一般常理,造反是诛九族的罪,王敦失败以后,琅琊王氏一点儿事也没有。王导王敦死后,琅琊王氏在政坛上还有一定话语权,但比起以前,自然还是有很多差距。
王允去世后,琅琊王氏已经无人接管军权,更多的成为一种象征,虽有衰落之相,但凭借众多田产庄园,以及文学上的成就,琅琊王氏依旧是高门大族,家族荣耀一直延续到南北朝,直到侯景之乱,琅琊王氏才在这场动乱中被屠戮殆尽,王家彻底衰败下去,很多两汉形成的大家族,都是被侯景所灭,能撑到隋朝的家族实在不多。新的君权建立,旧贵族也开始走向没落,门阀士族们意识到自己的黄昏来了,杨广父子看见关拢集团的强大,哪怕只有小部分人支持,也可以改换新天。后来杨坚上位后,便杀光关拢集团领头人宇文氏,兔死狗烹的做法,不得不为之颤抖,于是乎新的任用官吏制度出现,试图打破世家们世代为官的潜规则,结果隋朝给后面的朝代好好上了一课,由于科举制刚显雏形,耗尽了许多精力,杨广对此用力过度,使得世家势力反扑,当年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弘农杨氏反了,以杨素为首的杨玄感首先揭起造反的大旗,被封为唐国公的李渊,带着陇西李氏也站起来呼应。
李渊的爵位,来自于宇文泰时期,被封为八位柱国大将军的李虎,他是李渊的祖父,李渊的母亲,与杨广的母亲是姐妹关系,算起来还是亲戚,李氏该换江山后,李世民排凌烟阁功臣时,把长孙无忌排在第一,长孙这个姓氏,原出自于拓跋,是北魏魏文帝时期,所定下的国姓之一,其祖父长孙晟,在隋朝位列司空,是隋朝两代皇帝的心腹,之所以把长孙无忌放第一,并不全是他功劳最大,更多的是,长孙无忌是关拢集团的代表。后来武则天上位,与李治联手干掉长孙无忌,一下子解决关陇集团,到了唐代,皇权已得到空前集中,加上万邦来朝社会风气开放,世家的地位已经不如魏晋南北朝时。世家曾经是历史的主角,他们可以干涉皇权,行废立之举,在地方上还有个人武装力量。到了唐代这种局面已经改变许多,虽然此时的科举,为寒门子弟开放了仕途之路,但世家多年的积累,寒门出高官基本也很少有,崔卢王郑等家族,依旧是高贵的门第,是天下文人之望,凭借科举亦可以重返祖上荣耀。
后来的牛李党争,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可以看作寒门与士族的较量,世家力量彻底被削弱,是在唐末,朱温制造了白马驿之祸,给世家画上圆满的句号。再经过五代十国混战,天下终于再没有名门望族。进入宋代之后,时代趋向于扁平化,是文人的好时代,科举取士不看门第,寒门的春天自此来临,因此还诞生了一首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明代科举已经成熟,加上皇帝出身布衣,更没有世家存在的空间,此时乡绅地主开始兴起,但对于朝廷来说,小地主比世家要容易解决的多,可以这么说,世家从唐末以后,便不复存在,几个乱世让顶级大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后来兴起的家族又被皇权打压,自然形不成什么气候。
参考资料
《晋书》 房玄龄等人合著
《新唐书》 宋祁、欧阳修等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