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梵天是佛教的护法神,他和帝释天一边一个经常位于大日**的两侧。他在印度教里也是三大神之一,由于形象的特点,被称作“以莲花为座者”,这点让你联想到什么?

看到网上有人热衷泰国的四面佛,据说很灵的,小编可以告诉大家,“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啦,就是梵天。作为佛弟子不要拜错了哦。

梵天在一部佛经里担任重要角色,就是《天请问经》,在龟兹石窟、敦煌石窟等处里经常有表现这部经的画面。

来,梵天来了解一下。

找不到梵天的音乐,梵天的老婆辩才天来凑一下。

印度关于最高神�的三形体的思想,可以追溯至吠陀时代的信仰。在吠陀文献中,诸神往往根据各自的辖域被整合在一起。吠陀诸神的“三位一体”由火神阿耆尼,风神伐由(或战神因陀罗),以及太阳神苏里耶构成。发展到印度教,吠陀诸神在创世过程中只起到了次要作用,主要是被视为世界各地的守护者。因此,由空中三神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信仰消失了,人们开始将创造、维持、毁灭视为一个共时而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相神( trim ū rti ):意为“拥有三个形体者”,指印度教中的三大主神,即创造之神梵天、维持之神毗湿奴与毁灭之神湿婆。这是将世界经历的三个方面(生、住、灭)合为一体,也反映了印度人整合不同体系来源的神�的努力。

在图像学的转化中,这种三形体的神的概念被表现为一头、 三面、 六臂的形象。右边的三只手拿着法器念珠、三叉戟与杵,左边的拿着水罐、刺棒与轮盘。梵天的法器是念珠与水罐,毗湿奴的是轮盘与杵,湿婆的是三叉戟与刺棒。在三相神的塑像中,每一位神的脑袋都可以通过其标志性的头饰辨认出来。 湿婆与梵天发髻高耸,形成发冠。与梵天不同,湿婆的发冠上饰有月牙与眼镜蛇。毗湿奴则戴着装饰繁复的圣冠。

湿婆派对于三相神的表现,有一种特殊的类型被称作单腿相( Ekap ā da-m ū rti ),通过构图的方式将湿婆表现为主神。湿婆单腿站立,毗湿奴从他脑袋的左边现身,而梵天则从右侧现身。后两位神都只刻画了腰部以上的半身;一条腿轻微上抬,这样脚就不会碰到地面。梵天有四头四臂。两只手分别持法器祭勺和水罐,另两只手在胸前合十,做出致敬的手势。四臂的毗湿奴也用两手向湿婆致敬,另两只手拿着法器海螺和轮盘。当毗湿奴派信徒供奉这类塑像时,会将中间的形象刻画成毗湿奴。

在吠陀时代,虽然已经形成了创造的观念,但尚未将创造者或造物主与梵天联系起来。那时,世界的创造者是生主( Prajāpati )、工巧大神( Viśvakarman ,毗首羯磨)或金胎( Hiraṇyagarbha )等。成书于吠陀晚期的《弥勒奥义书》提出了“梵我合一”的观念,并进一步指出:梵天、毗湿奴与湿婆、阿耆尼、伐楼那等神�,均是无色无形的最高“梵”的显现。此外,还将梵天、毗湿奴、湿婆与三德说结合起来:忧性对应梵天、喜性对应毗湿奴、暗性对应湿婆。之后,梵天与生主、工巧大神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糅合成一体了。在各种不同的文献中,有的声称梵天属于生主群体之一,有的则断言生主是由梵天意念所生的儿子,众说纷纭,并无统一的观点。

三德( triguṇa ):忧( rajas )是创造的源动力,喜( sattva )是维持世界的同情心,暗( tamas )是吞噬一切的火。这三种构成元素体现在各种现象、甚至是神�身上,在自性( prakṛti )之中融合成一种平衡的状态。当世界处于静止状态时,三德往往是平衡的。然而,一旦新的时代开始,三德就会根据各自的本性开始起作用、相摩相荡,化身为各种神�及相关特性。

由于梵天是学者们出于神学的考虑而设想出来的,完全没有体现自然的特征。在他身上,毁灭与新生的对立不起任何作用。这样,也就无法产生对他的不同层面、化身或现身的崇拜。这使得梵天与印度教三相神中其他的两位不同,他基本上是一位单一性的神。在吠陀时代,对于创造者的想象体现在生主与工巧大神身上,这两位神也是梵天的思想性来源。梵天与生主、工巧大神的合一则有些类似于他所拥有的不同的层面。不过,后两者在印度教中从未获得大范围的崇拜,也没有单独描绘他们的图像。

印度教认为:自然界的对立是万物存在必不可少的基础。只象征一个层面的神,如只代表创造原则的梵天,而没有同时具有维持和毁灭的特性,与印度教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故而信众也比较少。又因为梵天并无多少民间信仰的基础,这种情况直到今天还有影响:只有很少一些庙是供奉梵天的,没有任何一位印度教徒会将其奉为自己独特的守护神。其中,最有名的梵天庙位于拉贾斯坦的普什卡。就是在造像中,梵天的形象也比活灵活现的毗湿奴与湿婆要简朴得多。

三相神各自的信徒都坚持认为自己所信奉之神才是最高神。因此,在毗湿奴派的典籍中,梵天变成了次等的创造神,他本身是从毗湿奴肚脐里长出的莲花中出生的。这种传说使得梵天拥有一个别号:“以莲花为座者”( Kamal ā sana ,亦即从莲花出生者)。

这个故事经由湿婆派的改造后,扩展成了如下版本:世界之蛇漂浮在宇宙之海上,毗湿奴躺在蛇床上沉睡。从他的肚脐上开出一朵莲花,花苞绽开,梵天出生了。毗湿奴醒来后惊讶地发现了眼前的梵天,便问道:你是谁?梵天回答说他是创造者。然而,毗湿奴认为自己才是最高的神。两位大神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于是湿婆现身为燃烧的光柱(即林迦之相),出现在他们之间,并且充满整个宇宙。为了找到林迦的头与尾,梵天变成一只鹅――鹅也是他的坐骑,飞上高空;毗湿奴则变成一头野猪――野猪是毗湿奴的第三个化身,向下挖掘埋住林迦的土地。然而,他们都没无法穷尽林迦的首尾,只好放弃,承认湿婆是最伟大的神。

林迦( liṅga ):湿婆生殖器的符号,象征着湿婆的能量,是印度教湿婆派的重要祭祀对象。将在后续湿婆神的专号中给予详细介绍。

印度教三大神中的每一位都拥有其阴性的配偶――尤其是在湿婆派的语境下,被称作“萨克提”( Śakti )或“阴性能”。梵天的配偶是辩才天女( Sarasvatī ),即音乐与诗歌女神,又被称为莎维德丽( Sāvitrī )、迦耶德丽( Gāyatrī )或婆罗曼尼( Brahmāṇī )。也有文献称辩才天女是梵天之女。湿婆派与毗湿奴派的信徒嘲讽梵天号称自己是最高的创造神,便编造出了这样的神话:梵天不仅犯下了邪恶的乱伦之罪,而且总想盯住妻子 / 女儿,总在望向四方,故而获得了四张脸。当他往上看时,便有了第五张脸。作为对他所犯的乱伦罪的惩罚,湿婆砍掉了他的第五个脑袋。关于砍掉梵天的第五个脑袋的原因,故事版本很多,除了上述说法外,比较流行的解释还有:梵天挑战湿婆作为最高神的权威,湿婆一怒之下便砍掉了他的第五个脑袋。

梵天常见的形象有四臂四首,但在浮雕中却只刻画了他的三个脑袋。如同湿婆一样,留胡须的梵天也将头发梳成顶髻,只是发间没有湿婆独特的象征物――月牙和眼镜蛇。他的衣服被认为是黑色的羚羊皮。梵天要么站着,要么坐在莲花座上。梵天的坐骑是一只鹅,象征着智慧。据说鹅很聪明,能够区分牛奶与水。有时,梵天也被刻画为坐在一辆由七只鹅拉着的车上。这些鹅象征着七重世界。

梵天的法器主要有:水罐、念珠、莲花、祭勺、吠陀等。一切生命来源于水,而梵天拥有创造神的地位,故而一手持水罐,据说里面装的是恒河之水。念珠即时间之珠,一切的存在都受制于时间。祭勺表明梵天执掌祭祀,而吠陀则象征着神圣的知识。有时他有两只手不拿法器,而做施无畏印和与愿印。梵天所持或所坐的莲花象征着创造行为的展开。有文献称他的四个脑袋代表了四吠陀:东边是《梨俱吠陀》,南边是《夜柔吠陀》,西边是《娑摩吠陀》,北边是《阿达婆吠陀》。由于梵天能看到天空的各个方向,因此被认为是全知的,整个世界都在其控制之下,也被认为是护世者( Lokap ā la )之主。

梵天崇拜也曾传播至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等地。

在汉地,经由佛教的介绍,梵天也为人们所熟知。在佛教的语境下,梵天成为护法神之一,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内容改写自《印度诸神的世界》(【德】施勒伯格著,范晶晶译,中西书局, 2016 )相关部分。

佛教建筑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