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9 -21 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 感知中国 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顺利举行。我校中外师生一行 18 人前往浙江湖州,先后参访了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陆羽茶文化景区、安吉竹纤维代表企业、安吉余村、善琏湖笔厂等文化中心和乡村企业,回溯湖州千年文脉,领略乡村振兴之路,深入感知中国、体会中国、了解中国,同时发挥上外青年语言使者、文化使者的桥梁纽带作用,讲好文化的故事、发展的故事和友谊的故事。

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丝路源起,穿越千年探寻历史文脉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了湖州市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一部丝绸史,处处见湖州”,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犹如穿越历史的长廊,领略了中华丝绸发展的辉煌历程。其中的镇馆之宝——一小片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家蚕丝织绢片,更是令人啧啧称奇,同时也让实践团对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

在文化体验工作坊中,中外学生尝试学习了“扎染”这项传统的中国民间染色工艺。在掌握了基础的扎染技法后,同学们便开始了自己的“扎染初体验”。“素雅风”“波希米亚风”“绮丽风”……每一个扎染“盲盒”作品打开后都赢得全场称赞。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项中国传统的技艺也唤起了团队中留学生对自己民族传统染色工艺的回忆。来自尼日利亚的柴青云( Chidozie Shedrack Afiomah )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国家传统扎染产品的图片,他表示: 中国的扎染和尼日利亚的有很大不同,尼日利亚扎染的颜色、图案更加丰富,中国扎染则是另一种风格,更加素雅自然,我也非常喜欢。

陆羽茶文化景区——品鉴茶香,茶道礼序传承千年智慧

中国茶道传承千年不息,直到今日仍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陆羽茶文化景区内,团队成员跟随来自茶文化博物馆的讲解老师,了解了茶叶的历史,以及茶叶从药品到饮品,再到被赋予深厚文化内涵的发展过程。在馆内,两位身着唐代服饰的老师生动再现了唐代煮茶的整个流程,炙茶、碾茶、罗茶、煮茶、酌茶……团队成员纷纷上前体验,亲手煮茶。看似繁琐的煮茶流程实则蕴含了古人的智慧,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茶道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感受到其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洗礼。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美玉( Doolotbekova Saadat )在品茶后思考良多,她表示: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茶道礼仪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尊重的象征。我希望在自己家中也能放置一整套茶具,以这种庄重而优雅的方式迎接客人。

安吉县上墅针织厂——点竹成金,村企合作创立行业标杆

安吉竹纤维,是亚太经合组织( APEC 全球一村一品 品牌项目,也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的推广品牌。团队成员来到当地的竹纤维代表企业 —— 安吉县上墅针织厂(球龙袜业)进行走访考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竹纤维产品的制作过程。通过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为打造以竹文化为灵魂的 安吉竹纤维 区域品牌,湖州市安吉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帮助竹纤维企业将品牌提档升级,先后培育出包括 球龙 在内的一大批自主商标品牌。安吉县通过 村企合作 ,真正实现了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带领乡村企业走向振兴。来自摩洛哥的凯利尔( Kailil Abdelquoddousse )是第一次听说 乡村振兴 战略,在参访后他兴奋地表示: 在参观完球龙袜厂后,我认识到了这种战略的优势,对农民好、对自然好、对经济好,我也要为乡村振兴战略点赞!

安吉余村——生态之美,探寻乡村发展之变

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实践团走进余村,亲身体会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昔日以牺牲生态发展为代价的“首富村”逐步关停了矿山,开始发展生态旅游和竹产业,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绿色发展道路。余村同时不断开拓新业态、新模式,比如 5G 物联网养鱼、高校示范农田、博物馆、咖啡厅,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创业扎根。

近距离感受“美丽乡村”之后,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唐米拉( Bezanaka Nirina Miella )表示: 在我看来,如果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等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成了金山银山,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理念。

善琏湖笔厂——湖笔溯源,工匠精神书写文化传承

最后一站,团队来到了位于湖州市南浔区的中国湖笔文化馆和善琏湖笔厂,了解了湖笔的起源、发展历程,深入学习了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及湖笔之都善琏镇的独特乡风民俗。团队成员也在制笔师傅的指导下体验了湖笔制作“八大工序”中难度最高的“择笔”工序。随后,团队成员还一起体验了传统书法,用湖笔在红纸上临摹“福”字,感受中国软笔书法的魅力。来自越南的悦婷( Nguyen Thi Nhu Quynh )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表示: 参观湖笔厂和湖笔文化馆让我收获很多,我深切感受到了湖笔制作工序需要极致的专注与耐心,纯手工的湖笔及其制作工序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将这一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通过深入探访湖州的文化和乡村建设,团队成员不仅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亲身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画卷蓝图,对中国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在活动过程中,中外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发挥学科优势,以翻译为媒,以外宣为介,积极探索“多语种 +” 时代背景下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为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