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2 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 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区经济 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 稳中有升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 2022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1746.43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1.5%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8.02 亿元,可比增长 3.3%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026.15 亿元,可比增长 3.5%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712.26 亿元,可比下降 1.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46 : 58.76 : 40.78 。
截至 2022 年底,全区在库规模以上企业共 1542 家,同比增长 8.6% 。其中,工业 390 家,同比增长 0.78% ;商贸业(批零住餐业) 544 家,同比增长 16.7% ;服务业 404 家,同比增长 11.3% ;建筑业 129 家,同比下降 3.7% ;房地产开发业 75 家,同比增长 7.1% 。全区共计市场主体 169852 户,其中企业 83967 户,个体户 85885 户。
二、农林牧渔业
2022 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 11.65 亿元,同比增长 3.4% 。其中:农业产值 8.38 亿元,增长 1.3% ;林业产值 0.18 亿元,增长 89.9% ;牧业产值 1.08 亿元,增长 12.2% ;渔业产值 1.36 亿元,增长 3%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0.65 亿元,增长 6.2%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 6.43 万亩,增长 2.6% ,实现总产量 2.56 万吨,增长 1.2% 。
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 2234 公顷,主要发展特色果蔬、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6.44 万亩、总产量 2.56 万吨,完成抛荒地复耕复种 1808 亩 ;蔬菜复种面积 8.0 7 万亩、总产量 10.4 万吨 ;生猪 出 栏量 4 . 05 万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 3735 吨 。持续擦亮芦蒿金字招牌,八卦洲芦蒿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年完成 芦蒿 组培苗 12 万株、迭代扩繁 400 多万株,研发出芦蒿扦插机、撒肥机、收割机,初步实现芦蒿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力提高芦蒿生产效率。推广种植组培青蒿 80 亩,亩产约 4000 斤,毛蒿 5 元 / 斤,平均较普通芦蒿价格提升 43% 。全区 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 67.46% , 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为 68.2% , 拥 有江苏芳草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绿色食品基地 9 个,有芳草渡荷香米、红心火龙果等绿色食品 20 个,有机食品 1 个 。 优化八 卦洲小江河文旅风光示范带、 陌上花渡灯光节、 桦墅村、外婆湾 “ 疗休养 + 精品民宿 ” 、龙潭 “ 水一方 ” 等沉浸式乡村体验农旅项目, 策划八卦洲百合科技文化旅游节、龙潭荷花节、 “ 桦墅杯 ” 星钓大赛等节庆赛事活动 ,进一步扩大农旅产业影响力。 全年乡村旅游接待量超 3 0 0 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 3. 3 亿元。
推进农村生态宜居。 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展开,累计建成美丽乡村 自然村 83 个。 在全市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自主管护改革,建立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自主运作的管护机制,组建 “ 村党支部 + 党员志愿者 + 村民 ” 长效管护共建联盟,形成 “ 管自家事、门前事 ” 的良好氛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费用降幅达 10% 。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 完成绿化 造林 、 湿地修复近 3000 亩,新增林地面积为全市第一, 林木覆盖率 31.98% , 全区连续 19 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林木病虫害灾情。 落实长江 “ 十年禁渔 ” 管理要求, 高压态势推动长江禁渔执法,建立优化八卦洲长江禁渔监控系统, 实现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全覆盖巡查, 全年 查处涉渔行政处罚案件 53 起,使用网具等违法捕捞行为较往年大幅减少。
推进民生福祉改善。 农村集体 “ 三资 ” 管理涉及 7 个街道(仙林、马群街道除外), 44 个村(含涉农社区), 2022 年 村级集体资产总额约 15.92 亿元,实现村集体总收入约 3.28 亿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约 2.1 亿元 , 区、街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4 家,累计完成产权交易 1233 笔,总金额约 3.6 亿元 。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 。 全 区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180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1 家,省级示范合作社 7 家,市级示范合作社 7 家,区级示范合作社 17 家,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占比 17.78% ; 全区农业龙头企业 26 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2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6 家,区级 5 家,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占比 50% ; 全区家庭农场 116 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9 家,市级示范 7 家,区级示范 19 家,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占比 30.17% 。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 3717 亿元,同比增长 10.3%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 3976.4 亿元,同比增长 6.8% ;实现利税 352.2 亿元,同比下降 17.3% ;实现利润总额 148.7 亿元,同比下降 24.9% 。
从三大门类看,全区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 3614.89 亿元,同比增长 10.3% ;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 4.18 亿元,同比下降 3.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 97.88 亿元,同比增长 12% 。从企业类型看,全区内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960.02 亿元,同比增长 15.59%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62.71 亿元,同比增长 4.77% ;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594.23 亿元,同比增长 4.92% 。
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产值 1903.74 亿元,同比增长 3.3% ;全区高技术产业企业完成产值 1631.42 亿元,同比增长 5.2%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具体见表一。
表一 : 20 22 年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 022 年 |
同比增减 ( % ) |
|
硫铁矿石(折含硫 35 %) |
吨 |
172809 |
-7.9 |
|
水泥 ◇ |
吨 |
1976202 |
-32.0 |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6256736 |
0.7 |
|
光缆 |
芯千米 |
12881267 |
-8.9 |
|
锂离子电池 |
只(自然只) |
2394952359 |
41.5 |
|
家用洗衣机 |
台 |
1141064 |
-29.2 |
|
家用电热水器 |
台 |
742815 |
-35.5 |
|
家用燃气热水器 |
台 |
548788 |
1.4 |
|
电子计算机整机 ◇ |
台 |
758046 |
-5.1 |
|
显示器 ◇ |
台 |
6494017 |
-19.9 |
|
液晶显示模组 |
万套 |
12069 |
-10.1 |
|
电子元件 ◇ |
万只 |
153465 |
-3.7 |
建筑业稳定发展。 2022 年, 全区 131 家建筑企业首次突破 900 亿大关,实现总产值 900.07 亿元,同比增长 15.5% ;建筑工程产值 831.03 亿元,同比增长 14.2% ;安装工程产值 44.32 亿元,同比下降 54.2% ;其它产值 24.72 亿元,同比增长 425.9% 。以房屋施工为主的建筑工程完成产值在全区占比达到九成以上。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保持稳步增长。 2022 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5.2% 。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1.0 % ;高新技术投资同比下降 11.7%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19.3% ;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 5.2% 。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 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370.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 。施工面积 1090.5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3.0%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713.91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2.7% 。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 142.43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35.2% 。其中住宅新开工 102.01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33.4% 。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 77.72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55.2% ,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 209.41 亿元,比上年下降 57.5% 。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2022 年,栖霞区交通道路总里程达到 466.915 公里,公路网密度达 118.37 公里 / 百平方千米,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 80.32 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 386.595 公里。打造交通服务民生新形象,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全区新改建农村公路 22 公里;优化公交线路 6 条;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 2 个,增加泊车位 238 个; 2022 年经营性公共停车场首次备案 19 家,共计 4359 个泊位;新增路内停车段 1 条(鹂岛路),泊位 63 个。
2022 年全区旅游接待 538.9 万人次,同比下降 19.9% ,旅游收入 74.5 亿,同比下降 10.1% 。
积极推动创建,推进栖霞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对接省文旅厅、市文旅局,与栖霞山管委会共同做好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验收评审, 3 月获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省级栖霞山旅游度假区。完成南京欢乐谷 4A 级景区创建,至此全区共有 2 家 4A 级景区。
丰富旅游业态,鼓励和支持区内各景区景点面向市场,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其中,幕燕滨江风貌区自去年推出首艘滨江游轮 “ 长江传奇 ” ,去年又陆续推出直升机观光游览、幕燕飞行营地、五马渡汽车后备箱文化集市等项目。发展露营基地,区内已有五处露营基地(幕燕飞行、南京欢乐谷、桦墅周冲村、八卦洲陌上花渡园区、龙潭泰晤士教育营地)可供游客休闲度假。
打造特色品牌,联合街道、景区开展 “ 樱花季、荷花季、红枫节、登高季、美食节 ” 等四季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旅游影响力;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滨江樱花林 4 月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 20 个江苏春季赏花胜地之一。
推动文旅消费,帮助南京欢乐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协助八卦洲外婆湾民宿集聚区建设申报 2022 年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夜间经济发展,金鹰湖滨天地成功创建市级夜间经济聚集区。
六、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2022 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13.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0.2%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 298.87 亿元,同比下降 1.8% 。
开放型经济逆势增长。 2022 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 1014.2 亿元,同比增长 0.1% 。其中,进口总额 526.3 亿元,同比增长 6% ,出口总额 487.9 亿元,同比下降 5.4% ;完成实际使用外资 6.96 亿美元,占全市比重 14.4% ;新设立外资项目 69 个,增资项目 18 个,总投资 / 净增资 3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 3 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 2.24 亿美元。
七、财政
2022 年,栖霞板块财政总收入(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实现 243.36 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0.79 亿元,同口径(还原留抵退税)下降 3.12% 。
支出结构持续改善。 2022 年,栖霞板块实现财政支出(含经开区) 174.88 亿元,同比负增长 30.48%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93.11 亿元,同比负增长 9.19%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 69.8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5% ,同比下降 11.4% 。
八、人才、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2 年度,栖霞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 4 人(行政区 3 人,经开区 1 人);入选省 “ 双创博士 ”20 人(行政区 17 人,经开区 3 人);入选紫金山英才 • 栖霞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 48 人(行政区 30 人,经开区 18 人)。
科技服务精准发力。 更新完善《栖霞区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新 “ 科创 22 条 ” ),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运用 “ 宁企通 ”“ 政策通 ” 等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精准推送。累计下拨各级科技扶持资金 3.21 亿元,服务 451 家科技企业获得科技贷款,授信总额 32.92 亿元 。 开展 “ 三三〇 ” 常态化走访活动,联动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送政策上门, 累计为近百家企业 “ 引渠搭桥 ” ,牵头解决 200 余项诉求建议。
创新主体量质双升。 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034 家,同比增幅 18.81% 。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93 家、净增规上工业高企 20 家, 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921 家, 总数位列全市第 4 , 稳居苏南 26 郊(区)县十强 。 2022 年 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 1 家、省级孵化器 2 家、市级孵化器 3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3 家、省级众创空间 3 家、市级众创空间 3 家,累计建成 79 家科创载体 。 因孵化器孵育成效显著,获江苏省推进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督查激励表彰。
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驻区科研单位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制的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 “ 夸父一号 ” 于 10 月 9 日发射升空,实现了我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跨越式突破。中建安装等 19 家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业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37 项( 6 项一等奖)。英田光学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扶持资金 1500 万元。开元药业等 42 家企业获得 2022 年度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立项数量居全市第二。合智电力等 22 家企业获得 2021 年度省科技创新券南京市联动奖励。明珠肥料、华能燃机发电获 2022 年度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立项,获批项目资金 100 万元。正大天晴 “ 雷替曲塞的溶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专利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持有 MAH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生物医药企业 17 家。 优化 “ 霞科行 ” 服务半径,在栖霞高新区紫东园区新建近千平交互空间, 2022 年新增 “ 科技成果信息库 ”957 项、 “ 企业技术需求库 ”132 条、 “ 高校院所专家库 ”190 人、 “ 科研平台库 ”38 个。全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 67.27 亿元。
研发平台加速集聚。 全区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当年营收 85.6 亿元,新研母体和孵化企业营收 15.53 亿元。 16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认定。 13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认定 数量居全市第三,创历史新高。华威医药承担建设的江苏省靶向抗肿瘤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能研究院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优秀。累计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67 家,市级人才定制实验室 5 家,院士工作站 4 家。入选市级高水平新研培育对象 6 家,重点平台型新研 3 家 。 栖霞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联盟吸引 98 家生物医药企业共谋发展,全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 930 家, 打造生物医药领域产业创新平台 119 家。优科制药等 6 家企业入选 2022 年省社会发展(生物医药)项目,获批扶持资金 1400 万元;立顶医疗等 9 家企业获 2022 年市生命健康专项立项,获批扶持资金 800 万元。
科普活动有声有色。 出台《栖霞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1—2025 年)》 。 围绕全国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主题开展活动 百 余场。分类打造 3 条特色科普研学线路, 推进 高校科普资源与中小学结对 。 制定出台《栖霞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开展应急科普宣传 40 余 场 、 防灾减灾科普讲座和现场宣教演练活动 50 余场。 成立栖霞区科技志愿服务大队 , 全区 累计 注册科技志愿者 4186 人,开展各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177 场次 ,累计 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 17521 人 、 活跃人数 27377 人。 服务 “ 一老一少 ” 打造栖霞科普特色品牌 , 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培训讲座 100 余场, 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具有栖霞特色的科普游、研学游等活动 , 组织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走进栖霞开展活动 4 场次。 获得 中科协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优秀单位、省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全国科技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长三角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栖霞区 获全市首家 “ 科创江苏 ” 试点区立项 。
教育成果喜人。 2022 年全区实际参加高考 1425 人,普通类本二以上、体艺类公办本科达线合计 731 人。全区参加中考 4431 人,总均分 535.15 分,八门中考学科均分超过市均分。新港中专校获得国家技能大赛 1 金,省技能大赛 3 金 5 银 8 铜的好成绩。
教育资源不断优化。 2022 年引进 1 名特级教师, 2 名市学科带头人,全年招聘 136 名新教师,面向全国引进 14 名骨干教师。重点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2022 年全年开标 58 次,共投入技装经费 11719 万元。 2022 年投入使用配建中学 1 所、小学 2 所,幼儿园 3 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 152205 平方米。 2022 年校舍抗震加固与扩建改造项目 10 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 0.1 亿元。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力度,完成校舍维修 10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1000 万元。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 ”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44.8% ; “ 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乡村覆盖率 ” 平台覆盖、人群覆盖、服务覆盖均达到 100% 以上,其中服务覆盖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40.8% 。积极参与全省 “ 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 建设,我区马群街道 “ 吾在书舍 ” 、西岗街道 “ 桦墅学堂 ” 、栖霞区文化馆、迈皋桥丁家庄 “ 栖阅时光 ” 城市书房相继被评为江苏省 “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 。西岗街道桦墅凤凰农家书屋被评为 “2022 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空间大赛 ”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 公共阅读空间。区图书馆全年采购图书 35923 册,累计藏书 554321 册;书刊外借 393863 册;组织第六届 “ 读创栖霞 ” 线上读书节,参与读者 21860 人次。 “ 艺栖夜课 ” 项目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相继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文化报》报道。
高品质开展文艺创作。 今年我区共有 3 个作品参加省五星工程奖评选,占全市进入省决赛的 3/16 ,最终舞蹈《青春的逆行》和小品《社区那点事》 2 个原创作品荣获省五星工程奖。小品《社区那点事》被省文旅厅选送并荣获 “ 华东六省一市 ” 戏剧小品大赛银奖。在 12 月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市少儿艺术团队文艺大赛中,我区文化馆与小红花合作儿童剧《我能行》获戏剧类一等奖第 1 名,我区选送的 5 个节目参赛,取得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3 个,三等奖 1 个的好成绩。区图书馆参与全市 “ 文都文影 ” 活动,征文作品获得 1 个一等奖、 1 个二等奖, 1 个三等奖、 3 个优秀奖,摄影作品获得 2 个二等奖、 4 个优秀奖;参与全市 “ 书海好景 ” 活动,短视频作品获 2 个二等奖;参与全市 “ 童心永向党 快乐伴成长 ” 征文,获得 1 个二等奖, 2 个三等奖。
升级体育阵地。 投入 20 余万元完成仙林街道羊山湖社区及文澜社区两个百姓健身房建设;争取市体育局补贴 15 万元并完成了八卦洲街道文体中心、燕子矶街道城市绿洲、燕子矶街道兰花园三片灯光球场建设工作。继续深化 “ 体教融合 ” ,以创建 “ 阳光体育运动学校 ” 为抓手,深入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按照全市竞技体育 “5621” 计划,优化了校园柔道、跆拳道、击剑、赛艇、射击等项目布局。组队代表南京市参加省第 20 届运动会,获得金牌 2 块、银牌 1 块、铜牌 4 块,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我区 1 块金牌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体医融合服务站 ” 功能,陈星莺副省长、胡万进副市长及省市体育和卫健等部门领导先后来视察指导,接待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等考察交流 42 批次 。
广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 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 250 余场,重点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了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 · 南京站、江苏省体育舞蹈俱乐部联赛(南京栖霞站)、南京 “ 汤金华杯 ” 混合团体羽毛球邀请赛、南京市体育嘉年华、首届 “ 美丽栖霞 • 桦墅杯 ” 星钓大赛等活动,均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2022 年末,辖区内现有各类医疗机构 288 家(含驻区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 4 家(省中医院紫东院区、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二级医院 9 家(栖霞区医院、瑞东医院、万寿医院、贝鹤雅康口腔医院、新颐和康复医院、明州康复医院、南京瑞霞明州康复医院、钟山老年康复医院、银城康复医院),公共卫生单位 3 家(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29 家,互联网医院 1 家,另外还有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 50 家,养老机构医务室 19 家,护理院(站) 28 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等 135 家。全区编制床位 3740 张,实际开放床位 3671 张(不含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卫生技术人员 6025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2346 人,护士 2531 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有床位 3.79 张、卫技人员 6.10 人、执业(助理)医师 2.37 人、注册护士数 2.56 人(以全区常住人口 98.78 万测算)。
当 年,栖霞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普惠托育体系建设两项工作获 2021 年度省政府表彰激励,区卫健委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 2021 年南京市扛起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三大光荣使命先进集体,获评南京市 2021 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双第一; 2022 年 8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一行来我区调研综合医改工作时,对我区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一行对我区托育工作专题调研时,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以 “ 各地不断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培养更多人才 提供优质服务 ” 为题宣传报道栖霞区基层医疗服务工作。
新冠疫情处置,由于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性、隐匿性增强, 2022 年以来,为更好应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区疾控中心优化组织协调,加强各处置小组人员配置,区政府、区卫健委的统筹协调,在中心职工顽强拼搏,有效处置了 0315 马群相关疫情、 0908 内蒙古锡林浩特来宁人员相关疫情、 1025 尧化门货运场站疫情等规模疫情 75 起,累计应急处置 1000 余次,出动应急处置人次 9000 余人次。 2022 年共详细流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83 人(确诊病例 190 人,阳性检测 293 人),其中本辖区 415 人,入境人员 68 人;共排查涉疫人员 53033 人,其中密接 21071 人,参密 13277 人,次密 9838 人,涉疫场所暴露人员(一般接触者) 6735 人,核酸异常待排人员 2112 人;收发协查函 22801 份。中心新建 “ 新冠核酸检测万管实验室 ” ,全年累计完成新冠核酸检测 293023 人份,检出阳性标本 4174 人份,最高单日检测量 6465 人份,最高单日阳性检出量 1207 人份。对全区范围出现的疫情及时开展终末消杀工作,累计消杀场所 1200 处,消杀面积三十余万平方米。对全区第三方公司消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线上线下累计 150 人次;对我区封管区、重点隔离场所开展消毒评价,消毒效果评价 16 次、消毒过程评价 50 次;对隔离场所、封管控区、涉外港口等进行消毒消杀指导。
十、节能降耗和环保
2022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 合能源消费量累计 707.17 万吨标煤,同比下降 3.02% ;煤炭消费累计 1008.86 万吨,同比 增长 1.95 % ;规上工业电力消费为 68.38 亿千万时,同比下降 3.11 % 。
2022 年,栖霞优良天数达 288 天,同比减少 11 天;全年空气优良率达 78.9% ;并列全市第 9 ; PM2.5 年均值 26.2 微克 / 立方米,列全市第 4 ,同比下降 4% 。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100% ,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为 53.8 分贝。全区危废产生量 5206.4954 吨,同比下降 14.82% 。
2022 年,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接入 23 家污染源企业,废气企业 15 家, 78 个监控点,废水企业 15 家, 16 个监控点,其中 7 家企业兼有废水、废气监控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由专人负责看管,每日监控企业在线数据,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及时通报给相关人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至 2022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100.58 万人,比上年增长 0.84% 。人口出生率 4.89‰ ,死亡率 3.19‰ ,人口自然增长率 1.7‰ ,比上年增长 0.08 个千分点。城镇化率 93.77% ,比上年增长 0.02 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022 年,栖霞区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75107 元,比上年增长 4.2% 。其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44689 元,比上年增长 5.3% ,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近六成,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对居民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 7863 元,比上年增长 3.1% ,经营净收入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 10.5% ; 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 7923 元,比上年增长 5.6% ,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 10.5% ;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 14632 元,比上年增长 1.1%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 19.5% ,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2022 年我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 42755 元,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支出的八大类型看,食品消费支出增长 3.4% ,衣着消费支出增长 2.4% ,居住消费支出增长 5.9% ,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 5.3% ,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 6.5%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下降 3.5%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 3.6% ,其他用品和服务增长 6.6% 。
就业创业局势保持稳定 。 2022 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 22151 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 15712 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 25101 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2235 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 9453 人,扶持大学生创业 658 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1673 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30 个,累计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 11801 户;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含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 22895 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8508 人,新型学徒制培训 296 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取证 13037 人,新增高技能人才 3207 人,新招收博士后 16 人,累计留学回国 5624 人,新增区级企业专家工作室 5 个,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 14 家;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审查 630 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 9499 户,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 100% ,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 10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100% 。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社会救助,在聚焦 “ 保得好、兜得牢 ” 中建设人本民政。抓好政策上门、社会帮扶、动态管理、综合服务 “ 四项落实 ” 。调整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至 1030 元。区民政局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累计发放低保金、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残疾人 “ 两项补贴 ” 等各类救助资金超 7200 余万元。建立 “ 区 - 街 - 社 ” 三级齐抓共管的未保工作协调机制。持续开展 “ 困境儿童精准排查专项行动 ” 和 “ 分色管理、精准保障 ” 项目,全区 272 名困境儿童全部纳入精准管理;今年,已创建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1 家,提档升级省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2 家,自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2 家。我区被确定为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基地。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 206 张;完成 250 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向 580 名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建成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 4 个;社区老年人认知症照护中心 1 个。 “ 掌上云社区 ” 数字赋能基层社区 “ 智治 ” 新模式项目入围全国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区 126 个社区全覆盖,建立 “ 微社区 ” 群 1517 个、入群人数达 35.3 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 60% 以上。全年实施 “ 社区微幸福项目 ”22 个。全区现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 1811 家,其中 4A 级社会组织 12 家、 3A 级社会组织 112 家;注册志愿队伍 576 支、志愿者 23.6 万余人。全年承接市级公益创投项目 11 个、区级公益创投项目 49 个。
注释:
① 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② 按现行统计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以上的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 200 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③ 本公报中的部门统计数据分别 来自 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财政局、区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区科学技术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区生态环境局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区民政局。
④ 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栖霞统计年鉴》为准。
⑤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