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作战半径高达1200千米,远超米格-29”!是真的吗?


刚刚,我们简单谈了中国空军歼-16型战斗机和歼-10C型战斗机在历年“金头盔”空战中的“双雄会”,在文后似乎有读者提到了米格-29型战斗机,另外有一名读者则提醒前者,“米格-29的作战半径是个有名的短腿”、“我们的歼-10战斗机作战半径‘高达1200千米以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米格-29战斗机”。
歼-10C
那么,歼-10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真的有“1200千米以上”、米格-29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真的仅有“300千米”,是个“短腿”吗?其实不然,大伊万之前就反复提过,作战半径这个数据,看展板上的数据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它本身也不是一个两个数据就能描述的。比如你家里的私家车,如果你在高速上开,那一箱油也许能跑个800公里,如果在城市道路上老是堵车,那一箱油也许只能跑个400公里,飞机其实也一样。
米格-29
因此,无论是歼-10,还是米格-29,它的作战半径,尤其是航展或者航空博物馆里,写在展板上的数据,那其实是最没意思、也最没用的数据。充其量能够描述一下这架飞机的航程有多少,使用最经济的军推、在最省油的高度层,能飞出多远再飞回来。真要落实到作战中,每一个不同的挂载构型,不同的出击高度,不同的出击速度,尤其是对遂行空中战役最重要的,在任务空域能真正停留的时间,才是决定一架飞机作战半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这些作战半径数据展示出来,其实是需要一张很大的图表,或者包线才能描述清楚的,绝对不是一个“1200公里”、“300公里”就能说清楚的。
实际上,歼-10型战斗机的这个“1200公里”的作战半径,与其说是它具备实战意义的作战半径,倒不如说是它带上三个副油箱,机内满油的情况下,能飞出去,能呆一段时间,然后再飞回来的作战半径,实战中是不会出现这么理想的情况的。
至于米格-29型战斗机的“300公里半径”,这大概是军迷圈里流传已久的谣言了吧……米格-29型战斗机为何作战半径只有“300公里”,并不是它真的只能飞300公里远。它的作战半径其实是受限于苏军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指挥控制半径,毕竟作为苏军空军集团军歼击航空兵师前线歼击机团的主力,苏军的“边境”自动截击数据链的引导距离也就300千米左右,“光线”系统的引导距离要稍微长一些,也不超过500千米。也就是说,米格-29从战术纵深的机场起飞,只有在距离本方空域前沿约300到400千米的范围内,是有地面引导,能够实施截击的,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没引导了,没引导还怎么截击?
因此,对于米格-29来说,它能够在300千米的空域前方实施多批次的防空拦截,这个性能就已经完全够用了,超出之后那叫过剩性能。事实上,米格-29为了在这个拦截距离内发挥出最大的性能,每次出击内部油箱不满油,只装一半或三分之一,靠副油箱维持五分钟不到的加力冲刺,迅速赶往战区,接敌时抛掉副油箱达到最佳推重比状态。在这种使用构型下,米格-29的作战半径当然只有“300多公里”了。
米格-29(9.13)
至于米格-29如果不作为前线航空兵使用时,能达到多大的作战半径,咱只能说,其实从米格-29 9.13版本开始,它的航程已经和歼-10旗鼓相当甚至略有超出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