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地貌》一书由黄进著作,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6月正式出版。
ISBN编号--978-7-03-044891-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26928号。
二、书籍信息
(一)作者简介:
黄进,男,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享受厅级政治生活待遇的离休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旅游地貌组组长,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及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长及终身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地貌学和河流动力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对地貌制图、地貌坡面发育、地貌分类、河床沙坡运动及其推移率测验和推移量计算、丹霞地貌和气压测高仪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国丹霞地貌的第一位学者。2006年5月荣获“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称号。已发表论文115篇,出版《丹霞山地貌考察记》、《丹霞山地貌》、《武夷山丹霞地貌》、《崀山丹霞地貌》、《石城丹霞地貌》、《广丰丹霞地貌》等专著。
(二)内容介绍:
贵州省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既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更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当你走进这一风景区的十丈洞、中洞、燕子岩、四洞沟、杨家岩、金沙沟、佛光岩等景区、景点,你即会感到“红岩处处尽丹霞,万瀑千山翠绿纱”的境界,将令你如痴如梦,流连忘返。
本书是地貌学家、中国丹霞地貌系统研究的开拓都和奠基人、“首届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称号获得者、中山大学黄进教授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地质、地理和地貌学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阐述了贵州省赤水市丹霞地貌的研究历史、地质基础、内外营力及其所形成的丹霞地貌,并分区、分点论述了赤水丹霞地貌的成因与景点中,给出了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惯用语定量测算公式等。
(三)创新点:
作者运用地质、地理和地貌学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阐述了贵州省赤水市丹霞地貌的研究历史、地质基础、内外营力及其所形成的丹霞地貌,并分区、分点论述了赤水丹霞地貌的成因与景点中,给出了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惯用语定量测算公式等。
(四)图书序言:
贵州省赤水风景名胜区的丹霞地貌有1300平方公里,是国内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市,共有景区、景点40余处,作为一个县级市有如此多的丹霞地貌景区、景点,实为难得。
作者自1990年以来,曾有幸先后八次到赤水市考察丹霞地貌,历时148天,是作者考察丹霞地貌历时最多的县份之一。现将考察所得及吸取其他学者有关研究成果,在赤水市人民政府、赤水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赤水市旅游局和有关乡、镇的有力支持下,写成《赤水丹霞地貌》一书,了却了作者的一个心愿。
关于丹霞地貌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取得共识。其含义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①以陈安泽为代表的认为,有陡崖的与广东丹霞山地貌相同,由中、上白垩统陆相红层所形成的有陡崖的地貌皆不能称为丹霞地貌,应创立新的地貌类型名称来称呼。②以黄进、陈致均、彭华为代表,其中黄进、陈致均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彭华认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两者的含义基本相同。③以刘尚仁为代表的认为,有陡崖的红色沉积岩地貌都是丹霞地貌,不论海相红层还是陆相红层形成有陡崖的地貌都是丹霞地貌。其他还有一些学者下的定义,在此从略。
因为在中国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所发现的丹霞地貌都是由陆相红层所形成的,黄进等才会提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的定义。2011年7月23日,作者在新疆乌恰县吾合沙鲁乡309省道126公里南侧看见有大量海湾贝壳化石的古近纪与新近纪红层形成的丹霞地貌。同年,7月26日作者又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的墨玉县麻扎塔格山中部、2012年10月22日在到麻扎塔格山东端,考察了该山由古近纪与新近纪海相红层所形成的典型丹霞地貌。这样,就可把丹霞地貌定义改为“有陡崖的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这就与刘尚仁的丹霞地貌定义相一致。
但中国的海相红层,如张家界中、上泥盆统浅海相云台观组的红色石英砂岩,太行山中、南部震旦纪(长城系)浅海相红色石英砂岩,因其岩性甚为坚硬,在崖壁上常岩节理以块状崩落的方式使崖壁后退,使崖壁表面棱角峥嵘,而不是中、新生代红层表面常以片状风化剥落形成浑圆崖表。这些海相红层形成的地貌已在专门的学术会议上命名为“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因此,这些海相红层地貌恐难以成为丹霞地貌?此外,有陡崖的海相红色石灰岩地貌,又与喀斯特地貌相重叠!所以以“有陡崖的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作为丹霞地貌的定义仍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作者特此把这一问题提出,恳请有关专家、学者日后研究解决。
本书对赤水市红层盆地的研究历史、赤水市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内外力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各类丹霞地貌作了论述。书中把赤水市丹霞地貌分为大小不一的40多处景区、景点分别加以论述。
我们在与赤水市南缘相邻的习水县土城镇的赤水河第三阶段地,按黄进地壳上升速率计算公式的要求进行了采样,测量了这级阶地的地壳上升幅度,经热释光及光释光分析出样品的年龄后,用黄进地壳上升速率计算公式计算出赤水地区的地壳上升速率为0.81米/万年,再用黄进地貌年龄计算公式计算出赤水市海拔最高丹霞地貌葫芦坪的年龄为1809.9万年,蚂蚁尖的年龄为1586.2万年。这些年龄(1586.2-1809.9万年)也就是赤水市丹霞地貌的年龄。书中对赤水市丹霞地貌的崖壁后退速率及侵蚀速率也初步进行了定量测算。
赤水市丹霞地貌面积很大(包括穿插其中及边缘的红岩丘陵、山地),达1300平方公里,其地质、地貌内涵丰富多彩,作者足迹所及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本书内容难免挂一漏万,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给予指正、补充为盼!
(五)目录
1 赤水丹霞地貌概况及研究简史......................1
1.1丹霞地貌位置和面积...........................1
1.2丹霞地貌研究简史.............................1
2 赤水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5
2.1形成丹霞地貌的红层...........................5
2.2红层的抗压强度...............................7
2.3红层的碳酸盐含量.............................8
2.4红层的产状...................................8
2.5节理对丹霞地貌发育的控制作用.................9
3 赤水丹霞地貌形成的内外力作用...................10
3.1形成丹霞地貌的内力作用......................10
3.1.1 1300-1400米夷平面...................10
3.1.2 1000-1200米夷平面...................11
3.1.3 800-900米夷平面.....................11
3.1.4 600-700米夷平面.....................11
3.1.5 500米夷平面.........................12
3.1.6 300米夷平面.........................12
3.1.7 河流阶地............................12
3.2形成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13
3.2.1 流水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13
3.2.2 崩塌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17
3.2.3 崩积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23
3.2.4 风化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25
3.2.5 低等植物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影响........27
4 赤水丹霞地貌发育简史及地貌发育定量测算.........34
4.1 赤水丹霞地貌发育简史......................34
4.2 赤水丹霞地貌发育几个问题的定量测算.........35
4.2.1 赤水丹霞地貌区地壳上升速率的定量测算.36
4.2.2 赤水丹霞地貌年龄的定量测算............39
4.2.3 赤水丹霞地貌崖壁后退速率的定量测算....41
4.2.4 赤水丹霞地貌侵蚀速率的定量测算.......42
5 赤水丹霞地貌分论...............................44
5.1 南片区.....................................44
5.1.1 十丈洞瀑布(赤水大瀑布)..............44
5.1.2 中洞瀑布............................48
5.1.3 十丈洞瀑布票口丹崖....................50
5.1.4 两河口会水寺石窟....................51
5.1.5 香溪湖..............................53
5.1.6万年石伞..............................53
5.1.7 鸡飞岩..............................55
5.1.8 张家湾崩积缓坡......................55
5.1.9 盘龙瀑布............................57
5.1.10 燕子岩..............................58
5.1.11 大坝山及方碑........................64
5.1.12 仁友溪..............................66
5.1.13 丙安沟..............................73
5.2 西南片区...................................84
5.2.1 四洞沟................................84
5.2.2 杨家岩(红石野谷)......................90
5.2.3 华平瀑布..............................95
5.2.4 渡仙桥................................98
5.2.5 大同天生桥...........................100
5.2.6 大同水帘洞...........................101
5.2.7 石顶山...............................102
5.3 东南片区..................................104
5.3.1 葫市月亮岩天生桥...................104
5.3.2 闷头溪.............................106
5.3.3 金沙沟与两公里沟...................111
5.3.4 神州赤壁...........................114
5.3.5 硝岩...............................115
5.3.6 甘沟...............................118
5.3.7 五里沟.............................120
5.3.8 五柱峰.............................123
5.3.9 佛光岩.............................126
5.3.10 龙凤岩.............................132
5.3.11 外星人.............................138
5.3.12 九角洞.............................141
5.3.13 葫市摩崖造像.......................148
5.3.14葫市镇丹霞地貌........................150
5.3.15 水井湾丹霞喀斯特地貌.................150
5.4 中北片区..................................152
5.4.1 天台山..............................152
5.4.2 旺隆丹霞............................158
5.4.3 七里坎与黄皮洞......................158
5.4.4 石鹅嘴摩崖大佛......................162
5.4.云集石刻佛像...........................164
5.5 东北片区..................................166
5.5.1 沙千沟..............................166
5.5.2 太母山与九曲湖......................171
5.5.3 长嵌沟..............................174
5.5.4 仙鹤沟..............................178
5.5.5 石堡................................180
5.5.6 月亮湖..............................182
5.5.7 太公山..............................187
5.5.8 龙洞................................189
参考文献.......................................193
后记...........................................195
(六)章节试读
1 赤水丹霞地貌概况及研究简史
1.1丹霞地貌位置和面积
赤水市为贵州省辖市,遵义市代管。位于遵义市西北部,距遵义市城区299公里。与四川古蔺、叙永、合江三县毗邻。面积1802.2平方公里.丹霞地貌分布于该市中南部、中北部及东北部,面积1300平方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市。
2 赤水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
2.1 形成丹霞地貌的红层
赤水地区在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即东南部为黔北台隆,西北部为四川台拗。四川台拗在赤水、习水地区以大面积出露的白垩系嘉定群南缘为界与黔北台隆分开。四川台拗在晚三叠世至晚白垩世期间一直处于大型内陆盆地环境,沉积了厚达上千米的含煤组合及红层组合,至古近纪始新世晚期,四川台拗发生褶皱断裂运动,形成一系列东西向构造体系,在区内主要有象鼻岭向斜、旺隆背斜、公鸡岭背斜及凤凰山向斜等,次有北西向的官渡北斜。总的看来,褶皱都很微弱,断裂构造不发育,地层倾角小,这可能与四川盆地刚性强度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