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残酷就是神作?借《哥布林杀手》聊聊日本动画中的“黑深残”

黑暗残酷就是神作?借《哥布林杀手》聊聊日本动画中的“黑深残”


如果说文化制品是现实的折射,那么“黑深残”向的作品所折射的便是一层厚厚的灰色——黯淡,压抑,丑陋,但却不可忽视。


文/苍涟



今年的十月新番目前基本上都已开播过半,随着剧情的推进,各个新番的话题讨论度也开始越发热烈了。而这些十月番中, 《哥布林杀手》 从开播以来就以其“大尺度、口味重”的情节而饱受热议,被许多观众贴上了“黑深残”的标签。



在《哥杀》的第一集中,有些情节确实非常“越界”:


由于低估了哥布林的威胁,四名新人所组成的讨伐小队惨遭算计:男剑士被砸成了肉酱,女法师在开膛后被剥光了衣服,女拳师更是当着女主角神官妹子的面被哥布林强暴。


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哥布林杀手及时出现,拯救了女主,并展开了冷静而又残酷的复仇,杀光了巢穴里的每一只哥布林,连它们的幼崽也没有放过。



绝对对立的两个种族,赤裸裸的血腥与性侵描写,再加上对于幼崽的残忍虐杀,《哥杀》的第一集可以说是集“黑深残”动画之大成。


尽管在随后播出的剧情里,与之类似的桥段大幅度减少,而剧情也集中在了一次次的冒险与男主和女性角色的互动上,但由于第一集所带来的冲击,《哥杀》这个“黑深残”的帽子,可以说是再也摘不掉了。

而这,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厌恶与争议。


观众,尤其是许多欧美观众,在观看完《哥杀》的第一话后,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声称这部动画“ 纯粹是为了制造噱头而猎奇,煽动种族对立,极度贬损女性,对幼小的生命毫不尊重 ”,实在是罪不可赦。


然而,国内 豆瓣7.9 和国外 Crunchyroll 4.3 (满分5分)的高分却又似乎让这些口诛笔伐有些站不住脚。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哥杀》中出现的那些“黑深残”呢?


与其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如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动画界,借着这场舆论的风暴尚未停歇,好好的谈一谈日本动画中的那些“黑深残”。

所谓“黑深残”,是一个泛用于中国ACGN圈的吐槽和形容用语。按照国内互联网所给出的解释, “黑深残”,“黑”即“黑暗”,“深”即“深刻”,“残”即“残酷”。 因此,所谓“黑深残”的作品,一般都具有内容黑暗,主题深刻,剧情残酷这三个特点。



但由于互联网的高速传播所导致的词义扩展,若细数近些年那些被冠以“黑深残”的作品,你不难发现, 它们中的大多数虽足够黑暗,也相当残酷,但绝对谈不上深刻。

因为对于多数创作者而言,给自己的作品赋予“黑暗”与“残酷”的属性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黑暗,通俗来讲就是活着看不到希望,而残酷,说白了就是残酷的生存状态,要做到这两者,只要将主角所面临的危机大幅度放大,并向观者展现这种危机所带来的后果,那么一个“黑残”的世界便诞生了。



就拿《哥布林杀手》的第一集来说。

在传统的奇幻作品中,哥布林是一种弱小而又愚笨的魔物,其存在的价值也仅仅只是给主角团做“新手升级包”和丰富世界观。而在《哥杀》里,这种绿皮生物却变得异常残忍与狡诈。虽然他们依旧不是什么强大的怪物,但对那些新手勇者却极其致命。


因此,在女主所在的小队面对哥布林时的那种无力便体现出了黑暗,而之后哥布林对人类的种种暴行以及哥布林杀手凶狠的报复行为则体现了残酷。



然而,并不是只要一部作品即黑暗又残酷,那它就自然会变得深刻。

所谓深刻,其实也就是能够唤起受众的反思。在阅读或观看了这部作品后,观者如果可以从中收获些许的感悟,那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被称作有深度。


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就困惑了:


既然按你这么说,“黑残”的作品很少有“深”的,那为什么大家还是习惯于将“黑深残”放在一起连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用两部具体的“黑深残”动漫来说明, 它们虽都黑暗与残酷,但一部拥有的是真正的深度,而另一部却拥有的却仅仅是“虚假”的深度。


让我们先来聊聊前者,三浦健太郎的 《剑风传奇》



如果单说表面,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剑风》都是黑暗与残酷的。

要论世界观,《剑风》的世界光暗颠倒,神魔逆转,残忍献祭了自己所有团员的格里菲斯却拥有着“光之鹰”的称号,而一直斩魔的格斯却被人称为“黑色剑士”;


要论人物,主角格斯常年被各大动漫媒体封为“史上最惨的男主角”,而其他角色也都有着各自灰暗的过去;


要论剧情,哪怕抛开其他所有的桥段,单单将“鹰之团”献祭那个片段拿出来,就足以让《剑风》在黑暗向的动漫作品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在一次采访中,作者三浦老师却这样说道:


“……其实对于现在的一些少年漫画我是很有意见的,因为它们忽略了对人物本身的描写, 只是单纯地追求诡异的情节与复杂的场面 ……”


因此,如果我们深入这部作品,穿过那些表面上的血腥与暴力,便会发现,堆叠在《剑风传奇》大量“黑”与“残”元素之下的,是一个三浦老师精心设计的, 有关命运的悲剧


是的,《剑风》的聚焦点从来都不是一个角色身边死了多少人,受了多少虐,出了多少血,《剑风》的焦点是人类与命运的抗争。


就比如说核心人物格里菲斯,他人生的前半段几乎就是那些 希腊式的古典英雄 在日本漫画中的翻版:拥有着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对抗着“神”所降下的命运,但终究还是因为其自身的性格而成为命运的奴隶,在霸王之卵所唤来的地狱中成为了第五位魔王。



而主角格斯则更是用一生的时间与命运抗衡,从刚开始的随波逐流到之后的奋起反抗,除了那种古典的悲剧人格,从他身上还迸发出了一股永不屈服的强烈意志,而正是这种人类与命运,渺小与庞大,宿命与挣扎的冲击,赋予了《剑风传奇》真正的深度,并唤起了人们的反思。

对我而言,这部作品最震撼的部分莫过于在“黄金时代”的末尾,格斯被骷髅王带到了一片荒原,此时此刻的他失去了几乎所有战友,最好的伙伴已经堕落成魔,心爱的女人彻底疯掉,而他自己不但失去了左手和右眼,还被打上了烙印,在余生的每个夜晚都将被无数的怨灵纠缠。


然而当骷髅王将这一切悲惨的真相都告之格斯后,他没有崩溃,也没有痛哭,他只做了一件事:


抄起剑,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恶鬼,战斗下去,坚定的战斗下去。


在宏大的命运之下,永不屈服的人类即是如此。



也正是这个“人类与命运”抗争的母题,催生出了《剑风》的那些黑暗与残酷。

因为在命运的洪流中,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一旦人选择了对抗命运,他所面对的必然是一个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世界。


因为命运的力量如此庞大,以至于仅凭一人之力犹如蚍蜉撼树,所以一旦人决定忤逆“神”,他的生存状态才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因此,可以说《剑风》的“黑”与“残”源自它的“深”。 因为三浦有了一个核心的创作目的,也就是表达“人与命运”,所以他才创造了一系列黑暗与残酷的内容去呈现这个主题,从而让这部作品即有着给人以巨大冲击的黑暗与残酷的桥段,还兼具了一般作品所无法达到的深度。



而如果将我们在上面所说的顺序反过来,让一部作品先有“黑”与“残”,再通过这两者去寻找深度,那就会得到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部作品:去年10月的TV动画 《国王游戏》



不同于《剑风》逐渐铺开的世界观,《国王游戏》上来就用一个非常新奇的 设定 去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一个班级里,全班同学都会收到“国王”发来的短信,内容是让他们去做一些相当出格的事情,而一旦有哪位同学在二十四小时内没有完成“国王”的要求,那他就会以各种猎奇的方法死去。


这便是《国王游戏》里的“黑”,面对无法回绝的强制要求,全班同学只有两条路,执行或死亡。


而后,男主身边的人因未执行“国王”的要求而死去,男主喜爱的女孩因执行了“国王”的要求而被迫与其他人发生了性关系。


这便是《国王游戏》里的“残”,男主与身边人的性命与安全不断地受到威胁。



黑暗也有了,残酷也有了,《国王游戏》就开始在此基础上找寻深度。因为在面对死亡时,不同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可敬,有的可憎,因此,这部动画便将主题定为人性的丑恶与光辉。

然而,在动画短短的十三集里,学生接二连三的死去。观众往往连它们的名字都还没记住,便看着他们以短暂而又歇斯底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谢幕。

整部动画看下来,观众所记住的,倒不是这群人在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人性,更多的则是“国王”要求的无理和学生死法的猎奇。



并且,一开始,《国王游戏》还能凭借它的设定将观众牢牢吸引,但伴随着新鲜感的褪去,许多逻辑上的问题便开始出现:

为什么“国王”能杀死学生?为什么至始至终都是这群学生在自相残杀?为什么这里面许多人的行为都没什么道理?


诚然,阿虚说:“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真实感的人肯定有问题。”


但对于观众来讲, 如果不去寻找真实感,《国王游戏》所带给他们的也就只剩下了空洞的死亡与猎奇 ,以至于在动画完结后,不少追到最后的朋友都产生了一种浪费人生般的空虚感。他们回忆剧情,却发现除了反复播放的性与暴力,自己好像什么都没记住,就像看了一部三流的R级电影。



因此,自打去年这部动画播出开始,对这部动画的口诛笔伐就一直没有消停,在评论者的口中:《国王游戏》血腥,残忍,故作深沉,毫无逻辑,中二到了极致,国内将之禁播实在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毕竟,“黑”与“残”只是一部动画所生发的“枝芽”,一个富有深度的主题才是这部动画的“根”。


而像《国王游戏》这样,先弄来一大堆“枝芽”,然后强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并告诉读者这个乱七八糟的中心连接点就是它的“根”,这样的做法必然是本末倒置的,而观众自然也是不会买账的。



因而,如果依照我们在上面对于两种“黑深残”作品的区分,再去审视近年来像 《来自深渊》,《魔法少女网站》,《恶魔人》,《斩·赤红之瞳》,《哥布林杀手》 这样的动画, 它们究竟是拥有着一个优秀主题的黑暗向作品,还是仅仅只是一个空洞的故事包裹着黑暗与残酷的皮,相信现在你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说文化制品是现实的折射,那么“黑深残”向的作品所折射的便是一层厚厚的灰色——黯淡,压抑,丑陋,但却不可忽视。

然而如果只看到了这层灰色,只是机械地模仿而丝毫不去关注“镜子”另一头的母本——人及其所生活的社会,那么用这灰色所描绘的不过就是一张由黑暗与残酷的破片所拼贴出的图景:虽然相当具有冲击力,但却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希望在未来看到更多具有真正深度的“黑深残”动漫作品。


诚然,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反思与警醒早已不如轻松和刺激那样讨喜,但正如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谈到的那样,当观众们开始欣赏一部作品,他们就会下意识地在故事中寻找某种的意义。


而面对那一部部“黑深残”向的动漫作品, 我们所寻找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刺激和瞬间的猎奇,而是从这些黑暗与残酷的故事中,找到一束能够照亮现实,引导我们能够继续前进的光明。



本文来自「 动画学术趴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们需要 全职编辑、全职运营 有意者可以投稿至 babblers@163.com。 ​​​​​​​​​​

​​​​​

发布于 2018-11-23 11:52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