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公园游人如织

仰韶村遗址1921年的首次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确立了仰韶村遗址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的崇高地位。后又经1951年、1980年至1981年两次发掘,基本明确了仰韶村遗址包含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庙底沟二期类型、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4种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层堆积。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牛年春节期间,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游客慕名而来,感受仰韶文化的独特魅力。仍处于建设中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尽情展现着黄河中游地区最具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无处不在的仰韶文化元素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仰韶村遗址所在地的河南渑池县借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模式,探索大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7年底由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规划总面积约2800亩,规划分区有博物馆服务区、遗址保护展示区、考古预留区、文化旅游服务区、生态观光区、窑洞展陈点等。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仰韶村遗址已初具规模。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规划设计之初,便将仰韶文化元素的综合应用确定为首要的展示目标。公园内的仰韶文化元素,可以说无处不在:利用写实、抽象、蒙太奇等多种展示手法,从灯杆、座椅、垃圾箱,到彩陶罐、彩陶盆、小口尖底瓶,制陶、酿酒场景,考古典籍、工具等景观小品,再到利用地势形成的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公园的文化标识度。

同步开展第四期考古发掘

在考古遗址公园内,科学开展一定规模的考古发掘无疑是让大遗址“活”起来的点睛之笔。

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距离1921年的首次发掘,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已跨越了百年。在“考古热”的带动下,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发掘区成为游客最为关注的“流量”区域,无需引导,人们都聚焦于此。与此同步,公园也配套提供了高水平的博物馆展陈。仰韶文化博物馆早在2011年11月就对外开放,是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2386平方米。为配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仰韶文化博物馆也正在重新提升基本陈列。一个关注游览、答疑解惑、注重体验的仰韶文化专题展览将面向游客揭开面纱。

(作者工作单位:三门峡市博物馆 河南省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责编:刘佳、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专家研讨《三湾改编》:以人带史 史中觅诗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蒋波)近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三湾改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从影片的主题立意、叙事风格等多个角度,共同探讨新时代主流影片应如何进行艺术创新与突破。…
你好,欧洲杯:盘点本届欧洲杯十大“00后”新星
北京时间6月12日凌晨,推迟了一年的2020年欧洲杯即将揭开战幕。不少足坛新星即将踏上自己职业生涯首次欧洲杯的征程。…
客户端下载
  • 手机人民网
  • 领导留言板
  •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