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工到金融,从研究到产品,复合背景人的求职之路【中后台/资管/产品】
个人背景
本科: 浙江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硕士: 上海交通大学 金融专硕
实习经历: 1段券商研究所,2段公募基金产品,1段保险资管产品
最终去向: 某券商资管产品
01 写在前面
回顾暑期和整个秋招,经常会被问到的两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转专业以及为什么不选择做行研 。可能我的学科背景和最后选择的工作岗位确实是不太典型的情况,不过这也说明一切都有可能嘛,在这里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求职经历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参考(可能有些碎碎念,但都是我的真实想法),大家也可以多多尝试不同领域的工作,祝愿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02 跨保经历
我想我最开始想转专业的动机来源于在了解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验以及未来的就业情况后,我发现实际的科研和想象中的科研相差甚远,自己也不想一直待在实验室中整这些瓶瓶罐罐的,毕业大概得去厂子里(?)所以即便在本专业读了研,最后大概率还是得转行。考虑转行,主要的也就那么几个方向,当时其实没多大考虑,冲着金融热门就想去试试。因为已经错过了学校申请辅修的时间,所以我就自己选修了几门金融的基础课程,这是我截至参营前的情况。基于我非常薄弱的金融背景以及中间一些比较巧合的事情,我一直觉得自己能够跨保是件非常非常幸运的事情。现在想想应该还是老师们看中我的工科背景,觉得我适合做行研吧。对于现在还在本科之后想要转金融的同学,我觉得有几个点还是比较重要的, 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多修金融课程,当然不能落下本专业课程, 一方面是学习基础知识应对笔试,另一方面也是给面试官留下“我是真的想转金融”的印象;可以适当包装自己转金融的动机, 在文书、面试中强调自己的复合背景优势, 这时候肯定是强调自己做行研的优势,如果能有相应的实习经历来佐证是最好的了。我本科专业以及其他理工专业这几年陆续都有同学跨保去金融,所以大家如果多多准备的话应该还是有挺大希望的,毕竟现在金融确实也挺喜欢理工背景的同学。
03 实习经历
过了保研的高兴劲,就该想想找实习的事了,毕竟我也知道在金融行业找工作没实习真的很难。鉴于我的理工背景,以及大四的时候我确实是冲着行研去的,就开始了第一份远程实习(杭州找实习实在是不好找)——一家小券商研究所,看的算是和本专业有些关系的锂电池。可能因为是家小券商,人手不够,平常比较多的工作就是搜集数据、会议纪要、简单的PPT制作等,带教老师也有让写简单的报告,基本还是靠自己摸索,我这段实习时间不长,对行研工作只能说了解了个皮毛。当时只是惊讶于大晚上11点以及周末正式员工还在工作,抛开工作内容不谈,我个人不太能接受这种工作强度,就想去其他岗位了解下。
后续我有接触过两段研究、投资方面的工作,但整体接触都不深。一段是 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的投资业务 ,主要是作为母基金去投一级PE/VC,这份实习整体也不忙,主要是了解了下项目尽调方面的内容。另一段是在券商资管的研究部,主要做的是公司层面的案头研究工作,因为带教老师工作的调动,这段实习很快就结束了。
至此是我在读研前的实习情况,对行研真的只是初步了解,如果我想继续从事行研,当时的选择应该是研一开始找家券商研究所坚持做下去。但我仔细思考了下自己对于工作的诉求,我本身是一个对工作成就感要求不高的人,对我而言工作只是一份工作,我没必要觉得自己是复合背景就一定得死磕行研了,我个人对这似乎也没多大兴趣;另外,我不喜欢经常出差、往外跑的工作状态,我也不喜欢经常加班、压力较大的工作,因为充足的睡眠和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对我很重要。在考虑这些之后,即便清楚自己还没有深入了解行研这个岗位,我已经觉得自己真的做不了这份工作。在这里,也是 希望学弟学妹们找工作前还是要想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什么是自己最看重的,什么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个人情况都不同,别人的经历并不一定可以完全复制,工作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读研后也是慢慢地对金融领域的各类工作有了了解,当时就把目标投向了类似 基金研究、产品研究 方面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为什么没去了解了解债券方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可以多多尝试),所以研究生第一段实习我就去到了一家公募基金的产品部门, 实习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日报、周报、月报,各类基金相关的数据统计工作,协助做产品相关的各类材料 ,基本没有涉及研究方面的工作。不得不说,案头工作真的挺多的,而且有些也是比较重复枯燥的内容,但是也是通过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工作,让我对基金产品有了不少了解。外加实习的时候正好是基金发行火热的一段时间,整段实习下来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同时,观察了下部门同事的工作状态,我觉得是符合自己预期的。至于为什么我没去尝试基金研究方向的实习,因为我编程水平不行, 这类岗位还是会偏向量化背景的同学 。
研一下因为学校课程方面的安排不方便出去实习,很快也到了暑期申请阶段,当时我认为如果暑期再转换方向试错成本太高了(现在看来这想法也不一定对),以及我觉得产品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情况我都挺满意的,所以暑期也就只申请了这个方向。
暑期是做了两份,其中公募基金的这份实习就是完成一个课题,基本是远程,最后课题答辩。保险资管的这份实习包括日常的产品辅助工作和课题答辩。反思过后,我觉得这段实习没有留用主要是因为我实习期间经常只是闷头工作,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和老师沟通交流,导致老师认为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没有办法完成较多的沟通工作(从老师的反馈来看基本也是这个原因)。关于性格这一点,我其实自己一直都清楚,我和不熟悉的人不咋说话,混熟了就是个话痨,但是领导可不会管你现实生活中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只看你在工作中呈现出来的状态。所以说这段实习提醒了我, 一定一定要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多多反馈,别总是闷头工作,不然真的会让别人觉得你不擅长沟通 。我感觉我明白得也晚了些,可能因为本科的实习基本是远程,和老师的交流真的不多。大家之后实习还是得注意下这个问题。
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我的整个秋招也是挺漫长的,秋招投了大概近百份简历,各类机构都有涉及,基金券商如果没有产品岗位,我会投偏营销/销售支持类的岗位,实习陆续有收到一些,但工作是一直没找到。期间心态也是崩了几次,尤其看到别人都找到工作了,自己迟迟没有工作,还是会有些焦虑的。回顾了自己的秋招经历,以下是我的一些碎碎念。
第一,我投了不少银行总行,这些银行的笔试尤其费时间,折腾半天一个offer也没(笑),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在北京的,后来想想我也不要京户,就算拿了offer,要远离家乡去北京的一家银行熬年头,对我个人而言性价比有点低;
第二,我投了一些销售支持类岗位,也去某家基金公司实习了一礼拜,发现这个岗位性质我不是很喜欢,还是不折腾了;
第三,我是一个逢群面常挂的人,每次面完都是“愿世间再无群面”的想法,大家如果是主攻银行、国/央企机构的,无领导还是要好好准备的;
第四,就是要尽量放平心态,其实除了暑期实习留用的同学,大家都得秋招,秋招不需要实习的基本只有银行、国/央企等机构,其他的券商、基金等等都有实习考察环节,那offer自然要晚些,不同岗位的流程、进度也有差异,所以也不必太着急;
第五,我认同有些时候选择是比努力更重要的,但我也认为坚持努力相信最后的结果不会糟糕,找工作实在是有太多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
04 产品工作介绍
大家可能对投研方面的工作接触较多,不太了解产品这类岗位具体工作内容,所以我结合自己和同学的实习经历以及正式员工的工作情况,尽量给大家提供一些内容供参考。
产品工作的具体内容: 不同机构的产品岗负责的工作内容会有差异,但主要也就是两部分——案头和研究工作。 案头工作主要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产品方案的撰写,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材料的编撰与签署,其他产品相关的各类材料制作,如营销支持、基金经理分析、产品层面的分析报告等等,通过案头工作推动产品落地以及产品维护工作; 研究主要针对产品层面 ,包括市场动态、监管政策跟踪,同业产品跟踪,针对某类产品的研究分析(如指数基金、FOF等等),海外创新产品研究,通过这类研究工作来不断完善公司产品线布局。当然,这些研究工作和行业研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整体而言,产品工作能和基金经理、销售这些前台岗位有较多的交流和接触,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需要具备的能力: 主要这么几点, 一是细致认真负责 ,因为有很多文案方面的工作,这些是不能出错的; 二是沟通协调能力 ,这很重要,对内需要和基金经理、销售人员以及后台的运营人员沟通、催流程,对外要和监管沟通,产品报会、推动产品落地等等; 三是条理清晰有逻辑 ,产品工作的内容还是比较杂的,各方面都有涉及些,和别人沟通时也需要用合理的逻辑把内容串起来,清晰地把想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
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1、 产品等中后台基本都有一定的重复性、繁琐的文案、材料制作工作, 大家还是得想清楚或去尝试下,看自己是否能接受这类工作。
2、对比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理财子的产品岗位, 部分公募基金会更强调编程方面的能力, 因为一些公募产品部是有人专门负责业绩归因相关内容的,以及一些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还是需要借助下python(或者vba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当然目前来看大部分要求也没这么高,不过大家如果有精力去多掌握些,确实能解放劳动力,也能给面试官/带教老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3、由于 不同公司产品部门的定位不同,导致具体工作内容会有一些差别,工作强度上也有一定差别, 大家不要认为中后台岗位就一定轻松了,背锅之事也是有的。还是得了解清楚具体情况,以免之后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的差距过大。
4、 产品岗位的坑确实不多 ,一方面一些基金公司因为本身定位的原因是不需要很多产品工作的人的,另一方面部分公司会倾向去社招有经验的员工,也会有从其他岗位转岗过来的员工。所以 坑位这点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
5、关于薪资、职业发展的问题,毕竟是不背业绩的中后台,这也决定了 薪资弹性不会很大 。职业发展上,如果是在自己公司,基本就是随着工作年限增加,职级相应上升,也可以横向在各类资管机构间跳。整体而言,天花板是没有前台岗位高的,有能力做领导的另当别论。
最后,也是希望大家有机会还是要多多尝试不同领域的工作,实习就是帮助自己排除不喜欢的工作,另外也要想明白自己对于工作的要求,祝愿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欢迎关注我呀~ 【舟的求职小铺】每周一篇商科求职日记~ 来自清北复交南的学长学姐,分享商科求职干货,为你指路➕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