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京东云、华为云、盛大云、ucloud他们之间优势分别是?
48 个回答
关于竞争比较,业内对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三家有些比较常见的看法:
阿里云在网络应用综合处理方面非常出色。
腾讯云擅长网络游戏和即时通讯。
而华为云在云计算底层基础设施方面功力深厚。
不多说,拿测试结果说话:
一、计算方面,单核测试三家公有云测试结果相近,华为云处理性能略强,但多核时阿里云多核无论在整数还是浮点计算的各项结果均与其它两家有着明显的差距。
本次测试选用的是可以跨平台使用的Geekbench测试工具。在测试中选用的均是Intel 全新一代Xeon SkyLake CPU。阿里云的CPU型号为8163、华为云为6151、腾讯云的6133(均为Intel的定制型号)。在云主机配置上,我们一致选用的是4核16G内存。Geekbench测试结果如下:
Geekbench是通过一系列数据加密、数据压缩、图像压缩、图形计算、脚本处理和路径计算的方式,对CPU的整数类型计算能力进行测试,并通过期权价格模似、图像的生成、锐化和模糊以及物理仿真、3D几何场景描述类的浮点计算功能对CPU的浮点计算能力进行测试。并将各个测试结果综合后,统一对CPU的整数计算和浮点计算能力进行打分。
通过CPU综合性能对比,在单核CPU的整数和浮点计算能力对比中,阿里云和腾讯云的CPU计算能力相差不大, 华为云CPU在整数和浮点计算能力上明显比阿里云和腾讯高出17%和14.8%。
而在多核CPU整数和浮点计算能力中,阿里云的计算能力差距与华为云和腾讯云明显加大。 华为云四核整数和浮点计算性能综合打分成绩分别为14618和13717,基本上接近其单核CPU整数和浮点计算能力的四倍,腾讯云四核计算性能其次为12357和11898基本上也接其单核CPU整数和浮点计算能力的四倍。但是阿里云四核的整数和浮点性能仅为7672和7405,仅比单核CPU整数和浮点计算能力的两倍略多一些。
二、内存性能方面,华为云云主机的存储带宽性能最好,腾讯云的云主机为次 ,双方有大约5%左右的性能差距。但是阿里云的内存带宽性能就与其它两个云主机有着很大差距,与成绩最好的华为云相比,有着接近一倍的性能差距。
内存的调用和数据处理性能,是云计算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测试指标。我选用了Stream工具,并利用64M的大页面来对这三个公有云平台(依然是四核16G云主机的内存带宽)进行了测试。
Stream在对内存带宽进行测试的时候会进行四种操作:Copy、Scale、Add、Triad。
Copy,先访问一个内存单元读出其中的值,再将值写入到另一个内存单元。
Scale,从内存单元读出其中的值,作一个乘法运算,再将结果写入到另一个内存单元。
Add,从内存单元读出两个值,做加法运算,再将结果写入到另一个内存单元。
Triad,是将上面三个操作组合起来。
下图是几项的表现。
从理论上讲,Add操作简单且访问内存次数多,带宽测试成绩应最好,华为云和腾讯云的带宽性能也和理论比较符合,但是阿里云的云主机反而是运算需求最少的Copy操作时成绩最好,而一但有计算操作介入后的内存带宽均有显著下降。
是计算处理能力问题影响了内存的带宽性能还是存在着其它源因,现在还无法更多的去进行分析。只能怀疑内存带宽性能偏低与多核CPU运算性能不足有一定相关性存在。
三、存储性能方面,华为云各项测试成绩依然领先。腾讯云次位。阿里云存储可能是出于限速的原因,数据显示较低。
系统内存的容量毕竟有限,对于数据的存储还是要依靠硬盘或者SSD来进行支持。我采用现在比较成熟的fio测试工具,利用4K块大小和1M块大小对三家云主机统一大小为800G的SSD云盘、高效云盘和普通云盘的IOPS和带宽进行了测试(注:阿里云已取消普通云盘,故本次测试结果为N/A)。测试结果表格统计如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 阿里云偏低的测试成绩应当不是云存储处理性能不足的原因,从各项测试结果来看,有明显的限速情况。 对云计算资源的合理限制,我始终是抱以一种支持的态度的。
云计算系统虽然可以组建的非常庞大,但其内部每个节点可提供的资源毕竟是有限制的,合理对内部资源进行控制比如当前存储的IO传输速率和存储带宽,有利于云计算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 但是由于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存储数据传输性能评估标准,因此尚无法对阿里云存储性能限速进行合理评判。
四、网络性能方面,本项测试的头筹依然被华为云所夺取。 这三个厂商的公有云网络和网络应用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从网络性能的测试成绩来看,华为云充分继承了其网络技术起家的优良传统,但是正如上次网络和网络应用测试中所分析的一样,在正常网络应用中很少会出现如此高的网络应用需求,如此高的网络性能配置是否会带来云计算系统资源的浪费还有待去更深入的进行了解。
通常网络应用中的数据包转发速率在每10Mbps带宽下提供2KPPS左右的数据包转发速率基本上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应用需求了。因此阿里云和腾讯云在网络层的转发性能目前是完全可以满足正常网络的应用,并留有了一定的转发性能余量了。当然对于云主机的用户而言,同样的价格区间内,更高更好的网络性能也完全是喜闻乐见的一个事情,同时随着高并发应用的增加,对网络层的转发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这次云主机基础性能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华为云可谓“后来者居上”。但是在网络性能方面,过高的性能配置是否会造成整体资源的浪费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从当下的竞争看,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未来的盛衰关键清晰显现:
市场份额和营收增速近期略微下滑的 阿里云正在经历转型前的“下蹲”过程 。
在胡晓明掌舵的2014年到2018年,阿里云的首要任务是先铺量,完成商业落地的第一步。其当时的打法是前端业务驱动后台产品和技术, 项目和订单是增长动力 ;而在去年,阿里集团CTO张建锋入主新改组的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后,其战略明显转向 技术、产品驱动 。
在横向能力上,归入阿里云智能的达摩院会作为引擎,供给数据和AI等技术,进一步由产品团队打磨成产品,再通过前期打市场时已建立的业务团队和销售网络和阿里正在构建的开发者生态完成平台型的产品输出。
纵向能力上,阿里云将聚焦新零售、新金融、数字政府3个方向,着重打造行业服务。
其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强细分领域to G和to大B的能力,并在下蹲期保持定力,顶住内外压力,真正做到有取有舍,集中发力。
紧随其后的腾讯云,未来突破的关键则在于管理。
其实 在生态能力和AI能力两点上,腾讯本来可以更强,但有一个因素限制了腾讯的实力发挥——“内部山头间的隔阂” 。
比如在生态能力上,微信,尤其是小程序生态在近几年里补足了腾讯的to B短板,成了一个重要的企业及其用户间的数据通道。去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小程序云开发工具也确实被放到了重要位置,成为第一个宣讲内容;但从目前小程序云开发工具侧重于提升效率,不解决营销、激活等功能痛点的现状看, 微信并没有以云为优先来考虑小程序生态的未来发展。
在AI方面,阿里从2014年就开始了“中台战略”,这让阿里技术实力和开发效率大增,且整合、挖掘了AI时代最重要的资产——大数据。而在腾讯内部,产品间的数据不互通,这相当于给自己的AI能力加了紧箍咒。
所以对腾讯云来说,未来最关键的突破点是企业管理的革新和优化,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强to B尤其是大B的能力,一个能“集中力量做大事”的腾讯可能会爆发惊人的增长力。
阿里云、腾讯云之外,另有两个市场份额很小却引人注意的玩家。一是2017年才正式起步的华为云。作为一家老牌硬件技术厂商, 华为做云,面临和IBM一样的挑战:是否能补足自己的互联网基因?
在公有云行业,各家大厂包括阿里云一直都有“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的习惯,华为作为一家硬件厂商,对亏损经营可能并不习惯。
另一个细节可以窥见华为的互联网基因不足。去年,面对媒体对于阿里云和腾讯云漫天铺设广告但华为云声音寥寥的询问,“金句王”郑叶来坦白,华为云最不会做广告,原本机场广告都不想做,只想口碑传播。“ 我们干着不错,说得不行 。未来一年可能都还是这样,很难改。”虽很难改,但一旦华为对自身基因主动颠覆,未来仍不可小觑——我们毕竟已在手机市场见证过华为从无到有突破to C基因的故事。
而华为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公有云属于云服务1.0,诞生了很多原生应用,如淘宝、滴滴、美团、微博等,而云服务2.0时代, 传统企业上云将成为新的竞争点 ,如能源行业、汽车制造业等,而华为要做云服务1.0和云服务2.0的整合者,混合云、HPC、SAP on cloud将成为华为云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小玩家”是百度。去年Q4,百度云单季度营收达到11亿元人民币,成为阿里云、腾讯云之后收入第三的厂家。
百度云的战略重点,从相应事业群的命名上略见一斑:阿里和腾讯的“云+智能”事业群命名都是云在前、智能在后;而在百度,则是智能在前、云在后(智能云事业群),百度会利用长板AI能力,在“ 把云做得智能”上下功夫,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
巨头夹缝之间,UCloud这样的成长期公司也自有生存之道。每当被问到在大公司竞争中的生存机会时,UCloud创始人季昕华总会简练回答: “我们是一朵中立的云。”
阿里的技术和生态、腾讯的组织转型、华为的to B经验、百度的AI能力、UCloud的中立不站队——在云计算的粗放市场争夺告一段落后,各公司已默默贴好自身标签,找到了新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价格战退场,生态与智能战登台,2019年,这个市场又要发生更多趣事了。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甲子光年,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