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帮助
是一个 多义词 ,请在下列 义项 上选择浏览( 共6个义项
展开
添加义项

[zhái]
汉语文字
收藏
0 有用+1
0

文字源流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形声字。甲骨文作图1,由“宀(图A)”“乇(图B)”两部分构成。“ (mián)”的古字形像房屋的侧视形,示为房屋;“乇(zhè)”,《 说文解字 》解释为草叶,在此作声符,注明音读。学者或谓宅,从乇,示寄托之义,会人所托居第住处之义。此谓“宅”字所从乇声,乃“托”之假借,可备一说。甲骨文“宅”字声符“乇”的上部本来不是弯曲的,周代金文(图2、图3)为了字形美观就把上部变成弯曲的。篆文“宅”字就是由这种写法演变成的。春秋战国文字或承自甲骨文,或从“广(yǎn)”(图6),用“广(yǎn)”作意符的字多与房屋有关。隶书则把篆文“乇”的上部变成一撇,这样“乇”就是三笔了。《说文》古文作图9,加上了一个表示意义的偏旁“土”。古文或体作图8,其形旁由“宀”变为“广”。现代这两种写法都被淘汰了。
“宅”字的本义是“住所”“住处”,如:住宅、宅院。“宅”本为名词,又可以引申为动词,当“居住”讲,如《尚书·禹贡》:“四既宅。”就是说:四方可居住的土地。《礼记·杂记上》中所说的“大夫卜宅与葬日”里的“宅”字是指“葬地”或“墓穴”。大意是:大夫选择墓地和下葬的时间。 [2] [6]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zhái
名词
住宅;居住的房屋。
residence;house
《诗经· 大雅·崧高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唐·沈既济《任氏传》:“郑子随之东,至乐游园,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
宅邸;宅门;宅舍;宅院
泛指居住的地方
house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晋·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墓地;墓穴。
graveyard
《礼记·杂记上》:“大夫卜宅与葬日。”
《荀子·礼论》:“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
寄托之所。
《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动词
开辟为居住之处;定居;居住。
reside
《尚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诗经· 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居于某一职位;任职;居官。也泛指居于,处于。
be at
《尚书·舜典》:“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
明·宋濂《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公将虎旅,宅其中坚。气通脉联,势如率然。”
犹言包笼;囊括。
place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英雄》:“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任用;处置。
《尚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安定。
《尚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
寄托。
trust
《新唐书·张九龄传》:“县命于县令,宅生于刺史。”
顺应,归顺。
yield to
《尚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
宅男;宅女
zhà
名词
通“ (咤)”。 奠酒爵。
《类篇·宀部》:“宅,奠爵酒也。”
《尚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唐陆德明释文:“咤,字亦作宅,又音妬……《说文》作诧,奠爵也。”
chè
动词
通“ ”。裂开。一说为草木的根。
左思《 蜀都赋 》:“百果甲宅,异色同荣。”
《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唐陆德明释文:“坼,《说文》云:裂也。”
名词
同“度”。法制。
《集韵·莫韵》:“度,《说文》:‘法制也。’或作宅。”
《类篇·宀部》:“宅,法制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集韵》:或作度。 [13]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楷体)
“宀”“乇”宽窄相当。“宀”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第二笔点收笔于横中线。“乇”,平撇从田字格中心右上侧起笔,横笔从“心”左侧下方起笔,略向右上斜行;乚(竖弯钩)从平撇起笔,竖段在竖中线左侧,弯钩段在右下格。 [3]
篆书书法 (2张)

音韵集成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ăk
王力系统
d
eak
董同龢系统
ăk
周法高系统
d
rak
李方桂系统
d
rak
西汉
东汉
rak
r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麦昔锡
riek
北魏后期北齐
陌麦昔锡
riek
齐梁陈北周隋
陌麦昔锡
riek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ȡʰ
ɐk
拟音/王力系统
ȡ
ɐk
拟音/董同龢系统
ȡʰ
ɐk
拟音/周法高系统
ɖ
ak
拟音/李方桂系统
ɐk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二十陌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场伯切
ȡʰɐk
集韵
去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清
都故切
to
去声
合口呼
一等
全浊
徒故切
do
去声
开口呼
二等
全清
陟嫁切
ȶa
入声
开口呼
一等
次清
闼各切
tʰɑk
入声
开口呼
二等
次清
耻格切
ȶʰak
入声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直格切
ȡak
礼部韵略
入声
直格切
增韵
入声
耻格切
入声
直格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平声
皆来
开口呼
全清
tʂai
中州音韵
入声作平声
皆来
池斋切
洪武正韵
入声
七陌
全浊
直格切
dʒ‘ək
入声
七陌
穿
次清
耻格切
tʃ‘ək
分韵撮要
阳入
第三十二彭棒硬额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tʂai
35
阳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tʂei
42
阳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tsei
24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tsʰɤ
213
阳平
tsɤ
213
阳平
新读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tsʰe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tsɐʔ
4
入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tsə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tsəʔ
54
阳入
文读
tsaʔ
54
阳入
白读
吴语
苏州
zɒʔ
23
阳入
吴语
温州
dza
212
阳入
湘语
长沙
tsʰɤ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tsʰe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tsʰɛt
5
阴入
客家话
梅县
tsʰɛt
5
阳入
粤语
广州
tʃak
2
阳入
粤语
阳江
tʃak
54
上阳入
闽语(闽南片)
厦门
tʰɪk
32
阴入
文读
tʰeʔ
32
阴入
白读
闽语(闽南片)
潮州
tʰeʔ
4
阳去
闽语(闽东片)
福州
tʰeiʔ
4
阳入
文读
tʰaʔ
4
阳入
白读
闽语(闽北片)
建瓯
42
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