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设计史》学习笔记(四)
第四章 带装饰的现代设计:“装饰艺术”运动
一、“装饰艺术”运动概况
兴起于1920年代,结束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在19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中再次受到重视。该运动中,设计师不再回避机械形式和新材料,探索如何采用新的装饰构思使机械形式和现代特征变得更自然优雅。运动 主张简单几何形式的美、机械化的美,为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设计 。“装饰艺术”也多 融入传统设计 ,结合各国的地方风格和民族传统,打造机械时代的都市形象,优雅浪漫的同时也被批评为俗丽骄奢。
该运动影响了几乎所有设计领域。在欧洲,主要集中在 奢华消费品、艺术品 ;在美国,延伸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火车站、电影院等规模更宏大的 公共性质项目 ,和 大众日用品 设计。其中, 法国、英国、美国 的运动较具代表性。
“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 承上启下 的运动,衔接了“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运动。①反对“工艺美术”、“新艺术”的自然装饰和中世纪复古表示,也批评单调的工业化风格。②“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开展,区别在于, “装饰艺术”为资产阶级(富裕的上层)服务,强调装饰效果 ; 现代主义运动为大众(特别是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反对装饰 。但当时很多作品通常兼具这两个运动的风格,故很难划分这两个运动。
二、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因素
(一)古埃及装饰风格
- 起源:1922年发现了图坦卡蒙陵墓,设计上包括几何图形及变形,金属和黑白色系,莲花、金龟子、象形文字、桥塔、金字塔的设计动机。
- 影响:古埃及设计构思是继日本风格后的又一重要外来影响。1920年代兴起了“木乃伊装”。
(二)原始艺术和异域风格
原始艺术:
- 起源:非洲和南美洲,中南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特征上具有象征性、夸张、明快简练、风格化,生机勃勃、野性十足
- 影响:顶层的阶梯式尖顶设计,室内装饰上的几何图案(阳光放射性、闪电型等)
异域风格:
- 起源:东亚艺术对自然和几何因素的程式化处理;非洲传统。其中,中国玉器、铜器的器型、花纹、线条,精致、简洁;日本漆器的丰富性感;非洲的之字形图案(圆圈和三角形的组合)
(三)前卫艺术
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分离派”、至上主义、构成主义。包括全新的视觉语音、丰富的色彩、大胆的意象,几何化、抽象、割裂。
(四)古典艺术
- 起源:古希腊、古罗马
- 影响:设计中出现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形象,古典风格的裸体形象被制成公共雕塑或装饰性浮雕。
(五)“新艺术”运动
部分艺术家批评“新艺术”的装饰风格,也从中吸收精华,对“新艺术”作不同程度保留并现代化(主要是对装饰动机的现代化),认为要将传统设计现代化并应用到机械产品的设计上。
(六)舞台艺术
- 起源: 芭蕾舞 的改革(与传统决裂); 爵士乐 强烈鲜明的节奏和特殊韵律感
- 影响:法国舞蹈演员约瑟芬·贝克结合原始野性和黑人音乐、舞蹈的表演,其舞台服饰也风靡一时。
(七)汽车设计
- 起源:1898年汽车发明,汽车被前卫人士视为未来象征,速度感即时代感。
- 影响:“装饰艺术”运动与汽车设计中的“ 流线型 ”运动相互影响,在美国建筑、产品设计中穿线了两者兼有的特征,形成“流线型”现代风格。
(八)大型国际展览
特别是1925年巴黎的“ 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展 ”,是“装饰艺术”运动的第一个高潮。艺术展展览了现代装饰艺术作品,展示了很强的商业化倾向。代表性展馆:珍藏家酒店(运动标志之一),优雅大厅(法国时装)。
三、“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特点
“装饰艺术”并非一种统一的设计风格,但也仍具一些共同特点。
(一)简洁的几何外形
采用简洁的长方形块状结构,以几何方式衔接,用曲线的装饰元素,考虑到机械加工和批量化生产。应用:“装饰艺术”建筑和产品中 阶梯式 造型的运用;产品中 光滑圆融、线条流畅、色彩鲜明 的特征。
(二)强烈的装饰性
设计强调装饰性 :①以几何图形为装饰图案,来取代植物花卉图案;②产品设计重点在 表面装饰 上,如凹槽、凸纹、贴面等手法,强调纵向效果;③彩绘,并使用鲜明颜色。
(三)独特的色彩系统
重视强烈的 原色和金属色彩 ,采用黑白等强烈 对比色 搭配。室内 墙面采用柔和的中性色 来突出物品的鲜艳色彩。 黑色和烟灰色 象征着新技术、现代化,在“装饰艺术”风格的室内、产品设计中很常见。
(四)材料的选择
喜欢选用 奢华 的材料,反映了富裕奢华、充满闲情逸致的生活形态。 塑料 作为创新材料也被广泛应用。建筑材料上常用灰泥、混凝土、表面光滑的石材、红陶,以及金属材料与玻璃的配合。
四、“装饰艺术”风格在平面设计上的发展
背景:由一战凸显的 对于大众传播的高度需求 ,利用 海报、广告 来传递信息。在“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艺术运用的影响下,一些欧洲国家出现了以海报为中心的新平面设计运动,以绘画为设计核心,又称 “图画现代主义”运动 ,集中于 平面设计 范畴。该运动源于 德国 ,持续在1920到1930年代,始于“普莱斯特”火柴广告,直到二战爆发前。
特点:采用 抽象、变形、立体主义 的创作手法。
内容: 旅游 海报、 电影 海报是两个重要的海报题材,包括海报设计和字体设计。 法国 在“装饰艺术”的平面设计上独领风骚, 波尔多 和 巴黎 是两个重要中心,设计具有形式主义特点,色彩明快、构图别致,题材集中于上层阶级的奢华生活,多以夜生活为背景。美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受到欧洲的深刻影响,到193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在美国平面设计形成主流。
代表人物:
- A.M.卡桑德拉(法国)。设计具有象征性立体主义,图形简洁,喜欢把文字和图形融为一体。
- 爱德华·考佛(美国),海报之王。“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代表人,代表作有伦敦地铁系统的140张大型海报。
- 奥斯丁·库柏(英国)。海报完全采用立体主义设计,习惯把图形主题以立体和象征的方法重叠。
- 阿伯拉穆·盖姆斯(英国),英国“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最后一位代表人。
- 约瑟夫·宾得(奥地利)。采用简单的立体手法,色彩简单,形状概况。
- 威廉·德威金斯(美国),书籍设计、字体设计。
- 雷斯特·比尔(美国),其1930年代的作品是美国最早的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代表作。
- 奥提斯·谢帕德(美国),构图鲜明,色彩亮丽,主题清晰。
- ……太多了
五、“装饰艺术”风格的产品设计和著名的设计师
“装饰艺术”设计始于欧洲,在美国发展最为普遍。 欧洲 (尤其法国)的设计面向富裕的 小众 消费者; 美国 则面向 大众 消费者,以中产阶级为主,选择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装饰艺术在美国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欧洲的影响与传播,一方面来自于美国民众建立国家身份特征的热切愿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