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国晨星
经过前前后后两个多月的准备,总算赶在预定时间之前办好了前往目的地的签证手续。与绝大部分同样参与本次暑期出国交流的小伙伴不同,本人去的既不是最受欢迎的美国(di),也不是次受青睐的英(fu)国,而是咱们的近邻日(dao)本(guo)。
2014年7月1日中午,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的飞机顺利降落在东京羽田机场。毕竟是第一次去到国外,而且还是孤身一人,刚下飞机的时候难免有些不知所措。还好去日本之前已经和组内其中一位中国师兄取得了联系,在他的帮助下,我得以顺利地在离学校不算太远的住处安顿下来。办理完入住手续,并且放下行李之后,在师兄的带领下,我们便马不停蹄地从住所一路走向实验室。路上我从师兄那里了解实验室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实验室里暂时没有女生⊙﹏⊙
到了实验室之后,见到了组内另一位中国师兄。不幸的是老板此时已经下班了,因此没能在第一时间见到他。在东大校园内吃过顿晚餐之后,我便又默默离开了学校。作为半个路痴的我果断在地图的指引下迷路了,不过好在最后我还是在夜色中摸回了家。就这样,我在东京大学(以下简称“东大”)为期两个月的交流活动就拉开了序幕。
本人在东大的导师是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享有一定名誉的藤田诚教授(Prof. Fujita Makoto)。7月2日上午9点半,我来到实验室之后,在秘书的指引下进入了老板的办公室,于是乎我终于当面见到了自己未来两个月的导师藤田诚。和老板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开始讨论接下来两个月里要做的工作,我也向他介绍了一下自己科研方面的基本情况。最终,老板为我安排了一位名叫上田善弘(Ueda Yoshihiro)的日本博士后带着我一起完成制定好的课题。
我到实验室的初期,组内还是日本人占绝大多数,而且还有好几位大四本科生(那边一般称他们为“B4 Student”)。由于B4的学生需要准备8月下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所以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备考。在他们备考期间,实验室便略微显得冷清了。我在东大的两个月内,前前后后一共来了三位中国师姐,(于是组里终于又迎来女生了!)两位是做博士后研究的。还有一位是咱们化学系李亚栋院士组里前来交流半年的博士生。
跟国内每个课题组一样,藤田研定期也会召开组会。藤田研的组会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Monthly Report,简称MR,即组内研究生轮流汇报之前一个月的工作。一般定在周一到周五的早上,由于老板经常出差(本人在日本呆的两个月内老板至少有3周左右的时间都在国外),所以只要老板没有出差,早上基本上个人感觉日本准备比较。不过比较头疼的一点是日本小伙伴做MR的时候说的都是日语T_T
另外一种组会形式是Seminar以及CT,二者的本质都是文献汇报。其中Seminar是对某一个研究方向做一个综述性的presentation,而CT则是对最近发表的文献(一般是Nature、Science、JACS、Angew等一区期刊上的paper)做一个简单介绍。Seminar和CT都是用英文,因此全组(包括组内的两位法国博士后以及一位德国博士后)都会参加。组里十分注重汇报过后的讨论环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组内平时还会邀请一些来自其他相关领域课题组的教授前来做学术交流报告,同样每次报告后的讨论也是十分精彩的。
实验台掠影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东大这两个月的科研经历。
自己所做的课题是球状多面体分子MnL2n的自组装,其中“M”代表金属(Metal),通常使用Pd2+。根据理论模型,这一家族的多面体分子组装体只有下图所示的五种可能结构:
其中,前三个组装体M6L12,M12L24,M24L48已经先后被合成出来了,并且已经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下一个目标则是更具挑战性的M30L60的合成。在我抵达日本前不久,上田(Ueda)同志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苦苦等待,终于在培养瓶中得到了疑似M30L60组装体的单晶。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后,确证这一晶体的确为苦苦找寻的M30L60这一球形多面体组装体。
单晶结构的成功解析宣告M30L60的合成与表征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余下来还有一些关于这一分子的表征工作需要完成。合成这一类组装体的关键是合成构成它“零件”,也就是其化学式中的“L”,即配体(Ligand)。虽然已经有了现成的合成路线与实验方案,但是总收率并不算太理想。老板希望我能够把配体的量做到1 g左右,这样才有足够的配体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工作。
配体的合成总计三步,涉及两次Suzuki-Miyazaki偶联。之前在清华实验室这边已经有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实验的训练,很多实验操作都比较熟悉了。由于已经有了现成的合成路线,我只要能够将其重复出来并把量放大即可。虽然我觉得这一任务看似简单,但之前根据自己的科研经历却深知,即便是最简单的合成,也不能掉以轻心,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状况呢。
重复第一步还算顺利,反应的产率与之前所报导的结果也吻合。而第二步反应却出现了问题,产率始终很低,与之前报导的90%多的产率有较大出入。尝试了若干次之后依旧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果断尝试了另外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并最终也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产物。并且总收率有一定的提高。
附两张本人在东大做实验之时实验台的照片。
平时周一到周六基本上就是一天老老实实呆在实验室做科研的节奏,尤其到后一个月经常是工作到半夜快12点的时候才离开实验室回去。不过我坚持每周日如果天气允许的话一定到东京各地去转转,感受一下所谓的“岛国风情”。
周日和组内几位中国师兄约在东京池袋的某中餐馆吃烤鱼,恰巧碰到那儿有一场商人的“祭り”活动(类似庆典)。舞台上的表演者身着日本传统服饰,跳着神奇的日本传统舞蹈,现场气氛相当热烈。
上野公园算是东京市内比较有名的一所公园了,而且它就在我所处的东大本乡校区旁边,公园内景色相当怡人,不忍池中的荷花更是让人痴迷。某天下午实验室两位师兄还拉着我去上野公园拍荷花。
浅草寺是东京的一处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以切身感受到佛教在日本的地位。其建筑风格与国内寺庙很相近,来到这儿有种莫名的亲切感。顺便一提,我还在浅草寺那儿花了100日元求了个吉签^ ~ ^
每日前来浅草寺参拜的游客络绎不绝。听师兄说,每逢元旦头三天,前来浅草寺参拜的人都要排起长长的队伍,就是为了在新年之初为未来一年祈福。另外这里还有非常著名的“人形烧”,味道相当不错哦~
离浅草寺不远就是于2012年建成对外开放的东京晴空塔(スカイツリー),高度为634米,为世界第一高塔,也是世界第二高建筑物,其高度仅次于迪拜塔。从几百米高的塔上俯瞰东京市区的感觉真的只能用“すごい!”来形容了。
此外我在日本期间还趁着实验室难得的一周假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展了一回“北海道豪华三日游”。时间虽短,但北海道宜人的气候以及美食着实令人流连忘返。在此就不一一做介绍了。
两个月的时光转眼即逝,离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藤田研有一个传统,就是每一位进入组内的人都要讲一讲自己之前的工作。虽然本人还是准大四狗一只,之前在清华王梅祥老师实验室里的接受的科学研究训练的课题也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日本的老板既然希望我能够讲一下自己的工作,我也就欣然答应了。毕竟这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8月29日晚,实验室带我的上田师兄以及另一位日本小伙伴藤井裕也(Fujii Yuya)为我策划了一场小型欢送会。同行的还有组内的藤田大士(Fujita Daishi)、横山裕之(Yokoyama Hiroyuki)二人以及王世涛师兄和戎宏盼师姐(就是之前提到李亚栋组里的师姐)。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东大附近的一家居酒屋。欢送会上,我们就中日两国的文化展开了广泛的交流,现场气氛相当high。碰巧那天还是大士同志的生日,因此这次欢送会也肩负着生日party的使命。在他们的推荐下,我品尝了日本酒,结果人生第一次感觉到喝醉酒了是种什么感受+_+(其实没真的醉,只是有点儿喝着喝着感觉有点儿头晕罢了)下图是我们在party上一行人的的合影。
小型送别会合影
8月30日上午,在结束了常规的Seminar文献汇报后,终于迎来了本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Seminar报告。首先我简要介绍了之前在王梅祥老师实验室所做的课题以及相关背景。然后,我将自己在东大这两个月的成果向老板进行了汇报,以及我向在场的所有人非常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咱们清华大学平常的校园生活。虽然自己很少用英语做学术类的presentation,而且准备不算特别充分,更重要的是前天晚上还差点儿喝醉了!不过好在最终的效果还不错,老板似乎也对本人这两个月所做的成果十分高兴。
临行前与实验室成员合影
当然,这段时间还得感谢组内方师兄、宁师兄、王师兄、高师姐、戎师姐这几位中国小伙伴们给予我的关怀与帮助。下图是临走之前与他们的合影。
其实Seminar的第二天我就要乘飞机回北京了。在交代完“后事”,与上田君告别之后。当晚,当我最后一次踏出校门,回过头望了一眼那扇熟悉的大门之后,眼角里忍不住溢出了几滴眼泪……
さようなら、みんな。
限于篇幅的原因,很多在日本交流期间的许多轶事以及感想都没有写下来。在日本学习生活的这两个月里,我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次全心全意做科(zhuan)研(gong)的乐趣。也希望日后能够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大三暑假的海外交流活动中,相信一定会对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的!
P.S.回国之后可以天天说中文的感觉真是太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