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ofo和摩拜针尖对麦芒,为了抢占市场,ofo找凤凰定制500万辆自行车。

这一年,正值上海凤凰120周年庆,快要从记忆中湮灭的“老字号”,终于重新闯入大众视野。

凤凰拿出看家本领,专门为ofo定制了一款公主车型,车筐上的圆头螺丝,能防止刮伤皮包,链条用了半封闭链罩,穿裙子也能放心骑,不可谓不用心。

ofo小黄车要出海,上海凤凰造了2万辆车投放在硅谷和伦敦,还造出了全球首款变速系统的共享单车。

令人唏嘘的是,在上海凤凰为ofo代工之前,飞鸽就已经为乐视自行车打工了。传统自行车品牌集体失守沦为了代工厂。

但在老一辈眼中,上海凤凰自行车曾是顶流奢侈品。

上世纪80年代,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四五十块,而一辆凤凰自行车就卖到120元。也就是说,普通人要4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到。

有钱还不行,想买一辆凤凰还要凭票、找关系。骑凤凰牌自行车是一种排面,在街上溜达一圈,回头率比今天开宝马还要高。

有美国记者曾报道, “在中国拥有一辆凤凰车,犹如在主要以汽车代步的国家里,拥有一辆奔驰车。”

不仅如此,国家领导人将凤凰牌自行车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智利总统。

上海凤凰一度成为商家争相模仿的对象,以至于有人专门出了个教程,分辨真假凤凰。企查查显示,上海凤凰涉及的诉讼纠纷中,大多数都与商标有关。

相较于房地产生意的大手笔,上海凤凰对“老本行”就相当吝啬了,仅投资1000万,把自行车业务打包进一家新公司,就是如今买不起爱马仕的凤凰自行车。

上海凤凰离自行车生意越来越远。

不聚焦主业,金山开发尝尽了苦头。2014年,金山开发最后一份年报显示,在扣非净利润方面,已经连续亏损13年,其房产生意只剩下简单的租赁,为了自救,他连物流公司都卖了。

而“边缘”的自行车年销量只剩242万辆,不及巅峰期的1/3。即便如此,自行车依然是金山开发的吸金来源。

死磕房地产,上海凤凰不仅没有踩中风口,反而陷入“失去的十年”。

十年间,捷安特、美利达等台企相继进入大陆,他们放弃了低端产品,转而抢夺中高端市场。

捷安特的创始人刘金标,敏锐地注意到美国骑行文化潮流的到来,于是,他将重心转向公路车和山地车。

对自行车潮流文化的慢了半拍,上海凤凰错失了自行车最好的黄金时代。

但他等到了第二次翻身机会,为共享单车做代工。

共享车企不生产自行车,而这正是上海凤凰的主场。

上海凤凰作为传统制造业,不熟悉互联网思维和运营,融资能力也不强,生产共享单车无异于饮鸩止渴,但对于业绩连年下滑的上海凤凰来说,是个致命诱惑。

有媒体算了一笔账,500万辆自行车能带来约4000万元的收益。这意味着,每辆凤凰只赚8块钱。

这笔账单曾一度引发“凤凰值不值”的全民大讨论。

但是,按照上海凤凰2016年的净利润来说,这笔4000万元的“代工”费,可以算是一笔横财。

不曾想,上海凤凰被ofo小黄车坑了,车财两失。ofo暴雷后,凤凰的6800多万欠款始终没能拿回来。

共享单车非但没有成为救命稻草,反倒拖累上海凤凰深陷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