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创建于 1956 年, 2000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2 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2016 年成为浙江省首批 A 类一流学科, 2018 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固态光电器件和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高端光电科学仪器及诊疗应用省级工程实验室、新型固态光电器件与技术和光通信、光传感器件与技术两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物理学科 已形成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等多个优势学科方向 ,其中低维异常输运性质、先进光电功能材料、光学显示和非线性物理等学科方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二、师资队伍

物理学科现有科研人员 70 余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 30 人, 副高职称 18 人,具有博士学位 65 人。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 6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1 人。

三、 2024 年招生方向

(一)理论物理: 本方向围绕非线性物理、强相互作用和高能物理进行研究,从非线性、非平衡以及量子关联的角度来探索物理系统的动力学、量子相变和相关的新奇物理,进而将超冷量子气体、激子极化激元、超导量子计算、拓扑材料与拓扑光子学及人造杂合体系等不同研究方向交叉融合。本方向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6人(含正高级8人),近5年在物理学顶尖期刊Phys. Rep.上发表长篇综述2篇,在PRA/B/D/E等发表论文30多篇。获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

林机教授 , 主要研究非线性数学物理、光与非线性介质作用等。在 Phys. Rev. E, J. Math. Phys., Opt. Express, Phys. Lett. A 等重要期刊上发表 SCI 学术论文 150 多篇,总引用 1000 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

李慧军教授 ,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其研究方向是非线性物理与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目前的研究兴趣是借助相干原子介质,模拟一些固体物理、非厄米量子光学现象。以第一作者发表 Phys. Rev. A 8 篇, Opt. Express 1 篇,共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梁清教授 ,主要从事生物膜微观结构以及纳米颗粒与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在 Nanoscale,J. Phys. Chem. Lett.,J. Chem. Phys.,Soft Matter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指导硕士研究生 10 余人,博士生 1 人。

李盛 教授, 从事有机聚合物的光电磁性质和低维凝聚态的研究,在 Phys. Rev. Lett.,J. Phys. Chem. A/B/C Phys. Rev. 系列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参与写作国际新材料研究计算方法进展一书 《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New Materials II: From Ultrafast Processes and Nanostructures to Optoelectronics, Energy Storage and Nanomedicine》; 参与翻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Alan Heeger 教授专著《 Semiconducting and Metallic Polymers (半导性与金属性聚合物)》,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参与写作 LED 研究进展《 Light-Emitting Diodes: New Research 》,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出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省部级课题 9 项;指导 6 名硕士研究生,其中 3 人攻读博士学位。

(二)凝聚态物理: 方向围绕低维强关联体系的奇异量子相和压电材料、磁性材料以及低维量子材料的 特异性能开展研究。在二维电子体系的面内光电效应、光学近场驱动和粘滞交流输 运、分数陈绝缘体的拓扑激发与量子相变、基于超冷原子气体的新奇量子效应以及光 与物质强耦合相互作用体系的规范不变性等研究领域和方向持续取得高显示度的科研 成果;承办第十七届全国低温物理会议。本方向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2人(含正高级7 人), 近5年在PRL发表论文2篇,PRA/B/E等系列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主持国家基金4项。

高先龙教授, 研究兴趣为低维冷原子物理、强关联体系、非平衡量子相变动力学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Phys. Rev. Lett. (3 ) 和其它 Phys. Rev. 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他引 1000 余次,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主持 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指导过 20 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 10 ( 3 人全奖去国外 ) 攻读博士学位。

翟峰教授 ,当前研究兴趣为低维体系的 ( 自旋,谷、拓扑 ) 电子输运和等离激元光学。在 Physical Review Letters、2D materials、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70 余篇,他引千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指导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 10 余人,博士生 1 人。

梁兆新教授, 主要从事非线性科学和超冷原子物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Phys. Rev. Lett. 发表文章 3 篇,在 Mod. Phys. Lett. A和Mod. Phys. Lett. B 发表学术邀请综述各 1 篇, 他引千余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 浙江省重点基金 1 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 现有 3 名硕士、 2 名博士在读。

黄仕华教授, 目前主要从事高效晶体硅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成功开发了金属诱导非晶硅晶化的多晶硅薄膜、非晶硅 / 纳米硅叠层薄膜太阳能电池、过渡金属氧化物 / 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新型晶体硅有机碱制绒、多晶硅 PERC 太阳能电池的热辅助光衰、宽光谱抗反射超疏水光伏玻璃、抗紫外与近红外辐射的增透玻璃等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企业横向科技开发项目 6 项, 3 项专利技术实现成果转让。在 Adv. Funct. Mater., Sol. Energy Mater. Sol. Cells, Sol. Energy, IEEE T. Electron. Dev., J. Appl. Phys., Mater. Lett.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详细介绍见个人主页: http://mypage.zjnu.edu.cn/HSH/zh_CN/index.htm 。目前主要从事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共发表 80 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承担和参加了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多项

寇建龙教授 ,主要从事界面物理研究工作,重点关注纳米尺度界面和受限情况下分子的动力学行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2项)、省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it., Nano Lett., ACS Nano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各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8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人。

王沛教授 研究兴趣为驱动耗散相变、 Floquet 拓扑物态、时空晶体、多体局域化、量子测量问题,在 Physical Review 系列等期刊杂志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被引用 300 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南广军副教授, 双龙学者 特聘教授,曾入选欧盟 玛丽居里 学者。研究领域为有机光电材料、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光电材料、二维光电材料的载流子输运、激发态性质以及材料设计。在 Nat. Photonics.、Chem. Soc. Rev.、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J. Phys. Chem. Lett.、Phys. Rev A/B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他引近 2000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1 项、欧盟地平线项目 1 项、中国博士后项目 1 项、开放课题 3 项,获批浙江省一流课程 1 项。

(三)光学: 本方向研究光场的调控与传输、光场三维信息检测、显示理论与技术、高灵敏光谱技 术及应用。承担高维光学突变的奇异光束产生机理、光场调控及其医学细胞操纵研究 等省重点课题;研制了国内首台计算全息图并行直写系统,产业化应用效益超亿元; 研制的光谱式全自动血培养仪、沙姆成像激光雷达等国际领先,在医疗、环境、能源 等领域的检测及可视化方面示范应用,为相关企业创经济效益数十亿元。本方向具有 高级职称人员15人(含正高级10人),近5年在PRA、APL、OL和OE等发表论文30多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20件,主持国家基金4项,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重大横向项目2项。

杨学明教授 , 曾获国际自由基会议 Broida 奖,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奖,陈嘉庚化学科学奖,德国洪堡研究奖,以及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担任科技部 973 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主要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自由电子激光技术;超快激光技术与动力学;同时着力发展原创的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开展化学反应动力学方面研究,包括分子束表面散射装置,高分辨深紫外激光光电子显微镜,可调真空紫外光—氢原子光化学装置,表面飞秒双光子能谱装置等。已培养博士 30 余名,其中 1 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周卫东教授 ,主要从事高灵敏诱导激光光谱检测新方法和技术、微结构功能材料的超快激光制备方面研究。在 Opt. Lett., Opt. Express,New. J. Phys.,Appl. Opt. 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多篇,其中 1 篇为 ESI 高被引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 3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 钱江人才 计划、教育部科技计划重点等项目 8 项,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 项,指导硕士研究生 15

任志君教授 主要从事光束的调控、传输及其动力学研究,以及信息光学及生物光学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Opt. Express,Appl. Opt., JOSAA,J. Opt., Opt. Commun. 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编著教材 1 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 7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其它项目 3 项。

邵杰教授 ,主要从事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高温燃烧环境中的微量气体成分探测研究,光谱方法测量微生物生长曲线方面的研究,以及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医学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创新性结果发表在 Applied Opitcs 上,受到了国外 20 多家媒体转载和报道,并成功应用于“全自动血液感染临床诊断”设备,与国外同类设备比较结果发表在仪器仪表类一区 TOP Sensor B 上;开发的医疗设备产品,在“创青春”、“互联网 +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分别斩获金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1 项,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项目 4 项,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 1 项,主持横向项目 7 项。发表 SCI 检索论文 30 余篇,授权专利 20 余项, 3 项专利技术实现成果转让。

钱义先教授 ,主要从事光场调控、衍射突变理论、光镊技术及其在生命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主持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 1 项重点项目),其他各类及横向项目 8 项。在 Opt. Lett., Opt. Express 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SCI 论文 5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获校首批学术名师称号;校光场调控及生物光子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指导 1 名博士研究生, 10 名硕士研究生。

陈达如研究员 ,校双龙特聘教授;分别于 2004 年、 2009 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光电信息工程学士学位和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研究或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9 年入职浙师大数理信息学院, 2017 年调入浙师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 ( 一等 ) 兼任杭州市科技指导员。目前为激光感知团队负责人,团队开展激光雷达、激光光谱、微纳光学传感等相关技术及其在医疗、环保、工业等领域应用研究;本人主要从事微纳传感研究,主持参与国家项目 7 项、省部级项目 5 项,主持企业项目 10 项;发表 SCI 论文 120 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项。已指导硕士研究生十几人,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 5 人。

管祖光教授 ,校杰出教授; 2000-2007 年在浙江大学学习并先后获得光电信息工程学士学位和光学工程博士学位;于 2010 年在瑞典 LUND 大学获得应用(工程)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在挪威空间中心、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2020 年加盟浙师大杭州高研院激光感知团队,团队开展激光雷达、激光光谱、微纳光学传感等相关技术及其在医疗、环保、工业等领域应用研究;本人主要从事激光遥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环境大气中细粒子( PM2.5 )监测设备开发和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基于观测和模拟的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发表 SCI 检索论文 26 篇,获得授权专利 16 项;与产业界联系紧密,科研经费充足。

(四)材料物理: 本方向是凝聚态物理与材料学科的交叉领域。在材料的发光、热电性质以及光催化机 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在新型荧光微晶玻璃、光学温度传感材料、闪烁体材料、 MOFs激光材料、复合光催化材料等方面具有影响力;对铁基超导体BaFe2As2体系锌掺 杂问题的理论研究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本方向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4人(正高级7 人),其中 “双龙学者”特聘教授2人,1人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近5年在AFM, ACS Nano, Small, Solar RRL, AOM, CEJ等期刊上发表近200篇论文,高被引论文4 篇,主持国家基金3项。两人入选全球顶尖(前2%)科学家排行榜。

郭海 教授, 校“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其研究领域为光学材料的物理问题及固体发光(实验方向,设备齐全)。在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荧光机理、温度传感与闪烁体应用探索,上转换材料的发光机理,玻璃中 Ag 成分的发光来源及能量传递,白光 LED 光转换材料等方面研究比较深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在 Opt. Lett., Opt. Express, J. Mater. Chem. C, Chem. Eng. J, Ceram. Int. 等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 ( 或通讯作者 )SCI 收录论文 130 余篇,被引用 5400 余次,单篇最高引用 448 次, H 因子为 43 2015 年开始担任陶瓷类国际著名期刊 J. Am. Ceram. Soc. 副编辑。 2018 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二), 2019 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出版译著《无机固体光谱学导论》一部。连续四年入选全球前十万科学家榜单。主持国家基金 3 项,浙江省基金 3 项(含重点 1 项)。指导 30 名硕士研究生,其中 6 人攻读博士学位;指导青年教师撰写并立项国家基金 4 项。

何益明教授 ,校“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其研究领域为新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在石墨相氮化碳、稀土钒酸盐、卤氧化铋类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光催化应用方面做了较广泛的研究。 2008 年入校至今, 在Appl. Catal. B、Environ. Sci. Technol.、J. Mater. Chem. A, Sol. Energy Mat. Sol. C、J. Hazard. Mater.、Chem. Eng. J. 等主流 SCI 期刊上发表一作 / 通讯作者论文 70 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 13 篇,被引用 6000 余次, H 因子为 47 。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入选 2021 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持国家基金 2 项,浙江省基金 2 项。指导毕业 12 名硕士研究生。

四、招生专业目录

物电学院 2024 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 业

研究方向代码

导 师

070200 物理学

01 理论物理

机、 李慧军

清、

02 凝聚态物理

高先龙、 梁兆新

黄仕华、

寇建龙、

南广军

03 光学

杨学明、 周卫东

任志君、

陈达如、 钱义先

管祖光

Clarence Augustine TH Tee

04 材料物理

海、 何益明